1960年,葡7井噴出高產油氣油流,從此大慶油田綻開一朵美麗的“石油花”!

在大慶,有個“盛產”石油的地方,叫“葡萄花”!

在大慶人心中,這是一朵名副其實的“石油花”。

59年前,“葡萄花”的名聲陡然傳到了北京城

1960年,葡7井噴出高產油氣油流,從此大慶油田綻開一朵美麗的“石油花”!

位於大慶油田採油七廠的葡萄花油田歷史展館及葡7井遺址,有這樣的一段歷史:

葡萄花構造是1959年以前用地震反射法和一些淺井資料發現的。在松基三井噴油3個多月後,1960年1月7日,標誌著發現葡萄花油田的第一口油井——葡7井在找油人熱切的期盼中噴油了。葡7井作為葡萄花油田的一口探井射開了葡萄花油層,這口日產量達26.7噸的油井充分證明了葡萄花構造是非常具有工業價值的油田。

葡7井噴出高產油氣油流的事情很快傳到了北京城。根據鑽探葡7井獲取的試油資料,發現了一片分佈最廣、儲量最多、孔滲最好、產量最高的主力油層。欣喜若狂的地質專家們,沿用在哪裡發現就用哪裡地名命名的學術慣例,為大慶油田從南到北連片降生的“金娃娃”,取了個好名字——“葡萄花”。曾經名不見經傳的“葡萄花”陡然間成了石油地質上的油藏名稱。

據此,中國石油工業部黨組召開擴大會議,並於1960年2月13日向黨中央報告,提出在大慶“打算集中石油系統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用打殲滅戰的辦法,來一個聲勢浩大的大會戰”。

同年2月20日,黨中央批准了這個報告。於是,一場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石油工業落後面貌的石油大會戰從此拉開了序幕。

“成名”後便“失寵”,剛剛完鑽的葡7井被“雪藏”

1960年,葡7井噴出高產油氣油流,從此大慶油田綻開一朵美麗的“石油花”!

黨中央批准開展大慶石油會戰後,會戰隊伍開始向大慶長垣南部的大同鎮集結,準備會戰葡萄花。

1960年2月,大慶石油會戰開場的鑼鼓首先在葡萄花油田敲響。當年會戰將士高唱的一首歌,描繪出當時情景:迎面颳風沙,遍地冰雪滑,北上鬧會戰,困難算個啥?“揮師北上”從葡7井出發。

然而,沒過多久,葡7井卻被暫停生產了。原來,兩個月後,大慶又相繼發現了薩爾圖、杏樹崗、喇嘛甸3個相連的儲油構造,“相形見絀”的葡萄花“失寵”了。

據資料記載,當時葡7井的日產油量是松基三井日產油量的5倍左右,然而在油田歷史上,葡7井卻沒有松基三井般令人印象深刻,即便如此,它在葡萄花油田人的心中卻成了抹不掉的記憶。回顧大慶油田的發展史,如果說葡萄花油田是“大慶油田的報春花”,那麼,葡7井則是決定大慶石油會戰的第一井,是一口不折不扣的“功勳井”。

幾經修繕,葡7井被評為中石油工業遺址之一

1960年,葡7井噴出高產油氣油流,從此大慶油田綻開一朵美麗的“石油花”!

1978年,伴隨著中國石油工業騰飛的腳步,石油隊伍揮師南下,葡萄花油田被正式開發。

1979年7月,葡7井這口被“雪藏”了十餘年的“功勳井”再次投產,投產初期日產油50噸。

1993年7月,葡7井因高含水被批准資產報廢,至停產的那一天,葡7井累計產油10.02萬噸。

2009年,在大慶油田開發五十週年暨葡萄花油田開發三十五週年之際,人們為葡7井樹碑,以銘記葡7井及其建設者們在大慶油田開發的關鍵時刻所建立的歷史性功績。

2012年8月,採油七廠重修了葡萄花油田境內的葡7井,將原來的水泥石碑換成了卵石石碑,葡7井的故事就被篆刻在石碑背後。此後,修葺一新的葡7井成為了採油七廠員工入廠教育時的第一站,迎接著每一位來到採油七廠工作的員工們。後經不斷修繕,葡7井現已被評為中石油工業遺址之一。

2016年6月,葡萄花油田歷史展館建成投用,與葡萄花煉油廠遺址比鄰而立,和葡7井一起,成為了採油七廠重點打造的“三位一體”企業文化教育基地。

葡萄花油田,這個曾經荒無人煙的鹽鹼灘,如今已是風景秀麗、生機勃勃,“盛開”在大慶長垣最南端的土地上。

來源/大慶油田報·都市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