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小傳:中國憲政之父,倘若不死,必將有另一番景象

【1882年4月5日】宋教仁小傳:中國憲政之父,倘若不死,必將有另一番景象

宋教仁小傳:中國憲政之父,倘若不死,必將有另一番景象

宋教仁,別號漁父,1882年4月5日出生於桃源縣上坊村(今漁父村)的一個書香門第。

他自幼愛好武術,就讀鄉塾,天資聰穎。1894年(12歲),他聞甲午戰爭失敗,痛哭流涕賦詩:“要當慷慨煮黃海,手挽倭頭入漢關",立誓長大“文不借筆,武不借刀”。

1899年(17歲),宋教仁入漳江書院讀書,受變法維新、救亡圖存思潮激勵,萌發了“實行革命,推翻專制皇帝,建立一個民眾作主之新國家”的想法。

宋教仁小傳:中國憲政之父,倘若不死,必將有另一番景象

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社會動盪不安。唐才常等人在上海成立勤王救國的自立軍,依照江湖秘密會黨的組織形式建立起富有山堂,在長江流域接納會黨、擴充組織。

宋教仁參加,併成為富有山堂的骨幹成員。自立軍遭到鎮壓後,宋教仁躲回老家,遭到清軍三次追捕。清軍把宋家團團包圍,宋教仁翻山越嶺,在一個渡口得到漁民的幫助,渡到對岸成功逃脫。所以,後來他在上海《民立報》擔任主筆時,署名“漁父”。

宋教仁小傳:中國憲政之父,倘若不死,必將有另一番景象

(1905年,華興會部分領導人在日本留影,前左一為黃興,左四為宋教仁)

1902年(20歲),宋教仁以優異成績考取了由兩廣總督張之洞創辦的文華普通中學堂。在武漢期間,宋教仁常議論時政,決定"實行革命,推翻帝制",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

1903年(21歲),宋教仁與從日本回國的湖南同鄉黃興結為密友,隨後在長沙成立華興會,宋教仁任副會長。

宋教仁小傳:中國憲政之父,倘若不死,必將有另一番景象

1904年,華興會起義失敗,宋教仁逃亡日本,入讀日本法政大學。1905年7月,他結識孫中山,共同成立了中國同盟會,任司法部檢事長。他在東京創立《民報》,為中國同盟會機關報。

在日本期間,他翻譯了《日本憲法》、《美國製度概要》等十多部有關國家制度和法律的著作,是中國近代政治制度方面屈指可數的理論家,被稱為中國憲政之父。

宋教仁小傳:中國憲政之父,倘若不死,必將有另一番景象

1911年4月(29歲),黃花崗起義失敗,同盟會的軍心極大動搖。宋教仁進行深刻反思,提出革命三策:效仿法國大革命,直接佔領北京,號令全國,實行中央革命,此為上策;在長江流域,各樹潛力,同時並舉,創立政府,然後北伐,此為中策;在邊陲各省起義,此為下策。

經過分析,大家認為中策可行。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宋教仁與從海外歸國的孫中山、黃興等人召開會議。當時,孫中山主張總統制,效仿美國;而宋教仁主張實行內閣制。他認為:“美國是聯邦制國家,地方對中央的約束大,而中國是中央集權,又有兩千年的帝制傳統,國情有別。”

最後經黃興調解,決定採納總統制,大家一致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

宋教仁小傳:中國憲政之父,倘若不死,必將有另一番景象

1912年元旦,孫中山宣誓就任南京臨時政府大總統。兩個月後,孫中山被迫讓位於袁世凱。為限制袁世凱,孫中山在南京公佈《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卻採納了宋教仁主張的內閣制。

1912年8月25日,在袁世凱政府任農林總長的宋教仁,徵得孫中山、黃興同意後,將同盟會與統一共和黨、國民公黨、國民共進會、共和促進會合並,正式成立了國民黨,任代理理事長。

在隨後的國會議員選舉中,國民黨大獲全勝,在眾議院的596個議席中,國民黨獨得269個;在參議院的274個議席中,國民黨獨得123個。

袁世凱為了拉攏宋教仁,派人送去一套價值3000元的西服和一張50萬元支票,並表示如不夠還可增加。宋教仁堅決拒收,回信寫道:“惠賜五十萬元,實不敢受,仁退居林下,耕讀自娛,有錢亦無用處。原票奉壁。”

宋教仁小傳:中國憲政之父,倘若不死,必將有另一番景象

(1912年4月29日,參議院在北京象坊橋前資政院舊址舉行開院儀式)

1913年3月20日晚,應袁世凱急電相邀,宋教仁上海火車站被槍手近距離射擊。兩日後,宋教仁因搶救無效與世長辭,年僅31歲。

宋教仁遇難,舉國震驚,群情激憤,紛紛要求儘快緝拿兇手。特別是黃興、陳其美等同仁志士,更是怒髮衝冠,發誓報仇雪恨。

孫中山寫下輓聯:作公民保障,誰非後死者;為憲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宋教仁小傳:中國憲政之父,倘若不死,必將有另一番景象

(宋教仁的遺像)

究竟是誰殺了宋教仁?

直接兇手是流氓兵痞武士英,案發3天后被捕。4月24日,被毒殺於獄中。

證據顯示,上海的青幫頭子應桂馨策劃了暗殺。應桂馨在1914年1月19日,在津京快車上遇刺身亡。

而應桂馨與內務部秘書洪述祖相識,並有密電來往。洪述祖的背後,便是國務總理趙秉鈞和袁世凱。

宋教仁小傳:中國憲政之父,倘若不死,必將有另一番景象

(《真相畫報》刊登《謀殺宋教仁先生之關係者》)

趙秉鈞成了刺殺宋教仁的最大嫌疑人,引咎辭職。然而,趙秉鈞與宋教仁本是至友,並無衝突。1914年2月26日,趙秉鈞在天津督署內,突然七竅流血而死,從而死無對證。

孫中山把矛頭直指袁世凱,隨後領導爆發了討伐袁世凱的"二次革命"。但很快,"二次革命"失敗了。

宋教仁小傳:中國憲政之父,倘若不死,必將有另一番景象

(宋教仁死後,1913年3月,孫中山與黃興等人在上海商討反袁問題)

早在辛亥革命前,同盟會發生過兩次倒孫風潮,宋教仁都沒有站在孫中山一方。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宋教仁與孫中山更是處處相反,矛盾尖銳。

上海是孫中山鐵桿陳其美勢力的大本營。刺殺發生在上海,而且和一般案件懸而未破不同,該案的破獲出乎意料的順利,幾乎要用難以置信來形容。僅僅3天,就抓獲了兇手武士英,並起獲了應桂馨的密電。

宋教仁小傳:中國憲政之父,倘若不死,必將有另一番景象

(應桂馨向洪述祖報告任務已完成的密電)

而兇手武士英,竟在監獄神秘死亡。當時看守武士英的是滬軍六十一團,是國民黨人黃郛的部隊。而陳其美和黃郛是拜把子兄弟。這一切不禁使人非常懷疑陳其美。

但是陳其美和宋教仁也頗有交情,宋教仁被刺時,陳其美就在身邊。事後,陳其美的表現也可圈可點,也沒有直接證據證明陳其美是幕後黑手。

宋教仁小傳:中國憲政之父,倘若不死,必將有另一番景象

雖然殺死宋教仁的兇手,沒有著落,但中國的歷史卻因此改變。

1915年,袁世凱解散國會,廢除《臨時約法》,恢復君主立憲制,隨後鬧劇一場,退位去世。而宋教仁的期望,最終也成為泡影。

宋教仁小傳:中國憲政之父,倘若不死,必將有另一番景象

(宋教仁墓,在今上海閘北公園內)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291篇作品,營員“寧馨兒”的第26篇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