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流传千年,如今渐渐被遗忘,你知道几个?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节日,随着时代变迁,每一代人都有一代特殊的节日。但是无论怎么变化,一个民族的根本是不能动摇的。而近代以来,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有些延续了数年的文化传统,却渐渐地被国人淡忘。有人说时代在进步,总会淘汰掉落后的东西。这样的理解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一个民族如果丧失自我,连自我精神家园都找不到,是多么的悲哀。

就拿现在的节日来说,最有名的节日就是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等西方节日。不少年轻人都趋之若鹜的过节。一个情人节还每个月都有,比如白色情人节等。而一些精明的商家们也在这些节日上下功夫,渲染气氛。比如双十一光棍节等。每逢节日一到,各大商家各种优惠打折,吸引顾客。当这些西方节日被过的轰轰烈烈时,中国传统节日却很少被记起,除了春节、清明、中秋节这几个能够享受假期的节日会被大家铭记之外,其余的基本上被忘记。当你吹捧这些西洋节日时,对中国其他的传统节日还有多少了解呢?

天穿节

中国传统节日流传千年,如今渐渐被遗忘,你知道几个?

天穿节是元宵之后的第一个传统节日,时间有正月初十、二十、二十三、二十五等几种说法,以正月二十为多。天穿节又叫补天节,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传说正月二十日,女娲从昆仑山炼出五色石补天。每当天穿节时,民间为祈祷苍天保佑“雨水之日,屋无穿漏”,每逢天穿节便用红丝线系上煎饼,将其掷于屋顶上方,寓意为“补天漏”或“补天穿”有祈风调雨顺之意。

填仓节

中国传统节日流传千年,如今渐渐被遗忘,你知道几个?

填仓节,是仓王爷的生日。这是汉族民间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填仓节”因“填”与“天”谐音亦称为“天仓节”,民间有老天仓与小天仓之分。农历正月二十为小天仓,正月二十五为老天仓,是民间的传统节日。有的说天仓节是祭星之日,有的说是为祭土地或祭磨神。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

中和节

中国传统节日流传千年,如今渐渐被遗忘,你知道几个?

对于二月,我们比较熟知的节日就是二月二龙抬头了,殊不知二月二的前一天,也就是二月初一也有一个节日“中和节”。唐代官员李泌曾经上书给德宗皇帝,说正月里节日多,而二月里无节日,请将二月一日定为祈求丰收的中和节。百官纷纷上表赞同,遂定此节。过去,也有人们传说太阳神的诞辰在农历二月一日,因此这一天还被视为“太阳生日”。民间以青布口袋盛百谷果实,互相赠送,号称“献生子”。还以江米制成糕,叫“太阳糕”,用来祭祀太阳。

花朝节

中国传统节日流传千年,如今渐渐被遗忘,你知道几个?

花朝节是纪念百花的生日,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举行。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

花朝节由来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已有记载。花朝节与中秋节相对应。据《广群芳谱·天时谱二》引《诚斋诗话》:“东京(今开封)二月十二曰花朝,为扑蝶会。”又引《翰墨记》:“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可见花朝节日期还因地而异。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我国南北气候条件不同,南方比北方提早几天为节日是合理的。

上巳节

中国传统节日流传千年,如今渐渐被遗忘,你知道几个?

上巳(sì)节,俗称三月三,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传统的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节又称女儿节。[1]上巳节和花朝节一样,正逐渐被人们所淡忘。

寒食节

中国传统节日流传千年,如今渐渐被遗忘,你知道几个?

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

中元节

中国传统节日流传千年,如今渐渐被遗忘,你知道几个?

中元节 ,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元节有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中元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海外华人华侨在清明、中元、冬至和年兜这四节会寄批银,否则便会被人认为是对祖宗不敬,对长辈不孝,对妻子不负责任的不成器之下等人。传说中元节当天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成为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寒衣节

中国传统节日流传千年,如今渐渐被遗忘,你知道几个?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还有下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节”。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下元节

中国传统节日流传千年,如今渐渐被遗忘,你知道几个?

正月十五日中国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中国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中国称下元节,祭祀祖先。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

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有哪些渐渐在被遗忘的节日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