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宇航科技之父——馮·卡門

萊特消息試飛成功的消息傳到歐洲後,特別是在法國掀起了一股“飛行熱”,湧現出一批不屈不撓的航空先驅,法爾芒就是其中的一位,1908年的一天,法爾芒又一次打破了飛行記錄。

現代宇航科技之父——馮·卡門

現代宇航科技之父——馮·卡門

法爾芒雙翼機

發行結束後,一個年輕人從人群中擠了過去,與法爾芒展開了一段精彩的對話。這位年輕人問法爾芒:“我是研究科學的,有一位偉大的科學家,用他的定律證明了比空氣重的東西是絕對飛不起來的,您能解釋一下飛機為什麼會起來嗎?”法爾芒幽默的回答:“是那個研究蘋果落地的人嗎?幸好我沒有讀過他的書籍,不然就不會得到這次飛行的獎金了。我以前只是個卡車司機,現在又成了飛行員。至於飛機為什麼會飛了起來,與我無關,您作為教授,應該研究它。”

法爾芒的話使得這個年輕人大吃一驚,他對陪他一起來的一位記者說:“看來權威專家們的話也不一定都對,現在我終於可以決定我今後該研究什麼了。”他拉住記者的手說:“我要不惜一切努力去研究風以及在風中飛行的全部奧秘,總有一天我會向法爾芒講清楚它的飛機為什麼可以飛上天。”

而這個年輕人就是後來被人們尊稱為“現代宇航科技之父和超音速飛行之父的馮·卡門”。

現代宇航科技之父——馮·卡門

1881年5月11日,馮·卡門出生在布達佩斯的一個猶太人家庭。他父親莫里斯·卡門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學教授,猛禽也出身於書香門第。1898年11月,16歲的馮·卡門進了皇家約瑟夫大學。在大學期間,他就能夠獨立、專注的思考問題。

現代宇航科技之父——馮·卡門

皇家約瑟夫大學外景

1906年,馮·卡門來到哥根廷大學深造。在那裡,他跟隨“現代空氣動力學之父”普朗特教授研究材料力學,又和德國物理學家伯恩合作研究過晶體原子結構模型。兩年後,他又去了巴黎大學學習。在巴黎,他觀看了歐洲首次2公里的飛行表演,也就是在那裡,他遇到了法爾芒。從那以後,他開始悉心研究空氣動力學。不久後,他的老師普朗特邀請馮·卡門到哥根廷大學去做他的助手,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1912年,馮·卡門成為阿亨大學氣動力研究所所長。他在那裡工作了14年,在空氣動力學方面取得了許多重要的突破,還為一些企業研製飛艇、全金屬運輸機,擔任火箭顧問等。

現代宇航科技之父——馮·卡門

1926年馮·卡門移居美國,他指導了古根海姆空氣動力實驗室和加州理工大學第一個風洞的設計和建設。在任實驗室主任期間,他歸納出鈍體阻力理論,即著名的卡門渦街理論。這個理論大大改變了當時公認的氣動力原則。1938年,馮·卡門指導美國進行第一次超聲速風洞試驗,發明了噴氣助推起飛,使得美國成為第一個在飛機上使用火箭助推器的國家。

在他的指導下,加州理工大學的一批航空工程師,這其中也包括他心愛的中國弟子錢學森開始搞噴氣推進和液體燃料火箭,而且後來還成立了噴氣推進實驗室。

現代宇航科技之父——馮·卡門

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時,美國陸軍航空司令阿諾德將軍請教馮·卡門教授,要他評價美國航空技術發展的現狀,預測未來的發展,並就如何確保美國空軍未來的領先地位提出建議。德國投降後,以馮·卡門少將為首的美國空軍顧問團,率領有關火箭方面的科學家,專程趕赴德國“參觀考察訪問。

現代宇航科技之父——馮·卡門

他們考察了隱蔽在一片松林當中一個德國空軍的一個秘密研究所,詳細的查看了德國的研究設備,分析了技術成果。又前往哥根廷、亞琛和慕尼黑等地調查。在哥根廷,審訊了包括馮·卡門過去的老師普朗特在內的有關人員。

現代宇航科技之父——馮·卡門

正巧,前佩內明德火箭基地的400名德國火箭方面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也逃到這裡。顧問團對這些人進行了審訊,經過審訊,顧問團獲得了一項驚人的秘密:德國已經著手研製可以達到美國紐約的3000英里射程的火箭。德國人的火箭、導彈計劃遠遠走在美國前面。

現代宇航科技之父——馮·卡門

通過這次調查,馮·卡門摸清了德國火箭技術的水平,返回美國後,先寫出了一份《我們在何處》的考察報告,對比了美、德兩國在戰爭期間的科學技術發展,並指出美國已有可能研製射程達到9600公里的導彈。接著馮·卡門又拿出了名為《通向新地平線》的第二份報告。該報告包括25位作者和32分報告,主題涉及從空氣動力、飛機設計到炸藥、末端彈道等。其報告強調,要成為航空大國,沒有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法,只有不斷的加強研究和發展,才能確保國家的安穩。

1963年2月18日,為了表彰已經有82歲高齡的馮·卡門對科學、技術和教育事業所做出的的傑出貢獻,肯尼迪總統授予他第一枚科學勳章。不久馮·卡門在亞琛病逝。

現代宇航科技之父——馮·卡門

現代宇航科技之父——馮·卡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