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既不是開國皇帝,而且得位不正,憑什麼能永享太廟

點擊下方,音頻內容更精彩呦~@^_^@~

內容摘要:

按照規定,“開疆拓土曰祖,守業有成曰宗”,也就是說,一般來說只有開國皇帝以及追封的皇帝才能稱“祖”,如漢高祖、唐高祖、宋太祖;而後世的所有皇帝都只能稱“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

但是朱棣只是明朝的第三任皇帝,而且還是篡位登基,他為什麼也稱“祖”了呢?

他既不是開國皇帝,而且得位不正,憑什麼能永享太廟

朱棣死後原廟號為“太宗”,客觀的說,朱棣的歷史功績確實不錯,死後叫個“明太宗”也算是實至名歸了。

其實,朱棣改廟號為“成祖”已經是他死後百年之後的事情了。

明世宗朱厚熜,也就是嘉靖皇帝,是明朝的第11位皇帝,但他的皇位並不是從他的父親朱祐杬那繼承而來的,因為朱祐杬沒有當過皇帝,當皇帝的是朱祐杬同父異母的哥哥——明孝宗朱祐樘,以及他的兒子朱厚照。

朱厚照駕崩之後,膝下無子,所以張太后和內閣首輔楊廷和決定按照“兄終弟及”的原則,讓近支的皇室、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繼承皇位。

為了顯示自己皇位正統,證明其皇位的合法性,朱厚熜即位後不久就開始著手將他的父親興獻王朱祐杬追封為皇帝,並引發了著名的“大禮議之爭”。

他既不是開國皇帝,而且得位不正,憑什麼能永享太廟

這場關於以誰為嘉靖帝皇考(即宗法意義上的父親)以及嘉靖帝生父尊號的皇統問題”的鬥爭,持續了長達三年半的時間,嘉靖皇帝最終取得了“大禮議之爭”的勝利,順利將父親興獻王朱祐杬加尊為獻皇帝。

但是嘉靖並不滿足,他還想把他父親的牌位請進太廟,世代供奉。

但是,這件事做起來並沒有那麼簡單。周禮早有規定:“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大祖之廟而七。”即:天子太廟最多隻能供奉七位皇帝,其他皇帝都要“親盡則祧”。

“親盡則祧”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說,當太廟主殿供奉已故皇帝的牌位超過七個,就將離現任皇帝關係最遠的先祖請到太廟的偏殿(即“祧廟”)來供奉。但是,有一個例外——開國皇帝是“萬世不祧”的,並且要永遠放在最中間。

到了明朝,太廟供奉七位皇帝的禮制被改成了供奉九位皇帝,其他規則不變,

嘉靖是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前面的十位先祖按照次序分別是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宗朱允炆、明太宗朱棣、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鎮,明代宗朱祁鈺、明憲宗朱見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

這十位皇帝中,明惠宗朱允炆和明代宗朱祁鈺當時不被承認,並未供奉於太廟,所以只剩八人。但是,朱元璋稱帝后把他的父親朱世珍(朱五四)也追封為皇帝,廟號“仁祖”,也供奉在太廟,所以嘉靖在位時太廟已經滿員,沒有他父親興獻王的位置了。

他既不是開國皇帝,而且得位不正,憑什麼能永享太廟

太廟中已然沒有位置,但大孝子嘉靖皇帝非要把自己的父親興獻王請進去,唯一的辦法就是施行“親盡則祧”。

那麼除朱元璋外,離嘉靖皇帝關係最遠的先祖就是朱棣了。

但是,朱棣在明朝地位特殊,萬萬是“祧”不得的。雖然得位不正,但若沒有他篡位,也就沒有後來的歷代皇帝。而且朱棣功勞也很大啊,他統治期間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還出現了“永樂盛世”。所以,嘉靖皇帝不敢把朱棣祧出去。

不僅如此,嘉靖皇帝還必須給出一個合理的理由。換句話說,不把朱棣移出去得有個說法。

嘉靖皇帝的做法很聰明,也很簡單:先表太宗皇帝功績,再下詔改朱棣廟號“太宗”為“成祖”,將之與太祖朱元璋並立為“明朝二祖”,宣佈此二人同為萬世不祧之君。

做完這件事之後,嘉靖皇帝就“順理成章”的、“名正言順”的按親緣關係先將朱棣的兒子——仁宗朱高熾移到了偏殿,然後把自己的親生父親獻皇帝朱祐杬移入太廟主殿。

因此,朱棣的廟號後來就變成了“成祖”。

他既不是開國皇帝,而且得位不正,憑什麼能永享太廟

朱棣在駕崩百年之後,他的後世子孫硬是把他的“太宗”廟號晉級為“成祖”,這種情況在歷史上絕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歡迎收聽音頻內容,感謝您的關注和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