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中央是如何轉戰陝北的?

黨中央是如何轉戰陝北的?

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撕毀停戰協議和政協決議,發動了全面內戰。我軍遵照黨中央關於“以自衛戰爭粉碎蔣介石的進攻”的指示,經過8個月的戰鬥,共殲敵66個旅計7l萬人。國民黨的“全面進攻”計劃遭到破產後,又集中兵力,向我陝甘寧邊區和山東解放區發動所謂“重點進攻攻”。1947年2月中旬,蔣介石先把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胡宗南召到南京,又於2月28日偕空軍副司令王叔銘飛抵西安,策劃進犯延安和陝甘寧邊區的軍事部署。國民黨軍集中了34個旅,共25萬餘人,由胡宗南集團從南線進攻,青(海)寧(夏)二馬(馬步芳、馬鴻逵)及鄧寶珊集團分別從西線、北線策應,並調集全國五分之三的空軍進行配合,妄圖一舉佔領延安,壓迫我黨中央和-總部到黃河以東,以便掩飾其全面進攻的失敗,提高日益衰頹的士氣,爾後再抽出胡宗南集團這支最大的戰略預備隊,加強華北或其他戰場的進攻。

當時,我們在陝甘寧邊區的部隊僅有6個野戰旅共2.6萬餘人和3個地方旅,而且裝備極差,面對兵力、裝備佔絕對優勢的敵人的進攻,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決定,暫時放棄延安,運用“蘑菇”戰術,把敵人拖在陝北,消滅在陝北,支援其他戰場我軍作戰。

西北野戰軍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的戰略方針,同強敵“蘑菇”周旋,艱苦奮戰,一年間,經歷了內線防禦、內線反攻、外線進攻三個階段,進行了大小15個戰役,共殲敵10餘萬人,斃、俘敵中將整編軍長、師長7人,少將旅(師)長、參謀長等25人。而我軍在戰鬥中迅速發展壯大到11萬餘人,其中野戰軍近8萬人。

在1947年3月13日至1947年8月12日的內線防禦階段,由於敵我力量異常懸殊,我軍的基本作戰方針是:誘敵深入,與敵在延安以北的山區周旋,陷敵於十分疲憊、十分缺糧之困境,爾後集中優勢兵力,選擇敵人薄弱或孤立的部分,在運動中予以各個殲滅,以逐漸削弱敵人的有生力量,求得戰略形勢的根本改變。

3月13日,胡宗南以整編第一軍、第二十九軍等部共15個旅14萬餘人在空軍配合下,由洛川、宜川之線分兩路向延安進攻,我軍節節抵抗,經7天激戰,予敵以5000餘人的殺傷,勝利完成了掩護黨政軍領導機關和群眾安全轉移、疏散的任務後,於3月19日晨主動撤出戰鬥。此後,針對敵人急於尋找我軍主力決戰的心理狀態,以獨立第一旅一部,誘敵北進安塞,而主力隱蔽集結在延安東北,先後在青化砭、羊馬河和蟠龍三戰三捷,全殲敵三十一旅、一三五旅和一六七旅,斃俘敵1.43萬餘人,生俘敵旅長李紀雲、麥宗禹和李昆崗,大大鼓舞了邊區軍民戰勝敵人的信心。5月14日,在真武洞召開了5萬人參加的祝捷大會。緊接著揮師西進,大戰隴東,北進三邊,狠揍寧馬,再殲青、寧馬家軍2400餘人,生擒敵少將副旅長陳應權、上校團長馬奠邦,收復了環縣、曲子、華池、定邊、安邊、鹽池等地。為了貫徹中央軍委關於“三軍(劉鄧指時任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員的劉伯承、時任-委員的鄧小平、陳謝指時任晉冀魯豫野戰軍太嶽兵團司令員的陳賡、時任-委員的謝富治、陳粟指時任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委員的陳毅、時任副司令員的粟裕)配合,兩翼(陝北、膠東)牽制”的戰略部署,西野主力於7月30日揮師榆林,以調動胡宗南主力北上,配合陳謝兵團迅速渡河,南進豫西。雖兩次攻城未克,但卻殲守敵鄧寶珊部5200餘人,達到了誘敵董釗、劉戡、鍾松率10個旅北上榆林的目的。5個月的防禦作戰,共殲敵3個旅部、11個團,斃傷敵2.5萬餘人,扭轉了困難局勢,打開了勝利局面,為以後轉入內線反攻,奠定了基礎。

1947年8月,我軍轉入內線反攻階段。這一時期的戰略方針是:繼續牽制胡宗南集團於西北戰場,逐漸殲滅其有生力量,收復失地,擴大與鞏固解放區,為收復延安,轉入外線進攻創造條件。

榆林戰役後,南北我軍和黨中央機關到達無定河以東,黃河以西,南北約40裡,東西約50裡的狹小地區。胡宗南誤認為我正東渡黃河的後方機關是我軍主力,企圖以7個旅南北夾擊,結束陝北之戰。這時,我們抓住鍾松自恃援榆有功,驕狂至甚,孤軍突出的有利戰機,以第三縱隊並指揮綏德警備第四、第六團,在烏龍鋪以南地區,堅持抗擊劉戡所部西援;以第一、第二縱隊迅速包圍並攻擊沙家店之敵整編三十六師師部及一六五旅;以教導旅、新四旅對西援進至常高山之敵一二三旅發動猛攻。經10個多小時激戰,即於8月20日傍晚,全殲胡宗南三大主力之一整編三十六師師部及兩個旅,取得殲敵6000餘人的重大勝利,成為我軍進入反攻階段的一個重要標誌。

沙家店戰役結束之第三天,我陳謝兵團即在晉南突破敵300多里的黃河防線,逼近潼關。胡宗南慌忙令綏德以北8個旅南撤,保衛其西安老巢。西北我軍為繼續牽制胡軍主力,策應陳謝兵團創建豫西根據地,於9月14日至16日進行了岔口、關莊追擊戰,給南撤之敵以4000餘人的殺傷,迫敵不得不將主力暫留延安、富縣地區整補。趁此機會,我以二縱和四縱(9月25日由警備第一、第三旅和騎六師編成)南進黃龍山區,發起黃龍戰役,先後攻克白水、石堡(今黃龍縣)、韓城、宜川等縣城,斃、俘敵宜川中將指揮官許用修以下3300餘人。留在內線的一、三縱隊和教導旅、新四旅發起了延(延川、延長)清(澗)戰役。迅速收復延川、延長縣城後,於10月11日晨,攻克清澗縣城,敵整編七十六師被殲,中將師長廖昂被活捉。此後,我西野領導為了鞏固後方,保障黨中央安全,於10月底,率部二次攻打榆林。由於敵城防堅固,我軍缺少重火器,加之準備不足,馬鴻逵傾巢迅速增援,未能達到預期目的,在殲敵6800餘人後撤出戰鬥,轉入新式整軍。

1948年2月至4月21日,是外線進攻階段。我軍的作戰方案是: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向延安、宜川線出擊,得手後繼向該線以南進攻,大量殲滅敵人有生力量,拖住胡宗南集團並調回他支援豫西之兵力,爾後收復延安,進而解放麟遊山區。

針對胡宗南集團確保延安、洛川、宜川,阻我軍南進和防禦態勢,西野指揮部經過反覆比較分析,認為把突出方向選擇在宜川更有利於圍城打援,在運動中全殲守敵與援敵。2月12日至16日,野戰軍以5個縱隊共8萬餘人,分別從保安(今志丹縣)、綏德、米脂和晉南曲沃地區向宜川開進;24日至27日,二、六縱隊完成對宜川的包圍,並將敵壓縮於城內。這時,胡宗南急令劉戡率2個整編師共4個旅的兵力,沿洛(川)宜(川)公路輕裝馳援,28日進入瓦子街至任家灣的一個狹長小川道內。我軍從公路兩側高地對援敵攔頭截尾,形成鐵桶包圍之勢。3月1日上午,經過新式整軍運動的全體官兵,鬥志昂揚、頂風冒雪發起總攻,激戰至下午5時,將敵全殲,無一漏網,隨即揮師東進,迅速攻克宜川。宜(川)瓦(子街)戰役,是西北野戰軍轉入外線後的第一個大勝利,殲敵整編二十九軍軍部和整編二十七師、九十師共5個旅2.9萬餘人,斃、俘敵中將整編軍軍長劉戡、中將整編師師長嚴明、中將旅長張漢初等將級軍官11名,同時調回了胡宗南佈防在豫西戰場的5個整編師,策應了中原我軍作戰。

宜瓦戰役大獲全勝後,我軍乘勝擴大戰果,於3月5日分三路揮師南下,發起黃龍山麓戰役。經一個多月作戰,連克富縣、中部(黃陵)、宜君、白水、澄城、合陽等縣城,進逼蒲城,圍困洛川。4月6日,正當我軍向西府挺進,決心奪取胡宗南的補給基地寶雞的時候,延安守敵整編十七師於4月20日晚棄城南逃。被敵人侵佔一年一個月零三天的革命聖地延安,21日宣告光復。至此,洛川以北的陝甘寧邊區全無敵蹤。

在艱難困苦的轉戰期間,西野廣大指戰員懷著“誓死保衛黨中央,保衛毛主席”的堅強意志,萬眾一心,團結奮戰,前仆後繼,視死如歸,許多團營幹部始終衝殺在第一線,表現了高度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和頑強戰鬥、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湧現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據不完全統計,先後有24名團以上幹部和1.1萬名營以下幹部、戰士犧牲在這塊土地上,而負傷者達3.6萬多人次。他們的革命精神和卓著的功績,將永遠銘記在人民心中。

轉戰陝北的勝利,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偉大勝利,是毛澤東主席、周恩來副主席、彭德懷司令員等同志英明指揮和領導的結果。在蔣胡軍重兵壓境,狂橫不可一世的嚴重關頭,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中央領導同志,一直留在陝北,胸有成竹,運籌帷幄,指揮陝北和全國解放區的軍民,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鬥爭,充分體現了無產階級革命家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雄偉氣魄和革命膽略。

黨中央從1947年3月18日撤出延安,到1948年3月23日東渡黃河,在敵人眼皮下轉戰了12個縣,宿營居住過37個村鎮,行程2100華里。在這371個艱難嚴峻、險象環生的日日夜夜裡,中央領導同志胸懷大局,臨危不懼,和邊區軍民同甘共苦,生死與共,歷經風險,飽經艱辛,一次次在十分危急的情況下化險為夷,轉危為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