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吉安」吉安古祠堂之吉州区兴桥镇钓源村欧阳氏祠

「古韵吉安」吉安古祠堂之吉州区兴桥镇钓源村欧阳氏祠

吉州区兴桥镇钓源村欧阳氏祠

钓源欧阳氏分居庄山、渭溪两个自然村,北宋初年建村,现居住欧阳氏族150多户,800多人,为宋代文坛宗师欧阳修的直系后裔和同宗后裔的聚居地。据《庐陵宗族与古村》记载:欧阳氏族的远祖封侯于今浙江湖州一带,以欧阳为氏,后分为渤海、千乘两支。晋代后期天下大乱,渤海派欧阳氏族纷纷南迁。至唐天宝间,欧阳琮任吉州刺史,就在庐陵定居,为吉安欧阳始祖。传至第七代,欧阳诸官至御史大夫,生彪、彤、万二子。欧阳万传至第三代有欧阳效、欧阳楚,两兄弟各生三子,又称“一宗六桂”,分徙居于庐陵各地,其中之一的欧阳弘为钓源开基祖,与定居永丰县沙溪的欧阳修的曾祖父是叔伯兄弟。欧阳弘后代分为“仁义礼智信”五派,“仁派”长房居祖地渭溪,数代后无嗣,由欧阳修第七代后裔欧阳胜过继,后来人丁兴旺,繁衍至今。高大雄伟的欧阳氏公祠一直摆放着欧阳修的灵牌,世世代代供奉。

「古韵吉安」吉安古祠堂之吉州区兴桥镇钓源村欧阳氏祠

钓源欧阳氏祠乃钓源村的总祠,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系族裔三崖公倡修。祠堂属于封闭式天井院落式建筑,坐南朝北,平面呈纵长方形。正栋为廊式五大开间,宽18.3米,长43米,前造大坊。日久祠旧,至清康熙年间(1662—1722),宁州学正清公倡兴重修;嘉庆年间(1796—1820),靖国公三修。1914年,族众合议维修,但主体风格仍不失清代建筑风格。现欧阳氏祠面阔18米,2井3进,进深43米,建筑占地774平方米,左右原各有两辅房,建筑占地222平方米。祠堂中厅高悬的巨匾“惇叙堂”3字,取自《尚书》中的“惇叙九族”一语,“惇”为淳厚,“叙”为勉励,这既是对族人的告诫与劝勉,也是倡导的族风和行为规范。

欧阳氏祠最大的特色,是品字形天井结构。前厅下的大天井,与上厅的两边的小天井,一大两小的三口天井,组成了一个“品”字。“品”字含意深邃,既是怀念先祖,也是告诫后人:“品”为人之根,“品”为德之本;无品人不立,无品世人弃。据说,只有居庙堂高位的世族大家才有资格建如此“品”字形祠堂。钓源欧阳氏的先祖屡居唐宋宰辅之位,如欧阳修,便可这样建祠。尽管定居钓源之后没有谁出将入相,但纪念先祖也无妨。

现村中“仁”、“义”两支钓源后裔,均以欧阳修为荣,传承“文章节义并重”的精神,重教兴文,先后涌现了9名进士和20多名州府级以上的官员,他们均秉忠义之道,学识渊博。村中还存留21通张扬科举功名的旗杆石,显示昔日钓源欧阳氏人文的辉煌。

「古韵吉安」吉安古祠堂之吉州区兴桥镇钓源村欧阳氏祠

「古韵吉安」吉安古祠堂之吉州区兴桥镇钓源村欧阳氏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