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哪些著名的事件背后有鲜为人知的一面?

宝阿宝呀


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军中出现了很多勇敢的日裔士兵。

(珍珠港事件)

1941年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数千名美国人丧生,美军损失严重。第二天,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演说,正式向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但是,在此之前,已经有很多人日本人移居美国,他们的遭遇是怎样的呢?

当时的日裔主要集中在美国的西海岸地区,比如加利福尼亚、华盛顿,以及夏威夷。而且在美军当中,也有不少的日裔士兵。

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政府迅速采取行动,首先开除军队中的日裔,然后把所有日裔划分为4C类人群。所谓的4C类人群,大概意思就是“敌国侨民”,属于很特殊的一类人。

之后,这些日裔被要求卖掉房产等东西,被政府没收部分财产,每人只能携带固定重量的行李,然后送到安置中心。当时,美国对日宣战,就意味着日军有可能攻打到美国西海岸地区,美国政府担心,如果日军真的入侵了,这些日裔极有可能帮助入侵的敌人。所以,不能把他们留在西海岸。

于是,十多个安置中心被设在了内华达州以及亚利桑那州,这里人烟稀少、环境恶劣,说是安置中心,其实就是集中营。在这里,曾经生活的很不错的日裔,一下子失去了自由,生活水平也明显下降。

当然,安置中心的日裔心里都明白,他们为什么会遭受这样的待遇。尤其是第一代移民,心里还是认同自己是日本人,对于珍珠港事件内心还是有一定的负罪感的。但是,那些出生在美国,成长在美国的第二代日裔,已经完全把自己当成了美国人。所以,他们觉得自己的遭遇非常的不公平。


所以,为了证明自己对美国是热爱的,很多的日裔开始强烈要求加入美军,参加战争。

由于第二代日裔不断的争取,美国政府最终对日裔的态度有所松动。1942年,一群夏威夷日裔青年被编入了当地美军的工程兵部队。

之后,夏威夷的1300名日裔在接受训练后,被编为100步兵团,送往欧洲战场。不过,一开始的时候艾森豪威尔拒绝接受这支日裔队伍,是第五集团军的克拉克将军接收了他们。1943年9月,这支日裔队伍登陆意大利,开始了正式作战。

可能是为了摆脱被歧视的命运,这些日裔士兵非常的拼命,与德军作战中损失惨重,到1944年的卡西诺战役之后,1300人的队伍,还剩下500人。不过,他们的勇敢也赢来了部分美军的尊重。


100步兵团的勇敢战斗,也让安置中心的日裔青年热血沸腾,他们纷纷要求加入美军。

很快,4000多名日裔应征入伍,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被编入了著名的442步兵团。而战功赫赫的100步兵团,也于1944年并入了442步兵团。

这支日裔队伍,在战场上依然受到一定的歧视。不过,他们的作战确实非常勇猛,从意大利到法国,442步兵团一路上损失严重,当然也获得了很多战功。其中最值得提及的,就是1944年10月的“万岁冲锋”。

当时,有275名美军在德军的反攻中被包围。442步兵营接到命令,去营救这支队伍。经历了三天的急行军之后,442步兵营抵达了前线,正式开始解救行动。因为德军的炮火猛烈,当地自然环境也很恶劣,日裔士兵的进攻受到了很大的阻力。

于是,他们组织了“万岁冲锋”,一批又一批的日裔士兵,大喊着万岁,自杀式的冲向德军阵地,在遭受巨大损失之后,终于救出了这200多名美军。在此战之前,442步兵营还有近3000名官兵。此战之后,442步兵团只有800多人还能战斗,受伤和阵亡的士兵近两千人,全团没有一个连还有完整建制。

442步兵团的建制是3800人,先后服役的日裔士兵超过14000人,伤亡人员超过9000人,伤亡率极高。

不过,日裔士兵的作战确实缓解了美国人的仇日情绪,让安置中心的日本移民,在二战结束前就被释放了。


七追风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1949年10月1日我们在北京举行了开国大典。

当时国军败退南方,仍然盘踞着舟山群岛机场,那么为什么他们不来轰炸呢?

到了1949年10月,解放军的空军实力还是非常弱小。

以开国大典为例,参加的一共只有17架飞机,分为5种型号。其中能够进行空战的,只有11架战斗机,9架是野马P51,2架是蚊式战斗机。

更夸张的是,当时我们还没有飞行员。

所有17名飞行员中,有12人是投降的国军飞行员。一旦开战,这些人是否可靠就很难说。

实际上,国军之前已经对北京进行过多次轰炸。

比如1949年5月4日,国军6架轰炸机从青岛起飞,在北京南苑机场肆意投弹,炸毁多架飞机,我方损失包括机库、通讯塔在内建筑150多间。

当时国军盘踞宁波舟山群岛,距离北京大概是1300公里。

而国军的B24解放者远程轰炸机,满载炸弹也可以达到3400公里的航程,作战半径为1700公里,还是可以轰炸北京的。

上面也说了,我军在北京没有什么防空力量,也没有什么空中力量,很难阻挡国军轰炸。

而开国大典期间,不但有十万以上军民集中在广场,还有我国大量领导人以及外宾。

只要国军B24赶来投弹,必然造成严重损失,甚至危及最高领导人的安全。

为此,开国大典开始前5小时,北京方面才向全世界发出公告,以提高安全。

但即便如此,北京潜伏的国军特工众多,早就知道了大典这回事。

然而,国军就放弃了开国大典的空袭。

为啥?

还是老蒋拍板下令取消轰炸。

这又是为啥?

因为B24虽然航程可以达到北京,但一般用于白天轰炸。

因为当年的夜间导航设备差,很容易出现偏航现象。

表面上B24作战半径为1700公里,到北京只要1300公里,还多出400公里的航程。

但开国大典是下午15点(故意选择这个时间),B24轰炸以后飞回舟山还需要3个小时,天已经黑了,就可能存在偏航甚至迷航现象。

万一期间还遭到解放军空军的袭击,哪怕仅仅是骚扰,也会耗费大量燃料。

这样一来,B24就存在一定危险,可能出现飞不回基地,半路坠毁的情况。


国军方面曾经向南韩协调,希望轰炸后能够飞到汉城机场。

刚刚建国的大韩民国不愿意找惹麻烦,没有同意。

这种情况下,老蒋下令:不要做无畏的牺牲,取消轰炸。

其实老蒋很明白,大陆的败局已定,炸不炸开国大典无非是挽回一些面子,没有太大意义。

让自己的飞行员为了区区面子去冒着巨大危险送死,是不理智的。

最终,国军没有去轰炸开国大典。


萨沙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结束了长达30年民族解放战争、完成国家统一的东南亚国家越南企图在“超级大国”苏联的支持下谋求建立东南亚霸权。在苏联的授意下越南人不断在中越边境制造事端,排斥和迫害在越南的中国人。

面对这一局势,中国方面决定以放血的方式教训鬼迷心窍的越南。1979年2月16日至3月16日,中国出动30万大军、上千辆坦克、近万门大炮对越南实施惩罚性反击作战,横扫越南北部,歼灭越军4万余人。在完成在越南的作战任务后奉命撤军回国,历时1个月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但是这不代表中越冲突结束了,某些程度上甚至是新一轮对抗的开始。

一个月的大规模作战行动使得越南北部化成一片焦土,越南苦心多年的那点工业基础立刻化作乌有。但是中国继续在中越边境保持着强大的军事压力,越南人担心中国人会再一次大规模进攻,被迫在边境维持着一支人数在100万人以上的兵力。在不到500公里长的国境线上常年部署一支100万人的大军,这对于当年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庞大的后勤工作就足以使该国难以喘息。对于越南这样刚刚遭受了一场浩劫的国家无疑是雪上加霜。

中越边境的烽烟又持续了10年以上!

1981年10月,解放军攻占了比较有争议的罗家坪大山。

1981年5月,解放军又兵分两路从广西和云南方向同时出击,夺取了法卡山和扣林山,并且成功粉碎了越军的反击

1984年4—5月,解放军继续进攻老山和者阴山。这次越南人没有退却,来了一次全国总动员与解放军在老山展开大规模争夺战。但是由于地形限制和越军的作战能力自然不可能重温五年前解放军大规模进攻的旧梦。并且此时的解放军刚刚经历了建军以来规模最大的军改,战斗力远远超过5年前。于是,老山之战最终还是以越军的惨败而告终,并且战损比远超5年前。

1985年6月至9月,中越双方在221高地继续展开争夺,互有胜负,但是高地最终还是被解放军夺取。

一连串的惨败让越南耗尽了国力,军队士气严重动摇。至1986年后,随着中国与苏联关系的改善,苏联对越南的援助逐渐减少,越南对于中国的威胁一天不如一天。而解放军反倒是越战越勇,除了传统的地面进攻作战,当时时髦的空地协同、导弹攻击、机降作战这些作战模式也被解放军准备使用到中越战场。

1988年中越双方的冲突从陆地转向海洋,解放军甚至一度图谋要拿下越南中部的昏果岛,威胁纵贯越南南北的铁路线。

很明显,此时的中越战争虽说双方打得都十分艰苦,但是不可否认,这实际上是套在了越南人脖子上的枷锁,越南几乎到了失血性休克的状态。

1991年,随着苏联的崩溃和华约阵营的瓦解,在血泪中挣扎了10年之久的越南人终于向中国求和了,放弃了独吞柬埔寨、老挝称霸东南亚的梦想,拄着拐杖拖着伤残的肢体静悄悄躲到世界的一个角落处抚平创伤去了。


大将军威武K


最近我正在看一本关于二战时期日本投降前一年的书籍,叫做《干掉太阳旗》。其中关于美国核平广岛长崎,有几个细节感觉有点意思,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如果你也觉得有意思就关注一下。

一、

1945年7月16号,人类第一次原子弹爆炸实验在美国成功。关于是否在日本投下原子弹的问题上,部分参与“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和美军欧洲总指挥官艾森豪威尔都是持反对意见的。

最后,总统杜鲁门认为,如果对日本本岛登陆作战,美军可能要伤亡一百万人左右,这代价是美国不能承受的,从而坚持使用原子弹。

杜鲁门

二、

从杜鲁门决定使用原子弹,到美国陆军代理参谋长马斯·汉迪向具体实施轰炸的斯帕茨将军下令,始终没有书面指令,全部是口头命令。因而斯帕茨将军拒绝执行命令,因为原子弹爆炸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实在骇人听闻,谁也不敢担这个责任。

在斯帕茨的坚持下,汉迪签署了命令,而这命令其实是曼哈顿计划司令莱斯利·格罗夫斯将军写的。

这可能是目前为止最重要的一条命令。

莱斯利·格罗夫斯将军

三、

1945年8月3号,美军向日本广岛投放了大量传单,上写:“庶民,即刻撤离。”“今以此文为告,汝之城已为我强军择定,必遭轰炸。”

可日本广岛民众不为所动,还在疑惑这些传单到底什么意思。

四、

1945年7月26号,杜鲁门发表了《波斯坦公告》,警告日本如果不立刻无条件投降,将面临“迅速而彻底的毁灭”。

因为苏联开始没有在《波斯坦公告》上签字,日本则有了幻想,想通过苏联调解,达到有条件的、体面的投降,其中就包括承认日本占领的中国土地。

看到这,我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脑洞:当时《波斯坦公告》签字方就有中国,你让中国承认你的占领?蒋介石答应,苏联美国也不会答应。

8月6号上午8点15分,美国第一颗原子弹“小男孩”核平广岛。

直到晚上八点,裕仁天皇在散步的时候才接到下属报告。裕仁很清楚:如果不投降,日本将完全毁灭。但他还有一丝希望,希望苏联能出面调解。至于国民的死伤,那是次要考虑的。

可笑的是,两天后,8月8号,苏联百万大军突入中国东北,剿灭关东军;9日,美国在长崎又投下一颗原子弹。

裕仁的美梦终于破灭了。

裕仁

五、

1945年8月9日,美军向日本长崎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胖子。

这次轰炸远没有第一次顺利,从运送“胖子的”飞机“博克斯卡”号出发就充满了各种意外。

飞机升空不久,核武器专家面前控制面板的红色警报灯就开始闪烁。这表明“胖子”不久就要爆炸了。

巴恩斯上尉赶紧来到武器舱查看情况,此时负责看护“胖子”的弗雷德里克·阿什沃斯中校竟然在枕着原子弹睡觉。

两人最后排除了故障。

之后,“博卡斯卡”号来到了预先约定的回合地点,等候负责测量和拍照的两架飞机,约定时间是15分钟。可盘旋了五十分钟,博卡斯卡号飞机只等来了一架飞机。这样,博卡斯卡号飞机消耗了大量燃油。

原来那架飞机按时按点到了,可是高度记错了,一直在博卡斯卡号飞机上空盘旋。

后来此飞机联系了塔台,询问:“博卡斯卡号下去了吗?”

可是塔台听成了“博卡斯卡号下去了。”致使基地人员认为博卡斯卡号飞机已经坠毁,人们一片哀嚎。

因为耽搁的那几十分钟,博卡斯卡号飞机投弹(还投歪了)返航时,油料不足,最后迫降在太平洋上,好在美军救援部队发现了他们,并成功救起。



长崎核爆现场

六、

广岛长崎核轰炸,间隔三天。这三天里,有大量广岛幸存人员来到长崎躲难。想不到来了长崎又受到二次暴击。其中只有165人是“双重幸存者”,不知道这是他们的运气还是灾难。

死不悔改的鬼子。


既然看到这里了,点个关注吧,我手打不容易,你看也不容易,互相体谅下。谢谢!


别酒怯流年


最近看了一部大电影,诺兰导演的《敦刻尔克》,讲述的二战时期盟军陷入德军包围时背水一战,完成撤退的故事,当时撤退的盟军大约三十多万人,也为盟军后来的反击保存了有生力量。但是我们在感叹盟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最终完成这一历史壮举的同时,如果事后站在德军的角度看,我相信所所有人也会忍不住感慨,盟军当时之所以能顺利撤退,也要感谢德军的“不杀之恩“。

二战爆发初期,德国军队发起闪电战,在短短十几天时间内,便将40万英法联军困在了位于法国北部的狭小港口城市敦刻尔克。这座只能容纳8万人的海滨小城,此时三面受敌,它的东面、西面、南面全部暴露在敌军的火力下,而北面一海之隔、40海里外的陆地就是英国。这个时候希特勒却停了下来,没有继续对盟军展开追击,有人说是他想以这些陆军作为诱饵,打败英国的海军,有人说是担心推进过快,孤军深入,让自己精锐的装甲兵被吃掉,也有人说是过度相信自己空军的力量,可以利用空军打击英国本土......但无论是哪一种结果,盟军都是幸运的,如果不是当时希特勒的这种赌徒心理,想要获取更大的收益,还是选择和之前一样稳扎稳打的话,结果真的不堪设想。但是如果当时敦刻尔克撤退失败的话,二战的进程肯定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说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无论敦刻尔克撤退的结果如何,二战的结果最终都是以推翻法西斯作为最终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