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搞了140年的皇家打獵活動,為什麼被道光皇帝廢除了呢?

歷史一書生


清王朝是由滿洲貴族建立,滿蒙貴族聯合執政的政權,由於滿蒙民族都是出自森林、草原地區的遊牧民族,這些民族在歷史上都是善騎射、好打獵的民族,尤其是在取得全國政權之後,滿洲貴族為了使子孫後代永遠保持尚武、善騎射這種滿洲人的傳統,遂舉辦了這種皇家圍獵活動,在清朝,這種官方舉辦的圍獵活動有個著名的名字“木蘭秋獮”。由於順治時期清朝尚未完成對全國領土的統一,所以,實際上木蘭秋獮是開始於康熙初年,經過雍正時期,在乾隆時期達到鼎盛,最終在道光時期被廢除。

木蘭秋獮實際上是由清朝官方舉辦的一場旨在檢閱滿洲宗室親貴騎射武功的閱兵活動,同時歷任清朝皇帝也在木蘭秋獮時召見蒙古各部落親王,商議蒙古各部事務。最初,康熙設置圍獵是為了檢閱諸位皇子們和八旗子弟的騎射和習武能力是否退化,因為清朝就是馬背上打下來的天下,滿洲人骨子裡流淌著尚武的本性,所以定期檢閱可以起到抵禦驕奢頹廢等惡習的侵擾,做到居安思危,常備不懈。還有一點就是為了和蒙古諸部保持親密關係從而達到一種震懾的作用。

這種延續了一百四十年的圍獵活動最終在道光時期被取消,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舉辦圍獵耗資巨大:

眾所周知的是,舉辦這種大型的圍獵活動,實際上是耗資巨大的,康熙時期,木蘭秋獮地區人煙稀少,水草豐美,野生動物數量巨大,但是到了道光時期,由於人口數量加劇和過度的狩獵,以至於圍場之內已經鮮有各類野獸出沒,清政府不得不設置專門機構來飼養野獸,況且,舉辦一場圍獵活動從準備、出發到接待、善後是一個相當複雜且冗長的過程,這種繁瑣和冗長在開銷方面更體現的淋漓盡致。康乾時代,清政府財政收入充盈,自然不會覺得這種開銷是負擔,但是到了道光統治時期,鴉片的流入導致國內白銀外流嚴重,加之內憂外患頻起,清政府已經無力舉辦這樣耗資巨大卻徒有虛名的活動了。

二、滿洲貴族漢化加劇:

康熙皇帝舉辦木蘭秋獮時的最初宗旨是檢閱皇室子弟和八旗親貴的武功騎射能力,防止滿洲貴族在進入漢族統治區域之後喪失了本民族固有的傳統和習俗,實質上是為了保持本民族的尚武精神和騎射傳統。但是清朝到了道光皇帝在任時,宗室子弟的八旗貴胄們經歷了100多年的漢化過程,很多滿洲人早已經喪失了騎射的能力,一些人甚至於連弓箭都無法拉開,更不要說是縱馬馳騁了。

三、蒙古各部作用減弱:

蒙古各部在清初的政治上曾經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康熙皇帝舉辦木蘭秋獮,其中一個目的也是在圍獵的過程中召見蒙古各部首領,向其詢問部落事宜以及行封賞之事,此階段,蒙古各部落對於清朝的政治和邊疆穩定,有著尤為重要的作用。但是到了乾隆以後,隨著準格爾部的被征服,清朝已經徹底完成了對境內各敵對勢力的征服,蒙古各部落重要性因此下降。

四、內憂外患無暇圍獵:

諸如木蘭秋獮這種大規模的官方圍獵活動,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彰顯清王朝國力強大,盛世太平之意。但是道光時期,清朝早已經沒有了盛世的景象,內憂外患的加劇讓道光皇帝一籌莫展,焦頭爛額,終日為朝政事務搞得心煩意亂的道光皇帝哪有舉辦圍獵這種閒情雅緻。

歷時近一百五十年的木蘭秋獮隨著清王朝的興盛而展開,最終又因為清王朝的衰落而謝幕,一個官辦活動的由盛而衰,實際上反映的就是一個王朝的由盛而衰。


歷史課課代表


木蘭秋獮(xiǎn)(相當於現在的大閱兵)是一場耗資巨大的打獵活動,地點設於內蒙古昭烏達盟、卓索圖盟、錫林郭勒盟和察哈爾蒙古四旗的接壤處,清朝皇帝自康熙以來在此設立圍獵久而久之就成為了祖制,列朝列代皇帝都遵循但直到道光年間被廢除,從中也可以看出清政府由盛轉衰的變化。

康熙設置秋獵是為了檢閱皇子們和八旗子弟的騎射和習武能力是否退化,因為滿清就是馬背上打下來的天下,骨子裡流淌著尚武的本性,所以定期檢閱可以起到抵禦驕奢頹廢等惡習的侵擾,做到居安思危,常備不懈。還有一點就是為了和內蒙古保持親密關係從而達到一種震懾的作用。

直到道光帝時期,被廢除,其中原因也很簡單:

一、秋獵是一場耗資巨大的活動,滿清時期自從乾隆這個敗家子把雍正改革節儉的錢全部鋪張浪費掉,清朝的經濟就一蹶不振,苟且過活,到了道光帝那會基本揭不開鍋了,因此鉅額的秋獵活動不得不取消掉。

二、秋獵是為了檢驗八旗子弟和皇子們的尚武能力,但此時的皇家子嗣凋零,八旗子弟在享樂中不斷沒落,支撐滿族的軍隊竟是漢人部隊,因此即使舉行這個活動最引人注目的也不過是漢人,完全違背了康熙的初衷。

通過秋獵的歷史變化從而反映出清王朝逐漸走向滅亡,興盛交替也不過如此!

我是大話歷史君,想看更多歷史故事的讀者朋友,可以關注我喲!


安夏丨歷史君


清朝“木蘭秋獮”含有幾層意思:皇家打獵,秀肌肉,安定邊境,震懾蒙古。而“秋獮”就是打獵,在春秋時期就開始盛行,那時候的秋獮沒有清朝規模那麼宏大,沒有滲入政治因素在裡面而已,那時候都僅僅是打獵放鬆心情,為皇帝的一種娛樂方式罷了。

1.木蘭圍場地理位置:

嘉慶《木蘭記》碑文所說“周環千餘里,北峙興安大嶺,萬靈萃集,高接上穹,群山分幹,眾壑朝宗,物產富饒,牲畜藩育。”就是說,木蘭圍場佔地面積一萬多平方公里裡,草林茂密,群山環繞,各類物產野味豐富,老虎,豹子等野獸較多,是一塊狩獵的風水寶地。

2.木蘭圍場什麼時候設立,作用是什麼?

順治年間,蒙古衛拉特各部首領聯名奉表貢臣服,清朝賜封甲冑,讓蒙古各部統治自己的部族,實現自主管理。公元1681年,康熙年間設立木蘭圍場,為了預防當時蠢蠢欲動地蒙古噶爾丹部對抗清朝,改變衛拉特及準噶爾部與清朝的主從關係。

也是為了檢驗清朝滿族自入關之後,各八旗子弟兵戰鬥力是否下降,是否忘記了“尚武”的作風傳統。

木蘭圍場設立是一個要害的關鍵點,以此為基點,進可入蒙古,退可回京城,往東是盛京,往南是張家口,大面積輻射作戰區域,戰略縱深地位。

3.木蘭圍場的舉行活動(打獵,會晤,歌舞,賞賜)

每年木蘭圍場的活動都是豐富多彩,邀請蒙古王公貴族一起進行狩獵,據說康熙,雍正,乾隆皇帝都狩獵到不等老虎,豹子,野豬等戰利品。在狩獵過程中,展示出清朝八旗子弟兵的風采照人,讓蒙古各部能夠心悅誠服。

當然在八旗子弟兵及皇族子孫在每次木蘭圍場打獵後,獲得狩獵的戰利品都是可以登記在冊,以備排出個名次,在皇帝面前展示自己的風采,以備獲得更多的賞賜,積累個人的聲譽名望。

在狩獵活動結束後,當然是皇帝跟蒙古各諸部一起進行會談,拉拉家常,問問收成,需要什麼幫助,有什麼困難需要解決的等等方面。

會談結束之後,晚上舉行篝火晚會,摔跤比賽決出“清朝巴圖魯”,歌舞歡唱,把酒言歡等。

每次木蘭圍場活動結束之前,皇帝都對蒙古各諸部,八旗子弟兵,皇族子孫在此次狩獵活動中的表現情況,進行一定的頒獎獎勵。

然後此次木蘭圍場的活動正式結束回朝。從康熙到嘉慶年間,總計舉行一百多次木蘭圍場活動。

4.木蘭圍場的衰落:

其實從康熙到乾隆年間,清朝人口持續增長上升,現有的土地無法滿足人們生活的需求之時,就是開展“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傳統,對大自然環境生態遭到破壞,氣候環境變化大,原來木蘭圍場的環境已經不如當年,而且狩獵的獵物種類也沒有多少了,那時候哪裡還隨處看得到老虎,連豹子都沒有幾隻,那還打什麼獵。

每個封建王朝都逃脫不了的規律魔咒,從康熙到嘉慶年間,總計一百多年後,處於清朝中後期階段,出現土地兼併,經濟衰落,食不果腹,連年災害造成當時白蓮教起義,戰火蔓延到大半個中國,造成清朝鎮壓農民起義花費巨大,國庫空虛。

北邊無戰事,當時的蒙古諸部的地理戰略位置已經沒有那麼重要,而且清朝已經無力管理北方能力。最主要的是,從八旗子弟兵已經貪圖享樂,沒有一點戰鬥力,還能幹啥事,可能連拉滿弓的能力都沒有了。

故小二有言:“清朝木蘭圍場活動興於國家需要,敗於國家不需要。也是到清朝中後期國家實力不允許在有這麼奢侈的娛樂活動,道光皇帝也想,可是實力不允許啊”。


歷史伴讀小二


清朝狩獵活動始於康熙,是康熙在平定漠北蒙古後,在在內蒙古昭烏達盟、卓索圖盟、錫林郭勒盟和察哈爾蒙古四旗的接壤處設置了木蘭圍場。每年秋天康熙帝都會舉行盛大的狩獵活動,史稱“木蘭秋獮”,康熙帝舉行這麼大的狩獵活動當然不僅僅是為了好玩,而是有重大的軍事意義,他是為了訓練軍隊,讓八旗子弟能夠不忘騎射本領,不讓他們沉迷於吃喝玩樂。而後的帝王,除了日理萬機的四阿哥雍正皇帝,乾隆、嘉慶也都會在每年秋天舉行盛大的狩獵活動,當然,到了乾隆嘉慶這個時期,木蘭秋獮基本上就是沒有練兵的目的了,僅僅只是為了玩樂。

康熙帝圈定的這個木蘭圍場十分廣闊,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公園。大家也就可想而知舉辦一場狩獵活動的花費是多麼龐大,對於處於康乾盛世的康熙和乾隆來說,這一場活動花費不了國庫多少錢,到了嘉慶這一時期,雖然國庫也慢慢虛空,但不能忘了老習俗,依然跟他老爹一樣依然舉行狩獵活動。

但到了道光這一時期,日子是十分難過,大家也都知道,道光皇帝十分節儉,平時連肉都捨不得吃,連吃雞蛋因為後勤人員購買時從中吃了很大的回扣後,也不得不自己養雞下蛋吃,所以對於一場耗資巨大的狩獵活動來說,道光帝是完全沒有財力去支持了,並且在後期英國也遠赴重洋打了過來,道光帝是面臨內憂外患,就更沒有心思去狩獵了,最後也就索性把它非廢除了。


斧影燭聲


其實說明蒙古的重要性降低了。

從地圖上很明顯可以看到,木蘭圍場的位置處於漢人和蒙古人交界的地方。康熙去那裡主要不是打獵,而是去見蒙古王公的。

滿蒙是盟友關係。自從皇太極擊敗林丹汗,從林丹汗手裡接過了蒙古汗位。為此,他還娶了林丹汗的遺孀囊囊大福晉為麟趾宮貴妃(蒙古有繼任大汗娶過世大汗遺孀的習俗)。1636年,漠南蒙古各部尊皇太極為博格達徹辰汗。從此開啟滿清皇帝兼任蒙古大汗的歷史。

康熙朝,滿清為了向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擴張,拉攏漠南蒙古各部,在草原邊緣建起避暑山莊和木蘭圍場。每年康熙都親臨木蘭圍場接見蒙古各王公。

平定葛爾丹,收服漠北蒙古以後,木蘭秋獮的軍事價值逐漸下降。滿清在蒙古興建大量廟宇,鼓勵他們出家,控制了蒙古的人口,蒙古的力量也就下降了。

所以這事也就越來越不重要了,蒙古王公再朝見皇帝都得到北京來了。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一、皇家狩獵活動的目的

<strong>清朝一直認為自己是馬背上得的天下,所以和很多遊牧名族一樣很重視騎兵作戰。同意全中國後,由於對於八旗兵這樣的以騎兵為主的部隊可以參戰的機會越來越少,為了保持軍隊的戰鬥力,清朝想出了打獵的八法來保持軍隊的戰鬥力。皇家打獵的目的也是提醒滿清貴族不能忘本,重視騎兵作戰。


二、為什麼要廢除

隨著時間的推移,道光時候八旗的戰鬥力已經和剛入主中原時不可同日而語,很多旗人已經不會騎馬了,居然有在打獵列隊時掉下馬摔斷骨頭的。這對道光皇帝的心裡觸動是比較大的。而且道光皇帝在位時中國經歷了第一次鴉片戰爭,戰爭的結果也讓道光看到了騎兵作戰已經不合時宜,至少是不像他的祖輩打天下時那麼重要了。窮則思變,所以直接廢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