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產品經理分析產品的思路是什麼?

不合格零食啊


第一步:做好產品分析

(一)選擇產品,做好定位

2.淘寶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搜索產品的關鍵詞

3.行業網站查找信息

4.專業人士諮詢整理

(二)分析產品,得出結論

1.市場趨勢,業界發展現狀

2.產品的定位和發展戰略

3.目標客戶群

4.市場數據:

(1)其他電商平臺銷量及客戶群,

(2)線下客戶數量,

(2)微信公共平臺分析:粉絲數量;留存率;轉化率;粉絲活躍度

5.核心賣點:一句話描述你產品的賣點

6.產品包裝設計:郵寄包裝,產品外包裝

7.產品客單價:性價比

8.運營和推廣策略

(1)論壇及各大網站

(2)各種社群(微信、QQ群等社交軟件)

(3)市場活動(線上線下活動)

(4)軟文投放

(5)社會化媒體炒作宣傳

(6)自媒體(今日頭條、抖音)

(7)網紅、達人、直播

9.根據結論,得出建議:找到適合市場的產品

第二步:產品定位

1.定位-一句話描述產品

2.核心賣點

3.目標客戶群定位:年齡、收入、地域、購物習慣

4.產品分銷群體定位:階層、年齡、圈子(興趣、性格特徵)、職業

5.客戶群體特性:年齡、性別、收入、職業、興趣

6.場景置換(模擬客戶購買場景)

俗話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無論是戰場、商場、職場甚至情場,只有充分了解產品和客戶,自己才能有的放矢.

如果我寫過的一篇文章,講過的每一話,做過的一個舉動,曾在你的心裡蕩起漣漪,那至少說明在逝去的歲月裡,我們在某一刻,共同經歷著一樣的情愫。有時候,雖然素未謀面。卻已相識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如果你喜歡鄙文,那就在下面點個贊呀,也可以轉發或賜幾顆糖果,你的鼓勵是我最大的動力和支持,在此老夏深表感恩.歲月靜好,願你幸福,一起都好!


老夏分析師


產品分析包含對產品需求定位的分析、對產品的拆解、對分析產品數據表現的分析、跟競品的對比,最後一定一定要得出你的結論。我之前寫過一篇產品分析,希望我的產品分析思路對你有幫助。

原文如下:

2016年被稱為知識付費元年,這一年,得到、喜馬拉雅、分答、簡書等內容平臺紛紛憑藉其內容的獨家權,開始走上知識付費的道路,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2017年剛過去不到3分之一的時間,一塊聽聽、氪欄目、豆瓣時間等就各自依靠自己平臺現有的資源優勢,搭上了內容付費這趟快車。

3月8日,網易一推出蝸牛讀書,便引發了大量的關注,通過酷傳網的數據可以直觀地感受到這個趨勢。

(數據來自酷傳網)

這是被稱為全球領先的內容驅動型互聯網巨頭公司在繼新聞(網易新聞)、音樂(網易樂音樂)、教育(網易雲課堂)等垂直領域的深度挖掘後,在內容為主要驅動方向的閱讀領域裡的又一次嘗試。

網易蝸牛讀書這款APP,相較於目前市場上更多地以內容付費為變現模式的平臺,另闢蹊徑,主打的是“時間付費”模式,提出每天免費閱讀一小時”的方法(即每天可以免費領取一小時的閱讀時間)。通過調查以及和周圍人的討論,我嘗試這結合蝸牛閱讀現有的產品邏輯和模式,對其進行了簡單的分析。接下來我將從以下3方面,來簡單地聊一聊我的想法:

<strong>

  • 關於蝸牛讀書的定位分析;

  • 關於蝸牛讀書的產品分析;

  • 對於蝸牛讀書未來迭代方向的猜想。

一、關於蝸牛讀書的定位分析

首先,在市面上已經具備微信讀書、掌閱等書籍閱讀平臺的背景下,網易為什麼會推出這樣一款產品?

單從產品名字,我們就可以直觀地看出蝸牛讀書想要打造一個深度精緻閱讀的環境,其次,蝸牛讀書想要引導用戶將注意力集中到書籍當中去,並從中獲得更加立體化、全方位的閱讀體驗,且這款產品還要能夠滿足當下不同用戶的個性化閱讀要求。

如果我們結合用戶的使用場景來進行推測,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網易要推出這麼一款產品了。很明顯,在強調碎片化閱讀的當下,我們在和書籍建立深度聯繫的過程中,往往面臨著以下幾種切實的痛點:

  • 難於開始,不確定書的內容及質量,於是放棄購買閱讀這本書;

  • 閱讀完畢後,內容不能得到有效的沉澱;

  • 在閱讀過程中,沒有合理的讀書計劃和讀書方法;

  • 沒有內容分享的途徑和入口,難以評判自己想法的對與錯。

為什麼蝸牛讀書會得到大家的青睞?

迴歸到產品本身,它一定是由於某種獨特的功能在使用場景中打動了用戶。

如果對蝸牛讀書這款軟件目前所有的功能進行細分,我們會發現這款軟件主打的一些功能,比如“每天免費閱讀1小時”、“領讀人帶領讀書”(即蝸牛讀書挑選出一些大V以精品書評、深度筆記、優質書摘等帶領用戶讀書)等,在某種程度上講,有在針對性地解決用戶的痛點,且提供了經典書籍沉浸式的深度閱讀。

在這些功能中,最備受關注的是“每天免費閱讀一小時”,這款產品能夠脫穎而出的主要原因就在於這個“1小時”提供了一種新穎的閱讀模式。那麼,網易為什麼願意提供這一小時的免費時間段,且對於用戶來講,又滿足了用戶的哪些需求呢?下面我將具體針對這兩個問題進行解讀。

根據極光大數據 iAPP 監測平臺2017年前兩個月的監測數據顯示,目前佔據市場份額最多的幾款主流移動閱讀平臺,包括 QQ 閱讀和掌閱等,每日的平均使用時長都沒有超過1小時。在使用時長上佔據明顯優勢的QQ閱讀,每日的平均使用時長也只有51分鐘。因此,每天免費閱讀一小時能夠滿足絕大多數用戶的時間需求。

(數據來自極光大數據檢測平臺)

很明顯,蝸牛閱讀利用了這一數據事實,“每天免費讀書一小時”的理念對於用戶和產品本身來講,都是很有幫助的:

  • 幫助產品快速進行冷啟動,且激勵用戶讀書;

  • 以時間而不是以書為計價單位,滿足用戶試讀的需求,降低試錯成本;

  • 每天免費讀書一小時,滿足用戶追求低價的需求,用戶可以不花一分錢讀完整本書;

  • 製造了一種時間上的稀缺感、緊迫感,更能推動用戶珍惜時間,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高效閱讀。

因此,網易蝸牛讀書免費閱讀1小時的定位,不僅切中了用戶的痛點,同時產品本身也天然為之後的運營手段創造了一種很好的模式。

二、關於蝸牛讀書的產品分析

為了帶你們更加深入地瞭解這款產品,我將以一個產品的視角,從用戶需求、產品的形態、框架以及業務流程進行詳細分析。

1、用戶、場景、需求是怎麼被滿足的?

結合目前的產品和用戶人群,我將網易蝸牛讀書的用戶分為了休閒型閱讀用戶、目的型閱讀用戶和領讀人,並總結了他們各自的使用場景和需求

此外,蝸牛讀書書庫中的書籍,多數是經過時間沉澱的優質書籍,即使是近年流行的熱門書籍,也大多為點擊率很高,已經被公認會有所受益的圖書。此舉滿足這些核心用戶的需求,營造了一個讀書氛圍,也在初期控制住了成本。

2、產品的核心邏輯

仔細來看的話,這款產品的業務邏輯還是比較簡單的,主要是圍繞「找書」、「讀書」、「記錄」、「分享」來展開,在強化閱讀體驗的同時加入了社交元素,通過「分享」在與「找書」結合用戶和用戶之間形成閉環:

下圖是網易蝸牛讀書的主要界面,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3、產品框架

為了更全面地瞭解蝸牛讀書,我梳理出了它的產品框架。如下圖:

從層級結構來說,蝸牛的層級劃分比較合理,屬於既窄又淺的層級結構。類似選書、閱讀核心功能入口放置在靠外的層級,使用頻率不高且不太重要的功能收起在更深的層級中。

從信息組織來看,分類做的也比較合理,同一屬性的功能劃分在一個模塊下,便於用戶理解和使用。

4、關鍵頁面和典型交互

網易蝸牛讀書最主要的頁面就是書桌,我對書桌的頁面進行了拆分,如下圖:

網易蝸牛讀書把大部分功能收縮在了「書桌」,能夠讓用戶快速觸達他們想要的功能,同時通過留白讓用戶把注意力集中在書籍上,用戶體驗非常好。

5、重點業務——“選書”的業務流程

閱讀產品最重要的就是選書、讀書、以及記筆記分享,而選書的流程相對更加複雜些,因此我梳理了網易蝸牛讀書的選書流程:

選書流程是網易蝸牛讀書業務流程裡面比較重要的一個流程,且這個流程在使用過程中具有突出的優點:

  • 提供推薦、分類導購、搜索三個方式來讓用戶「選書」,並且流程簡短;

  • “立即閱讀”出現「添加到書單」和「移入書桌」的情況下,能夠滿足用戶選書之後立馬閱讀的快感,且從操作成本上,也能夠縮短用戶從「找書」到「讀書」的時間,獲得較好的體驗;

  • 在我體驗的過程中,我發現不管是「添加到書單」還是「移入書桌」添加成功之後都沒有跳轉到相應的界面。在思考後我想出了兩點原因:一是在有「立即閱讀」需求的情況下,用戶可以直接閱讀,而不需要先進書單再開始讀書。二是考慮到用戶「選書」可能一次選幾本,那麼這個時候跳轉到「書單」或者「書桌」,用戶體驗就會非常差了。

6、網易蝸牛讀書的產品表現

首先,我從產品的排名和評分數據進行了觀察,如下:

下圖是用戶對這款產品的評價:

另外,我從產品內部進行觀察,得到了以下信息:

  • 熱門書籍共同人數大概在1300左右,評論數基本都是個位數;冷門書籍共同閱讀人數為30左右,評論數為0,「互聯網」、「學管理」、「讀心術」、「看小說」相對熱門,「大社科」、「新經濟」「愛生活」相對冷門(抽取每個分類的第一本書和第二十本書的數據);

  • 登錄用戶大約為70%(通過書籍評論頭像判斷);

  • 領讀人目前有50位,大部分關注人數在200左右,熱門關注人數會有2000以上。

從產品表現來看,網易蝸牛讀書還處於探索試錯階段,並且沒有開始大規模推廣,目前最早批的用戶評價還是很不錯的。

網易蝸牛讀書大到整體的產品形態,小到小功能的業務流程都非常精美剋制,初期用戶反饋也很理想,區別於市場上大多數粗狂的閱讀軟件,相信蝸牛讀書不久的將來會被更多的人追捧。

三、用戶反饋和競品分析

在瞭解網易蝸牛讀書的產品情況後,我將通過用戶調研、競品的功能分析來對此產品進行更深入的剖析。

1、用戶的反饋

我從App Annie收集並整理了一些用戶的差評和建議,如下:

通過以上的用戶調研,我得到了以下幾點結論:

1. 基礎bug:頁面加載不出來;1.0.2版本手機耗電過快、手機容易發燙;

2. 閱讀體驗:建議優化閱讀排版;

3. 建議增加一天購買時長和分享、點評送時長:這個是運營方案,不排除以後有可能會“點評送時長”的活動。單獨購買一天,安卓機一直有單獨購買一天,而iOS是7天起賣。為什麼會有差別?我大概想了三個原因:

  • 從數據來看,iOS用戶平均閱讀時長超過安卓用戶,並且逼進一小時,那麼就會有部分用戶長期每天閱讀時長超過免費送的一個小時。

  • 從用戶分類來說,需要購買時長的大部分是目的型用戶,他們有長期長時間閱讀的需求。

  • 從用戶心理來說,一般購買一天時長的場景是,到了下午或者晚上免費時長用完了,卻還想再看一會兒,這個時候就必須買時間了,但是這個時候他是覺得自己虧了,因為明明在這一天只剩下幾個小時了。所以,從一個iOS用戶的角度來看,沒有“一天時長購買”是比較合理的。

4. 建議增加筆記導出;5. 新書太少;6. 底部的倒計時跟電量很礙眼;

7.......

2、競品分析

網易蝸牛最直接的競品應該是微信閱讀。兩款產品的用戶群體以及設計風格都很相似,總會被大家拿出來對比。並且微信讀書現在已經相對成熟,我想通過對比分析微信閱讀的功能和迭代路徑,找到網易蝸牛讀書未來可能複製的迭代點。

通過以上的展示,我們可以發現:

  • 微信讀書圍繞好友關係來進行社交,而網易讀書圍繞領讀人進行社交;

  • 微信讀書以書的價格計費,而網易讀書則僅僅圍繞閱讀時長。

儘管兩個產品在諸多地方略有不同,但是網易蝸牛讀書仍然可以在它們的共同點中找到可以借鑑的點。

  • 微信讀書在排版、筆記、書單等功能的體驗會更好;

  • 微信讀書在迭代初期更加註重閱讀的體驗,後期迭代強化其社交屬性。

<strong>

四、對於蝸牛讀書未來迭代方向的猜想

由於產品剛剛誕生,尚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我通過深度體驗以及相應的分析,對蝸牛讀書未來可能存在的功能優化點,以及未來迭代方向提出了一些不靠譜的猜想。

1、未來可能存在的功能優化點

<strong>

修復耗電過快,手機發燙

通過App Annie和微博的用戶反饋,網易蝸牛1.0.2版本出現耗電過快、手機發燙的問題,從使用影響人數和使用頻次考慮,蝸牛讀書下個版本十有八九會先優先解決這一問題。

<strong>

閱讀頁面的優化

優化閱讀頁的「電量」、「倒計時」、「頁碼」。目前這三個固定頁面底部會干擾用戶的視覺,容易讓用戶分心。此外,倒計時固定在底部會給用戶造成壓迫感,影響用戶體驗。建議底部只固定「頁碼」,把「倒計時」放在點擊屏幕彈出的頂部導航欄中間。

優化進度閱讀進度條,下拉的時候能夠顯示章。因為用戶在拉進度條時通過百分比是不能夠快速定位現在所處的位置的,因次進度條最好顯示章節,用來輔助定位。

優化筆記的交互

在體驗這款產品的筆記功能時,我的第一感覺是:和iPhone相冊好像啊。但是iPhone相冊核心信息有顏色,能夠在縮略圖中快速定位並找出,而網易蝸牛讀書的筆記辨別元素是文字,卻採用統一的版式做成縮放圖,用戶根本不能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內容。

優化排版設置

從App Annie的用戶反饋來看,蝸牛讀書在排版細節上仍然有改進的地方,目前看來應該會增加字體設置。

<strong>

優化目錄,增加筆記

用戶在讀書的時候需要回想之前的筆記內容,但目前用戶無法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內容,建議使用統一的文字排版直接呈現。

更新「我的」以及個人資料頁

目前用戶在關注別的用戶之後,關注的人只能從「我的」-「個人資料」查看,入口比較隱蔽,我測試了幾個用戶關注之後都沒法兒找到自己關注的人,而對於「關注」和「粉絲」類似於通訊錄的存在,能夠讓用戶點對點的互動。後期改版建議將「關注」移到「我的」列表。

深化領讀人的分類

蝸牛讀書的領讀人目前只有50個,但是我發現蝸牛讀書最近的運營在力推招募領讀人,我猜想,未來領讀人會是網易蝸牛的核心關注點,並且領讀人的數量會越來越多,這個時候就需要對領讀人進行一個分類。

2、未來迭代方向的猜想

書單介紹

按照網易的一貫調性,網易雲音樂有歌單,網易美學有合集,書單以後應該會成為蝸牛讀書的一個很重要的功能,此外,書單對於推薦選書也是有很大價值的,因此書單介紹未來應該會有。

<strong>

書單收藏

書單收藏對於優質用戶,尤其是領讀人的書單有書籍推薦的價值,對於用戶感興趣的書單也有收藏需求。

<strong>

筆記導出

對於用戶來說,他們會想把自己的筆記導出或者轉移到其它地方,以便分享給其他用戶和二次閱讀,因此筆記導出這個功能在以後的迭代中可能也會出現。

<strong>

待上架書籍通知及評論

在書籍不全的情況下,有待上架圖書能夠給用戶一個預期,並且“通知”一方面能夠滿足用戶及時獲取到書籍的上架情況,也有利於網易蝸牛團隊的圖書採購決策。

書籍打分

書籍打分是一個比較簡單粗暴的功能,能夠讓用戶在選擇書籍時直觀判斷這本書對於自己的價值所在,蝸牛讀書目前的書籍評論還較少,但是後期評論多時,這個功能就會顯得尤為重要。

<strong>

分類優化

獲取一定數量的用戶數據和積累一定數量的書籍之後,熱門推薦、新書首發、獨家發售等會成為錦上添花的功能,猜想蝸牛讀書以後會上這一功能。

語音朗讀

語音朗讀有三種方式:機器朗讀、特定人物朗讀(比如XX明星為你讀書)、用戶讀書,語音朗讀便於上班族在公交地鐵上時,也能獲取到書籍的內容,猜想蝸牛閱讀後面會上機器朗讀這一功能。


周欣


產品分析有2種類型,一種對完全陌生的行業去做產品分析,一種是針對已熟悉的行業中的一個產品進行體驗式分析,兩者在分析的廣度和深度上存在較大的區別。

舉例我對教育中K12行業做產品分析:分析的目的是想找出互聯網產品經理從什麼角度切入K12教育行業。其中分析的要點包括:

  1. 行業的規模

  2. 行業各鏈條的參與者

  3. 痛點問題與典型的解決方案以及產品的商業模式

  4. IT技術的價值與優勢

  5. 互聯網產品經理在其中的定位與作用

以下我針對K12教育行業的分析思路:

總體分析思路如下:

針對單個互聯網產品,其都有自身的產品邏輯,商業價值的考慮,需要深度思考以下2個問題

  1. 為什麼存在這個APP?
  2. 它的用戶價值是什麼?

然後再從產品設計本身角度分析,如交互設計,UI設計,場景設計等等。總體的分析思路如下:


產品筆記


一,定位層

第一步:產品定位用戶群體

第二步:產品解決用戶什麼需求

第三步:市場上是否有類似產品,如果有,自己的產品如何可以做到更好

二,實現層

第一步:產品業務架構及操作流程

第二步:產品信息結構,如何展現,數據流如何打通

第三步:產品功能點及交互流程


Iaracc


每個人方面不一樣各有優勢,給點自己的意見:

1、先從產品面臨的市場大環境來想,你的產品在市場上的佔有率大概多少,競品產品有哪些?產品的商業模式是什麼?

2、分析你產品的服務人群主要是哪些,他們用戶特性是什麼,他們為何選擇你的產品?

3、從你產品交互邏輯、功能來分析,與競品能力相比有何優勢?


能力君


推薦2種思路模式,

1、問題解決方案模式:

界定問題-二級市場研究-用戶調查-用戶細分-需求分析-商業模式設計-解決方案

以上為迭代過程

2、精益創業模式:

通過“概念-產品-數據”的迭代開發,形成“開發-測量-學習”的不斷循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