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国家用一流的人才去当教师,中国教育将会是怎样的一个局面?

俞昌怀1


我和大家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这是是一个伪命题,211和985毕业生去当中学老师,未必就象大家想的那么好,理由如下:

1. 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卑微,没人愿意干这是事实,因此这是一个需要奉献的职业,需要有默默无闻耐得住寂寞的人才愿意担当,说的直白一点是不能有太大能力的人才能任劳任怨做这份工作,因此无法想象211和985的毕业生能安心做好这份工作,因为他们比一般人更聪明,更能及早发现那些充满诱惑和挑战的才是更适合自己的黄金屋。

2. 教中小学的教师不一定需要有太高学历,够用了就好,关键是方法,学历高不意味方法一定得当,你让那些大学教授去教中小学生效果不一定好,事实上有很多名人和伟人并没有高学历的老师……

结论: 中小学教师这是一个好人不稀罕,赖人干不了的职业。


我爱初中数学


假如国家用一流的人才去当教师,中国教育将会是怎样的一个局面?如果让985的大学生去当中小学教师,教育质量会不会突飞猛进?我觉得可能性很大!

如果让985的大学生去当中小学教师,至少比二本、三本、大专、高中的毕业生当教师会好很多。

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那个时候是一名民办代课教师教我们的。在我的记忆中,这位民办代课教师一直都是教一年级,从来没有教过2-6年级。据很多家长说,比较难的数学题目这位老师做不了,所以只能一直在一年级教室“原地踏步”。

我记得当时在那个数学老师的班级中,一个班级及格的同学不多,三四十个学生当中就十几个同学超过60分。给我印象很深的一次,那就是一次学区组织的数学竞赛,我们班的一名“学霸”(平时数学成绩稳定在七八十分左右)代表我们班级去参加比赛,结果只考了11分(满分100分的卷子)。那一次,数学老师很生气,骂骂咧咧了半节课多的时间。之后,大部分同学的家长唉声叹气:“唉,你们这个班级就算读得和XXX(数学老师名字)一样又怎么样?这孩子的数学算是废了……”

有其师必有其生,什么样的老师,必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老师人人皆是大师、能人,总会教出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老师德高望重,学生自然会多出一些翩翩君子;老师为人猥琐,品行奇差,教出来的弟子自然也会出现不少社会渣滓。在很多情况下,教师的能力、品行和水平,和生源质量紧紧“绑定”在一起!

如果真的能够让顶尖985大学的毕业生来任教,我觉得是教育之福,是莘莘学子之福!问题是,农村中小学一个月两三千的工资,能否吸引一流的人才,比如985、211大学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他们愿意为两三千工资扎根在农村呢?985大学生是“千里马”,但要让“千里马”在中小学教育系统内驰骋千里,是否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粮草”呢?

提高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才能让更多的顶尖人才对教师行业趋之若鹜,你说对吧?


微雨润苗


在普遍的认识中,这里的“一流人才”就是高分数,也就是重点大学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博士生。

我先举个实实在在的例子吧。佛山南海有所实验学校的一个数学老师,在整个佛山市都相当有名,她是九几年韶关大学专科毕业,我和她是曾经的同事,所以对她非常了解。她对自己要求特别的严格,工作一丝不苟,是学生特别喜欢的老师,教学成绩非常突出,无论学生有心理问题生活问题,她都尽量去帮助,尤其是家庭贫寒的孩子。很多家长都会想尽办法把孩子放进她的班级。这样的一个老师,真的无愧于省优秀教师的称号。她没上过一流大学,不是很多说的“一流人才",但整个佛山市的同科的一流人才,敢和她PK的,恐怕很难找到了。

其实中小学是基础教育,从知识上来说,并不需要太高的学历,相反,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爱心,需要良好的教育教学方法,需要随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也需要不断的加强教研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需要良好的师德和奉献的精神,如果没有些,学历再高,知识再深,也是没用的。

另外,作为一个老师,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除了知识以外,还需要比如说,语言表达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沟通和协调的能力,甚至需要家庭教育的指导能力等等,一个高文凭高知识的‘一流人才’就一定具备这些能力吗!

所以说,任正非说的,让一流的人才做教育,就可以培养出一流的学生,这里的一流并非侠义的重点大学的高文凭。它应该指具备教育教授中小学的知识技能,同时兼具良好的综合素质的人才。如果每个老师都是这样的人才,教育何愁上不去呢。

当然,人才是需要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去滋养的,如果一味的只强调奉献,一味的惩罚批评禁锢,又有多少人才会去做教育呢!


施南en


大家好,今天我来和大家讨论一下,假如国家用一流的人才去当教师,中国教育将会是怎样的一个局面?

一,当今教师群体的组成。

记得90年代初自己考大学的时候,班主任在班里,做大家的填报志愿的动员工作,竟然说当教师不是多好,建议大家不要报师范类。当时班里只有个位数,报师范专业的。其实当时我报师范专业的原因,一是自己比较喜欢老师这个职业,二是当时师范录取的分数相对低点。

其实回头看看,现在当老师的在班里学习成绩都不是特别拔尖的人才。但是绝对是中等靠上的。所以说在中小学任教的老师,绝对也是娇娇者。



二,一流教师在大学。

中国在一流的大学里的老师,学历普遍偏高,硕士博士,多了去。你能说他们不是一流的人才吗?为什么这些高学历的人才没有去中小学呢?原因很简单,中小学工作压力大,任务重,报酬也少,时间上不自由,环境差,所以高学历的人才基本都集中在大学里。

在大学,这些大学教师进行科研研究,对社会也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



三,一流的教师人才,如果在中小学的话会是怎样?

一流的教师人才如果在中小学的话会怎样?我感觉那就是大材小用了,现在中小学教师的水平足以能在中小学,搞好教学。而现在,各行各业都需要一流人才。把一流的人才都用在教育上,其他的各行各业怎么办?



中国的教育,在高考指挥棒下,注定分数是王道。等到全面真正的实行素质教育的时候,特别是高中也实行素质教育。那么中国的教育,将更是光明一片。

感谢您的阅读,点个赞再走吧,关注一下也行,我是睿妈教育在线,交个朋友吧,欢迎您。


睿妈教育在线


让一流的人才来当老师。就是说让可以考上985或211的人尽量都来报考师范,来从教吗?我觉得这点非常好啊,可是,老师这个岗位凭什么能吸引住这些人才呢?

70年代的师范生那可都是尖子生呀,一听说毕业后包分配,能端上铁饭碗了,于是毫不犹豫地就选择了师范。很实在的一个理儿呀。那时一个月一百多块钱的工资,大家都住在学校的宿舍里。不用考虑买房买车的事,没感觉到穷啊。我那时候上完师范后才发现,许多成绩没我们好的学生结果都上了挺好的一个大学。但是我们也挺骄傲的,因为我们在学校也拥有一片果林,也拥有数量不少的桃李。

我们村里的老乡们最近几年都比较阔气,有时看他们在家打扑克搓麻将,便问:二狗哥,今天咋不出去干活哩?二狗哥豪气地说:今天那活儿才百把块钱一天,懒得干,哥没有二百块一天懒得出马。啧啧。

现在985与211院校的毕业生考公务员的不在少数,但是考教师的则微乎其微了。什么道理?我想大家都是明白的。

从现在的风向来看,我觉得我们国家应该是会有大动作了。大力减负,落实工资增长机制,逐步取消职称制度等等,很令人期待哟。你若芬芳,蝴蝶自来,我相信会吸引大批的一流人才来从教的。



乐教不倦


现在实际上是有很多的一流人才在当教师的,比如说高校里边的老师,还有大医院里面的医生。题主所做假设指的是中小学吧?

这种情况是存在过的,以我的母校为例,我们那个地方是革命老区,教育非常落后,国家就选派了一批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到我们那里去做老师,扎根落户。他们或者说普通话,或者操着天南地北的口音给我们讲课,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都还小,不知道他们是外地人,后来才知道他们有的来自江苏,有的来自上海,大部分是山东大学毕业的,有几个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跟本地土生土长的教师相比,他们的水平的确是高,首先是视野开阔,另外就是多才多艺,教学方法也灵活,事业心更强,在他们的带动下,我们学校的学生不断考出好成绩。

然而,在1986年前后,好像是国家放开了一些政策,他们能够回到各自的城市了,这些老师陆陆续续都离开了我们学校,我们学校的教学水平也就停滞不前了。

他们都走了,还有一个结果是,我现在回到母校,都很难再找到一个曾经教过我的老师了。

我认为,让一流人才来教学,对教育肯定是大大的利好。然而,资源是由市场配置的,教育能不能吸引到足够优秀的人才,一是国家会不会在中小学上教育上大力投入?第二是全社会能不能养成足够浓郁的尊师重教的氛围?国家政府全社会都需要努力!


不立翁99


这个我比较有发言权,本人就是一名教师,普通本科师范类院校,说实话在上大学的时候不是很好好学习,勉强大学毕业。但是毕业后当了老师,因为我比较有责任感,对学生认真负责,而且我表达能力好,从小到大就特别爱说。和孩子能打成一片。当了七年老师,不论给我什么样的班,成绩都能变成年级第一,我曾经把一个倒数第一的班级教成了正数第一,所有人都说这是个奇迹,说实话我就是比较负责而已,而且比较了解那些调皮捣蛋孩子的心里,能够把他们管住,一个个跟我称兄道弟的。而有一个北大毕业的研究生,在我们学校本部当老师。他理论方面特别强,什么都知道,但是他却不知道怎么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孩子,因为他的思维高度和孩子差太多,作为老师我们想让学生学会,要了解你教的孩子在什么水平上,否则你讲的对学生来说就是听天书了。


没的说有的聊


这个局面只针对经济好的地区和城市,农村依然下不去或者去了也想去大城市不想呆着农村!

继续说我身边的故事

我所在的是湖北省武汉市,我是普通二本学校毕业,现在在黄陂一所小学任教,整个武汉市也就是现在最火的光谷地区教师工资待遇最好,也吸引了很多优秀的人才落地,这两年的光谷地区招聘老师在校招里面只面向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这几所学校招聘,而且不乏有很多研究生都趋之若鹜,我一学姐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研究生通过校招在光谷二小任教,我一大学同学华师数学系毕业也在光谷六小任教,另外我一大学同学湖北大学研究生数学系毕业后也是通过事业单位考试才进去了硚口区一所小学任教一年级数学,如果你在武汉这边学校你可以了解一下,整个武汉市光谷通过这种高层次人才引进,办学层次不断提高,办学成绩也日进突出,短短几年几所全国省市区有名的学校冉冉升起

我说的只是一个缩影,你想想题目中所说的一流人才都去教育那教育的环境,教学成效都是有显著的提高的!而教育的核心在于教师,教师素质高自然成绩容易出!


数学严老师


最近思考着一个问题,中国现在的基础教育做得那么优秀,是不是70后的一批中师生发挥着重大作用?这批人是不是当时社会很优秀的人才?这两个问题答案不用多说都是肯定的。我还记得我小时候妈妈老是以考上中师的邻居家的孩子为榜样教育我,好好读书考中师。当时考中师去的,都还要单独考试面试过了才行。但当时也是因为师范生的待遇才吸引那么大优秀人才去当老师的,居民户口,每月补贴,免学费。这些人的考不上中师的同学(当然也是成绩比较好的一批)去干了什么呢?考普高考大学……结果出来很多公务员,医生……题主的这个问题,其实答案就是现在的中国!我们曾经最优秀的一批人才当了老师,然后造就了中国优秀的基础教育,实现了现在让我们骄傲的中国!


用户1573941761030


有人说:不要那么天真了。

为了提高教师地位,破天荒设立了“教师节”;

为了提高教师待遇,重点实行了“职称”办法;

为了稳定教师队伍,设置了事业单位人事编制;

为了改善教学条件,优先财政规划安排建设;

为了方便教师上课,砍掉管区、村庄小学和初中;

为了方便学校管理,砍掉县城以外的全部高中;

为了方便学生上学,统一安排了民营校车;

为了担当家庭责任,学生家长每天早中晚自己接送;

为了体现教育优先,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为了国民教育公平,实行考试升学制度;

为了体现教育公道,实行自费教学辅导材料、试卷等;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实行校外社会培训机构及在职教师办有偿补课班;

为了强化家庭作业,实行家长辅导、监督、批改作业、写评语;

为了学生长大成才,实行家长德育教育、品德教育;

为了鼓励大学生学习,实行奖学金制度;

为了解决贫困学生负担,实行贫困学生“贷款”制度……等等

这些政策、制度和方法、措施,不可谓不系统、不全面。但是,为什么教育改革40余年,就到了整个社会千夫所指的地步了呢?

上不起学、补不起课、交不起费、送不起礼、叫不起苦、多不起言、得罪不起人、耽误不起孩子等等现象,成为家长的心病、孩子的苦恼!

这,到底是为什么?谁能够给出一个自圆其说的道理来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