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陵之戰古戰場----山東省莘縣馬陵村

馬陵之戰古戰場----山東省莘縣馬陵村

馬陵村是一個距今約有兩千餘年發展歷史、文化底蘊十足的古老村落,位於山東省莘縣大張家鎮,先秦時期,在村裡居住的以姓馬居多,加之當時地形多以土丘、溝壑為主,後遂取名馬陵。

馬陵之戰古戰場----山東省莘縣馬陵村

歷史上著名的馬陵之戰就發生在此地,戰場遺址位於馬陵村和櫻桃園鎮道口村之間。馬陵、道口兩村相距6公里,皆順河流向建屋,村中房屋、衚衕、道路無一不斜,且拐彎甚多,極為曲致,陌生人進村後仍極易迷失方向,故有“迷魂陣”之稱。馬陵古戰場遺址紀念館坐落於村東。北馬陵村是“省級傳統村落”。

馬陵之戰古戰場----山東省莘縣馬陵村

馬陵雖屬平原,但在當年卻土丘起伏,溝壑遍地,經大水連年沖刷,形成許多數丈之深的鴻溝。後來隨著黃河改道南下,在黃河水的淤積下,溝壑才漸趨平緩。其中,有一條西南、東北走向,就是我們所說的馬陵道。距馬陵約7華里的道口村在當時就是馬陵道的入口,由於道路錯雜,一旦進入此道,方向就很難辨別。此道北起櫻桃園鎮道口,南至古云,約長十餘公里,深達兩丈。“茅屋多斜曲,歧路幾回旋”、“兩岸陰森一路低,險同函谷塞丸泥”等句,是馬陵道最真實的寫照。

馬陵之戰古戰場----山東省莘縣馬陵村

馬陵之戰古戰場----山東省莘縣馬陵村

至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溝壑仍未完全消失,車馬行其中,遠近皆不可見。抗日時期,軍民曾將此深溝當作天然的交通壕與日寇周旋。由於當時文化保護意識弱,村民後來建窯、建房全部從古道兩側的土丘取土,久而久之,土丘已不復存在。

馬陵之戰古戰場----山東省莘縣馬陵村

公元前341年著名軍事家孫臏就是充分利用了這些有利條件,伏兵於馬陵道旁,一舉打敗了驕橫的魏兵,迫使魏軍主將龐涓自殺於馬陵北的一處土崗,人稱黃桑崗。相傳當年有一參天黃桑樹,龐涓就是在這棵樹下自刎身亡的。黃桑崗西原有孫臏廟,飛簷斗拱,琉璃瓦頂,金碧輝煌,頗為壯觀。廟前有座碑,碑左右各有一井,人稱“一百(碑)單(擔)二井”。

馬陵之戰古戰場----山東省莘縣馬陵村

馬陵之戰古戰場----山東省莘縣馬陵村

紀念館門口兩旁篆書對聯:“千古戰例垂青史,一卷兵書啟後人”,正門上方懸掛著由原北京軍區司令員李來柱上將題寫的“馬陵之戰紀念館”橫匾,兩邊掛著一副對聯,上聯是“一師二徒,賢愚迥異,臏足無損過人智”;下聯是“十年兩爭,勝負立判,潑墨難書曠世才”。馬陵之戰紀念館內佈置了古馬陵之戰的作戰過程,展示孫臏的生平事蹟,是國內研究孫臏的重要基地。

馬陵之戰古戰場----山東省莘縣馬陵村

馬陵之戰古戰場----山東省莘縣馬陵村

走進大門,便是紀念館正殿,孫臏塑像屹立在正殿中央,兩側懸掛著有關馬陵之戰故事、形勢圖以及各種史料,為研究馬陵之戰古遺址提供直接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