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者无耻

无知者无耻


孔子在"为政篇"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正好,我最近在为公司写培训教材,写到了如何看待规章制度部分,读到这句话,就觉得特别有意思,于是忍不住停下来,仔细读了很多遍,想了很多问题。

实际上,我觉得这句话,对治理国家有用,对公司立即规章制度,制定规则规范,同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下面,我分四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1、无知者无耻

治理国家的时候,用什么来引导大众?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这样对不对呢?对!所谓“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框架,没有规章制度来规范的话,大家各行其是,会乱套。

但是有了规章制度,有了法律法规,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吗?

未必。

如果为政者,只知道制定很多的施政条文,用严刑峻法去管理人民,让老百姓遵行,如果老百姓遵行的不好,就加以刑罚和处罚的话,效果就会“民免而无耻”。

何为“民免而无耻”?就是你有严刑峻法,老百姓会怕,拍被罚而会服从政令,内心恐惧勉强遵行,但心里却未必会认同,因为他没有羞耻之心。

老百姓为什么没有羞耻之心?一是,他可能不理解你为什么要制定这些规章制度,所以会犯错;二是,他可能因为认知上的差异,觉得没有必要这样去做。

但是,法律制度是刚性的,你一旦制定了,就要执行,他做不到,你就要制裁他,他虽然不了解原因,心理不服,他只是怕你处罚他而不敢去做,但内心从来就没有认同过,也就是没有羞耻之心。

如果有一天,你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稍微执行的不到位,或者稍有松懈,他立即就会犯。因为他不知耻。这里的耻,未必只是说他不知羞耻,更多,是指他没有深层次理解这些事情,无知而无耻。

2、知礼方能行

因为无知,才会无耻,其犯错,乃不了解而造成的。怎么办,才能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呢?

孔子给出的办法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也就是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和认知,规范他们的礼仪,也就是先认识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再用规矩规范他们的行为。

一言以蔽之,就是要进行教育。教育什么?道德修养,遵礼守法的习惯。

《管子·牧民篇》里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治国,礼义廉耻这四个方面很重要。所谓教育,就是要教育老百姓这些东西。

因为文化程度和认知水平的问题,老百姓并不理解很多道德和礼仪方面的知识和用意,不明白它们的重要性。

因此,治理国家的人们,就要懂得用伦理、道德、因果来教育自己的国民。这样,他们才会懂得这些道理。

一旦他们懂得了道德,它们就会耻于做恶,那时候,即便你不是用各种严刑峻法去威逼他,他们自己也会规范自己,不会再去犯错了。

在这里,我们理解道德,其实就是法律的意思。法律是道德规范的一种强硬的维护措施,不管任何国家,法律一定是保护道德的,没有不道德的法律,因为法律本身就是以道德为目标的。

3、自律才能律他

假如人人都懂得道德,都能守住礼,自然就不会犯法了,这样整个国家的国民才能"有耻且格。"

格,就是来的意思。来什么?民心啊。也就是民心归来的意思。当大家都以做恶为耻,都不去做恶了,怎么还会犯法呢?没有人犯法,民心自然就归来了。

朱熹说,“格,至也。言躬行以率之,则民固有所观感而兴起矣,而其浅深厚薄之不一者,又有礼以一之,则民耻于不善,而又有以至于善也”。

朱熹说,为政者,也就是国家领导人,只有他们首先能努力落实道德、遵循法律,为人民做好表率,那么人民自然就会看到,就会效仿,也就会来遵守法律,规范自己了。

在遵循礼和讲道德中,肯定有浅深厚薄,也就是程度上的差异。因此需要有一个行为标准,以便把有差异的各种行为,做一个最低限度的标准规范,这就是礼。

礼其实就是道德的规范,人人必须要遵守。儒家讲道、德、仁、义、礼,最高的是道,有道者必定有德。其次是德、仁和义,但有德有仁有义者,未必就有道,所以需要礼来帮助我们纠正偏差行为。

孔子教导我们,特别是为政者,最低限度要有礼,法是不得已。如果连礼都被破坏了,那只好用法。

所以,社会安定的层次有高低不同,最高的是以道治国,其次是以德治国,再其次是以仁治国,以义治国,以礼治国,再最后不行了,才以法治国。


4、孔子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借鉴意义

孔子的这段话,虽然讲的是治理国家的道理,说的是整个国家建立规章制度,教育国民的重要性。但其实,缩小了看,对于管理一个公司,治理一个团队,道理依然通用。

比如,一家公司,有很多规章制度,员工一做的不对,就严罚。对不对,从管理好公司的角度,似乎是对的。但仔细思考,似乎又不是那回事。

如果你不培训员工,不让员工理解为什么要遵守这些制度,做哪些,可能会带来哪些后果和损失,只懂得处罚的话,似乎不是员工的错,而是管理者缺乏智慧,没有在管理中渗透入智慧。

任何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都具有导向性。你制定什么样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就会引导员工向那个方向发展。如果你只是规定不做什么,不能怎么做,员工就会不做。

但他并不知道为什么不能做,应该怎么做才对。虽然有些事情他不做了,但因为对其深层次的原因缺乏理解,加上对什么能做,怎么做才好,缺乏认知,如此一来,就无法激发他心中的创造力,无法让他自主自发做事。

优秀的管理者,不能只是管员工,而是要懂得培养员工,提升他们的认知,让他们思考和创造性解决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这样,他们就会变得积极主动,不仅守法,而且还会帮你完善各类制度,封堵各种漏洞,防止各种你所不能预料的错误出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