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的劳务派遣工有没有可能转为正式工?有哪些依据?

阿亮漂亮


目前使用劳务派遣工的单位种类很多,法律层面并没有规定,符合什么情形可以转为“正式工”。

从使用劳务派遣的单位性质来分,可以大体分为机关事业单位、国企、一般企业(含外企、民企)。

1、在机关事业单位里,工作人员主要是公务员和事业编,少量的直接劳动合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和劳务派遣工(与劳务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在这种单位,正式工一般指的是公务员、事业编,直接,合同工和劳务派遣一般会被成为”临时工“。而公务员和事业编的录用是要通过组织部和人社局组织的招录考试的,选拔条件十分严格,这点,我想大家经常看新闻应该都了解。所以临时工是不可能直接转正的,必须通过招录考试才可以。

2、在国企中,工作人员构成也很复杂,大领导都是有编制的,其他人员基本是合同工,也有劳务派遣人员。所以在国企里,临时工可能指的主要是劳务派遣人员。劳务派遣人员想要转正(只能转为合同工),要看所服务的国企的具体政策和需求。这个相对简单一些,只要国企有需求,给出录用条件,表现好的劳务派遣工就有机会转正(合同工)。

3、而在普通企业里,工作人员要么是合同工,要么是劳务派遣工,这里的转正和在国企类似,就是指转为直接劳动合同工,即合同工。这个转换的前提也是看所服务的企业是如何规定的。如果企业有相关制度,而你经过考核又符合相关规定,那就可以转为合同工,即他们单位的正式工。


懂劳动法的大鹏


劳务派遣工可以转为正式工。所谓的依据就是《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当中不能使用派遣工的情形,比如,如果在主营业务岗位使用了,要么就给他转正,要么就不能继续使用。

众所周知,在某些城市的移动公司已经给派遣工转正了,可是转正归转正,转正以后的管理,并不是十分理想。

我们说劳务派遣工,最难定的就是他的绩效工资,有时候派遣工之间,不管做得好与不好,都要领一样的工资。可是转正以后呢,有的人觉得工资低了,有的人觉得赏罚不够分明,有的人觉得表面上是转正了,实际上还有暗箱作业内藏其中……

这也就是说啊,劳务派遣了这么多年,突然间转正了,转正以后,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转正以后就意味着,可以竞争公司的管理岗位,当然这只是表面,真要争,也未必争得过,听起来好听罢了。

而那些没有转正的呢?没有转正的行业可就多了去了。有的是因为,还没有定下方案而没有转正,有的是因为他不好转。为什么不好转呢?因为这个单位并不是我们一般的公司企业,他是行政单位。

行政单位要转正的话,那就是公务员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公务员要考《行测》和《申论》,如果不考就转正,难以服众。

可是说真的,当真考上了,就一定给你转正吗?不一定,因为编制名额太有限了,即使你分数过了,也只能准予一定比例的入编。

那么有没有特殊情况,是考上就能入编的?也有的,那就是政策性内考,至于是什么地方的内考,具体过了多少人,这个就不方便说了。毕竟因为他们也要付出内考生的代价,那就是服从上级安排,不能说考上了就立刻回原籍。

打个比方,你是边防内考生,考上了,你想回原籍上海,我告诉你不可能。你的待遇是好了,但是你要付出代价,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当然,我只是做个比喻,谁都知道边防不是派遣工啊。可是要知道啊,这次边防改革之前,他们是没有公务员编制的,而且平均待遇总体上来讲远远比不上公务员。

当然,如果非要说一点题外话,那就是不管怎么改,都是有的人满意,有的人不满意。其实对于边防入编的这个事,我就是想说,非正式工转正式工,甚至转公务员,除了社会考(以外),的的确确存在另外一种可能,我们叫做政策为大。

政策为大的含义就是:他(政策)以时效性,实施效果,还有特殊目的,去填补一些法律上的不足。(因为法律很难操作)

当一个历史性的政策横空出世的时候,特别是跟你的利益息息相关的时候,所有人都会提起300%的精神,因为历史性的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庞大的错综复杂的过程,它的结果必须要是大体圆满的,社会效果最好的。

当然有的人愿意等,因为他年纪大了,他不可能再换别的工作了。可是对于90后的年轻人来说,能够不进派遣公司的,就千万别进去,因为你不知道你要等多久(转正),说不定啊,是等到你头发白的时候。


梦里澜涛


题主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劳务派遣工可以转为正式工,这要根据每家公司的制度来决定。

在之前做新员工培训管理工作时,就多次遇到员工转为正式工的情况。

公司的规章制度决定是否能转为正式工

从合同形式上来看,劳务派遣工和正式工签合同的甲方不一样,劳务派遣工是和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合同,属于第三方合同。一般来讲,公司跟劳务派遣公司的用人协议有规定期限,而公司也可以制定合同改签的方案,大多都是1-3年。

能不能转正要看公司态度

想转为正式工,需要得到公司的认可,让他们觉得签了你有价值!公司的转正考核也相对简单,你的上级对你要肯定。当你平时的业绩突出,为人积极主动,做事踏实肯干时,自然会有人抢着留你。

具体转正咨询公司HR

当然,每家公司制度不一样,其造成的结果也不一样。如果真的需要申请由劳务派遣转为正式工,就大大方方的向HR咨询,让他们告诉你最标准的转正依据。

总之,劳务派遣工和正式合同工之间的福利待遇还是有一定差别的,既然想到转正,就大大方方去问,找到答案以后,就踏踏实实的干!


仅是路人


基本上没有可能,除非改变身份。

1、劳务派遣工签定的劳动合同主体不是用人单位。劳务派遣工是与劳务派遣公司签定的劳务合同,用人单位只是支付费用,由劳务派遣公司负责保障劳务派遣工。按照我国的《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负责在用工期间对劳务派遣工的管理、指导、培训,支付与岗位正式职工相同的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虽然规定如此,可是实际上,劳务派遣工的薪酬与正式职工想去甚远。而且劳务派遣工的社保措施和善后事宜,全部由劳务派遣公司承担,与用人单位没有关系。


2、临时工不可能转为正式职工。行政事业单位凡进必考,国企也是如此,即使是与用人单位签定劳动合同的合同工、临时工,如果想成为正式职工,只有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和社会其他人员一样参加该单位公开的招考,除此途径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更何况并没有与用人单位签定合同的劳务派遣工。因此,不管是何种类型的单位,除过私企,劳务派遣工想成为正式工,只有招考一途,别无它法。

3、即使工作年限长,成为无固定期限劳务合同,劳务派遣工也只是劳务派遣公司的员工,并不是用人单位的无固定期限劳务合同工,和用人单位没有固定工作关系,不管是继续工作,或者因故被辞退,获利的赔偿权力只能向劳务派遣公司主张,和用人单位没有直接关系。这也是劳务派遣公司每隔两三年改变劳务派遣工服务单位、改签劳务合同的根本原因所在。


真宁腔调


在用工单位的劳务派遣工转为其正式合同制员工,在现实中存在可能性,在劳动法规上毫无障碍!依据如下:

1、每一家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都需要劳动力,当企业在持续生产经营过程中会出现暂时岗位空缺,如企业经营变动出现新的岗位、员工离职等,这就需要在劳动力市场进行对位补充。

2、企业现有的需要合同制员工任职的岗位,比如技术经验要求高的,该岗位员工的连续性稳定性对生产经营有益的,都可能成为劳务派遣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潜在替补目标,没有谁愿意生产经营的关键岗位使用对企业忠诚度不高,而使岗位人员经常变化折腾的对象。

3、一个劳务派遣工在用工单位,随着经验技术的积累,如果你能出类拔萃成为这一行的高手,同时职业操守没问题,那你就是香饽饽,用工单位指定会用优厚的待遇以及劳动合同把你签下,紧紧的拴住你,傻子才会等着别人把你挖走。

4、而劳务派遣工转为合同制员工,在操作技术上更没问题,与劳务派遣公司解除劳动合同,与用工单位解除劳务协议同时转为签订劳动合同,华丽转身完成。

所以,只要是人才,自有用武之地,行行出状元,一切皆有可能。


chmgf


兄弟不用问,我就是鲜活的例子,毕业从单位的外聘员工干到派遣员工,干了三年以后转为正式职工,好好加油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