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的勞務派遣工有沒有可能轉為正式工?有哪些依據?

阿亮漂亮


目前使用勞務派遣工的單位種類很多,法律層面並沒有規定,符合什麼情形可以轉為“正式工”。

從使用勞務派遣的單位性質來分,可以大體分為機關事業單位、國企、一般企業(含外企、民企)。

1、在機關事業單位裡,工作人員主要是公務員和事業編,少量的直接勞動合同工(與機關事業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和勞務派遣工(與勞務公司簽訂勞動合同)。在這種單位,正式工一般指的是公務員、事業編,直接,合同工和勞務派遣一般會被成為”臨時工“。而公務員和事業編的錄用是要通過組織部和人社局組織的招錄考試的,選拔條件十分嚴格,這點,我想大家經常看新聞應該都瞭解。所以臨時工是不可能直接轉正的,必須通過招錄考試才可以。

2、在國企中,工作人員構成也很複雜,大領導都是有編制的,其他人員基本是合同工,也有勞務派遣人員。所以在國企裡,臨時工可能指的主要是勞務派遣人員。勞務派遣人員想要轉正(只能轉為合同工),要看所服務的國企的具體政策和需求。這個相對簡單一些,只要國企有需求,給出錄用條件,表現好的勞務派遣工就有機會轉正(合同工)。

3、而在普通企業裡,工作人員要麼是合同工,要麼是勞務派遣工,這裡的轉正和在國企類似,就是指轉為直接勞動合同工,即合同工。這個轉換的前提也是看所服務的企業是如何規定的。如果企業有相關制度,而你經過考核又符合相關規定,那就可以轉為合同工,即他們單位的正式工。


懂勞動法的大鵬


勞務派遣工可以轉為正式工。所謂的依據就是《勞務派遣暫行規定》當中不能使用派遣工的情形,比如,如果在主營業務崗位使用了,要麼就給他轉正,要麼就不能繼續使用。

眾所周知,在某些城市的移動公司已經給派遣工轉正了,可是轉正歸轉正,轉正以後的管理,並不是十分理想。

我們說勞務派遣工,最難定的就是他的績效工資,有時候派遣工之間,不管做得好與不好,都要領一樣的工資。可是轉正以後呢,有的人覺得工資低了,有的人覺得賞罰不夠分明,有的人覺得表面上是轉正了,實際上還有暗箱作業內藏其中……

這也就是說啊,勞務派遣了這麼多年,突然間轉正了,轉正以後,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轉正以後就意味著,可以競爭公司的管理崗位,當然這只是表面,真要爭,也未必爭得過,聽起來好聽罷了。

而那些沒有轉正的呢?沒有轉正的行業可就多了去了。有的是因為,還沒有定下方案而沒有轉正,有的是因為他不好轉。為什麼不好轉呢?因為這個單位並不是我們一般的公司企業,他是行政單位。

行政單位要轉正的話,那就是公務員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公務員要考《行測》和《申論》,如果不考就轉正,難以服眾。

可是說真的,當真考上了,就一定給你轉正嗎?不一定,因為編制名額太有限了,即使你分數過了,也只能准予一定比例的入編。

那麼有沒有特殊情況,是考上就能入編的?也有的,那就是政策性內考,至於是什麼地方的內考,具體過了多少人,這個就不方便說了。畢竟因為他們也要付出內考生的代價,那就是服從上級安排,不能說考上了就立刻回原籍。

打個比方,你是邊防內考生,考上了,你想回原籍上海,我告訴你不可能。你的待遇是好了,但是你要付出代價,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當然,我只是做個比喻,誰都知道邊防不是派遣工啊。可是要知道啊,這次邊防改革之前,他們是沒有公務員編制的,而且平均待遇總體上來講遠遠比不上公務員。

當然,如果非要說一點題外話,那就是不管怎麼改,都是有的人滿意,有的人不滿意。其實對於邊防入編的這個事,我就是想說,非正式工轉正式工,甚至轉公務員,除了社會考(以外),的的確確存在另外一種可能,我們叫做政策為大。

政策為大的含義就是:他(政策)以時效性,實施效果,還有特殊目的,去填補一些法律上的不足。(因為法律很難操作)

當一個歷史性的政策橫空出世的時候,特別是跟你的利益息息相關的時候,所有人都會提起300%的精神,因為歷史性的政策的制定,是一個龐大的錯綜複雜的過程,它的結果必須要是大體圓滿的,社會效果最好的。

當然有的人願意等,因為他年紀大了,他不可能再換別的工作了。可是對於90後的年輕人來說,能夠不進派遣公司的,就千萬別進去,因為你不知道你要等多久(轉正),說不定啊,是等到你頭髮白的時候。


夢裡瀾濤


題主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勞務派遣工可以轉為正式工,這要根據每家公司的制度來決定。

在之前做新員工培訓管理工作時,就多次遇到員工轉為正式工的情況。

公司的規章制度決定是否能轉為正式工

從合同形式上來看,勞務派遣工和正式工籤合同的甲方不一樣,勞務派遣工是和勞務派遣公司簽訂合同,屬於第三方合同。一般來講,公司跟勞務派遣公司的用人協議有規定期限,而公司也可以制定合同改簽的方案,大多都是1-3年。

能不能轉正要看公司態度

想轉為正式工,需要得到公司的認可,讓他們覺得簽了你有價值!公司的轉正考核也相對簡單,你的上級對你要肯定。當你平時的業績突出,為人積極主動,做事踏實肯幹時,自然會有人搶著留你。

具體轉正諮詢公司HR

當然,每家公司制度不一樣,其造成的結果也不一樣。如果真的需要申請由勞務派遣轉為正式工,就大大方方的向HR諮詢,讓他們告訴你最標準的轉正依據。

總之,勞務派遣工和正式合同工之間的福利待遇還是有一定差別的,既然想到轉正,就大大方方去問,找到答案以後,就踏踏實實的幹!


僅是路人


基本上沒有可能,除非改變身份。

1、勞務派遣工簽定的勞動合同主體不是用人單位。勞務派遣工是與勞務派遣公司簽定的勞務合同,用人單位只是支付費用,由勞務派遣公司負責保障勞務派遣工。按照我國的《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負責在用工期間對勞務派遣工的管理、指導、培訓,支付與崗位正式職工相同的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雖然規定如此,可是實際上,勞務派遣工的薪酬與正式職工想去甚遠。而且勞務派遣工的社保措施和善後事宜,全部由勞務派遣公司承擔,與用人單位沒有關係。


2、臨時工不可能轉為正式職工。行政事業單位凡進必考,國企也是如此,即使是與用人單位簽定勞動合同的合同工、臨時工,如果想成為正式職工,只有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和社會其他人員一樣參加該單位公開的招考,除此途徑之外,沒有第二條路可走,更何況並沒有與用人單位簽定合同的勞務派遣工。因此,不管是何種類型的單位,除過私企,勞務派遣工想成為正式工,只有招考一途,別無它法。

3、即使工作年限長,成為無固定期限勞務合同,勞務派遣工也只是勞務派遣公司的員工,並不是用人單位的無固定期限勞務合同工,和用人單位沒有固定工作關係,不管是繼續工作,或者因故被辭退,獲利的賠償權力只能向勞務派遣公司主張,和用人單位沒有直接關係。這也是勞務派遣公司每隔兩三年改變勞務派遣工服務單位、改簽勞務合同的根本原因所在。


真寧腔調


在用工單位的勞務派遣工轉為其正式合同制員工,在現實中存在可能性,在勞動法規上毫無障礙!依據如下:

1、每一家正常生產經營的企業都需要勞動力,當企業在持續生產經營過程中會出現暫時崗位空缺,如企業經營變動出現新的崗位、員工離職等,這就需要在勞動力市場進行對位補充。

2、企業現有的需要合同制員工任職的崗位,比如技術經驗要求高的,該崗位員工的連續性穩定性對生產經營有益的,都可能成為勞務派遣工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潛在替補目標,沒有誰願意生產經營的關鍵崗位使用對企業忠誠度不高,而使崗位人員經常變化折騰的對象。

3、一個勞務派遣工在用工單位,隨著經驗技術的積累,如果你能出類拔萃成為這一行的高手,同時職業操守沒問題,那你就是香餑餑,用工單位指定會用優厚的待遇以及勞動合同把你簽下,緊緊的拴住你,傻子才會等著別人把你挖走。

4、而勞務派遣工轉為合同制員工,在操作技術上更沒問題,與勞務派遣公司解除勞動合同,與用工單位解除勞務協議同時轉為簽訂勞動合同,華麗轉身完成。

所以,只要是人才,自有用武之地,行行出狀元,一切皆有可能。


chmgf


兄弟不用問,我就是鮮活的例子,畢業從單位的外聘員工幹到派遣員工,幹了三年以後轉為正式職工,好好加油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