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譚氏族譜源流

《譚氏族譜》

爰錄八朝詩名如下:

譚氏原來是弋陽,長子留落世家鄉。

二四南雄仁化裡,三男番廣最為良。

端州甘竹並歸善,博羅新會五增江。

六子從化為基業,七男茶邑定畿邦。

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譚氏族譜源流


世系來源考

吾譚氏之先系出姬姓,屬之徵音其入粵東者,周秦漢唐以來無所考詳。自宋建隆三年壬戌,則有我祖虔翁,號宏帙,世居古虔。因以名虔,時遇陳橋兵變,遷居南雄之保昌沙水村珠璣巷,殆由江西入粵者於虔翁始也。生子長日洪公、次日瀚公,字少參,號疊山,宋太宗至道間鄉貢,授廣路儒學提舉,遂建籍業於廣州, 卜居番禺城東。生嘉言、字懿章,號賁源,宋皇祐間鄉貢,官拜翰林博士。生四子:時、儂、智、高。破郡城兄弟離散,隨寓遷流方隅莫辨。維我瀚公之子伯蒼,宋慶曆中任刑部尚書。亦由江西遷仁化,生八子:長曰朝政、次朝端、三朝用、四朝貴、五朝靜、六朝安、七朝聖、八朝佐。而朝端公者吾支祖也,由仁化擇居高明城內古倉步。生子長惟寅、次惟清。惟寅以弟惟清次子奮龍,從堂弟惟乾、季南傑為後嗣。奮龍公傳至曾孫炳德之子源深,字子浚,號帶河,宋孝宗乾道間,由省薦出身官至宣義郎,居羊城興孝坊叢桂裡。生子諱梧,字淑和,號樂庵,宋寧宗朝為貢元。生二子:長桂甫,號小山;次桂榮,號月亭。月亭公至元間由進士出身,歷浙西副使。生四子:長壬秀、次辛秀、三丁秀、四玄德。辛秀為國學弟子,遷居土華,生子宗道、繼道、參道。仲子宗道生秉員,貢元。貢元,字志光,為始遷上員岡之祖,奉祀神主。書六世者自源深公別為小宗之始。故志光四子:長桂茂、次桂秀、三桂毓、四桂芳。公,號泰岡,本支之祖也。賞臨此地之靈秀可居,適於理宗淳祜間,營生於省垣城中,大水淹沒營業,遂偕兄弟三人遷居於此。泰岡生子者二:長德洪,號鹿泉;次德明,號鹿山,其子元盛當元末國運將軍,是時,元盛曾口山東(大寧衛軍於清逃歸),潛匿羅岡洞中今已易姓,雲我祖丙元者鹿泉之子也。生顯宗於洪武二年,為職目事癸清洲左衛軍。有子三人:長鸞、次愷、三世榮。鸞伯祖無嗣。而愷公有孫月坡,自茲而還繼承勿替籲要之。世遠年湮,家傳有譜,謹錄耳聞一則備及乎,是以俟後之修譜者,一為採擇焉耳。……

民國元年歲在壬子仲春吉旦 二十七傳孫義伸書

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譚氏族譜源流


新會《譚氏族譜·始祖虔祠宇序》

……吾祖世績公,字彥威,由湖廣長沙府湘潭縣徙居於江右之虔州西后村。傳至宏帙祖者,因居虔州,遂以虔名。自宋高宗建炎三年遷於廣東南雄州保昌縣珠璣巷。生二子:長號洪、次瀚瀚。翁生一子,號伯倉,宋仁宗寶曆間登進士,官至吏部侍郎,即遷刑部尚書,巡按五嶺過韶邑,愛其山川秀麗,遂玫政而擇居仁化。因自虔奉其祖宏帙與朱氏夫人遺骸遷於高明馬山坤申向,是為入粵之始祖。生子八朝,以懷王胡妃之難,患禍及身,各謀所遷至連州水口,大風狂起驚散而走行,六朝安公居鹽倉街。以播遷之餘俎豆無由,乃謀於眾得白氏指揮,舊宅地八畝,始構堂而奉宏帙翁,入居屬以昭祀事。歷宋及明,屢經兵燹,棟折榱崩牆傾瓦落,繼體守成之謂何忍,令神有怨恫也。於是,高明範州房裔孫岐山,以耄耋之年奔走各孫,號召各族入主口食,因其舊址築堂三間,遂克前休專今樂觀厥成久矣。夫水源木本,衣服冠冕,人之恆性也。尊祖敬宗,親親收族人有同心也,登斯堂也。尚其體稽口作室之艱,念敷留構堂之義,追孝友任血之風,敦相好無尤之雅。於是篤其處而錫之光,專則我譚氏之族,不其益昌矣乎。

時乾隆二十一年歲次丙於秋八月吉旦 開平長沙房裔孫元揚 字濯臣 謹記

(摘錄新會《譚氏族譜·始祖虔翁祠宇序》,謄抄本。館藏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文獻特藏部善本室。)

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譚氏族譜源流

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譚氏族譜源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