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石家莊的老照片很少有人見過,但裡面的場景卻令人印象深刻

京漢、正太兩條鐵路的交匯,讓石家莊踏上了城市化的歷程,而真正起到基礎作用的因素,還是現代工業的興起和發展。在鐵路線通車前後,一批近代工礦企業,如井陘煤礦、正太總機廠、石門煉焦廠、大興紗廠等先後興辦起來。

城市化歷程:被日寇鐵蹄踏斷的“黃金年代”

石家莊開埠之後,在由鄉村向城市化邁進的過程中,真正起到基礎性作用的因素,還是現代工商業的興起和發展。可以說,工業化和商業化的進程就是石家莊由鄉村發展為城市的歷史進程。

這些石家莊的老照片很少有人見過,但裡面的場景卻令人印象深刻

△ 石家莊市橋東人民公社第一綜合商店

20世紀初,京漢、正太兩條鐵路的交匯,讓石家莊踏上了城市化的歷程;而真正起到基礎作用的因素,還是現代工業的興起和發展。在鐵路線通車前後,一批近代工礦企業如井陘煤礦、正太總機廠、石門煉焦廠、大興紗廠等先後興辦起來。近代大工業的興起,帶動了中小工業的興起和發展。平和軋棉公司、萬華肥皂公司等企業也隨之興起。在此背景下,農民賴以生存的大片耕地被鐵路和工廠佔用,失去了土地的農民不得不開始農業勞動力轉移,大批農村人口向石家莊集中。首先,大批鐵路工人成為石家莊第一批產業工人,除營運在鐵路線上的職工外,僅駐紮在石家莊車站的職工和正太路修理客貨車輛總機廠職工,就超過了石家莊村的原有土著居民。京漢、正太兩路通車後,海量中轉貨物的搬運,使石家莊開始出現新型的運輸產業和服務業,形成“商賈雲集,蔚然巨鎮,蒸蒸日上”的局面。

這些石家莊的老照片很少有人見過,但裡面的場景卻令人印象深刻

△ 中山路上老萬寶百貨店舊址

石家莊商業與服務業的興起,使得此地交通樞紐的地位逐步提升,大大促進了石家莊城市化的進程。隨著工商業的不斷髮展,大批農村人口湧入此地,或成為產業工人,或從事商業、服務業,或經營小作坊手工業。20世紀20年代中期,石家莊作為新興的工商業城鎮雛形初現,確立了近代工業的門類主體結構,奠定了近代工業基礎。此時的石家莊,不僅具有交通樞紐中心的作用,也具備區域經濟中心的價值——它既是商品生產中心,又是商品集散和消費中心,還是生產技術和商品信息交流的中心。

這些石家莊的老照片很少有人見過,但裡面的場景卻令人印象深刻

△ 老萬寶工業產品專櫃

自1925年北洋政府批准建立石門自治市開始,至1937年石家莊淪陷日寇之手,這是石家莊城市化發展的“黃金年代”。在此期間,不僅石家莊的各類企業數量不斷增加,而且大企業的生產設備和生產規模持續擴充和增長,使得城市經濟的整體規模和基礎都得以壯大,城市的各項功能繼續增強。假以時日,石家莊將成為華北地區的又一所重鎮。可惜,“七七事變”之後,石家莊淪陷在日寇鐵蹄之下,迅猛的發展勢頭被生生截斷。

這些石家莊的老照片很少有人見過,但裡面的場景卻令人印象深刻

△左圖:1926年石家莊商會印鑑 △右圖:大興紗廠股票

工礦企業:民族資本的不懈奮鬥

石家莊開埠之後的工礦企業,大多是由民族資本投資興建的。這些民族資本企業奮戰在時代大潮中,謀求生存、發展,在中國近代工商業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正太總機廠

在如今的石家莊市,繁華的中山路背面,有一條不甚寬闊的路——車輛廠前街。這裡坐落著被老市民俗稱為“鐵路大廠”的石家莊車輛廠,它曾是石家莊工業文明發展的原點,見證了石家莊由鄉村向城市化進程發展的歷史脈絡,承載了歷史的滄桑和榮耀。

這些石家莊的老照片很少有人見過,但裡面的場景卻令人印象深刻

△ 最早的正太鐵路總機廠(即今石家莊車輛車)

早在正太鐵路創辦之初,法國人就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在石家莊村東創建了正太總機廠(今石家莊車輛廠前身),1907年竣工投產,全名為正太鐵路石家莊總機廠。1932年,這家廠子和正太鐵路一起被收歸國有。在鐵路總機廠創建初期,工廠設鍛鐵廠、熔鑄廠及模廠、裝配及金櫳廠、鋸木及修車廠,佔地1.2萬平方米,設備100餘臺。它的建成使石家莊產業工人數量劇增,到1925年,工人已有近600人。它使石家莊的產業結構和人員結構發生了質的變化,為石家莊城市的發展奠定了初步基礎。

這些石家莊的老照片很少有人見過,但裡面的場景卻令人印象深刻

△ 正太鐵路總機廠下設的鋸木廠

我省歷史學者王律藏有一本法文《正太鐵路》影集,其中的石家莊鐵路總機廠老照片展現了當年該廠在國內領先的技術設備,見證了城市工業文明的最初發祥。在這些工廠中,唯有鋸木廠最不為人所知,甚至有人認為鐵路企業又不需要製作木器,因此懷疑“鋸木廠”的記載有誤。而現在我們終於可以看到一百年前鋸木廠的真實舊影,工人們正在加工的恰恰正是修建鐵路所必需的枕木——“鋸木廠”就是生產枕木的工廠。

井陘煤礦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南正村人張鳳起於同年五月開始以土法開辦煤礦。次年,張鳳起結識了德國人漢納根,二人合作開礦,定名為井陘煤礦局。光緒三十二年(1906),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凱取消張鳳起礦權,與漢納根官商合辦直隸井陘礦務局,於光緒三十四年(1908)正式開辦。1948年,井陘煤礦與井陘正豐煤礦合併,成立井陘煤礦公司。井陘礦區對於石家莊近代城市的發展繁榮,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這些石家莊的老照片很少有人見過,但裡面的場景卻令人印象深刻

△ 日偽時期的井陘採炭所立小學畢業證

這些石家莊的老照片很少有人見過,但裡面的場景卻令人印象深刻

△左圖:抗戰前出版的《井礦月刊》 △右圖:礦業專家容敬源像

據歷史學者王律介紹,在解放戰爭中,被我軍攻克的第一個礦山重鎮就是井陘礦區,解放後的井陘礦區為支援解放戰爭、創建新中國作出巨大貢獻,成為名符其實的“開國第一礦”。

這些石家莊的老照片很少有人見過,但裡面的場景卻令人印象深刻

△ 井陘煤礦井架

這些石家莊的老照片很少有人見過,但裡面的場景卻令人印象深刻

△ 1937年5月馮治安視察井陘煤礦

大興紗廠

大興紗廠又名石家莊大興紡織股份有限公司,是華北地區建廠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家民族紡織企業,對繁榮石家莊乃至河北、華北的經濟作出了重大貢獻。其破土興建於1922年,7個月建成並於當年10月5日開工生產。因開廠初期只紡紗不織布,故名“紗廠”。大興紗廠開創了石家莊市近代大機器工業的先河,從開工生產之日起,年年獲取厚利,“九一八”事變前的八九年間,平均每年獲利銀近60萬兩,在全國同等規模的紡織廠中名列前茅。該廠所以取得如此良好的效益,要歸功於一位精明能幹的廠長——石鳳翔先生。

這些石家莊的老照片很少有人見過,但裡面的場景卻令人印象深刻

△ 大興紗廠

這些石家莊的老照片很少有人見過,但裡面的場景卻令人印象深刻

△ 大興紗廠原動部

這些石家莊的老照片很少有人見過,但裡面的場景卻令人印象深刻

△ 大興紗廠紡紗部

這些石家莊的老照片很少有人見過,但裡面的場景卻令人印象深刻

△ 大興紗廠機織部

石鳳翔名志學,湖北孝感人,曾留學日本東京工藝學校染織系。原廠長張英甫走後,石鳳翔繼任廠長,立即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棉布問題上,把日本的“龍頭”細布作為競爭對手。他根據日本龍頭細布的特點,設計了同龍頭細布相同規格的“山鹿”細布進行試生產。大興紗廠的“山鹿”牌細布很快在市場競爭中銷路順暢,作為名牌行銷省內外,把日本“龍頭”細布趕出了華北市場,大長了國貨的威風。

這些石家莊的老照片很少有人見過,但裡面的場景卻令人印象深刻

△ 大興紗廠廠長石鳳翔及其著作

這些石家莊的老照片很少有人見過,但裡面的場景卻令人印象深刻

△ 大興紗廠簡介及最早的“獲鹿”牌商標

這些石家莊的老照片很少有人見過,但裡面的場景卻令人印象深刻

△ 大興紗廠的“雙福”牌棉紗商標

石門煉焦廠

1914年,井陘煤礦在石家莊興建了當時國內唯一一家提煉副產品的煉焦廠。石門煉焦廠舊址位於原橋西區政府東南,佔地面積14萬平方米。在德國技師的指導下,我國第一批優質焦炭就從這裡煉出。同時,這裡還生產瀝青、汽油、中油、重油、紅油等20餘種副產品,大部分銷往日本,剩餘銷往北京、天津、保定、漢口等城市。當年,它是石家莊唯一的一家重工業生產企業。它的第一任廠長是民族資本家容敬源。容敬源早年留學德國學習礦冶專業,歸來後立志走工業救國的道路。1931年“九一八”之後,容敬源擔任石門煉焦廠廠長,執掌石家莊唯一的重工業生產企業多年,並使之達到發展的鼎盛時期。

這些石家莊的老照片很少有人見過,但裡面的場景卻令人印象深刻

1947年,石家莊解放,該廠由中央重工業部工業管理局接管(曾一度隸屬華北公司企業部)。1958年,改歸石家莊領導,改名石家莊市焦化廠一分廠,同年更名為石家莊橋西焦化廠,在新中國的建設歷程中,它也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這些石家莊的老照片很少有人見過,但裡面的場景卻令人印象深刻

△ 1947年,石家莊解放後,焦化廠多出焦炭支援全國解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