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吼大的孩子和沒被吼過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家長別不當回事

文|西紅柿媽媽

有一次,兒子的小夥伴辰辰到我們家裡來玩,兩個小傢伙像“小大人”一般地聊起天來。小辰辰煞有介事地問我兒子說,“你家裡誰最狠?”我兒子一臉茫然答:“沒有誰狠啊”。“不可能,誰家還沒有一個最厲害的。我們家我媽最厲害,她每天都大吼大叫,我都怕她怕得不行。”小辰辰一邊說,一邊低下頭,一臉的不愉快。

估計每個媽媽都不想,自己的孩子提到媽媽,心情是沉重的。我們大人總是以“為了孩子好”為理由,做出一些傷害孩子的行為。比如,很多家長喜歡對孩子大吼大叫,然後對孩子說,“我是為了你好”。

被吼大的孩子和沒被吼過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家長別不當回事

事實上是,大吼大叫不僅不會對孩子好,還會給孩子帶來很多傷害。小編總結了一下,希望爸爸媽媽們引以為戒,學會和孩子好好溝通,而不是大吼大叫。

1、從小被大吼大叫的孩子情商低,不擅長跟別人打交道。

人們都知道,一個人的成功和他的情商高低有著很大的關係。但是有些家長卻不重視情商的培養。比如,有一些家庭永遠充滿著“火藥味”,孩子稍不聽話,就是一頓責罵,這樣的家庭很難培養出情商高的孩子。

有些孩子表現為總是愛發脾氣,自私自利,這與父母平時教育的方法是分不開的。

比如,父母教育哥哥有玩具要和妹妹分享,哥哥不同意,父母會把直接玩具搶過來,交到妹妹手上。哥哥哭鬧,就會被訓斥“你怎就不給妹妹呢?拿過來和妹妹分享”。哥哥就會在心裡種下“分享就是被搶奪”的種子,孩子長大以後,與他人合作的能力也會比較差。

被吼大的孩子和沒被吼過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家長別不當回事

如果父母可以心平氣和的,找出兩個孩子一起玩的方法,孩子會發現,兩個人玩玩具會比一個人玩更有意思,孩子會發現,其實分享可以使自己更快樂。

父母善於和孩子溝通,說話心平氣和,批評孩子也有理有據,孩子耳濡目染就能學會與他人相處,情商也會比較高。

在我家裡,爸爸媽媽從來不會對孩子大吼大叫,家裡面沒有一個所謂“能鎮住”他的人。但是他從來不會撒潑打滾,無理取鬧。他經常說,在我們家“哭”是最沒有用的。但是兒子經常會就一件事和爸爸媽媽據理力爭,所以大家經常說他像個“小大人”似的。

父母學會與孩子心平氣和地溝通,孩子才能學會如何與他人交往。

2、從小被吼大的孩子,長大以後可能脾氣暴躁。

我從小不喜歡去姑姑家做客,因為在她們家很難愉快地吃一頓晚飯。姑媽家有一兒一女,相差3歲。兩兄妹總是在大家玩得很開心的時候,兄妹倆一言不合就打起來了。姑姑倒是不偏心,總是每個孩子各“打五十大板”,輕則把哥哥、妹妹大吼一頓,重則兩人都要挨巴掌。表哥現在已經長大,脾氣真的得到了姑媽的真傳,特別暴躁。

父母是孩子小時候唯一的依靠,孩子跟別人吵架,回家找父母訴說或者可以找老師評理。內心的不平就發洩出來了,但是一個孩子的父母如果總是吼他或者打他,他是毫無辦法的,他只能把委屈或者憤怒放在心裡面憋著。

被吼大的孩子和沒被吼過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家長別不當回事

當一個人生氣的時候,腎上腺素的水平會不斷升高。如果這種憤怒的情緒長期在孩子體內累積卻無處發洩的話,這個人在平時腎上腺素的水平就會比一般人要高,這樣的人就很容易發怒,暴躁。

大家回憶一下,小時候班裡最愛打人的“小霸王”。他們大多在家裡從小是被爸爸媽媽大聲吼叫或者體罰什麼的,而且覺得自己打別人或者對別人大吼大叫都沒什麼,因為在他心裡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3、從小被父母大吼大叫的孩子,變得缺乏安全感,幸福感低。

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對他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有些孩子從小被父母吼叫,內心會很沮喪,做起事來缺乏自信。

有些父母一生氣總喜歡對孩子喊“我不要你了”,孩子就會覺得父母對我的愛是有條件的,前提是我要聽他們的話,他們才會愛我。有的孩子小小的年紀就學會了察言觀色,小眼睛總是看著父母的眼睛行事,這樣孩子就極度不自信,缺乏安全感。

被吼大的孩子和沒被吼過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家長別不當回事

​父母穩定的情緒是一種氣場,會對孩子產生內在的影響。那些父母總是心平氣和的家庭,孩子的幸福感更強。父母的情緒穩定,孩子的笑容才會更多。父母處事堅定有禮,孩子也會有禮貌、有教養,對待世界更寬容。

世界上最難做的職業,就是為人父母。當你工作工作壓力很大,疲憊失眠的時候,都是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的,每個父母估計都有對孩子大吼大叫的時候。當你吼完孩子,請不要只有自責,給孩子一個擁抱,告訴孩子,媽媽是很愛你的!

記住一定要少吼孩子,努力做個更好的自己。

我是西紅柿媽媽,二胎媽媽育兒達人,生活中育兒經驗或有任何困惑都可在下方留言,文章版權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分享給其他需要的人,↓↓↓下方點★★收藏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