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震一時的“雲南王”—龍雲、他的故居原來是這樣的

傳奇的龍雲,名震一時的“雲南王”。雖經風雨剝蝕,但那些和傳奇有關的物證依然在人們的視線裡。比如昭通的龍家祠堂,在經歷了70多年的風雨之後,仍然見證著這位昭通炎山松樂村營盤走出來的納吉老四的點點滴滴。

小松山腳下建蓋祠堂

龍雲的一生早已成為傳奇,龍雲的故事也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和他相關的人太多,相關的事太多。在昆明如此,在昭通亦如此。

我們就去位於昭通城郊一叫小松山的地方,尋覓曾經風雲整個雲南,被稱為“雲南王”的龍公館看看!

名震一時的“雲南王”—龍雲、他的故居原來是這樣的

修繕一新的龍家祠堂大門

名震一時的“雲南王”—龍雲、他的故居原來是這樣的

綠樹成蔭,在外看著就很威嚴哈!

名震一時的“雲南王”—龍雲、他的故居原來是這樣的

門頭一角

名震一時的“雲南王”—龍雲、他的故居原來是這樣的

雕龍畫鳳的門頭。

名震一時的“雲南王”—龍雲、他的故居原來是這樣的

在碉樓上還可以清晰的看見當年留下的機槍眼。

名震一時的“雲南王”—龍雲、他的故居原來是這樣的
名震一時的“雲南王”—龍雲、他的故居原來是這樣的

側門的一角,大門緊鎖。

名震一時的“雲南王”—龍雲、他的故居原來是這樣的

祠堂落成的年代很久了!

名震一時的“雲南王”—龍雲、他的故居原來是這樣的

被稱為東大門的地方。

名震一時的“雲南王”—龍雲、他的故居原來是這樣的

這些樹都是上百年的歷史了。

名震一時的“雲南王”—龍雲、他的故居原來是這樣的
名震一時的“雲南王”—龍雲、他的故居原來是這樣的
名震一時的“雲南王”—龍雲、他的故居原來是這樣的

走進了龍家祠堂,同時也走進了一段歷史。雖說是祠堂,但看上去完全是一個豪宅大院,據說是仿照昆明吳三桂的金殿而建成,但其規模又比金殿大得多。光佔地面積就有25.5畝。整個龍家祠堂分為龍氏宗祠及宅院兩個部分。龍氏宗祠是龍雲的家內祠堂,宅院則是他1942年回鄉時和家人一起居住過的地方。

名震一時的“雲南王”—龍雲、他的故居原來是這樣的

那T型是當年看守犯人的,裡面是地牢。

名震一時的“雲南王”—龍雲、他的故居原來是這樣的
名震一時的“雲南王”—龍雲、他的故居原來是這樣的

這也是另外一處地牢的所在地,呵呵,很有地主風範哦!

名震一時的“雲南王”—龍雲、他的故居原來是這樣的
名震一時的“雲南王”—龍雲、他的故居原來是這樣的

龍家祠堂簡介

名震一時的“雲南王”—龍雲、他的故居原來是這樣的
名震一時的“雲南王”—龍雲、他的故居原來是這樣的

站在外圍的城牆上看到的建築主體。

名震一時的“雲南王”—龍雲、他的故居原來是這樣的
名震一時的“雲南王”—龍雲、他的故居原來是這樣的
名震一時的“雲南王”—龍雲、他的故居原來是這樣的

“龍雲?雲南王,誰不知道,那是我們昭通人。龍家大院?往前邊走十幾公里,找不到你到路上隨便打聽!”

我們一行人隨便一問當地人都知道。

我們就是往這條路過來的!

名震一時的“雲南王”—龍雲、他的故居原來是這樣的
名震一時的“雲南王”—龍雲、他的故居原來是這樣的

據當地人介紹,在小松山腳下,有一龍潭水,四季長流,冬暖夏涼。龍雲在這兒修了家祠後,又在龍潭邊修了看臺,潭內種上荷花。半畝方塘,天光雲影。人們站在看臺上觀賞荷花,四野上吹來陣陣微風,就會聞到荷花淡淡的清香。龍潭邊栽上柳樹,垂柳搖曳。龍潭水連著龍雲家祠的護城河。

龍家祠堂從1932年建成到現在有74年的歷史,據《昭通市志》所記,1950年後由於進駐單位變動不定和各自使用之目的不同,祠內結構多有改變,破壞嚴重。1982年10月,昭通市政府公佈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龍雲祠堂工作了12年的黃代本先生在《挽救龍雲祠堂》一文中這樣描述:“龍家祠堂都做過些什麼?從當地人口中知道解放後做過村公所,榮軍學校,我參加工作時是昭通地區財貿學校。”

黃代本在文中說:“據龍家祠堂附近的老人講,龍雲非常關注昭通的發展,他曾捐資修築昭通人民稱之為“龍雲河”的人工河、創建了昭通聯合女子中學、創辦第二雲南民眾教育館、資修炎山小學……。這個出兵臺兒莊,打通滇緬路,在國家和民族到了最危亡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民族氣慨和英雄主義精神以及他打擂臺等故事在昭通幾乎是家喻戶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