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奇聞:千斤石獅竟被河水衝到上游,15年逆流而上3000米

古史新談/文

清代乾隆年間,河北滄州有一座小廟,臨河而建,香火不盛,無人打理。後來雖然河案滿滿垮塌,整座寺廟的廟門都掉到了河裡,廟門口的兩隻石獅子也不能倖免。

過了15 年,寺廟的僧人募集資金準備重修廟門,想把原來的石獅子挖上來。結果派人從石獅子掉的地方潛水去找,發現根本沒有,兩隻千斤重的石獅子竟然不翼而飛了。

清代奇聞:千斤石獅竟被河水衝到上游,15年逆流而上3000米

大家就想有可能事被河水衝到下游了,派人去下游打撈,也是不見蹤影。有個博學的讀書人就說話了,你們真是沒有腦子,石獅子那麼重,水怎麼可能把它沖走。

求二石獸於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小舟,曳鐵鈀,尋十餘裡無跡。

石獅沉重,沙土鬆軟,肯定是在原地越陷越深最後陷到泥裡面了,大家一聽果然有道理。又在當年掉下去的地方打撈,還是一無所獲。

清代奇聞:千斤石獅竟被河水衝到上游,15年逆流而上3000米

這時有一個老河兵聽說了這件事,笑著說凡是石頭掉到河裡,都應該去上游尋找,因為石頭沉重,水流衝不動,反作用力下,反而會把旁邊的沙土吹走,久而久之就形成一個大坑。而石頭就向坑的這邊翻滾。同樣的道理,石頭一直向上遊運動。

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衝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齧沙為坎穴。漸漱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齧,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清代奇聞:千斤石獅竟被河水衝到上游,15年逆流而上3000米

大家將信將疑,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石獅子能逆流而上。大家順著河流往上找,竟然在上游6裡處找到了石獅子,河兵說的沒有錯。這告訴我們一個大的道理,經驗雖然能幫助我們做好不少事,但是經驗也有可能限制我們的思想,所有人都認為應該在下游尋找,偏偏石獅子是在上游,如果沒有親眼看到,真是萬萬難以置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