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七年之痒”——常州似乎不如当年宜居了

遭遇“七年之痒”——常州似乎不如当年宜居了

初出校门来常就业

楼主来自安徽农村,家境一般。2012年自上海某大学毕业后,迫于上海的快节奏、高压力、高房价的制约,楼主毅然决然地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常州。彼时,一位宿迁的同学曾经向我介绍,苏南地区经济发达,生活质量高。我稍微关注了一下苏南地区,发现苏州、无锡和常州口碑都不错。因为老家的柴油机是常柴生产的,我就选了常州作为毕业的去向地。

房价飞涨,收入低迷

2012年8月,我来到了常州,常州的公园、公交、大马路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当时,常州市区房价约为6500左右,我到手工资5800,马马虎虎可以买一个平方米,心里感觉很满意,知足。在完成了买房首付资金的初始积累之后,我赶在2016年10月房价起飞的初始阶段,以8000左右房价贷款买了一套120平的住宅。现在七年过去了,我工资涨到了7000,市区房价涨到了15000左右,一个月收入不到房价的一半。如果单纯以收入房价比来衡量,常州的性价比优势正在逐渐变弱,弱到毫无吸引力可言。

遭遇“七年之痒”——常州似乎不如当年宜居了

来自搜房网:常州房价走势图

认识的“人才”出走了

自2018年以来,常州市商品房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严重降低了常州居民的幸福感。目前,精装房、大户型逐渐成为主流,适合刚需的毛坯房、小户型的越来越少,刚需的购房成本较大。同时,房价与收入呈现“倒挂”的现象,不仅难以“引得进”人才,更难“留得住”人才。

我认识的一些“人才”纷纷选择出走,一个新闻专业的学妹从常州广电辞职,去了上海某家报社就职;一个医生也从医院辞职,回流到了上海;两个工程建筑人才也分别去了无锡和南通。我经常去的一家便宜的理发店位于常州大学白云校区,老板是个胖子,来自盐城。他说常州以前很宜居,可惜的是,他攒钱的速度太慢了,钱还没攒够,房价就飞了起来,至今还在租房,他也表示干不下去了就离开。勤劳而不能安居,理发师没有错,可能是社会错了。

菜贱伤农,房贵伤人

人才走了,技工走了,常州还能对得起“智造名城”的称号吗?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靠的是人才。跟苏州、无锡比起来,常州更需要爱护人才、技工,因为拼外资,你搞不过苏州;拼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你玩不过无锡。

我最爱风骚的文笔塔,不然我也想出走,很想去深圳,那儿空气好,冬天不冷。

遭遇“七年之痒”——常州似乎不如当年宜居了

文笔塔有点风骚

在常州的我即将迎来七年之痒,虽然对现状有点牢骚,但怎么办呢,我习惯了这里,必将不离不弃。

遭遇“七年之痒”——常州似乎不如当年宜居了

天宁寺有点媚俗,从一楼到顶楼的楼梯两边,全挂的是各级领导的照片

附上本人随手写的关于文笔塔的几首风骚诗歌:

其一:

文笔塔独自矗立

而他的风流不为人知

春桃、夏荷、秋桂、冬梅

迎来红日,送别弯月

东方既白,余温尚留指缝

周遭的梅花红了香残

湖里的鱼儿肥了又瘦

时间的年轮无情碾压

这烟雨蒙蒙的世界,无一幸免

而他并不孤独

湖中的倒影

正是他不离不弃的恋人

只要湖水不干

他们的爱就不断


其二:

明月宝塔中秋夜,水波灯影镜中花。

轻歌曼舞是他欢,一片乡音对影话。

遭遇“七年之痒”——常州似乎不如当年宜居了

去年中秋夜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