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在投身曹營後,是否真的沒獻計?看看他的做官職位就有答案

三國時期,將星輩出,很多的武士謀士都在此時誕生,武將自然不必說,他的誰強誰弱,自然能從戰場上面一目瞭然的看清形勢,但是謀士就不一定了,沒有哪個謀士是常敗的,然誰都有被剋制的時候,哪怕是被傳得神乎其神的諸葛亮,最後不也是被司馬懿擋住了北伐的腳步,最後病死在五丈原。

徐庶在投身曹營後,是否真的沒獻計?看看他的做官職位就有答案

而在三國中,有一個人還是比較特殊的,這個人受到了劉備和曹操的爭搶,他叫做徐庶,應該是三國中為數不多的受到爭搶的人才,畢竟在書中大部分謀士都是主動投靠,即使在敵方陣營也沒有出現脅迫的的事情,而徐庶應該說是為數不多的一人,在我們所知道的事情中,徐庶是因為有苦衷才來到了曹營,而在這裡他從沒有給曹操獻上任何一個計謀,但事實上,他雖然沒有說的,但卻做了不少事情,而他做的很多事,都給後來蜀軍的北伐設下了不小的障礙。

三國不缺少人才,尤其是謀士,這是有著事實的依據的,有人曾經做過一個統計,獎勵是上面那些人才加起來,都沒有三國這一個朝代的人多。而在三國的這些人中,徐庶無疑是一個能改變國家走向的。魏國是三個國家中人才最多的國家,唯才是舉的策略幫助曹老闆壯大了自己的隊伍,三國中的大部分人才最後全部都在魏國的麾下,而動物這邊基本上用的就是大家族的人才,一代代的就像是世襲的一樣,所以很多平民人才在東吳沒有什麼發展機會,雖然他們人少,但是依舊沒有放寬規定。

徐庶在投身曹營後,是否真的沒獻計?看看他的做官職位就有答案

所以在孫權這一代人全部去世後,東吳再強大最後也只能成為魏國的一部分。而另一邊,蜀國的政治集團說白了其實就是諸葛亮的政治集團,在蜀國雖然能用平民人物,但是基本上是諸葛亮的老鄉會,有著明確的地域指向。而在這個地域差距誕生前,我們的劉同志身邊就就是主人公徐庶。徐庶在蜀國時候幫劉備提出不少的重要建議,很多人都在為他受到要挾離開而惋惜,但事實上,正是如此麼?

徐庶忠義,面對兩方的選擇,最終選擇了孝,這是我們知道的說法,但事實上,他的老母親並沒有被綁架,而是因為他母親的住處正好在魏國的境內,他擔心曹操會找到他,所以就回家躲著等曹操過來了,從這樣的記載中我們不難看出,徐庶並沒有受到要挾,很可能還是主動投奔的,因為這個時間正是雙方對抗的時間,徐庶卻在這個時間點上跑到了對面的陣營。或許這個母親被抓只是一個藉口,但是劉備想留下他卻沒有任何的資本。

徐庶在投身曹營後,是否真的沒獻計?看看他的做官職位就有答案

那至於敘述到底有沒有給曹操獻計呢?這點不得而知,並沒有記載,但是從徐庶的官職我們去不難看出點端倪,在他剛到曹操麾下時候是中郎將,但是最後卻成為了中丞,我想沒有人會為一個從來不說話人封官的吧,所以他一定是為曹操做過一些貢獻的,有人說,其實徐庶就是當年推薦司馬懿之人,如果這是事實的話,那麼這可無疑是狠狠的坑了劉備一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