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萬人打不過36個人!是什麼原因致使——元末軍隊戰鬥力低下?

上萬人打不過36個人!是什麼原因致使——元末軍隊戰鬥力低下?

文|明炫翊

上萬人打不過36個人!是什麼原因致使——元末軍隊戰鬥力低下?

根據《元史·順帝本紀》的記載,至正7年(公元1347年)11月,一夥海盜劫掠了長江沿岸。這一夥鋌而走險的海盜,總共只有36個人,但比較讓人哭笑的是,元朝出動了上萬人討伐沒有取勝,反倒被其打敗。

上萬人打不過36個人!是什麼原因致使——元末軍隊戰鬥力低下?本篇我們就來講講,這裡先來說說元朝的軍隊組成。

上萬人打不過36個人!是什麼原因致使——元末軍隊戰鬥力低下?

根據元史中的記載,蒙古統治者將“軍籍”作為“軍機重務”,嚴禁漢人翻閱查看數目,即便是皇帝身邊的負責軍隊事務的高級官員,也只有那麼一兩個人知道。故此雖然元朝有著將近百年的歷史,但是軍隊的數量,卻一直是一個謎,在各種文獻中也沒有留下什麼記載。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元朝的軍隊數量很多。

軍隊的組成,有著兩個部分,一部分是中央宿衛軍,另一部分是地方鎮戍軍。在元軍的內部,同樣存在著嚴格的等級制度,武夫們還有三六九等之別。

先說中央宿衛軍:

組成部分有“怯薛”和“侍衛親軍”兩部分。

  • 怯薛
上萬人打不過36個人!是什麼原因致使——元末軍隊戰鬥力低下?

“怯薛”,根據遊牧民族的翻譯來說,有“宿衛”的意思,根源來自成吉思汗的親信部隊,也就是他的護衛軍。在忽必烈主政時期,進行過大規模的擴充、重組,元中後期時已經包含了大量的蒙古、色目、漢人、南人的官宦子弟,人數過萬。

“怯薛”出征,那代表的即是元帝出征,而且也只有這種情況下,他們才會出征。在平常的時候,“怯薛”負責皇宮的包圍工作,還兼任著皇室的雜役工作,雖然聽起來有些怪,但地位卻非常的高,福利待遇算是元軍隊中最高最好的,根據元人·姚遂的記載,全國的官員出身是“怯薛”的,高達十分之一。

因為中後期的元朝皇帝很少出徵,致使“怯薛”長期不經歷戰爭,也不積極訓練,故此比起開國時期的“怯薛”,元中後期的“怯薛”本質上成了“少爺兵”,戰鬥力極差。

  • 侍衛親軍
上萬人打不過36個人!是什麼原因致使——元末軍隊戰鬥力低下?

這支軍隊本質上,應該叫做“禁軍”,是忽必烈參考了中國古代一些王朝的中央禁衛軍所建立的,最繁盛的時候,兵力應該有二十萬往上,發展到元順帝時期,已經成為了元朝的主力部隊。

這支部隊細分的話,可以大致分為四類:“漢人衛軍”、“色目衛軍”、“蒙古衛軍”、“東宮後宮衛軍”等。

比起“怯薛”,這支主力部隊的待遇就差多了,他們主要任務是要保持著元帝國首都“大都”(今北京)的安全,也肩負著時刻出徵的任務。而且,為了減少朝廷的財政負擔,他們還需要屯田自己準備軍餉,以及對各種存在的徭役負責,故此戰鬥力也大打折扣。

再說地方鎮戍軍:

蒙古統治者為了高枕無憂,在全國的範圍內佈置了大量的軍隊,一塊統稱為“地方鎮戍軍”。

組成也可以大致分為四個部分:“蒙古軍”、“探馬赤軍”、“漢軍”、“新附軍”等。

  • 蒙古軍
上萬人打不過36個人!是什麼原因致使——元末軍隊戰鬥力低下?

作為以蒙古人為主要統治階級的王朝,“蒙古軍”是地方軍隊的嫡系,地位也自然是“高人一等”。

他們的成分,有直屬於中央的武裝力量,還有一些是貴族的私人武裝。

主要的任務,是負責蒙古本土、東北、西北等邊疆地區的安全穩定。

(有一種說法叫做“貧極江南,富誇塞北”,元朝對於老家這個“龍興之地”,和滿清王朝的態度差不多,都是非常的重視,而且為了促進這這裡的發展,不惜剝削其他的地區、遷移大量人口、運輸大量物質財富。一些在這裡生活的蒙古軍人和貴族,經常可以得到中央王朝的大量“歲贈”,日子不錯。)

  • 探馬赤軍
上萬人打不過36個人!是什麼原因致使——元末軍隊戰鬥力低下?

(單說名字,其實是有爭議的,對“探馬赤”的解釋,學界有不同的看法,根據法國的漢學家保羅·伯希和的認為,它是來自於唐朝的“達摩支”、遼國的“撻馬”,前者有“扈從”的意思,後者則是“前鋒”的意思。)

探馬赤軍是從各個蒙古部落的各個千戶、萬戶的組織中抽調出來,從事鎮守、前鋒等任務的軍隊。

軍隊的組成,出來蒙古人之外,還有漢人和色目人,因為主要是來自於蒙古部落,所以在蒙古貴族統治階級的眼中,算是自己人。

他們一般駐守在北方的各個要省之中,有固定的鎮戍地區。軍中的大量牧民逐漸適應了農耕,並參與屯田。

探馬赤軍是作為地方鎮戍軍的中堅力量存在的,故此征戰和戍守的任務比較多,但待遇不算好,加上長期出征遠征,幹著一些這樣的工作,故此一些軍人陷入了貧苦中,為籌集軍費,史載存在賣兒女的行為。但比上固然不足,可比下卻有餘,比起漢軍和新附軍,他們的待遇還算是不錯的。

  • 漢軍、新附軍
上萬人打不過36個人!是什麼原因致使——元末軍隊戰鬥力低下?

雖然名為漢軍,但實則組成是北方地區、川蜀部分地區、雲南部分地區等各族人民。

而新附軍組成,基本都是那些南宋降軍改編而成。

因統治者的偏見,對軍隊人民民族的分等級看待,故此這兩支部隊算是“後孃養的”,地位低,待遇也差,而他們駐守的地區,是距離元朝政治中心較遠的南方,常常沒有軍餉可領,士兵普遍貧窮,而不打仗的時候,也都是幹著又苦又累又髒的工作,不談戰鬥力,僅士氣就非常的低。

影響戰鬥力低下的主要原因:看出身

  • 軍戶制

元帝國的軍隊,不管是陸軍水師,不管是步兵還是騎兵,都是採用的軍戶制度,也就是世襲制度,那些當官的,世世代代都是官,當兵的,那世世代代都只能是兵。(明朝的軍隊制度也是這樣,據資料看是聽取了劉伯溫的建議)

這樣搞,弊端也是很明顯的,好的上不去,壞的下不來,反而糾結於出身問題,這也是導致了軍隊的戰鬥力急劇下降的原因之一。

  • 管理制度

除了官、兵講究出身,官與官、兵與兵也看。

在元朝消滅南宋後,黃河兩岸、大江南北的反抗一直不息,但就規模來說,都非的小,持續時間也有限,故此諸多的軍隊都是過著“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日子。那些曾經站在世界巔峰的將領,後代子孫們都沉迷到了聲色犬馬之中,訓練有素成了過去式,以蒙古、色目軍隊最為突出。

軍隊的漢人、南人也難以保持戰鬥力,源自蒙古貴族統治階級的極度猜忌和故意壓制,鼠目寸光的他們搞出來一堆荒唐的法律,有代表的就是五戶人家共用一把菜刀,百姓們很難擁有武器。軍隊上也是這樣,對漢軍和新附軍非常的防範,出征時才發武器,回來後都收繳回去,訓練非常的不方便,發展到了後來,乾脆“廢武事不講”。

總結來說,元末的軍隊戰鬥力低下,完全是元帝國自己玩成這樣的,立國不到百年,曾經可以站在世界巔峰的軍事力量就已經腐朽衰敗的不成樣子,指揮官差勁,普遍碌碌無為,軍隊的中下層軍官也是學的有模有樣,都沒有了應付突發事件的能力。

上萬人打不過36個人!是什麼原因致使——元末軍隊戰鬥力低下?

士兵們也好不到哪裡去,即便是他們有著使用火銃等世界上先進的武器裝備的機會,也是不堪一戰,畢竟決定戰鬥勝負的,並非是武器,而是人。軍隊超乎想象的腐敗程度,還能體現在什麼地方呢?根據宋濂的文集中描述的,元朝的一些地方軍隊,士兵們打著執行公務的名義,在街頭拿著刀戟嚇唬路人,以搶奪財物。

嚴酷的事實是,當元朝的軍隊已經喪失了保衛江山的能力的時候,內憂外患已經悄然來臨,一場席捲全國的大起義在等著這些軍隊……

資料參考《元史》《明史》《明蒙戰爭》……​圖片來自互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