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采取了电脑摇号的录取办法,部分学生家长对此提出质疑,说欠公平,大家同意吗?

分享达人野性


西安的,西安小升初去年开始摇号。

西安就是这样:

民办中学才要摇号

民办中学40%学生通过摇号录取,60%通过面谈录取。

民办摇号和面谈都没录取,去公办学校上。

西安民办中学摇号相当于三次碰运气:

第一次是报名。

西安民办中学很多,同等档次的学校也有很多选择。摇号前要先选择一所民办中学报名,然后再在报名学生中,摇号录取一定数量的学生,录取总数量的40%。

因此,第一次碰运气,就是报名。有的学校报名人数多,直接后果就是摇中概率低。有的学校报名人数少,摇中概率就高。家长在报名的时候只能选自己的,看不到每所学校报了多少人。所以西安去年就出现了一所学校报名人数不足,低于录取人数,这些报名的学生直接录取,不需要摇号,也不需要面试。另外还有几所学校报名人数略高于录取人数,摇中概率八九成了。

这就是第一次碰运气,选学校的时候。

大部分学生,还要经过摇号,就是第二次碰运气。

如果摇号运气不好,没有摇上,就要去面谈,相当于口头考试,各种奇葩题目,难易程度不一样,学生在题库中随机抽取,这就是第三次碰运气。

运气好的,第一次见碰对了,运气不好的,三次都碰不过。

民办没有录取的,就去公办学校了。


灯火阑珊143079448


我身边的例子:一朋友的孩子,小学时无论文化还是体育,成绩都可以,六年级下学期刚开始,就有三所公办的名校(当地的)给他发通知,由他自己选。初中三年,同样的成绩优秀,在期末考试还没开始的时候,高中的录取通知书就寄到家了。所以当你的孩子成绩足够优秀的时候,派位对你来说就是浮云,如果要参加派位,说明你的孩子还没有足够的筹码!

另外一个例子,一个私立中学,学费一年近两万。初一招生,一共招收200人,参加考试的有1800多人。因为那所学校是当地刚开始有点名头,比肩最老牌的公立学校。校规除了常规的,还有十条,这十条都一样的格式:前面内容,接着就是第一次犯错,批评并见家长,第二次,劝退!而公立学校的“劝退”这一条,几乎要到了杀人放火这个级别了,而这所私立学校只是简单的“不得带手机mp3”这样的小事。而那所老牌中学是派位入学,不得分班。


大刚运动


小升初摇号录取绝对是误传,在此要厘清,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多年前确实招生摇号过,但被教育主管部门叫停,现在实行划区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原则,而私立初级中学非义务教育,是要收取高额学杂费的,也没有所谓学区,生源来自公办学校划区划片内的小学应届生,而且都是优等生,因此私立学校招生只能采取自愿报名摇号录取。

电脑摇号招生卡得很严,由公正处派公正员把关公正,所有利益方公办校长到场,甚至有人大代表现场监督,摇号产生的初一学生名单真实有效,我以为绝对公平公正,无需质疑和怀疑。

顺便提及一下,公办初级中学各学校在家长心目中存在名校差校之分,而家住孬校学区,孩子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家长忧心重重,十分为难犯愁,名校不摊学区进不去,孬校又怕耽搁孩子的前程,最后只能咬咬牙报名上收费的私立初中……



老伙计610322


今年西安44所民办初中计划招生25430人,网上报名人数52263人,依照西安市教育局今年的民办小升初招生政策规定,29所民办学校将进行电脑随机派位程序招生。
从报名人数和招生人数可以看出来,


之所以采取电脑摇号招生实属无奈,西安的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发展到这一步是必然的结果。

这种电脑摇号招生确实让人很难接受,但面对这样的现实,这或许是唯一公平公正的解决方法。在面对教育,每一个孩子都是公平的,谁该录取谁不该录取主观性很大,而电脑摇号则是绝对公平、非常客观的,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法。

大城市生活有大城市的不容易,身处这样的境地就要有所准备,对于落选的学生家长而言,一定要摆正心态,积极找寻解决办法,让孩子尽快就学,不能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程平老师


小学升初中采取电脑摇号的录取办法,看起来是很公平、公正、公开,但是为什么会有部分学生家长对此提出质疑呢?


首先,电脑摇号前期准备工作也是由人来完成的,那么这其中是否会有人暗箱操作呢?很有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名额内定,也就是说电脑摇号看起来公平、公正、公开,其实并不能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公开。


其次,部分家长为了能让孩子上好的学校,花费太多精力和心血培养孩子成绩,为的就是小学升初中的考试,突然一下采取电脑摇号,觉得对自己孩子不公平,另一方面家长觉得把孩子的前途交给机器,心理上说不过去,如果摇号中了,那么肯定是兴高采烈,如果没摇到号呢?就会觉得自己手气背从而影响孩子,心理上各种自责。


家长挤破头都想进入好的学校,让孩子有个好的教学环境以及有着雄厚师资力量的学校,通过这件事我们能看出,我国各地各地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要想解决问题根本就是要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把资源合理分配。如果能让每个学校教育资源一样,那么家长也会就近选择让孩子上学,也不会挤破头想进教育资源雄厚的学校。其实国家关于2018年小升初新的招生政策明确指出,新生坚持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所以电脑摇号并不可取。


缩小师资力量、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等方面差距,让各地区学校综合实力处于同一水平,才能让家长择校时候不那么焦虑。


决胜网


小升初电脑摇号,彰显认为公平的方式竞争,杜绝走后门儿,优生优先等问题!

家长的角度可能会有不一样的考虑,假设有这样四类学生。

第一类学生,学霸型,上各类特色班,补课班,学习班,旅行班,给孩子各种长视野,长见识,为的是希望在同龄学生中,自己孩子能有出色的表现,然后获得更加优越的教育条件,优越于他人。这类父母可能会质疑,孩子这么优秀反而和其他学习能力一般的孩子同窗,会不会拖自己孩子后腿?

第二类学生,自然成长型,家长培养方式比较佛系,不强压孩子学习任务,生活目标等等,对于这类学生来说,摇号的好处在于,未来学业充满无限可能,分到什么样的学校,对于他们来说,适应性都很不错!

第三类学生,目标型,对于自己上什么学校,对学习成绩和氛围有要求,主观意识比较强,分到不乐意的学校,可能需要调整心态,学会接受!

第四类学生,不爱学习的类型!小升初在这类学生的心目中,是无所谓的态度,怎样都行!

家长类型一般分为两种,

第一类,争取让自己孩子上到心目中的学校,可能会对摇号有态度!

第二类,佛系家长,上学就行,平安就行!

所以对于小升初摇号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孩子越来越适应,越来越快乐!努力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会强大!

所以,关键孩子快乐长大,自信,激发求知欲,最重要。





萌智育儿


小升初摇号入学补充了就近入学的缺陷,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区房的过度炒作,虽然已经炒的够高了。给予了成绩不好的人更多公平受教育的机会。

所以,质疑的人无非有两种:

一、买了学区房害怕用不上的。毕竟部分家庭不是超级富裕的那种,倾尽权力买了个学区房,结果用不上。心不疼是不可能的。

二、成绩好担心摇不上好学校的。凭什么我学习好要跟差我一大截的人上同一个学校还在同一个班呢?

有质疑可以理解,不过一个政策不可能照顾到所有的人。至于那些说“内定生”、“优等特殊照顾生”、“钱权黑幕生”等不公平,在不摇号的时候依然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我想你们过分操心了。这是政策执行层次的问题。很难完全避免的。

另外,很多人可能还不了解,摇号入学的具体摇法,看了问答一大堆瞎说的,河西我头条号文章有。欢迎去了解。


河河西


小升初采取电脑摇号方式遭遇质疑,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电脑摇号会不会有暗箱操作,有的学生早在电脑摇号之前就已经内定;二是电脑摇号录取方式,能真正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吗?多年实施下来,为何各校还是不均衡?由于存在对小升初招生方式的不满,我国各地都传出恢复小升初统一考试的呼声。


我国各地教育部门必须回应家长的质疑。首先,实行按学区划片入学,不能只是划片管理,而需要实行学区制管理,具体来说,应该成立由政府官员、学校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社区居民代表参加的学区教育委员会,负责制定学校教育发展战略,监督学校划片招生,不能由教育部门划定学区,并负责学区内学校招生监督,这难以保证学区划分科学、合理,以及招生的公开、透明。


其次,在实行划片入学的同时,必须调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增加对薄弱学校的投入,否则,如果实行多校划片入学之后,学区与学区之间,以及学区内学校之间仍旧有很大的教育质量、办学条件差距,那家长的择校焦虑依旧,实行多校划片就失去了意义——多校划片的目的,是为推进均衡创造条件,避免部分热门学校招收好生源,导致薄弱学校难以改变薄弱处境。


我国很多地方实行多校划片入学后,家长的择校焦虑还很严重,这不是家长的问题,而需要追究当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不力的责任。如果实行多年的就近入学政策后,家长呼吁干脆恢复小升初统一考试,是需要反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效果的。客观而言,实行划片入学,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的外围措施,一些地方通过多校划片来提高就近入学率,但要切实缓解择校焦虑,必须缩小学校办学质量、条件差距,尤其是师资差距。而缩小师资差距,最重要的措施是,把师资待遇纳入省级财政财政,由省级财政保障所有中小学教师的待遇。这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熊丙奇看教育


今年,很多城市的小升初采取电脑摇号的方式。孩子们就近入学,摇号录取,有些学生家长对此提出质疑,内容当然是有关公平的问题。但是,质疑同时,这部分家长能否想出更科学的办法呢?恐怕每一种方案都有弊病吧。

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要为孩子们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优质教育资源往往只集中在少数名校中,这些学校成了学生和家长们的竞争目标。

曾经,小升初采用的是划片入学的方式,看似合理,但也有很多人不满意,凭什么地区间要有差距,有的学生因一路之隔,甚至是一墙之隔进入了不同的学校。实行几年之后出现了学区房现象,地产商乘机炒作,学区内房价大涨,有经济实力的人可以摆脱不利局面,到名校附近买学区房,享受到优质的教育,但普通家庭是买不起的,这就算公平合理吗?

按成绩录取也不能算公平合理。教育法中没有义务教育阶段实行按考试成绩择优录取的规定,你的孩子成绩高当然好,但不是进名校的理由。

在这个世界上,哪里都没有绝对的公平。看过一个电视剧,一个农村家庭有两个儿子,家里只能供一个上大学,让谁去呢?父亲采用抓阄的方法,结果二儿子幸运地上了大学,后来留在大城市发展。而大儿子到城里打工,成了蓝领技师,兄弟二人在同一个城市里,生活都很美满,关系也很亲密,在他们看来,抓阄的方法是公平的,这就是中国式的智慧。电脑摇号也是同样的道理,这种方式的优点很多,少了人为的操纵,也不用花巨额的择校费,让每个孩子都有均等的机会。家长要平和应对,孩子幸运入选当然好,没有摇中也要坦然接受,陪伴孩子以良好的心态迎接即将到来的初中生活。


远方老师在美国


我发现大家真的是,两边倒。一边高喊着普及12年义务教育,一边又在质疑教育局的公平原则。一边又喊着这个房价太高,学区房太贵。仔细想想,这个学区房高难道不是家长自己炒起来的吗?难道义务教育阶段不是就应该摇号?为什么大家觉得摇号不公平。大概还是自己家孩子没进去罢了。就开始质疑公平性。

试想一下大家都对私立学校趋之若鹜,能进私立的都是选拔过的,很多私立学校跟不上的,被劝退,进了公立学校。就因为公立学校必须接受良莠不齐的学生,升学率不高很正常。如果所有的公立都像私立一样进行选拔,升学率一样高。

所以摇号是最公平的事。不否认会有一些家长通过某些手段,让孩子上学,但绝对不会是所有学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