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對經常詢問孩子情況的家長是何感覺?

快樂學習漫畫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一個習慣,看到老師就會問,我家的寶寶今天怎麼樣?我想說其實對於老師來說,這其實還是家長的一種焦慮表現。對於家長我們大致可以分為兩種類型:

一、焦慮型家長

這類家長對於孩子的學習成績以及在學校的學習生活總是表現的比較擔憂,他們不太確定孩子在學校如何,總是希望能夠從老師的嘴裡得到孩子在學校的確切的表現。

二、安逸型家長

對於這一類家長,比較好理解,他們比較安於現狀,對待孩子的問題同樣很放心,並不會去太過在意孩子在學校的事情,只要老師不找家長那就沒有問題。

起初我也是屬於第一種家長,每次去接孩子放學,在教室裡總是會問問老師孩子今天吃飯怎麼樣,睡覺好不好,幾次下來我發現,每一次老師的回答其實都大同小異,同時也明確的告訴了我,需要的時候我們會通知家長配合,大可以放心,可以看出老師對總是問孩子情況的家長並不是那麼喜歡,後來我也就在沒有問過。

其實想想孩子既然已經上學了,那麼作為家長就應該放手,要相信孩子相信老師和學校,而不是總是東想西想,那並沒有任何意義,相反總是問還會給孩子和老師帶來一些心理負擔,並沒有任何的好處。


鑫鑫爸爸聊育兒


可以說,每一級學生中,都會有這樣的家長,對於這樣的家長,我是覺得不錯的,最起碼,我認為這是關心孩子的家長,哪些見到教他孩子的老師,裝作不認識或者只是略微打個招呼,從不過問孩子的學習、在校表現等的家長,實話說,我並不認可。

經常詢問孩子的學習及在校表現的家長,一般有兩類,一是孩子學習不錯,但比較調皮的家長;對於這樣的家長,我會真正的為他們出主意,譬如,讓孩子從小事上認真做起,不要養成粗心的習慣等。一是孩子學習一般而家長又很重視孩子學習的家長,這種情況,我會讓家長凡事一步步來,不可操之過急。

總之,我覺得經常同老師交流,談論孩子的家長,是比較負責任的家長。


瑞豐131


如果家長只是問,如描述中的那樣,老師只要據實回答。我作為老師,對這種家長無所謂。

在我的教學生涯,經常詢問孩子情況的家長,分兩種。

一種是有針對性的詢問,並且會採取針對性的措施。一種是為了詢問而詢問,只是為了告訴老師,我是關心孩子的。

一種是有針對性的詢問,並且會採取針對性的措施。

這類家長,最受老師歡迎。

他們會針對孩子在家的情緒起伏,成績起伏,跟老師互通學校和家裡情況,並採取相應措施。

孩子也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不斷地取得進步。

一種是為了詢問而詢問,只是為了告訴老師,我是關心孩子的。

這類家長,老師剛開始是熱情接待的。久而久之,就會發現,他們是假關心。這類家長只有在跟老師詢問孩子學情的那幾分鐘裡才是關心的,其餘時間都是不關心的。

一般情況下,老師接待家長諮詢孩子情況,都會認為這位家長是關心孩子的。所以在接觸之後不久,如果孩子有什麼異常的情況,會及時反饋給家長。結果這類家長對老師的反饋毫無反應。孩子該怎麼樣還是怎麼樣。

等到老師不理他了,他又會主動貼過來,各種誇自己孩子。

其實孩子什麼情況,老師接觸兩三個月之後,都能瞭解了。根本就不需要你家長自賣自誇。

孩子明明很差,家長還在那裡各種自誇。老師一批評他家孩子 ,就跳出來說是我們家長的錯。

我最討厭的就是這類家長,對這類家長的孩子,想幫,也是貓咬刺蝟——無從下口。


綠衣黃裳99


要教育好孩子需要學校和家庭共同作用,要形成合力,一定是建立在信息互通的基礎上的,所以從大方面講家長向老師詢問孩子的狀況是必要的,也是應該的,但這個必須有個度,也是這個問題的核心所在,如果突破了這個度,教師會有怎麼的看法?

一、家長屢屢詢問已經嚴重的干擾了教師的正常教學。現在有一部分初中生的家長是全職陪讀,全部身心都撲在了孩子身上,形成了一種錯覺,當孩子已離開自己的視線,就感覺不放心,於是乎經常通過電話、微信、甚至直接到學校,找班主任老師瞭解自己孩子的情況。這樣的行為頻次高了之後,教師會感覺到厭煩,因為教師面對的是幾十個學生,而家長只面對一個孩子,教師除了教學還有自己的生活和家庭,家長除了孩子還是孩子,家長覺得是必要的行為,教師可能覺得是多餘了,這種矛盾衝突可能造成的後果就是家長覺得老師不負責任,敷衍自己,教師覺得家長過於羅嗦,已經影響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了。這種情況,需要依靠家長換位思考去解決。

二、家長詢問的問題,超出了正常的父母管理範圍,讓教師覺得太多的介入了孩子的世界。這種情況可以說在越來越常見,例如,有的家長經常找到老師,詢問自己孩子是不是受到了特定同學的欺負,暗示老師幫助自己的孩子。其實,孩子的世界中,相互之間的矛盾和衝突是難免的(校園欺凌除外,這裡只討論正常的孩子間爭吵甚至小規模武力衝突),這也是人際關係中的一個部分,正是在這種衝突——平衡——再衝突——再平衡的行為模式中,孩子學會如何與同學相處。而家長的介入,在某種程度上打破了這種平衡,尤其是通過對教師施加壓力,或者刻意拉近和教師的關係等等不正當方式,在孩子的世界中人為的製造了不公平,教師雖然從內心比較反感這種行為,但為了息事寧人,或者減少麻煩,往往會答應家長的要求,其實讓孩子失去了學習交往能力的機會。

三、家長詢問的問題,帶有比較重的火藥味,有的甚至直指特定教師,這是最讓老師反感的行為。現在課外補習班越來越多,各種離譜廣告也滿天飛,都是金牌講師,特級教師,給了部分家長一種錯覺,覺得教師中的精英在校外,菜鳥在校內。正好碰上自己的孩子在某學科上成績不理想, 將原因集中到任課老師身上,找到班主任老師或者找到校領導,詢問一些關於任課老師的問題,明示或者暗示能否換一個老師。老師的水平參差不齊這個是事實,但絕不是孩子成績不好的主要理由,學習是靠學生的內生動力,而且家長過於武斷的意見很容易先入為主,讓孩子也形成同樣的錯覺,不再信任自己的老師,這樣的行為無異於與學校教育背道而馳,家長的這種詢問最讓老師反感。

學校和家庭之間的雙向溝通是必要的,但要去把握這個度,雙方要形成合力,而不是分而治之,老師和家長需要一定的換位思考,不要因為自己強烈的情感而影響對方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青春成長記錄


站在老師的角度來說,當然是歡迎家長和老師多多溝通交流,但家長詢問要注意頻率和時間。現在的老師除了教學任務外,通常還會用很多瑣碎的工作需要完成,和老師溝通我覺得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1、溝通頻率

一般一週一到兩次就夠了,一個班上有這麼多學生,老師能每週花時間關注你的孩子並且花時間和家長溝通,再加上工作繁忙,能這樣就已經很不錯了,如果次數多了,可能老師會覺得你有點對孩子過度關注,這樣對孩子的成長其實也是不利的。

2、溝通時間

一般選擇在中午或者放學過後,這樣不會打擾到老師的工作,老師也有時間和家長溝通。但休息時間老師也需要時間去做自己的事情,所以如果老師沒有及時回覆,也不要太著急,也許是來得及看手機。給彼此一個寬鬆的時間來溝通是最好的。

3、說話的語氣

有的家長一上來就說自己的孩子怎麼怎麼表現不好,好像是老師沒把你的孩子教好似得,想先任何老師聽到這樣的抱怨心裡都不會太高興吧。所以和老師溝通時一定要注意用語,遇到覺得嚴重的問題就約老師見面,當面談比較好。如果是一般的問題,打電話或者微信都可以,切記談話語氣非常重要,一定要尊重老師。


爸媽成長手冊


  說實在的,家長偶爾問問孩子情況,我還是挺高興的,畢竟家長沒有把教育孩子這件當成只是老師的事。家長和我們老師溝通,說明他也挺重視孩子的教育。互相瞭解情況,有助於老師在教育時採用合適的教育手段,也能對孩子起到督促作用。

  但是,如果父母經常來問孩子情況,內心裡就有點不舒服了。一是有家長不放心我們,監督我們的感覺。二是有時比較忙,對待家長還得要客客氣氣的,說話什麼的各方面都得注意措辭。

  所以,家長一兩個月問一下孩子的情況,和老師商量共同教育孩子的方法舉措為宜,其他時間儘量少打擾老師。


服務學習網


老師經常詢問孩子,說明這老師不錯的,有責任感。老師想從父母那裡得知孩子的情況,想了解孩子在父母身邊的孩子是有什麼表現,再結合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來總結岀一條比較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如果老師不從父母那裡瞭解孩子的情況,就不清楚孩子的進步情況。父母應主動從老師那裡瞭解孩子在校的表現,如有發現孩子在校有不良的行為習慣,應及時教育指導。



父母應配合支持老師的工作,給予孩子立榜樣。父母尊重老師,就是給孩子立下好的榜樣,孩子從父母身上學習到尊重老師的功課,孩子也會尊重老師,尊重老師的教導。父母支持老師的工作,就是支持孩子的成長。


小暖懷


老師也會遇到經常詢問孩子情況的家長,其實對於老師來講,經常詢問孩子情況的家長要比那些不經常詢問的對於老師的印象要更好一點。這是關心孩子和關心學校教育的一種表現。

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很多的老師會反感有些孩子的家長,不停地詢問老師的一些學生的情況,其實這裡面出現了一個誤解。

有些家長在和老師溝通的過程中,在談話的過程中,喜歡把各種原因和理由都歸結於學校的老師,當然有時候它不是一些直接的名字,但是他會通過一些暗示的方式來表達這些責任是由學校的老師完成,如果遇到這樣的一種溝通,你想讓老師開心的輔導自己的孩子,那簡直就是沒門。

我想大多數家長不是這樣子,更多的家長是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敢於理解老師的所作行為,支持老師的一切教育手段,這樣對於孩子的教育老師才敢放手,才敢努力的去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在工作實際中經常遇到這樣的家長,喜歡和老師溝通一下孩子的學習情況,不僅僅是學習情況,還包含一切情況,比如說家庭中的狀態了,比如說其他的一些愛好,這一切也可以幫助老師理解孩子。

總之大多數老師應當還是比較喜歡家長能夠主動了解孩子的情況,不過一定要選擇合適的時間,做好充分的預約,甚至可以通過留言的方式來完成,沒有必要打電話。


宜城老師


就這個問題,我特地去問了我原來一小學同學,她教小學一年級。

根據她與學校內其他老師的反饋,通常會有以下的幾種情況和觀點。

經常頻繁詢問孩子情況的,在家長群體裡大概佔到整個比例的百分之七十,主要特徵是:問題多、問題廣、頻率高。基本圍繞孩子的學習表現到同學相處。

實際遇到這種情況老師其實很無奈,但也很理解。正常一個班的學生在30-40個左右,老師很難仔細的觀察每個學生的日常表現,不是老師不願意或者不上心,而是根本沒有辦法做到面面俱到。

老師們除了日常的教學工作之外,在屬於自己的業餘時間裡也基本是常常抱著手機跟家長們溝通,回答家長們的提問,有時候可能在外面放鬆,有時候在家陪家人。甚至有時候可能在忙自己一些比較緊急又棘手的事情也確實很幸苦。

關鍵在於,老師們也沒有辦法事無鉅細的將孩子一天的具體情況告知家長。

其實,大部分情況下,除非某個孩子有什麼特殊的表現,比如說:某個孩子今天和同學鬧矛盾、某個孩子最近成績有所提高或者下降、某個孩子好像哪裡不舒服、某個孩子在某方面有特殊的天賦等等。

我相信,大部分老師察覺到這些特殊的表現時,即使家長沒有去問,老師們也會第一時間和家長溝通的。

所以,如果想要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只要保證,每週和老師簡單的做個溝通就可以,實際上不需要特別頻繁的佔用老師的私人時間。也最好不要要求老師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自己孩子身上。

無論如何,還是要信任老師吧,孩子在校的成長還是需要老師百分之百的去幫助,去照顧的。尤其是低年級甚至是幼兒園的老師,他們的精力有限,不僅需要照顧孩子的學習,還有孩子的生活和精神成長,很是幸苦。

體諒老師,給老師放鬆的空間和閒暇時間,也是為了讓老師們調整更好的狀態去工作。


原來是小王耶


作為老師對經常詢問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有何感覺?

我想做一個老師,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感覺:如果做一個家長來詢問他們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的話,那麼做一個老師,可能感覺,這個家長是一個比較非常負責任的家長非常關心孩子學習的家長老師肯定會積極配合家長去反映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和學習的情況。如果家長呢?額,去熊老師,他的孩子在學校,呃,是否調皮搗蛋,做一個老師呢,他的感覺是覺得這個家長也是比較負責任的。如果有些家長向老師反映他們家的孩子在學校受別人欺負,或者說是哪個老師一故意對他們家孩子不好的話?要做一個班主主任,肯定心裡比較比較反感這個家長。不知道大家有什麼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