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鬆齡深受張作霖的厚待,又得到張學良的信任,為何要舉兵反奉?

1912年辛亥革命爆發,全國在清朝無能的統治下舉起了反清的高潮,各地行省紛紛獨立,清政府在革命的大勢下傾覆在即,可因為有袁世凱這個老狐狸在,革命軍顧及於他,最終只能繞個彎,袁世凱讓宣統皇帝退位,革命軍承認他為第一任大總統。

郭松齡深受張作霖的厚待,又得到張學良的信任,為何要舉兵反奉?

事情壞就壞在這件事上,因為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果實,導致革命不完美,孫中山先生心中的國民政府變成北洋政府,中國卡在了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之間無法動彈。

郭松齡深受張作霖的厚待,又得到張學良的信任,為何要舉兵反奉?

之後袁世凱復闢受到全國的反對,其鬱鬱而終,失去他控制的三大軍閥:直、皖、奉三方政權激烈,都想控制北京政府,從而統治全國。於是是三大軍閥混戰多年,最終以張作霖為首的奉系軍閥獲得了勝利,進而掌控北京政府。

郭松齡深受張作霖的厚待,又得到張學良的信任,為何要舉兵反奉?

在此期間的時候,郭松齡早在1918年的時候加入奉軍,因其才能出眾,受到了張作霖的欣賞,更得到少帥張學良的信任,這奉系兩父子可以說是郭松齡的伯樂,將他從一個戰術教官升到了軍團長的位置,晉升速度和看重非比尋常。

郭松齡深受張作霖的厚待,又得到張學良的信任,為何要舉兵反奉?

而這樣的厚待並沒有讓郭松齡感恩戴德,反而在1925年的時候舉兵反奉,並以慘敗收場,至於為何郭松齡反奉,這個原因非常值得推敲,在歷史文獻中的記載,郭松齡是因為心眼小,受到楊宇霆的排擠,最終在張作霖執意挑起內戰的時候舉兵反奉。

郭松齡深受張作霖的厚待,又得到張學良的信任,為何要舉兵反奉?

但是根據筆者自己的判斷,郭松齡之所以反奉,有著三個明確的目的,同樣也是他舉兵造反的原因。

第一,郭松齡受到過現代化的教育和培訓,並用心研讀過德日等國的作戰策略,所以從他的角度出發,張作霖雖然佔據東北三省,擁有進退的主動權力,可卻沒有使用正確的策略,始終不能將中國統一和融洽。所以他因此與而舉兵反奉,希望利用自己的學問和知識,改變這個局面。雖然張作霖父子對他恩重如山,可雙方卻不是一路人,最終南轅北轍。

第二,當時張作霖為了獲得日本方面的支持,和日本人有著秘密的合作,雖然後來的時候放了日本人的鴿子,但是這件事情在郭松齡看來,完全就是引狼入室,而這也是他反奉造反的主要原因之一。郭松齡本人雖然多次改換門庭,可他的信念始終和中國的利益相融合,自己人打打鬧鬧可以,但假日本人的手絕對不行,反奉其實也是為了他自己的理想而戰,可以說,郭松齡是一個愛國主義分子,只不過心太小,眼界太小。

第三,郭松齡雖然身在奉軍之中,可心卻始終和同盟會一體,從他各地不受待見,到後來與張學良視為知己來看,他心中始終都存著國家大義,心關國家局勢。而張作霖雖然有大局觀念,可在性格上卻是土匪一樣的做法,換句話說就是有點不擇手段,雖然底線,卻令很難接受。

眾所周知,郭松齡雖然深受張家兩父子大恩,可因志向理念的不同,他們最終也走不到一起。況且郭松齡本人心眼小,割據不大,為人又刻薄,這些性格又與奉系高官有了深刻的芥蒂。

所以郭松齡不管是因為理想、思想還是性格上,都和奉系高層嚴重不和,反奉也成為情理中的事情。總體來說,郭松齡大節不虧,愛國信念不曾動搖,而卻因為心眼小,格局小,性格刁鑽刻薄而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