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中医有出路吗?

清风182257341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你,你会有更多的认知。

我17岁学徒(在宁乡县人民医院骨科),后来又卫校读书,20岁个体开业,23岁取得湖南省个体开业行医执照(中医)。后来又读西医的临床医学大专(业余),中医针灸推拿专业本科(业余)。到现在已经在乡下中西结合临床工作了30年了。我已经在中国实用综合医学,河南中医,中国乡村医药等书刊发表论文多篇。治疗结石病中药配方于2006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电火针于2016年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总的感悟:如果你是真的特别爱好中医,不准备靠中医药赚钱养家糊口,只想为自己,为家人养生保健,可以自己自学中医的。否则你会很失落!

学习中医,我给你推荐一个不走弯路的途径:

1,先从针灸学入手。听台湾针灸大师倪海厦的针灸视频课。网上买一本倪海厦的书:针灸简体教程。听课结合看书,会收获很多,增强学习兴趣。

2,对于穴位功能有了一些了解后,网上买一本:杨甲三针灸取穴图解。可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学习,巩固穴位基础。

3,网上买一本:中医基础理论,打点中医基础。

4,网上买一本:针灸学!自己一边听课看书,一边在自己身上穴位按摩实践。

先把这几本书读好,然后多在自己朋友身上实践按摩艾灸,你就会有成就感。这个时候,如果想继续深入学习,就可以找针灸老师学习针灸了。学会了针灸,你的成就感会更强。

但是,针灸也是入门容易深入难。目前而言,中国民间有100多种针法,而常用针法就有约20来种。然而,万变不离其宗,所有针法都是传统经络衍生出来的。离不开全息八卦及现代医学神经传到的影子!

最后衷心祝福你有所作为,有所成就!


疼痛结石专科


中医不难学,很适合自学。只要古文基础好,自学中医没问题。无论你是否以医为业,都应学习中医,因为你需要健康长寿!自学中医注意事项指导:一,教材选八年制中医教材一套。另外,必备书主要经常看的反复看的书有:《黄帝内经》丶《神农本草经》丶《伤寒论》丶《金匮要略》丶《医宗金鉴》丶《千金方》丶《千金翼方》丶《医学三字经》丶《寿世保元》丶《中药大辞典》丶《本草纲目》丶《串雅全编》。《汤头歌诀》丶《中药方剂学》丶《中医基础》。把这些书买齐,闲时看看,系统地看完,反复的看。其它书可不必再买,基本够用。人的精力有限,掌握这些王道之学,不会堕入左道旁门,不会走弯路,不会入迷途。秀才学医,如笼中抓鸡。有志业医者,苦读三年,再经实践,水平可及医院主任医师的专家水准,绝不虚夸!自学中医者,苦于无人指导,不知该买什么书,不知该读什么书,不知什么书为师,什么书为友。在此,本人公布出来,为中医爱好者节药书钱,更节约时间和精力。这也是当初我师的指导。二,看完书后,最好能找个水平好的中医跟师学习一段时间,通过实习,学用结合,融会贯通,逐步提高。三,想从医为业者,最好考取医师证,或中医学有专长的师承证,解决行医资格问题,“非法行医”总是会受打压!四,不以中医为职业的人士,自学中医,为本人及家庭健康养生服务,不必考资格证。给外人看病,应慎重。行医者切记“名哲保身”,勿用剧毒药,勿超常规用药,没把握别逞强,千万不可治死别人,否则,身败名裂!


中国梦我的梦98


科班中医都没出路,野路子还想谋个前程?你咋不上天呢?

中医基于阴阳五行理论,本身根子就烂了。各国都有类似的传统“医学”,处理方式各异。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采取“废医验药”,中医不再允许行医,保留少许“汉方”专门卖给中国人,钱还是要赚的。

美国对世界文化兼收并蓄,将针灸按摩非洲印第安巫术印度冥想等归入“补充和替代疗法”,少量中成药不算药,当做保健品跟零食一起卖。

中国对中医的处理方式比较隐晦,叫做“中西医结合”。明眼人自然看得出,若是中医真灵还结合尼玛啊?西医该上赶着来找中医结合才对。各大中医院也是明火执仗地引进西医设备和治疗方法,早就没什么“中医”成份了。政策引导的方向很清楚,就是逐步去中医化,令其萎缩自行消亡。

你觉得自学有意思就学呗,想靠这谋条生路,要么饿死,要么胡万林张悟本。


钟钢


我来说几句:关于自学中医有无前途,回答是肯定的,大有前途!历代的中医大家有几个是科班出身?我也是自学中医的,不也是在治癣方面有很大成绩吗?自学中医要注意几个方面:①最好是在有生活保障的前提下作为业余爱好,不断进步。②先学基础理论,为主攻某一科打下坚实的基础。③尽量在几年以内取得行医资格,免得''名不正言不顺''。④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主攻一个常见病或疑难病,并且持之以恒,争取技高一筹。⑤自学中医即有不利的一面,那就是无老师指导,没系统学习;但有利的地方也很多,不受条条框框限制,想学啥就学啥,想攻啥就攻啥,往往可以独辟蹊径、取得常人难以达到的成就!


天下无癣


若论中医能治病,科班的不咋行,没证的祖传中医倒确实能给病治去根,本人真的体验过,突出压迫坐骨神经,三副中药吃了12天,又等了一个礼拜,再也不疼了。我最早也不相信中医,弄一堆破草叶子就忽悠人,没成想这些破草也真能治病。西医还有一些药名,像潘尼西林还有一些化学分子式,包括头孢等。这些消炎药中药可能不行,但若将身体体质去根去风寒还得是我们的祖传中医。


老玩童亲爸爸


我只用基本的中医知识救过4个人,我同学,我朋友,我老婆和我自己。

我同学,喝酒喝到手发凉,不醒人事。我用中医手法给他按摸,直到他吐,手凉转温,额头出汗。叫120送到医院后量血压35,房颤,差点死掉。


null144386656


自学中医是很好的,历史以来中国十大祖师爷都是自学的吗?再看看今天的从医学大学毕业的还不是连疑难杂症都治不好吗?自学医学不怕你没出路,就看你学的精不精了。如果你学的好,你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现在有医学证的医师是很多的,找一个有行医证的对象就什么难题都解决了,学医是一件伟大而又光荣的好事情,挽救苍生是积德行善的神圣使命,是人生最骄傲的执业。





清静淡水


张仲景是祖传吗?好像不是。孔伯华是祖传吗?也不是。近代中医大家张锡纯也不是。

其实很多名中医也不是出自中医世家,有些中医大家的后代也不一定从医,即使从医也基本上鲜有超越他祖上水平的。比如,上世纪初的京城四大名医,后代即使从医,我们也没听说那个人的水平超过了其父祖。只听说过孔伯华的小儿子孔少华,施今墨先生的儿子施小墨从医,可他们的成就和水平已经不如其父亲了。在我看来,之所以会这样,应该是与个人的悟性有关,特别是把脉。

现代出版术的高度发达,给我们今人造成了学习古文化特别大的方便,这就是大量古籍的现代版本的出版,使得我们很容易接触到。又因为图书馆事业的发达,有些时候,自己家都不一定备很多书,完全可以去图书馆借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版的一些中医典籍,因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为党和国家的提倡,很多中医大家都不再那么保守,对中医古籍的整理也更科学。有些书也可以自己购买,前几年我还买过一套张锡纯先生的《医学中衷参西录》读。

我认为如果只是想了解性的学习中医,为自己能够自我调节身体,为自己治疗些简单如感冒、肠胃不适等简单的一些小毛病,备有上面提到的《医学中衷参西录》就行了,碰到不懂又想学习一下的,可以去图书馆查阅其他的就好。如果想立志掌握更高层次,应该如何学我就不懂了,应该去请教真正的中医。


lfyhao


有出路,很有出路。

而且中医的成才与年龄关系不大,举几个例子:成年开始习医的,如孙思邈、李杲、李时珍等。中年之后转而攻医的如皇甫谧42岁因患风痹及苦聋而触发了他学医的决心,朱丹溪45岁从师于罗知悌,喻昌近50岁才专攻岐黄,潜心医道。这几位都是名医。

孙思邈名气算是够大的了,“药王”,他是先做了官,发现做官事多不好玩才改行学医,有记载他活了142岁


靳圭


学中医跟学其他技术一样,英雄不问来处,只要你有悟心,恒心,爱好喜欢,不管周围人怎么说难,你天天如此月月如此,改背的背改理解理解,改请教的请教,改谦虚的谦虚,肯定有出路,我初学的时候,有一老者问过我,你学有用吗?我村七八个医生,而都不错,我笑而不答,只是想着天无绝人之路,我很想学啊,说来也怪,我二十三岁开诊所,家境贫寒贷三千元贷款起家,一个自然村,二干五百,多人口,六家药辅,三家畜医药捕,一开压力很大,但是我一步步前行,,有的财大气粗,但不进人,有的老者去世,我也一步步走进患者群众的心,直至二零零五年,我离开了家乡的诊所,踏上了城市开诊所的征程,在杏林中享受人生,我很感谢那十来年的学医看病生涯,为我的今天奠定了基础,所以有志者事竞成,坚持,持之以恒,终有回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