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中國汽車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來源 |首席數字官

在“汽車行業數字化轉型論壇暨探營吉利”上,吉利集團新業務戰略規劃部部長劉景林發表了《中國汽車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的主題演講,他認為,未來汽車市場發展潛力可觀,無車家庭佔比64%,需求缺口很大;而且汽車行業向著網絡化、智能化、電動化、共享化方向發展,汽車行業由傳統時代向著生態時代邁進。以下是「首席數字官」根據其演講內容整理而成:


詳解中國汽車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吉利集團新業務戰略規劃部部長劉景林 圖片來源:首席數字官


不知道大家對汽車行業有多少了解,我對汽車行業有兩個觀點的認知,第一個是汽車行業與IT業息息相關,第二個是所有做IT軟件的企業,比如供應商,都要與汽車行業發生很深的關係。

▌2019年新能源汽車與智能汽車發展現狀

現在,汽車行業的市場容量在萎縮,但是,在傳統因素和新因素的交叉作用下,未來汽車市場的發展潛力還很大。

傳統因素包括:經濟發展、龐大的無車家庭推動市場繼續向上;企業高產能助推市場進一步發展。因為我國36%的家庭是有車的,64%是無車的。

新因素包括: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電動化,使汽車越來越聰明,越來越環保,共享出行越來越方便,車聯網越來越普及。

萬物智聯加速到來,智能交通成為“大連接”的重要陣地。從2G、3G、4G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到物聯網時代,汽車以前不算一個載體,到了5G時代,汽車有大量的載體,會成為流量的入口。過去是人與人交互,現在是人機交互,到後面是物與物交互。

在智能網聯備受青睞的時代,消費者對駕乘體驗的要求越來越高。埃森哲調研發現70%消費者願意為心儀的車聯網服務(信息、安全、娛樂)額外付費。造車新勢力由概念宣傳步入車型量產。據不完全統計新興造車企業已經突破60家,並且數字仍在不斷增長。

同時,智能網聯的出現使智能汽車從傳統時代轉向生態時代。傳統時代,造車非常簡單,是一個成熟、配套、穩健的產業鏈,但現在不一樣了,它是一個動態、協同、開放發展的綜合生態圈,包括智慧出行、移動生活、移動工作等,將來的車也是定製化的,包括住宿車、旅遊車、出行車等。

在生態圈佈局時結合自身基礎,選擇更能彰顯自身品牌、更有助於形成核心競爭力的模式。整車企業產業鏈佈局有五種模式:平臺模式、倚重傳統IT模式、外包模式、自我轉化模式、結盟模式。

以平臺模式為例,智能網聯技術需要一個平臺,或者是APP和消費者發生關係,所以有大批量客戶的平臺是很值錢的。比如,優步的估值達到1200億美金。一旦有很大的流量入口平臺加上無人駕駛技術以後就可以改變汽車行業的格局,所以APP平臺是很有價值的。

正如阿爾法順風車創始人鄧剛講到的,所有主機廠都會做無人駕駛和移動出行平臺,如果沒有這個平臺就很難與消費者產生媒介關係,產生價值。

所以,汽車企業一定要擁有自己的平臺和客戶群體,這樣才能在無人駕駛來臨的時候領導格局,同時,也可以與高德、百度等進行合作。

從傳統時代到生態時代的變革,將導致軟件在汽車產品中的重要性急劇增加,傳統汽車的軟件佔10%,新能源汽車的軟件佔30%,而智能網聯汽車的軟件佔70%。

現在大家都用軟件來控制電視,甚至是家電,目前,汽車業是唯一一個沒有攻破的,也是最難的。現在資本界、互聯網界,甚至是各地的相關產業鏈上下游、房地產都要進入汽車行業鏈。

軟件與汽車息息相關,甚至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包括無人駕駛、汽車產品更多的功能等都和軟件具有一定的相關性。我認為,如果哪個汽車產業不做數字化,不重視IT,就無法一直生存下去。

未來五年內,中國移動、電信、聯通一定會全力支援汽車行業,5G將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車聯網和無人駕駛一定要靠5G來實現,5G標準預計2019年底完成,2020年商用,5年內逐步支撐高精度地圖傳輸、路測設施互聯、感知信息分發等。

同時,新能源汽車對IT的需求也很大,而傳統汽車對於IT的需求就沒有那麼強。新能源汽車指的是採用非傳統的車用燃料作為汽車動力來源,結合車輛動力控制和驅動方面的基礎,生產的技術原理、結構嶄新的汽車,其類型主要包括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氫發動機汽車等多種類型。

現在很多企業正在進入汽車產業鏈,而且會有很多的造車企業會在科創板上市,但也有很多企業將來會死掉。TOP10國家銷量約佔全市場95.8%,而中國將繼續領跑全球新能源市場,銷量佔據全球市場約一半份額。

目前,自動駕駛產業化進程加快,正進入第二階段,從不計成本走通技術路徑,轉向量產工藝、產品成本、商業模式的實際落地。

從國際上來看,2020年面向私家車市場的L3和麵向簡單場景的L4實現商業化。到2025年以後將實現無人駕駛平臺,靠軟件來支持汽車。所以IT業是這個時代最好的行業,壟斷了手機、家電等行業,未來20年的時間將進入汽車行業。

從國內來看,國內自動駕駛產業化發展落後國際,正在加速追趕,目前整車企業的重點是量產L2,計劃2020年量產L3。

▌2019年智能汽車趨勢:2019年有望成為大眾化元年

2019年智能汽車的轉變從儀表盤的演變開始,第一代:純機械式儀表,交互十分簡陋、功能單一,只能滿足基本的駕駛需求。模仿飛機駕駛儀表,汽車交互交互設計不友好。第二代: 電氣式儀表(目前常用),增加了功能,汽車信息反饋更全面更及時,但是對於更深層次的駕駛需求,電氣式儀表仍無法滿足。第三代全數字化儀表,是一種網絡化、智能化的儀表,其功能更加強大,顯示內容更加豐富,線束連接更加簡單、更全面,更人性化地滿足了駕駛需求。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需求隨意更換顯示不同的模式。

智能汽車更加重視無意識和無縫銜接的交互體驗。包括:汽車掌紋解鎖、指紋啟動與人臉識別、車聯網/統一個人賬戶等。目前,交互方式加速向虛擬化、主動化和類人化發展。

語音交互是當前最主要的人機交互應用方向,語音控制由命令式交互發展到自由說階段,未來將向主動式交互發展,成為智能人機交互的主要入口,具有兩大特點:一個是虛擬化:新一代語音控制技術已基本滿足用戶需求,改變了用戶的使用習慣。一個是主動化:下一代車機將實現智能汽車主動交互,更好地滿足安全、便利需求外,同時滿足消費者的情感需求。

同時,為適應自動駕駛發展要求,手勢控制、生物識別(面部識別、指紋識別)等多種新型交互方式正在不斷出現並得到應用。

2019年,駕駛艙軟件服務將兩倍於移動互聯;汽車流量大幅上升,中國移動、電信、聯通相繼跟進;智能駕駛艙將成為芯片巨頭下一個戰略重點;智能駕駛艙未來滲透率井噴;從IT 產品發展路徑看,汽車同樣從高端向中端下沉滲;前裝中控行業增長中樞有望提升;智能駕駛艙基於中控又高於中控;相比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將會更快。

我認為,汽車行業在未來十年到二十年內會蒸蒸日上,有很好的前景,當然也會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在我國的發展方向中,汽車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車一定會實現彎道超車,引領整個時代,但是市場競爭還是很激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