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司要不要招個財務?這個賬得這麼算

經常有老闆問:我就是個小公司,沒幾個人,配財務太麻煩了,找個代理公司記賬是不是更划算?

養個會計一年怎麼著也得三五萬,業務簡單的,找個代理公司,可能七八千就搞定了,咋一看去,花錢養會計似乎怎樣算都很不划算。

真是這樣嗎?我倒覺得您可能要換個方式來算這筆賬。

一位做貿易的老闆朋友就跟我說:我去年找了個會計,就跟她說:你好好幹,別三天兩頭想著辭職。幹好了,我保證每年至少給你漲一千塊工資。

這點工資算是什麼,我每年給稅務局交的稅哪隻這點呀,她幫我把賬算好了,讓我少交點稅,少罰點款,比啥都強。

這位老闆朋友,是用錢買來了經驗,意識到財務能給公司帶來的好處。

小企業因為業務靈活,老闆要迅速響應周圍市場的變化,不可能要求財務管理多規範。對他們來說,市場商機和機會是最關鍵的,風險和規範是要事後再需要考慮的。花錢買個禮品送客戶,若還需要N個人的審批簽字,等流程走完,黃花菜都涼了。

只不過,業務再重要,機會再難得,有兩項跟財務密切相關的風險,是小公司同樣很值得注意的。

小公司要不要招個財務?這個賬得這麼算

稅務風險

不管是無意或有意的偷稅漏稅,一旦被查處,是幾倍甚至幾十倍的罰款,更別說虛開發票的刑事責任了。稅務風險是懸在公司頭頂隨時可能落下了的一把劍,必須要注意的。

與稅務風險同時存在的,是企業因為對稅務的不瞭解,沒有充分利用好稅務政策,讓企業多交稅,蒙受損失。

前幾天有位姐姐閒聊說,最近公司賬上沒啥錢了,老闆不想用現金結賬,就想把自己開的一輛舊車抵給供應商。

如果是您公司,您也會這樣做嗎?瞭解這中間涉及幾道稅嗎?划算不?

類似的問題還有,老闆買車到底是用公司的名義買好,還是個人名義買更划算呢?

從納稅角度,自然是公司好呀,既能抵扣進項,折舊又能進費用攤銷,油費發票還能光明正大如賬。可就有老闆會覺得車歸公司,都不是我的,多不放心呀,一定要自己買了,再私車公用,承擔一系列的稅務風險。

再比如,有些老闆為了方便業務開展,不只一家公司。那若是其中某個公司虧損比較嚴重,怎麼處理比較好?要不要註銷呢。

這裡就又涉及一個稅務問題,從稅務角度,虧損可以算是企業的資產,在未來,利潤可以彌補以前年度的虧損,少交很多所得稅。不註銷公司,變更下營業執照,把一些新的盈利業務裝進去,可能會是更划算的買賣哦。

這些看似很小的問題,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時常會遇到,多多少少都會跟稅有關。有一個懂稅的會計,是讓公司的稅務風險更可控,也讓公司在合法的前提下承擔更低的稅賦。我想,這些看得見看不見的利得,比會計的那點工資要更貴吧。

當然,找一個懂稅的好會計也不那麼容易。

小公司要不要招個財務?這個賬得這麼算

現金流風險

先說個小故事:一家集團公司因為外部環境,應收賬款壞賬變多了。就想找專家來做諮詢,看看從財務制度和績效方面可以怎樣優化和改善下。說這事的時候,正好有位私企老闆在。他原來是這個公司的供應商,後來公司破產了。這位私企老闆就說:你們找我來做顧問呀,絕對幫你們管得好好的。我們公司破產清算的時候,賬上欠銀行還有幾個億,應收賬款只有幾萬塊錢沒收回來。

這老闆夠精明的吧,把應收賬款管得滴水不漏。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公司老闆都把這塊做好了。

前幾年認識一位做紅棗生意的老闆,在新疆紅棗最火爆的那些年,甚至還從內地拿到了不少資金。後來紅棗價格下降嚴重,為了把棗子賣出去,跟全國各地做生意,啥樣的合同都籤。貨是賣了,越來越多的錢要不回來。欠銀行的錢還不上,又開始向個人借利息更高的錢。今年聽說,公司已經倒閉了,廠房也被抵押給了別人。

類似的公司很多,一邊欠著銀行的錢,一邊賬上有很多應收賬款收不回來,最後不得不拆了東牆補西牆。

資金是公司運營的血液,這大家都知道。可實際經營的時候,卻常常是甩到了腦後,想著先賣了再說,有合同再總是能要回來錢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小公司要不要招個財務?這個賬得這麼算

公司賺到的錢是對公司老闆所承擔風險的獎賞,但是風險太高就會超出老闆承受範圍。

公司裡的財務,應該是老闆面前的一把戒尺,在老闆走在懸崖邊上的時候,提醒老闆不要掉下去。

走在安全的路上,你可能會覺得財務不重要,但正因為有財務在,才能一直走在安全的路上。

這樣,還能說可以不要財務嗎?自然是需要的,只不過,是要找一個真正有用財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