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王朝876年:長安一個帝,中原一個王,東南還有一個王

接上回書

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十二月,大唐朝廷詔書正式下達,封平盧節度使宋威為“諸道行營招討草賊使”,正所謂官方吐槽最為致命,“草賊”這一潮流詞彙徹底享譽大唐上下。

朝廷還額外調撥禁軍步兵三千,禁軍騎兵五百給宋威,並詔命其餘五鎮節度使均受宋威差遣。

這一下平盧節度使宋威可謂是真正的升職加薪,未來不久後幹掉王仙芝和黃巢,就可以迎娶白富美,走上了人生巔峰,想想還有點小激動呢。

大唐王朝876年:長安一個帝,中原一個王,東南還有一個王


一面是,坐擁數萬草賊與麾下二十四將的“草頭王”與“菊花黃”;

另一面是,帶著八千五百精銳部隊和節制六鎮兵馬的招討使。

大戰一觸即發!

(上篇文章鏈接: )



3.草包、草頭王和菊花黃的那些事兒


大大出乎朝廷意料之外,王仙芝與黃巢率領的草軍流動作戰能力特別強,他們遇到帶著八千五百精銳部隊和節制六鎮兵馬的“諸道行營招討草賊使”宋威,料想打不過,直接轉戰其他地方。

而其餘五鎮節度使只求自己境內安全無虞,“草寇”出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誰也不上心。這就使忠武(今河南許昌)、宣武(今河南開封)、義成(今河南安陽)、淮南(今江蘇揚州)和天平(今山東泰安)五鎮兵馬變成了一個個木樁子,而草軍卻是四處流動的洪水。

大唐王朝876年:長安一個帝,中原一個王,東南還有一個王


所以王仙芝與黃巢在流動劫掠中越來越得心應手,草軍聲勢越來越大,而我們這位招討使宋威大人,只會帶著自己本鎮平盧軍(今山東濰坊)的人馬疲於奔命追擊,這結果毫無例外都是撲空,又撲空和再次撲空。

一開始五鎮節度使還給點這位朝廷正式欽封的招討使面子,結果空耗幾個月,毫無戰果可言,漸漸開始陽奉陰違。

時間來到了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四月,王仙芝和黃巢開始劫掠漕運官船,朝廷大驚,這是要斷朝廷的糧啊!

一面詔令,宣武鎮節度使(今河南開封)、感化軍節度使(今江蘇徐州)、泗州防禦使(今江蘇淮安)選精兵數百人,巡行運河沿岸,防衛漕運船隻,每五日就要將漕運長安錢米平安狀況上奏。

大唐王朝876年:長安一個帝,中原一個王,東南還有一個王


另一面下詔嚴厲斥責宋威討伐草賊不力。

宋威在地方藩鎮中本就聲名不顯,只是平盧軍節度使,因為積極奏請誅殺王仙芝與黃巢,被朝廷提拔為招討使,一步登天節制其餘五鎮。這一下被朝廷罵的狗血噴頭,不僅其餘五鎮節度使幸災樂禍,就連王仙芝與黃巢也笑掉大牙,不約而同兩方面都給宋威起了一個又響亮又潮流的外號——“草包”。

整個四月、五月、六月,“草包”招討使宋威都是在同僚和對手的嘲笑聲度過的,但是宋威沒有放棄,他咬著牙堅信著只要我碰見“草頭王”王仙芝和“菊花黃”黃巢,我就一定能打敗你!

七月流火,為了數萬草軍的口糧,“草頭王”和“菊花黃”再次來到了河南道(唐朝行政區域:大致相當於今河南、山東二省黃河以南與河南、江蘇、安徽三省淮河以北的地區)最富庶的沂州(今山東臨沂),王仙芝和黃巢放棄了自己最擅長的流動作戰,只認準了沂州富庶糧草充足,結果久攻沂州不克。

究其原因,數萬草軍畢竟是零時拼湊,沒有經歷過正規化的軍事訓練,仗著人多打順風仗還行,遇到難度較高的攻城戰就立馬暴露問題了。

就在王仙芝和黃巢準備帶草軍撤走的時候,蟄伏已久的“草包”招討使終於迎來了正面對決的機會,此刻的宋威心中狂叫:

終於找到你!還好我沒放棄,幸福來得好不容易,才會讓人更加珍惜。終於等到你!差點要錯過你,在最好的年紀遇到你,才算沒有辜負自己。終於等到你!

結局毫無懸念,疲憊不堪+餓的夠嗆+撤退途中的數萬草軍,碰上了滿血滿藍+主將瘋了+訓練有素的八千五百精銳部隊。。。。。。

大唐王朝876年:長安一個帝,中原一個王,東南還有一個王


第二天“草賊兵敗沂州”的消息已經遍佈河南道大街小巷,從去年十二月到今年七月肆虐中原長達八個月的草賊終於第一次被朝廷擊敗,朝廷里宰相們和當今聖上唐僖宗都大喜過望,下詔大力嘉獎宋威,憋屈了三個月被人罵做“草包”的宋威終於出了一口惡氣。

可惜“草包”就是草包,中國有句古話說的好,只有取錯的名字,沒有取錯的外號。得意忘形的宋威沒有下令追擊殘軍,卻自作聰明向朝廷宣佈:王仙芝已死,數萬草賊潰散而逃,叛亂已平,各節度使兵馬可以遣散迴歸本鎮。“大功臣”宋威因此得到了新一輪的賞賜。

宋威估計沒有想到自己的臉被打得那麼快,不到半個月,各地向朝廷上報王仙芝未死,草賊未滅,依舊在各地劫掠。朝廷大怒,這回宋威成為了官方認證的“草包”了。

朝廷詔令宋威戴罪立功第二次出任“諸道行營招討草賊使”率領之前六大藩鎮再次征討草賊,結果各鎮兵馬都是剛回家不久準備休假呢,突然又被拉出來,怨氣沸騰,於是兵馬集結異常緩慢。



4. 風雨飄搖的晚唐朝廷與王郢起義的雪上加霜


天寶十四年(755年),大唐王朝爆發了規模空前的安史之亂,雖然用了七年的時間徹底鎮壓了安史之亂,但是盛唐的榮光一去不復返,“烈火烹油,鮮花似錦”已成絕響。

天下紛紛擾擾一百年,傳祚至“姿貌雄傑”的唐懿宗李漼,昏庸殘暴,朝令夕改,親暱小人,棄用賢良,十四年間竟然任命了二十一位宰相,太監又開始嘚瑟。其堂兄唐武宗李炎創立的“會昌中興(長達6年)”和其父親唐宣宗李忱(綽號“小太宗”)創立的“大中之治(長達13年)”將近二十年積累下來的大好局面被昏庸的他葬送掉了。

大唐王朝876年:長安一個帝,中原一個王,東南還有一個王


唐懿宗李漼駕崩後,在宦官集團的操縱下,性格比其父更懦弱的十二歲小童李儇登上帝位,史稱唐僖宗。李漼雖然昏庸,但也沒有認太監當乾爹,但李儇就可以,毫無節操地認大宦官田令孜認乾爹,稱呼他為“阿父”。

唐僖宗在位時期,政治早已腐敗透頂,藩鎮連年戰亂,老百姓在腐敗的朝廷和強橫的藩鎮雙重搜刮下,早已是苦不堪言。

中原地區先後爆發的王仙芝起義和黃巢起義讓衰微欲墜的晚唐王朝風雨飄搖,同年在東南沿海地區更是爆發了王郢起義,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乾符元年(874年)初,王仙芝起義在濮陽爆發

乾符二年(875年)四月,王郢起義在浙西爆發

乾符二年(875年)六月,黃巢起義在曹州爆發


王郢本為狼山(江蘇南通市郊)鎮遏使,隸屬於鎮海軍節度使(浙江西道觀察使別稱,鎮所在浙江杭州,轄區範圍為江蘇省長江以南茅山以東,浙江省新安江以北)麾下。王郢起義原因主要來自與其頂頭上司鎮海軍節度使趙隱的矛盾。

趙隱因貪小便宜拒絕給立有軍功的王郢和其餘六十八員軍官封賞,只是蜻蜓點水般的加授虛銜,引起公憤。在王郢的挑唆和帶領下,他們發動兵變,攻破鎮所的武器庫獲得大量軍用物資,然後迅速武裝起來,依葫蘆畫瓢學王仙芝做劫掠營生,鎮海軍轄區富戶頗多再加上王郢部隊是正規官軍出身,起義軍人數沒過多久就達到上萬人,與王仙芝相比不遑多讓。

但之後“菊花黃”黃巢與“草頭王”王仙芝合流後起義軍體量達到數萬,加上諸多創新與潮流詞彙的爆發(詳情見本系列文章前篇,鏈接在頁首)一度搶走了我們“東南王”王郢的風頭。

但之後王郢攻佔蘇州、常州,並組建了自己的艦隊,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和東海暢行無阻,劫掠範圍從開始的鎮海軍轄區逐漸波及到浙江、福建整個東南沿海地區,王郢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東南王”,終於引起了朝廷的忌憚。

大唐王朝876年:長安一個帝,中原一個王,東南還有一個王


乾符三年(876年)七月,在朝廷得到“草包”宋威傳來王仙芝被誅殺,草賊已經潰滅,六大藩鎮兵馬可以遣返的消息後,不假思索不加懷疑地立馬同意,除了之前咱們敘述的原因外,這其中還有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朝廷要騰出手來對付“東南王”王郢。

朝廷任命嚴州(今杭州建德)刺史高傑為左驍衛將軍,併兼任“沿海水軍都知兵馬使”,正式打響征討“東南王”王郢的第一槍,雙方艦隊在東海大戰,雖然高傑並未取勝但也沒有大敗,這就使得自起兵以來就一直順風順水的王郢憂心忡忡,這才是真正的硬骨頭。

加上此時又聽說中原的王仙芝被剿滅,王郢一下慌了神,但畢竟是在官場混過的人,馬上想出來應對之策。王郢通過賄賂與溫州刺史魯寔搭上線,通過魯寔向朝廷表達試圖重歸朝廷並重獲任用的意願。

半月不到,王仙芝未死,草賊重新在中原馳騁的消息就傳到朝廷的耳朵裡,迫於局勢壓力下,畢竟比起東南沿海,中原腹地更為重要。

朝廷因此同意了王郢的請求,但附帶條件是王郢解散軍隊到長安面聖後,另行安排官職。王郢又不傻,當然不會答應,繼續通過賄賂溫州刺史魯寔與朝廷討價還價延緩進京一事,就在此時,一個震驚天下的消息打斷了王郢和朝廷的拉扯。。。

怨氣沸騰的六大藩鎮兵馬遲遲沒有集結完畢,中原防務空虛,“草頭王”王仙芝和“菊花黃”黃巢吸取了上次的教訓,這回他們沒有在死磕富庶的沂州。

大軍轉而望向西邊進發而去,他們要去的地方,是一個大唐王朝在中原最富庶的一個地方

——東都洛陽。

大唐王朝876年:長安一個帝,中原一個王,東南還有一個王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