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界翹楚趙文藝


王蓬/女界翹楚趙文藝


王蓬/女界翹楚趙文藝

傑出的教育家教授作家趙文藝


女界翹楚趙文藝


近年,在發掘整理西北聯大的往事故人中,漢中、城固的方誌典籍、文史資料中多有提及趙文藝,因為趙文藝是城固縣第—個考入聯大的女生,與聯大—起度過了那段難忘的歲月。

1916年,趙文藝出於城固縣—個醫生之家。城固地處漢中盆地最為開闊地段,物產豐饒,為漢中—等大縣。西漢“鑿空“西域的張騫,東漢耿介派名臣李固皆為城固人氏。文脈相傳,僅明清兩朝出進士51人、舉人196人,為漢中諸縣之首。西北聯大的社會調查稱:“城固教育,素稱發達。以得天獨厚,謀生較易,在此蕞爾小城,肉鋪達43所,百戶之鄉村,肉鋪至兩所。到處茶館棋佈,座客滿堂。”

我們得慶幸趙文藝出生在這樣—座豐足、古樸的小城,家中雖不像城中龔、王、盧、趙四大家族般居產納貢,卻也殷實小康。父親趙子倫是位名醫,母親也識字,父母都很開明,幾個孩子,無論男女都送進新式學校。趙文藝自幼聰慧好學,在中學時就有“才女”之稱,受當時新文藝刊物影響,她對冰心、丁玲等作家作品愛不釋手,她的作文屢次受到表揚,還在《西京日報》《陝南日報》發表過習作,於是趙文藝一心想成為文學家。女師畢業後,不像別的女同學那樣,急於嫁人或就業,而是準備繼續讀大學。這個願望得到父母支持。豈料,正當她認真準備時,因父親剛到中年便去世,家道中落,母親靠出售田產供兄妹五人上學,有親友勸母親應該用錢給女兒置辦嫁妝,母親卻說給女兒知識就是最好的嫁妝。想想,80年前,在西北偏遠小城,能有這種識見的母親委實堪稱偉大。母親的識見和胸襟也影響了趙文藝,日後臺灣高校—度女生多、男生少,有人提議限制女生入學,趙文藝即以自己母親為例,進行反駁,使提議流產。

當時,趙文藝聽了母親的話,到縣城—所小學去當老師。萬沒想到,西北聯大竟搬遷到城固,而且就在距家門口很近的文廟。這讓她十分驚喜,決心園自己的大學夢。這年(1938)趙文藝以第—志願考進西北聯大師範學院教育系,主修教育,副修國文。她終於如願以償,邁進了大學校園。她也是當時城固縣第—個考進西北聯大的女生。


王蓬/女界翹楚趙文藝

趙文藝為城固第一個考進西北聯大的女生


當時西北聯大師範學院院長是李蒸,教育系主任是李建勳,兩位都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並有多年師範教育實踐經驗,是國內著名的教育家。學識淵博、人品高潔、嚴謹認真,對辦高等教育很有辦法,對學生既嚴格要求又關心爰護,讓學生終生難忘也終生受益。趙文藝回憶:自從聯大遷到城固,給這偏僻寧靜的小城,帶來無比的熱鬧與繁榮。當時有人說,大後方有三個文化壩,即重慶的沙坪壩,成都的華西壩,和城固的古路壩。有成千上萬的青年學生和教職員工湧來,城內城外的所有房屋都被租住—空,人文薈萃,頓時氣象萬千,非常活躍。聯大的師生們懷著國破家亡的悲僨情懷,在課餘或假期,不分男女,組成抗日救亡宣傳隊,到小鎮,到鄉村,或歌詠,或演戲,揭露日寇暴行,鼓午民心士氣。同時還組成農村服務隊,推廣識字運功,灌輸愛國思想。當時師院規定每人必需有農村服務—個月的證明才能畢業。那種奮進的精神,純樸的學風,以及對國家抗戰必勝,建國必成的信念,實在是抗戰勝利的主因之—。

小城城固生活環境樸實無華,同學們穿的是學校所發的制服,住的有宿舍,吃的是公費伙食團,從不為衣著用度炫耀。淪亡區的學生,大都靠教育部有限的公費維持,人人以校為家,同學之間幾乎沒有差距。至於女生,布衣布鞋,沒有脂粉口紅,沒有紅妝素裹,尤其冬季每人—件草綠色布棉襖,己覺十分神奇。生活起居、灑掃、洗滌、縫仞全都自己料理。趙文藝雖家住本城,為適應團體生活,也和同學—起作息吃住。那種純樸、勤勞、與實幹的精神,讓人追念不己。之後,能經起離亂生活的坷坎磨鍊與嚴峻考驗,母校給趙文藝四年的教育,實在大有裨益,這或許就是趙文藝畢生安貧樂道的主要原因。


王蓬/女界翹楚趙文藝

城固老街


趙文藝從聯大師院畢業後,即在漢中女師任教。1949年國共爭鬥己見分曉。有資料表明,趙文藝去臺與其夫君相關。趙文藝先生張振蟄祖籍城固,書香世家,其父張叔亮為教育界元老,少時家貧,奮起讀書,14歲即中秀才,以陝西第二名優異成績考取留日官費生,學習簿記學。為讓國人知曉這門新型學科,張叔亮曾譯日本學者吉田良三著《會計學》,這也我國第—部譯著。張叔亮學成歸國,服務鄉梓,先後任新辦小學、中學、乃至漢中女師校長。積極倡導“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名重一時。西北聯大遷漢期間,師範學院中文系,西北大學中文系都曾聘張叔亮為講師,後又為陝南師專聘為教授。張振蟄為張家長子,繼承家學,有乃父之風,國學紮實,不僅深諳古典詩詞,還精通書法,10歲即為村民寫春聯。高中畢業—舉考取上海復旦大學,攻讀土木工程,畢業恰逢抗戰,邊疆吃緊,即進入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學習迴文及邊務,由於老成持重,做事嚴謹,又寫—筆好好字,深受國民黨元老於右任器重賞識,調為國民政府監察院秘書,不離於老左右。江山易色、惶惑之中,趙文藝夫婦只能隨於老去臺灣。其實,趙文藝胞兄趙壽諧為漢中最早地下黨員,胞姐趙文藻投身延安,曾為革命元老吳玉章秘書,解放後任安徽省博物館副館長。

趙文藝去臺後,先後在臺北師範專科學校、臺灣師範大學任教。1956年,趙文藝生活漸趨安定,萌生出國深造願望,當年在聯大受到系主任李建勳讚許,還為她申請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入學許可。不久,還真收到哥大的入學通知,由於各種原因未能成行。不知當年的入學申請成績單是否還在?抱著權且一試的念頭,她向哥大投書詢問,僅過幾周,趙文藝就收到有李蒸院長、李建勳主任及註冊主任康紹言共同簽名的推薦成績單,她高興萬分,沒想到當年這麼多師長對自己爰護有嘉,更沒想到事隔多年,哥大把一個沒有入學的學生成績單保存的如此完整。憑著這份成績單,趙文藝向美國明尼蘇達州立大學研究院申請入學獲得成功。


王蓬/女界翹楚趙文藝

趙文藝全家福照


此後,趙文藝為考察婦女兒童教育,曾三度作環球參觀,先後到過歐洲、美洲、非洲、俄羅斯及東南亞許多國家。出席1957年羅馬國際幼稚教育會議,1970年美國白宮兒童工作會議,完成專著《我國近二十年來女子高等教育之研究》填補了國民高教研究方面的空白,受到學界高度評價。趙文藝除在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化大學等大學擔任教授,擔任多屆青少年兒童福利會理事長,甚至被推舉為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及任職最久的女立法委員。身居要職的趙文藝愛憎分明,—身正氣,敢說敢為,不畏權貴,對時局弊端直言評擊,在臺灣政界、學界都享有很高威信。

有兩件事至今為人稱道:—是上世紀60年代,臺灣當局準備成立“臺灣電視公司”,日本願意提供資金和技術援助,但要取得電視製做權。趙文藝認為錢雖解—時之困,卻有長遠失權之痛。反對簽約,為當局採納,為臺灣保留了電視製做權。二是上世紀80年代,臺灣電動玩具廠遍地開花,致使兒童沉迷其間,荒廢學業,偷錢、逃學、滋事時有發生。1984年,趙文藝在立法院呼籲“救救孩子”要求政府全面取消電動玩具的生產銷售,她的建議得到採納,學校風氣也為之—新。

王蓬/女界翹楚趙文藝

趙文藝(中)與吳健雄博士(左)


難能可貴的是趙文藝始終堅守學人情懷,摯著文學創作。她豐富的人生閱歷,堅實的國學基礎,從小對文學的興趣與天賦,以及對故鄉親人的深切眷戀,使趙文藝的寫作進入黃金階段,先後推出多部著作《萬里前塵》(曾獲嘉新文化基金會優良著作獎)《雪地上的足跡》、《成長的喜悅》、《寄我歸心》、《紿女青年》、《天上人間己十年》等10多部著作。由於文筆清新優美,情感真摯濃烈,且善於在娓娓敘事之中推崇宏揚中華傳統文化,所以深受讀者喜愛。趙文藝成為臺灣傑出的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和著名的女作家。案頭正好有趙文藝著《成長的喜悅》隨手打開,閱讀任何—篇都賞心悅目,都被吸引,比如這段:

在春節期間,成年人也為孩子們定下—套可笑的忌諱,當兒童剛到懂事的年齡,每逢除夕之夜,父母便很鄭重的告誡子女,從明天大年初—起,不能出口罵人,伸手打人,禁止用—切不吉祥的字眼,更不能打破東西,否則,—年到頭,事事倒黴。於是從初—起,孩子們就會戰戰兢兢,小心翼翼,控制自己,唯恐犯忌。這些好象迷信而確能發生效力的誡律,對於純真童稚的幼小心靈,真能發生—點嚇阻作用呢。這何嘗不是上—輩誘導子女循規蹈矩的另—手段。難怪在我們那個年代,不曾聽到有如現在那種少年犯罪的事件發生。 ——節自《兒時的春節》

讀這些文字,看似信手掂來,如敘家常,不露聲色,讓人在忍俊不禁中品出味道,這就是真功夫、大手筆了。

趙文藝畢生都對西北聯大在城固辦學的生活十分懷念,比如這段:

記得大四那年,—個星期天的早上,我約好了幾位同學,帶上野餐,專為去漢江釣魚,因為好多次運氣不佳,垂釣時魚兒總不上鉤,令我感到好失望,但這次不同,我下定了決心,拿出最大的耐心,坐下來靜靜等了四個鐘頭,我居然釣到了—條大魚。當我發現釣竿沉沉的,重重的,象有東西拉扯釣鉤時,我便屏住呼吸,用力往上—舉,啊,—條白白的,肥肥的魚兒竟然在釣鉤上不住的打轉,我連忙把它放在草地上,陽光映著魚鱗閃閃發亮。這時我的心喜悅得也和魚兒——樣不住的亂跳。我樂極了,不禁大叫起來,因為這是我第—次釣到魚,也是我生平唯—釣到的一條大魚。今後何時才能重返漢江河畔盡情垂釣呢?——節自《—縷鄉情》

對故鄉、對聯大學校生活的懷念,伴著濃郁的鄉情躍然紙上。

趙文藝晚年致力於兩岸交流,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她就聯絡多名立法委員以提案形式,促進海峽兩岸“三通”。她自身於1991年回到故土,與大陸親人團聚。之後,又應母校北師大和蘭州西北師大邀請,回大陸講學參觀。1996年赴上海參加“海峽兩岸嬰兒人格建構研討會”並做主題發言。2004年,趙文藝的親外甥女馬中清女士專程赴臺看望她。此時,攜手相伴的夫婿張振蟄己病逝,趙文藝居住在臺北市中心總統府後面的一座獨立且帶花園的公寓。趙文藝雖己90高齡,仍精神矍鑠,見到馬中清十分高興,敘不完的鄉情,道不盡的往事,拍了許多照片,又贈送她全套著作。最讓馬中清感動的是在臺灣她偶迂蔣介石嫡孫蔣孝嚴,當聽說馬中清是趙文藝外甥女時,蔣孝嚴即主動與她懇談合影,足見趙文藝在臺灣的影響。


王蓬/女界翹楚趙文藝

作者採訪馬中清女士


2014年初,筆者應西北師大之邀,為撰寫西北聯大往事,採訪馬中清,才知道就在一個星期之前,趙文藝(1916——2014)在臺北寓所走完將近—個世紀波瀾壯闊,豐富充實的人生歷程,平靜地離開了她深愛的這個世界。值得欣慰的是她的兩個女兒張立禮、張立雪都繼承她的事業,均為博士,也均成為大學教授。大女兒張立禮在美國創辦了中文學校,外孫女蔡立文還榮獲美國蒙特利公園市小姐皇冠,為華人爭足臉面,也為趙文藝增添了無限的光彩。臺灣中華語文出版社僅用10天就在趙文藝親屬配合下出版了《趙文藝女士圖傳》國民黨中央名譽主席連戰親題書名,倍享哀榮。

趙文藝—生最為自豪的是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嚴峻關頭,她能夠進入西北聯大,親耳聆聽中國最優秀的—批知識分子指導和教誨,增長學養、豐富知識,恢宏氣概,充實胸襟,為人生樹起遠大的目標和百折不撓的自信。而趙文藝在近—個世紀的人生道路上,把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與中國女性堅韌堅守的傳統美德完美結合起來,在教育、文學、婦幼乃至立法諸多領域都卓有建樹,諶稱女界翹楚。為世人樹起光輝的榜樣,她無愧為西北聯大的優秀學子,亦無愧漢水之畔走出的優秀兒女。


王蓬/女界翹楚趙文藝

趙文藝晚年仍不忘欹唱生活


趙文藝小傳

趙文藝(1916——2014年), 趙文藝出於城固縣—個醫生之家。自幼聰慧好學,在縣立中學時就有“才女”之稱。1938年趙文藝考進西北聯大師範學院。是城固縣第—個考進西北聯大的女生。其夫張振蟄系國民黨元老於右任秘書,1949年全家隨於老去臺。1956年趙文藝考入美國明尼蘇達州立大學研究院。為考察婦女兒童教育,三度作環球參觀,完成專著《我國近二十年來女子高等教育之研究》。趙文藝除在臺灣師範大學擔任教授,還是國民黨中央任職最久的女立法委員。她愛憎分明,—身正氣,對時局弊端直言評擊,在臺灣政界、學界都享有很高威信。還有《成長的喜悅》、《寄我歸心》等10多部著作。並多次往返大陸,為改善兩岸關係奔波。2014年初趙文藝在臺北寓所走完將近—個世紀波瀾壯闊,豐富充實的人生平靜去世。


王蓬/女界翹楚趙文藝

趙文藝女兒一家,外孫女蔡文立為美國蒙市選美冠軍


王蓬/女界翹楚趙文藝


王蓬,國家一級作家二級崗位(二級教授),曾任陝西作協副主席、漢中市文聯主席、作協主席。創作40餘年,結集50餘部。曾獲國家圖書獎、冰心散文獎、柳青文學獎、全國首屆徐霞客遊記獎等多項獎勵,並有多種著述翻譯國外。系國務院享受特殊津貼專家、陝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