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大亂”這個成語的出處,原來和劉備的一位重要謀士有關

今天一起來學習一個出自史書《三國志•諸葛亮傳》的成語——方寸大亂

。故事的主人公是徐庶。

“方寸大亂”這個成語的出處,原來和劉備的一位重要謀士有關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徐庶曾擔任劉備的軍師,在諸葛亮出山前,徐庶負責為劉備出謀劃策,助劉備破“八門金鎖陣”,可以說是謀士中一顆耀眼的明星。曹操問手下謀士“徐庶的才華如何”,得到的是程昱“十倍於我”的回答,讓曹操大起愛才之心,於是用一封假書信將徐庶騙來。

但是真實的歷史上並非如此。

琮聞曹公來徵,遣使請降。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三國志•諸葛亮傳》

歷史上徐庶的母親一開始是跟在徐庶的身邊的,但是當曹操大軍殺到荊州的時候,劉備率軍向南逃去,結果在長坂坡被曹軍追上,徐庶的母親就是在這個時候被曹軍俘虜。

“方寸大亂”這個成語的出處,原來和劉備的一位重要謀士有關
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三國志•諸葛亮傳》

聽到老母親被曹軍抓住的消息,徐庶主動去找劉備辭行,他說:“我本來打算和主公您一起建功立業,結果現在母親被曹軍抓走了,我的心已是方寸大亂,再也幫不了您了,請就此別過吧!”於是徐庶投曹營而去。

“方寸大亂”這個成語的出處,原來和劉備的一位重要謀士有關

徐庶是個性情中人,少年時更是一位仗劍天涯的俠客,在他的心中,孝為先而忠義次之,可以說徐庶是一個心靈極為純粹的赤子。

母親被抓,徐庶便被刺中了內心最柔軟的地方,任遠方海闊天空,也不及在長輩身前盡孝,這是他最讓人欽佩的地方。也許我們會說他的格局不如劉備、諸葛等人廣大,但這樣的徐庶才真正讓我們覺得親切而真實。

徐庶的一生得以善終,後來他在魏國做到了御史中丞的職位,成為御史臺的長官,有彈劾百官之權。地位雖然不如三公、九卿顯貴,卻也是曹魏朝堂上不容忽視的政治力量。

“方寸大亂”這個成語的出處,原來和劉備的一位重要謀士有關

“方寸大亂”這個詞,現在雖然普遍被用來形容“失去冷靜,喪失判斷能力”,但我們更應該記住的是這個成語的背後曾是一位孝子的赤子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