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劉備就算帶上諸葛亮照樣慘敗,諸葛亮不小心透露了答案

兩軍對壘,除了比拼軍隊實力,有的時候更考量最高統帥的能力。這個能力不僅關乎行軍打仗,它應該是全方位的。比如項羽天下無雙,打仗是很厲害,但為人孤傲目空一切,以至於錯過了韓信這樣的大才。就算韓信三番五次主動為他獻計獻策,卻依然被拒之門外,而且還被羞辱一番。最終把韓信逼到了劉邦的陣營,以至於劉邦才有實力抗衡項羽,不然的話要是韓信就職於項羽麾下,劉邦那還有機會稱帝。

夷陵之戰,劉備就算帶上諸葛亮照樣慘敗,諸葛亮不小心透露了答案

三國時期更是如此,天下各路諸侯都是野心勃勃,沒有一個不想稱帝的。但往往決定命運的就是一個決定,一場戰役。劉備就是如此,大半輩子建立起來的基業,就因為他的一個決定,發動夷陵大戰,而葬送了蜀漢的大好前程。敗的十分慘,幾乎全軍覆沒了。逃亡到白帝城的劉備當場病倒,悲痛欲絕。試想一下,花了幾十年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帝國基業,就因為自己的一個小小的決策失誤,而導致滿盤皆輸,試問誰能不心痛?

夷陵之戰,劉備就算帶上諸葛亮照樣慘敗,諸葛亮不小心透露了答案

對於夷陵大戰的慘敗,一直以來都有很多觀點,有人認為是陸遜太厲害了,劉備只能兵敗。也有人認為沒有帶上諸葛亮,要是諸葛亮在的話,恐怕就不會這個結局了。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夷陵之戰,劉備就算帶上諸葛亮照樣慘敗,諸葛亮不小心透露了答案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東吳是怎麼應戰的,以陸遜作為大都督全面負責對抗蜀軍,集合了5萬精銳,並且調集了韓當、徐盛等多名強將。同時還對南郡等多個地方做了周密的部署,以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戰況。而反觀劉備怒氣衝衝的帶著4萬多人馬,有的只是一股子拼勁,卻根本沒有籌劃那麼多,在這一點上是輸於東吳的。

夷陵之戰,劉備就算帶上諸葛亮照樣慘敗,諸葛亮不小心透露了答案

再者東吳為了防止曹魏的南犯,派人趕緊到魏國表示願意稱臣。不僅帶上重禮,還把于禁獻給了曹丕。同時還做兩手準備,依然派兵防禦曹丕的襲擊。如此周密的安排,足以看出東吳明顯更具優勢了。當然不少人認為劉備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安營出現錯誤,不然的話不會輸。其實不然,劉備自打二十多歲就開始打仗,各方面經驗十分豐富,雖然在用兵的謀略上差了一點,但他畢竟不傻,基本的兵家大忌他是心如明鏡的。總不至於讓人家把幾萬大軍天天放在水上防著陸遜吧。

夷陵之戰,劉備就算帶上諸葛亮照樣慘敗,諸葛亮不小心透露了答案

那麼有人說主要是因為少了諸葛亮,其實就算諸葛亮來了,劉備照樣慘敗,照樣可能會全軍覆沒,為什麼這麼說呢?按照史書來說,諸葛亮不可否認在軍事方面有一定的才能,但並不是所傳說的那麼神機妙算,只不過千百年來被人神化了。而陸遜卻是一個優秀的大將,當劉備不斷的引誘他的時候,他知道時機未到,就一直堅守不出。就算諸葛亮來了也是枉然,也無法改變蜀軍將敗的局面。

夷陵之戰,劉備就算帶上諸葛亮照樣慘敗,諸葛亮不小心透露了答案

在後來,諸葛亮針對夷陵大戰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不小心透露出來答案,他認為:“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也;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在他看來法正是一個最關鍵的人物,而不是他自己。因為只要法正才有能耐制止劉備的伐吳,其他任何人都沒有用,包括他孔明。退一步說,就算沒有攔住,若有法正在的話,蜀軍也不會落個全軍覆滅的慘況。在這一問題上,諸葛亮坦然面對自己,他知道自己沒有能力改變什麼局面,故此說這一番話感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