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住過的紅色交通站

周恩來住過的紅色交通站

周恩來住過的紅色交通站

公坪山,在新羅區紅坊鎮蒙公山半山腰,海拔千餘米,滿山翠竹,怪石嶙峋。公坪山是高山上的一塊小盆地,當地稱風水寶地,有座古廟,周邊是民居,坐西北朝東南,山下是波光粼粼的黃崗水庫,風景十分優美。

革命戰爭年代,這裡成為紅色交通站,成了游擊隊員的家,由於寺廟道場常年接濟紅軍和游擊隊,國民黨恨之入骨,多次到公坪山抓捕共產黨未果,1929年初,國民黨一把火將公坪山道場燒為灰燼。1929年底,當地民眾將道場重建至今。這座古宗教建築“太伯廟”,坐西朝東,佔地1000多平方米。它上下廳堂高大寬闊,並連有左右邊房各一落。新中國成立後,這裡是省定的革命基點村。

1931年下半年,由於原來負責中央保衛工作的顧順章和總書記向忠發相繼被捕和叛變,中央領導人被迫逐漸轉移到各蘇區去開展工作。12月上旬,周恩來也離開上海,前往他嚮往已久的中央蘇區新的天地。周恩來搭乘一艘客貨混裝的小火輪到達汕頭,經喬裝打扮,在交通員護送下,繞過敵人的重重封鎖線,經大埔,到永定,經龍巖縣(今新羅區)、上杭縣境進入長汀。

據獨五團老戰士、離休幹部楊發先(紅坊人)回憶,公坪山交通站由盧德高(紅坊人)任站長,接待過周恩來等重要人物,周恩來還在公坪山上住了一宿。盧站長說,周恩來進入蘇區後,對周圍的一切都感到新鮮,使他十分興奮。他沿途利用休息時間,同農民和鄉、區幹部談話,向他們瞭解蘇區工作的實際情況。

時光流逝,歲月變遷。1972年因建黃崗水庫,紅坊、龍門等一些曾作為交通站的鄉村實行整體搬遷。昔日的紅色交通線,以及在這裡曾經發生過的種種驚險的故事,都已淹沒在煙波浩渺的水庫之下。只有那高出水庫的公坪山巍然屹立,古廟依然保存,有待於人們去挖掘和考察其深厚的革命歷史底蘊。

(摘自《紅色文化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