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山河:從影像文獻看民國軍隊胸標與臂章的樣式演變(上)

大部分的文史作家與專家,論述民國史與抗戰史時,視野格局比較大,喜歡站在民族領袖高度,從大戰略入手,著眼於全國或東亞,甚至全球……然後得出結論,袁世凱是傻逼,蔣先生是二逼,唯有他老兄天下第一。

這類撒狗血的煽情文章,誰喜歡看誰去看。

水平低的研習者如我,只能從微觀基礎入手,從槍支彈藥、衣服鞋帽、法規條例等枝節末葉開始熟悉;從檔案中一頁一頁讀解;從一個一個的士兵記憶裡去理解那場戰爭。

日本人一本聯隊史,能寫一寸多厚,日本人的水平低?

擱中國這麼厚的一本書,不但十四年的抗戰史可以說完,民國史都捎帶一卷清,這說明了中國的研究水平高?

更遑論民初十餘年間,從護法到護國,從南打到北,從西殺到東,互相謾罵對方國賊,反革命……城頭變幻大王旗,這段歷史理不清,剪還亂。別說梳爬整理,光是閱讀我都覺得費勁。

一說到抗戰史,就老調重談。控訴以蔣先生為首的國民政府消極抗日,積極反共……

完全忽視了辛亥革命、國民革命、乃至抗日戰爭,是萬千個普通士兵在戰場上,面對死亡的恐懼,忍受著風霜雪雨、飢餓寒冷和疾病的折磨譜寫的。他們隨身攜行的一切裝備與用具,大至一床毛毯,細至一顆紐扣,都值得我們去了解和體味。否則,歷史對我們而言,只是冷冰冰沒有溫度的文字記錄。

一、清末新軍有無佩戴胸標與臂章?

在我所見過數千計的清末新軍圖片中,如《新軍舊影》,還有斯塔福德·弗朗西斯拍攝的數百張辛亥革命的影像中,均未見官兵戴有臂章與胸標,只有布質袖章。

如1908年,太湖秋操的新軍部隊演習,以戴袖章作為敵我識別標誌。遺憾的是照片均為黑白,無法知道當時袖章的真實顏色。從視覺原理判斷,猜測採用紅白兩色作為袖章底色。糾察、軍法等軍屬部門,則是採用黃色以彰顯權威。

紙上山河:從影像文獻看民國軍隊胸標與臂章的樣式演變(上)

1908年,陸軍第九鎮“山田”氣球偵察隊01

紙上山河:從影像文獻看民國軍隊胸標與臂章的樣式演變(上)

1908年,陸軍第九鎮“山田”氣球偵察隊02

上圖騎馬的軍官與站立士兵的左臂上,均繫有白色袖章。

紙上山河:從影像文獻看民國軍隊胸標與臂章的樣式演變(上)

無法知道雙方袖章的配用顏色,作演習敵我之識別。

以今天的目光看,這樣的演習毫無效果,簡直與農村械鬥差不多。

紙上山河:從影像文獻看民國軍隊胸標與臂章的樣式演變(上)

1908年,清廷陸軍部擬定農曆十月在太湖地區舉行操演。原計劃光緒皇帝也來閱兵,鼓舞士氣。

參加會操的主力是南方兩支新軍部隊,一支是江蘇第九鎮。無獨有偶,另一支則是後來發動武昌起義的湖北第八鎮。

紙上山河:從影像文獻看民國軍隊胸標與臂章的樣式演變(上)

參加演習的新軍列隊走過簡便木橋。

紙上山河:從影像文獻看民國軍隊胸標與臂章的樣式演變(上)

指揮演習的新軍軍官與護兵騎馬走過浮橋。

紙上山河:從影像文獻看民國軍隊胸標與臂章的樣式演變(上)

湖北第八鎮機關槍隊士兵的左臂上,有明顯的白色袖章。

江蘇第九鎮、湖北第八鎮,都是受到民主革命思想影響的部隊。第九鎮熊成基第九標馬營在這次演習中發動起義,可惜失敗。

這次演習中,雙方士兵以戴袖章作為敵我識別的標誌,湖北第八鎮的士兵後來在武昌起義中沿用了同樣的標誌。


紙上山河:從影像文獻看民國軍隊胸標與臂章的樣式演變(上)

清末民初,西方各國駐華陸、海官兵軍服上,也未見佩戴臂章。由此可推測出,當時軍隊並未用胸標與臂章作為士兵身份憑證及敵我識別。

二、武昌起義中南北新軍的敵我識別標誌。

紙上山河:從影像文獻看民國軍隊胸標與臂章的樣式演變(上)

武昌起義中革命軍炮隊,左臂上繫著白毛巾作為敵我識別標誌。(斯塔福德·弗朗西斯攝)

紙上山河:從影像文獻看民國軍隊胸標與臂章的樣式演變(上)

革命軍步兵隊,左臂上扎白毛巾作為敵我識別標誌。(斯塔福德·弗朗西斯攝)

紙上山河:從影像文獻看民國軍隊胸標與臂章的樣式演變(上)

革命軍救護隊,左臂上有明顯的“十”字袖章。(斯塔福德·弗朗西斯攝)

“武昌起義”中革命軍左臂繫有布帶。根據其黑色軍裝,以反差、色差越大則越容易區分為原則,判斷為白色。而雙方的救護隊員,則戴有“十”字標誌明顯的布質袖章。

紙上山河:從影像文獻看民國軍隊胸標與臂章的樣式演變(上)

鎮壓革命的北洋新軍進入漢陽。(斯塔福德·弗朗西斯攝)

紙上山河:從影像文獻看民國軍隊胸標與臂章的樣式演變(上)

北洋新軍在野外休息。(斯塔福德·弗朗西斯攝)

紙上山河:從影像文獻看民國軍隊胸標與臂章的樣式演變(上)

北洋新軍機關槍隊在廢墟中休息。(斯塔福德·弗朗西斯攝)

紙上山河:從影像文獻看民國軍隊胸標與臂章的樣式演變(上)

北洋新軍炮隊。(斯塔福德·弗朗西斯攝)

紙上山河:從影像文獻看民國軍隊胸標與臂章的樣式演變(上)

北洋新軍馬隊。(斯塔福德·弗朗西斯攝)

以上朝廷方面北洋軍步兵、炮兵、騎兵,均無佩戴袖章與臂章。


二、民初時期(1911—1925)北洋軍隊有無臂章胸標?

民國成立之後,軍隊裝備服裝,並無特別改善。在所見的軍人中,無論是南方革命軍,還是北洋政府軍隊,均無佩戴臂章與胸標。僅有少量圖片顯示某些特殊部隊,如救護隊配用臂章,或作戰部隊在執行勤務中佩戴布質袖章。

紙上山河:從影像文獻看民國軍隊胸標與臂章的樣式演變(上)

民初滇軍,時間不詳(約瑟夫·洛克1910S)

紙上山河:從影像文獻看民國軍隊胸標與臂章的樣式演變(上)

1917年,張勳的“定武軍”進入北京。

紙上山河:從影像文獻看民國軍隊胸標與臂章的樣式演變(上)

1917年,張勳“定武軍”被段祺瑞的“討逆軍”圍困在在北京紫禁城內,討逆軍士兵左臂上繫有袖章。

紙上山河:從影像文獻看民國軍隊胸標與臂章的樣式演變(上)

1918年,參戰軍太和殿閱兵(甘博攝)

紙上山河:從影像文獻看民國軍隊胸標與臂章的樣式演變(上)

1918年,中國派出部隊干涉俄國革命,圖為在海參崴的中國軍隊,又稱為干涉軍。

紙上山河:從影像文獻看民國軍隊胸標與臂章的樣式演變(上)

1919年,五四運動,北洋陸軍在北京街頭。(甘博攝)

紙上山河:從影像文獻看民國軍隊胸標與臂章的樣式演變(上)

民初東北軍,拍攝時間、地點不詳。

紙上山河:從影像文獻看民國軍隊胸標與臂章的樣式演變(上)

1919年,粵軍在廣州街頭。(甘博攝)

紙上山河:從影像文獻看民國軍隊胸標與臂章的樣式演變(上)

1919年,四川陸軍。(甘博攝)

紙上山河:從影像文獻看民國軍隊胸標與臂章的樣式演變(上)

1924年,執行勤務的“國民軍”馮玉祥部戴著袖章走在北京街頭。(甘博攝)

紙上山河:從影像文獻看民國軍隊胸標與臂章的樣式演變(上)

1925年,鎮嵩軍在山西遼縣。

紙上山河:從影像文獻看民國軍隊胸標與臂章的樣式演變(上)


1926年,討赤直魯聯軍第一軍第一百一十五混成旅步兵第五百五十五團第一營•營長(王)

通過以上一系列的影像文獻證明,從清末北洋新軍到民國北洋政府,全國陸軍均無配戴胸標與臂章。另,在本人所藏上萬張第一次世界大戰影像文獻中,也無發現交戰雙方各國官兵配戴胸標與臂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