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硬笔书法如何选帖、临帖?

tdjrx


选哪个帖问题不大,无论学谁的,目的都是通过临帖来学习了解掌握笔法、结构、章法,殊途同归。田英章、卢中南、吴玉生的都可以,我个人最喜欢吴玉生的硬笔字,大气、耐看又不失灵动。

(上图为吴玉生硬笔行书)


临帖才是关键。其实不少初学者并不清楚临帖的重点是什么、怎么去临,而是简单的理解为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因为这个问题很重要,我觉得有必要说一说。

硬笔临帖的重点,由低级到高级大致分为三个层次:①抓形貌。就是捕捉、复制原帖单个字的形貌――点画形状、间架结构,也就是线条的空间占位。②看笔法。这个点画是怎么写出来的,提、按、切、截、折、转、顿,笔尖移动转动的规律以及指腕用力的轻重快慢技巧。③看气势(章法最核心内容),笔间牵带、字间衔转、大小疏密等等,气势通畅风格自成。初学者在临帖的过程中,心中应始终装着这三个层次,由低到高、由简到繁、循序渐进。

(上图为抱庸斋主硬笔行书)


硬笔临帖的方法步骤与毛笔略同。一般按照摹临――对临――背临――意临的顺序。摹临就是蒙着临或者描红;对临就是照着原帖看着临;背临就是脱帖靠记忆来默写;意临就是把笔法结构抽象出来归纳为要点要诀,重在抓取笔法结字的龙骨,而不强求形貌上的相似。这四个环节,对临是基础,意临是应用。

临帖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掌握方法规律,丰厚自身的书法素养。临帖是书法人一生的修为,临了张三,还有李四,成熟的书法者必须不断开拓理念思维,填充新的养料,博采众长,为己所用。除了动笔去写,更需要读悟领会。从这个层面来说,书法学习的过程就是读帖――临摹――创作――再读帖――再临摹――再创作的无限循环。

(上图为抱庸斋主硬笔行书)


抱庸妄谈。


抱庸斋主


如果是成人学习硬笔书法,我觉得就没有必要把眼光老你现在现在的一些书法家身上,选择的范围卡可以再宽泛一些,当然田英章、卢中南、司马彦钢笔书法也是可以学习的,但是最好还是选择古代的字帖练习。

1、首先在书写的水平上,古代的书法家留下来的经典的书法作品肯定会更好一些,比如文征明的小楷《琴赋》、王羲之小楷《乐毅论》王献之小楷《玉版十三行》、姜夔的小楷《保姆帖》、唐代钟绍京的小楷《灵飞经》等等,这些字帖水平高超,内涵丰富,是成人学习硬笔书法非常好的一种选择。

如果范围再宽泛一点,还可以选择唐代人写的楷书,比如欧阳询的《九成宫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颜真卿的《颜勤礼碑》,这些字帖都可以当成硬笔字帖来临写,这些字帖的水平也是不用质疑的,是值得学习的。

2、成人练习书法一般不是想仅仅把字写的好看,更多的是一种兴趣和爱好,而古代的字帖风格非常多,可以选择的空间非常大,学习起来也更加有趣味性,虽然相对于当代人的一些作品会比较难一点,但也正是由于这样,古代字帖才如此又魅力,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书法爱好者来研究和学习。

3、当然,如果是家里的孩子学习硬笔书法,尤其是小学生学习书法,还是要选择规范字来学习,电脑打印体肯定是不行的,还是要找现代人手写的书体。

4、关于临帖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去重复的书写,直到那一个字写像为止,在写像的过程中也以采用很多方法,比如描红、描摹、反复书写、单个字集中突破、一天一个字等等方法,其目的无非是写的和字帖一样。能够和字帖写一样,说明你的笔法和结构训练的差不多了。

临帖的目的不是写像,而是通过写像训练控制毛笔的能力、章法、结构的敏感性,从而写出自己的书法作品。

《琴赋》局部


不二斋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两点:

什么是学书法。

什么是练书法。

严格来说他们并不是一回事。

学书法是知识性的,也就是字理。这对于我们成年人学习硬笔甚至更为重要。如果不明白字理仅仅通过大量临帖去纯粹自己领悟绝不是一个好办法。

练书法是技术性的,实践性的。需要在已经明白字理的基础上不断重复调整感受,去达到心手同步。否则你明知道这一笔的形态要这样好看就是写不出。

因为您是问到初学硬笔书法如何选贴,所以假设您正在试着摸入门道,所以强烈建议你从学书法进而练书法。既掌握笔法——明白字理——临帖实践。

笔法——随便加一个书法qq群都能下载到笔法视频

字理——找李天生的汉字组字规律和楷书字理

结构偏旁——黄自元92法以及田英章偏旁讲解

注意上面都是学书法的,还没有到练。练就涉及到你的选贴问题了。

你会说你上面说了一大堆都还没有练?是的,真正练一定是精练,是带着脑子去练。之前的学的阶段也可以练但是尝试性练的。

终于到了选贴了,选贴的原则就是你喜欢谁的字就选谁的,是不是名家是不是大师是不是经典都不重要。因为给你推荐的你也许并不喜欢,你最终还是应该会有自己的喜好。对吧!

如果你也没见过谁的字长啥样可以搜一搜以下这些人的看看自己喜欢谁的:

1.吴玉生

2.卢中南

3.顾仲安

田英章和荆肖鹏就不推荐了,因为字帖市场就这两人占了一大头,你如果喜欢也不会在这里问了,直接买就完了。

另外你也可以看看古贴你是否喜欢,这里只推荐九成宫,灵飞经。






字趣硬笔学堂


对于初学硬笔书法的朋友来说,如何选帖和临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这直接会决定你练习书法是否会成功的问题和你今后书法的去向问题!

首先,对于学习硬笔书法,我的看法是不应该单纯地学习硬笔书法,而是应该把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结合起来,这样在练习硬笔书法的时候就能够事半功倍!

我们还是回到初学硬笔书法应该如何选帖的问题,我们知道学习书法其实就是一个临摹先贤书法的一个过程,中华书法史上名家名帖浩如烟海,选择是一个大问题!对于初学者来说,书法没有基础,所以我的建议是不妨从今人的硬笔书法字帖或者毛笔小楷字帖入手,因为今人也是通过学习古人得来的,初学者就可以先从今人入手,打好笔画基础,再去选择古人的字帖,这也算是一条“捷径”了!

另外,学习硬笔书法也可以直接临摹毛笔小楷字帖,二者在字形大小上相差无几,可以作为练习的范本!像王羲之的小楷,钟绍京的小楷,钟繇的小楷,文徴明的小楷以及赵孟頫的小楷都是可以直接用硬笔临摹的,而且这些都是经过检验的,坚持下去必见成效!

说了选帖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如何临帖的问题,刚才说了,学习书法其实就是一个临帖的过程,临帖像不像是标准,所以想要学好硬笔书法,就要坚持临帖,临得越像越好!

具体方法,我觉得是先摹后临,也就是先用一张比较白的纸盖在字帖上进行摹,摹的过程过去了,然后再用一张白纸对着字帖进行对临,也要临得十分像,对于有基础的人来说,可以跳过摹的过程,直接对临,前辈书家对于临帖有一种说法那就是要出现“重影”,也就是说你临摹的字要能和字帖上的字对上,甚至完全覆盖!这当然是一种比较高的临帖要求了,但是非常管用!

在临帖的时候,很多人提出要“一笔三抬头”,也就是说要看一笔写一笔,这样临摹起来固然很慢,但是效果也是很好的,对于有一定的基础的人来说,就可以看一个字的整体再来临,也就是把握一个字的全貌再来临写,反复对照,直到满意为止!



以上就是我对于临帖和选帖的建议,对此,你还有哪些建议呢?欢迎大家留言,感谢关注笔尖写字课堂!


笔尖写字课堂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长期通过熏陶给自己建立一个兴趣对于书法。不然肯定坚持不住,容易心血来潮写几天热乎劲就没了。

然后选帖,首先是挑自己喜欢的,然后要有清晰明确的规矩,让人能够得到法则,进而触类旁通,是为得法。

写字前要注意执笔,一般钢笔比较好,不容易油滑。不要捏的太死。也不要把笔过低。

怎样临帖,这个很有意思,也需要一些耐心。

观察,临摹,再观察,再临摹。

观察每一个笔画起笔的位置,对着哪里,可能是左右对齐,也可以上下或者斜着对应。也要看行笔的角度,笔画长短大小,轻重,方圆。所谓观察进步一点,写得就进步一点,不断交替前进,愉悦其中,乐在其中,形成良好的循环。

也要注意字的轮廓,观察他是个什么样的几何体,三角形,椭圆形,方形,倒三角,侧三角,菱形,梯形。

不仅要注意大的字形也要注意类推偏旁部首的轮廓形状。

最后就是以一家为主,不要总换,毕竟高手的字是有代表意义的,换别家也还是大同小异,所以要坚持一段时间,容易集中精力得到更多,一旦确立自己喜欢的字帖切忌经常更换

其实只要你仔细学习,你会不断从一家那里得到启迪。

还有就是入门要以楷法为主,因为楷法最明确,最和行草书相通,不然直接写行草书恐怕不会有太明确的收获,只能是马马虎虎。

最后一定不要忘了最初的那句话,你喜欢写字,你因为写字懂得了观察,懂得享受那份宁静,也因为字给人生带来一点助力吧。







法永禅师


不管练硬笔书法、毛笔书法,主要核心是书写技法,笔法为上,字形次之。以我教学经验,谈一下这两个问题。

选帖。练硬笔书法应以毛笔小楷字帖作范本为好,小楷实用书写性比较强,同时又具有艺术性,而且指法、笔法、字法适合现代人书写习惯。

初学者练硬笔书法,不宜选欧楷之类碑文体字帖,硬笔字帖更不可取。没有书法功底难以掌握其技法,因为,笔法动作带有印刷体美术字的写法,容易把笔性练坏,难以纠正。

临帖。必须分步进行,基本程序是: 读帖→笔画→摹写→临写。下面,我重点说一下摹写和临写具体怎么操作。

摹写。先用铅笔在透视过来的字迹影印上精心描写。笔尖要走在画中心,仔细体会笔势来龙去脉。注意,书写速度不要太慢,力求节奏明快、行笔流畅,干净利落。

临写。再次用中性笔或钢笔,照着字帖写。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硬笔书法的选帖问题是这样的,先要弄清学习目的,从我以前的练字的过程来看,学习硬笔书法无非两个目的,一是能写一手好字,最起码是能拿的出手的字,二是更高追求,把硬笔字当成艺术追求。如果一般练习一下,规范一下书写,这类字帖很多,文具店、书摊子上都有,现代人写的,质量都可以,我们一开始也是这么练的,我喜欢沈鸿根先生的字帖,有点毛笔小楷、行书的意思,字形也不俗气,现在写的好的更多了,有个中国硬笔书法杂志不错的,可以看看。如果有了一定基础,又有了更高追求的,学习现代人就不够了,书法艺术有别于其他艺术,一开始就是高峰,然后一代不如一代,这是公认的,所以学习书法包括硬笔也应该学习最早的经典。

具体以楷书来说,东晋王羲之王献之是必学的,黄庭经、乐毅论都很好,可以学,学好了有特点,钟绍京的灵飞经也很适合用硬笔练习,飘逸秀美,练好了能成大家,再后面就更多了,赵孟頫的汲黯传文征明的离骚都是小楷的好范本。

再说说行草,比较正的学圣教序,喜欢追求奇险的学米芾的苕溪诗、蜀素帖,喜欢唯美的学赵孟頫洛神赋,另外黄庭坚的小行书也很有特点,学的人不多,练好了能出成绩,黄道周的字型比较怪,有兴趣的也可学习一下。

总体来说学习书法要精一家采众长,不能只学一家,也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没有重点。选好了字帖,练的方法也很重要,启功先生建议先摹后临,摹就是用薄纸覆在上面写,主要是精确的掌握点画结构位置,临要先单字,然后上下有连带关系的两三字,再一整行,再两三行,再整页,再通篇。最有效的是找字帖里喜欢顺眼的两三行反复写,直到背临酷似为止。硬笔书法要注意硬笔的特点,不要太注重线条的细节变化,主要是字形和节奏,字不宜太大太小。创作作品字要有出处,也就是能看出你是学的哪家,不要四不像,更不要自创,在学习一家的基础上稍微变形变化一点就够了。以上是本人的一点建议,错误之处请批评指正。



张伟评论


如果只是练练字,初学硬笔选用今人的帖也可以。

如果想在硬笔书法上有所成就,初学时练一段时间也可以,只是不易过长,因为现在的硬笔书法还没有理解到书法家层次,他们的硬笔书法依然停留在馆阁体的水准。

其实,不仅是硬笔,软笔都是这样的,现今的书法人不是馆阁,就是还远未到登堂入室的地步,所以审美的境界还需提高,才能真正到达写帖传世的水准。

硬笔书法一定要大部分借鉴软笔书法的笔法及审美,在硬笔书法还没有系统化,标准化的今天,还需要硬笔人学习软笔书法,从软笔书法中理解千年来的书法精华,然后,有选择地注入硬笔书法中,进行系统化,标准化的整理,不过,这个阶段的路还很长很长。

选帖时,开始易选柳公权的《玄秘塔》或者是欧阳询的《九成宫》,积累较深的经验与技术后,再转学颜真卿的《勤礼碑》或《麻姑仙坛记》。

临帖要边练边思考,主要是理解古人的书法审美观,只有理解了古人的书法审美观后,你才有资本去建立硬笔书法的标准,体系。


一笑貫长天


女为悦己者容,花为悦己者香。


学一手漂亮的硬笔,先暂不提为国家贡献多大力量。最接地气的说法就是让自己的创作让观者赏心悦目,让自己通过学习书法获得自律和坚持的良好习惯。


关于选贴。


前面的答者已经提出了选贴的方向、古今书家的著作,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特别提醒有以下几点:

1、找到你和周围人都赏心悦目的字帖。《兰亭序》、《祭侄文稿》等名贴之所以流传至今,除了帝王的推崇,主要原因是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喜欢,才能模仿得像。


2、其次,市面上的字帖有凹槽、描红、各个阶段的用书,面对琳琅满目的字帖又该何去何从呢?笔者认为,凹槽和描红在概念上是锻炼联系着的肌肉记忆,脱贴后又打回原形。


科技再发达,大脑指挥四肢的功能不变,临帖依然有效!

成人和中小学各个阶段的字帖在书架很难选择,但反省一下,笔画简单的字反而难写。

这些字又在哪里呢?

小学一年级的课本上!把小学的百字先练好,是最节省时间的第一步。


关于临帖。


前面提到过描红。小学三年级以上就开始脱格了,原来的米字格、田字格是楷体字的坐标,找准笔画位置关系和字的占格就为脱格打好了基础;同样,描红是为了不描红,这里建议直接从临写开始就好。


练字,如同练习一个乐器,学习一门手艺,都是大脑和双手协调的结果。


这也是为什么练字早的儿童有耐性,老年练字可延年益寿的原因,据说可以同时练习人的五项功能!


因此,多临写帖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值得荣幸和推崇的事!


在中小学生练字方面,还有没有其他捷径可走呢,头条私信交流!


关注我,最小投入学习硬笔书法,头条视频对书法学习有所帮助!

---------------------------------

秀墨斋--中小学硬笔书法启蒙者


成功从调整开始


个人觉得,悟性(或天赋吧)很重要。。选帖?临帖?选谁的?临谁的?谁的是标准?他又是以谁的为标准?临完以后是否就按他的标准写?对于他们(如王羲之)本身来讲,他的字是不是也是一种“自我体”? 个人认为,凡事所谓的“风格独特,自成一体”都是一种“我体”(如周惠君,启功,刘炳森)。。如果书法真有标准,那么就该按标准来!大家写的都差不多!再牛逼的字帖,要是就是不喜欢那风格?还临不?死临有意义?。不要盲目崇拜各路哗众取众,自以为是,装疯卖傻,故弄玄虚的大师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