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下劉備“假仁義”的外衣,搞清這七件事,鐵證如山難翻案

劉備到底是真仁義,還是假仁義?人云亦云沒有用,以偏概全更不行。讓我們一起來搞清楚《三國志》記載的劉備這七件事,每個人都能得出自己的答案。那就是,徹底扒下劉備“假仁義”的外衣。

扒下劉備“假仁義”的外衣,搞清這七件事,鐵證如山難翻案

一、劉備撤退江陵,不忍拋下百姓

一般說法是,曹操大軍南下,劉琮臨陣投降,事先沒有通知劉備。劉備倉促從新野撤退,有大批百姓難民跟隨,劉備不忍心百姓被曹操屠殺,於是同意百姓隨行,導致行軍速度太慢,然後被曹軍精銳虎豹騎追上,損失慘重。

這個故事有三個疑點:第一、劉備撤退江陵時,劉琮已經投降,即使老百姓不背井離鄉,估計曹操也不會再次上演徐州屠城的慘劇。第二、劉備撤退的目標,是想搶佔江陵這個軍事重鎮,如果有大量老百姓隨行,為什麼劉備不留下少量人馬維持百姓撤退秩序,主力繼續快速進軍江陵?三、虎豹騎趕上劉備時,劉備為什麼不讓戰鬥部隊和非戰鬥人員分開?混在一起,很容易誤傷百姓。

所以,故事的真相可能是,在古代,人口也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劉備撤退的時候,其實是半帶忽悠(誇大曹操可能會屠城)、半帶裹挾(部隊與百姓混編)地把新野、襄陽一帶的人口帶到江陵去,這將成為他東山再起的資本。不過,劉備沒有想到虎豹騎來的那麼快(一天三百里),在當陽長坂被追上,於是害人又害己。

扒下劉備“假仁義”的外衣,搞清這七件事,鐵證如山難翻案

二、劉備路經襄陽,不忍進攻劉琮

一般說法是,劉備路過襄陽的時候,諸葛亮建議劉備進攻襄陽,拿下荊州,可是劉備不忍對同族操戈,只是斥責了劉琮幾句,就離開了。

實際情況可能是,劉備之前只是寄居在新野,就算勢力有所發展,所部也不過1-2萬人,而襄陽是荊州的首府,劉表經營多年,守衛力量充足,加之城高牆厚,劉備根本無法短時間內打下來。如果一旦進攻不利,後面曹操部隊又趕到,劉備必然陷於腹背受敵之境地,因此劉備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和劉琮開戰。

扒下劉備“假仁義”的外衣,搞清這七件事,鐵證如山難翻案

三、劉備不聽龐統計謀,錯過刺殺劉璋

劉備受邀進入益州,最初龐統給他的建議是,在劉璋舉行的歡迎宴會上,當場動手幹掉劉璋,這樣可以不動兵卒,輕鬆取得益州。劉備的回答是,“剛剛進入人家州郡內,恩德威信都沒有樹立,這樣做是不行的”。劉備的這個回答一直被認為是劉備仁義的鐵證。

其實不然,劉璋來參加宴席時,也帶了大量的軍隊(“璋率步騎三萬餘人”),如果劉備貿然採取動作,一旦不能得手或者即使得手,也很可能被劉璋手下消滅。所以,劉備選擇帶著劉璋借給他的部隊,在葭萌關磨洋工,其實是慢慢分化、瓦解劉璋的部隊,化為己用,最後才反戈一擊,取得對劉璋的勝利。

扒下劉備“假仁義”的外衣,搞清這七件事,鐵證如山難翻案

四、劉備拋棄田楷、公孫瓚,投靠陶謙

劉備原來是公孫瓚、田楷(公孫瓚任命的青州刺史)的部下,劉備被任命為平原相,也和老同學公孫瓚的支持有很大的關係。

曹操進攻徐州,陶謙向公孫瓚求救,公孫瓚派田楷、劉備救援。等到了徐州,當陶謙提出劃撥四千精銳丹陽兵給劉備時,劉備的立場立即轉變了,正式轉會到徐州陶謙,不再跟公孫瓚混了(“先主遂去楷歸謙”)。這種見利忘義、過河拆橋的行為,也說不上仁義吧。

扒下劉備“假仁義”的外衣,搞清這七件事,鐵證如山難翻案

五、劉備發行大錢,在益州搞通貨膨脹

劉備佔領益州後,對部下大肆獎賞(這也是戰前許諾的),導致國庫吃緊。手上沒錢,各項工作都沒法開展。

於是劉備聽從尚書令劉巴的建議,用金屬含量低的大錢替代原來金屬含量高的五銖錢,由於大錢的鑄造不加約束,很快導致益州的通貨膨脹,老百姓的財富大量縮水。這種做法顯然也無法與仁義聯繫在一起。

扒下劉備“假仁義”的外衣,搞清這七件事,鐵證如山難翻案

六、劉備落井下石,促使曹操殺呂布

呂布在白門樓被曹操所抓,曹操還在猶豫是否要殺呂布,呂布也在用自己善於訓練、指揮騎兵的特長忽悠曹操,以求得一條生路,就在這時,劉備在邊上對曹操說,“明公你沒有看到呂布是如何對待丁原、董卓的嗎?”一句話立馬讓曹操下定決心殺呂布,氣的呂布大叫“大耳劉備的話最不可相信啊!”

雖然呂布反水劉備在先,但呂布兩次擊敗劉備,都沒有為難他的家人,還一度把小沛留給劉備棲身。應該說,呂布還算做的有一些人情味。但是劉備懷恨在心,關鍵時刻落井下石,害的呂布小命不保。

扒下劉備“假仁義”的外衣,搞清這七件事,鐵證如山難翻案

七、劉備恩將仇報,殺車胄反叛曹操

曹操對待劉備其實不錯,一心想把劉備招為己用。劉備投降曹操後,曹操上報朝廷,先後任命劉備為豫州牧、左將軍,這是劉備自立漢中王之前最高的職務。可是劉備心存大志,始終不肯甘於人下,最後還是背叛曹操。

劉備利用曹操對他的信任,趁著截擊袁術北上的機會,想辦法帶兵前往徐州,然後反客為主,殺掉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車胄,重新舉起大旗。一個人執著創業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忘恩負義,踩在老東家的頭上,就不厚道了。

摸金校尉曰:

總而言之,劉備是一個現實主義者,是一個真正有創業激情的人。他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為了去實現自己的目標,而不是為了貫徹踐行某一種高尚的理想信念。從這一點出發,我們就可以很好地理解劉備做的每一件事情了。

各位看官,您對劉備到底是真仁義,還是假仁義,心裡有自己的答案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