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觀哲學(六)——性驅力一

人類起源於虛無,在沒有清楚的認識虛無之前,人類對於人性的認識是先天不足的;同時在虛無認識上的缺失,使得人性體系的運轉存在著很多系統誤差。為了解決以上問題,人類需要對虛無和人性之間的關係確立一個框架:虛無是一種在世存在,可它又不具有人類在世生存的條件;人類的在世存在是通過對自然取得一定意義上的勝利而確立起來的,人性就是勝利之所得。人性是隨機的、無指向性的;慾望雖由人性產生,但人性又無法直接為慾望提供持續的動力。這使得人性與慾望之間存在著一個二者都不能直接介入的空間。面對這樣的事實,人類需要處理兩個事情:一是完善人性體系縮小人性與慾望之間的真空區域。但這需要建立在對虛無認識的基礎之上;二是人性需要轉化出一個使者,幫助自己給慾望傳達指令、提供動力,這個使者就是性驅力。

人們的對性驅力的認識大概要分為這樣三個層面:性作為在世存在的意義;性作為慾望而存在;性是一種內在的驅動力量。性是在這三個層面上同時起作用的,而且在三個層面上分別和三個不同層面上的慾望相結合,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就構成了性可以作為驅力的內在根源。本文將討論的是對性的第一層面認識——性作為在世存在的意義。

一、性是什麼?

當我們打開一個產品的說明書,我們會看到上面寫著關於產品的很多信息。所有的產品都會有一些相同的信息類型,比如說生產廠家、產品編號等等。有些信息會因為產品的不同而不盡相同:如果是食品,說明書上會有保質期、貯藏方法等;如果是電器,說明書上會有電路圖、操作步驟、故障排除說明、安全指示等。說明書上的每一個信息都是為了告訴你這件產品“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這每一條信息都可以稱為該產品的一個“性”,討論到這裡性成了一個伴隨著主體而存在的在世存在。雖是在世存在,可是這些性都是散的,而且還不具有完全的區分作用。比如,告訴你一個生產廠家和一個生產日期,我們不能具體知道這是個什麼產品。我們需要更多的性來幫助我們最終確定某一個產品。或者說只有把說明書上的所有信息整合起來,我們才能和一個具體的產品聯繫起來。這個說明書就是人性,它裡面可以裝著各種各樣的信息——性。此時,人性這個“說明書”就可以準確的告訴我們這個“產品”(也就是人)是誰。

有了產品,有了說明書,我們自然會問下一個問題,這些東西從哪裡來?顯然產品不能自己寫說明書,也不可能因為說明書表述出了產品信息,產品就成為了一個存在。產品和說明書的背後一定有一個和它們不同質的存在,也就是製造者。製造者可以將這個世界的很多原材料通過必要的方法和設備加工成產品,並寫出說明書。虛無就是人類的製造者,所以虛無肯定為人類這個產品寫出了說明書,這個說明書就是無常性存在。可是我們人類把這個說明書給弄丟了,無常性存在一直都在我們周圍,但我們就是找不到它。離開了說明書的產品不可能將產品的性能運用到極致,這就是人類的困境之所在。可人類畢竟是個智能產品,於是人類就在找不到說明書的情況下自我運行起來。在長期的運行過程中,人類寫出了自己的說明書——人性。

二、性的存在

一份說明書中會有很多產品的信息,但大致可以分為這麼幾類:生產商信息、產品本身的信息、其他在統一標準要求下說明的信息。所以人性這個說明書也有這麼幾類信息:生產商信息——父母遺傳給我們的信息(先天性)、產品本身的信息——我們自己產生的信息(後天性)、其他信息——既包括我們在世的意義,也包括別人對我們的評價,最重要的是人性和性本身的邊界(虛無性)。

(一)先天性

拋開人類起源的問題,我們每一個人的先天性都起源於兩性,這是所有“性”中最原始、最自然的一種。兩性或者說是男女之性決定了我們的存在,它為我們自己的人性說明書的形成提供了那張“紙”。

男女之性在自發的慾望層面對應的是生殖的慾望,它包括以下三個要點:一是它們二者的結合與相互作用構成了一代一代繁衍的動力,男女之性對我們人性上的影響是以遺傳的形式實現的,也就構成我們人性之自然屬性的來源。二是它們二者之間不存在絕對意義上的對應關係,這一點為以後的兩性關係之演變埋下了種子。三是雖然在這一層面人具有思考的慾望,但如果生殖慾望沒有進一步擴展的話,思考依舊不會發生作用。到這裡,我們的人性說明書還只是一張紙,這張紙的大小、材質等都還沒有定性,它只是說明我們的人性之形成擁有了一個二維的空間。

緊接著生殖慾望首先開始擴展,人類對“生”的質量提出了要求。這一擴展需要男女之性和生殖慾望開始產生一種模糊對應的關係,隨後情感出現萌芽。到這裡,男女之性才具有了我們今天所熟悉的意義。到這裡,我們的人性說明書才在紙質和尺寸方面有了模糊的規定。同時其他慾望也在這一階段開始擴展,它們一同構成了人類對這個世界最初的、成體系的認識,人類在這一刻成為了原初之我。由原初之我慢慢有了人性的萌芽,於是我們人性說明書上也從這一刻開始有了些模模糊糊的內容。

但這一美好的階段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沒過多久人性就隨著慾望的第三次擴展而開始膨脹。整個場景就是我們所謂的人生百態,在這個大場景裡慾望肆意膨脹,慾望與實現的手段和模式以及關係隨意嫁接,雖然出現了很多好東西,但其實壞東西要更多。男女之性在與生殖慾望結合的同時還與其他本不該結合的因素相勾連,使人盡關係變的複雜,也使人們的視線從真實的問題轉移到了一個個理不清的表象。本來我們人性說明書的紙質以及尺寸都是規定好的,但到這裡紙質和尺寸開始出現了“山寨和盜版”。當我們研究人類繁衍的歷史,說起早期人類的繁衍,我們會很自然的把它當做一個階段來看待,這一階段中除了男女之性我們很少將之附加其他的要素。但是當我們現在談論某一對男女的兩性問題,這其中加入的理解和認識就會變的多樣化,幾乎可以完全脫離男女之性問題本身。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雙方的,如今有時候男女的結合已不再僅僅和慾望、情感產生對應關係,性由一種信息變為一個工具;另外,我們的人性都在膨脹甚至扭曲,對待一件事情我們會像做飯一樣由著性子隨意向里加作料以調出自己喜歡的口味,到這裡我們的人性說明書的盜版問題已從單純的盜版紙質和尺寸發展到了盜版內容。同時,就以上問題單從性的在世存在意義是沒辦法解釋的,它還需要性的其他兩個層面的內容加以說明。對於這一點,我們會在之後的文章內進一步表述。

(二)後天性

當討論到後天性時情況就變的複雜起來,人們的後天性需要分別與慾望的三個層面進行對接,他們之間的關係合起來構成了人性的輪廓。這需要分為以下幾個點。

1.我們在剛出生時,一切慾望都處於第一層面。此時男女之性對於我們的意義是我們成為在世存在的條件並具有上一代人的遺傳信息,同時男女之性賦予我們男性或者女性。隨後我們其他方面的性都會被動的由父母所影響,我們會去聽、去看、去感受。聽父母的聲音、看家中的陳設、看別人在我們面前的表象、感受冷暖等等。

當我們長大一些,開始能夠自主的做一些事情的時候,我們的行為最開始就是在模仿之前階段我們所聽、所看到的東西以及所感受到的東西。這一過程,我們會第一次收到父母對我們行為的反饋,可以還不不可以、危險還是不危險之類。此時我們人性說明書上寫的內容就是父母對我們反饋的內容以及語言表達出來的態度。隨著我們的年齡繼續增大,我們開始觀察父母的行為,從這一刻起父母的人性開始在我們的說明書上刻下烙印,這一烙印是我們今後人性產生並最終確立的土壤。當我們的慾望擴展到第二和第三層面的時候,我們對慾望和關係的嫁接也就是在這樣的土壤中進行的。至此,上一代遺傳給我們的信息由最初的男女之性的意義擴展到我們的自為。

高中生所處的年齡階段恰好是慾望擴展到第三層面的初期,因此高中生對慾望和關係的嫁接藍本都是取自父母。既然是第三層面,那麼高中生的思考慾望也是在不斷實現的過程中的,這造成了高中生的認知與父母的認知之間既有聯繫又有差異。以上就是原生家庭與我們之間的關係框架,對於原生家庭的敘述將在後面的文章中討論。

2.一個人真正的成長始於離開(心理上或行為上)原生家庭,這一時期我們對新東西的認識和渴望超過以往任何一個階段,對這些新東西的攝取改變著我們從內到外的性,這之後我們的人性說明書才有了清晰的條目和每一條目下準確的內容。

在這一階段,我們慾望的第一層面中依舊是生殖的慾望最為強烈。我們開始自主的探索男女之性,甚至會為這一慾望的實現做出很多探索和嘗試。在初期的探索和嘗試之後,隨著思考慾望的進行,我們開始自主的將慾望和關係按照我們的意願進行嫁接。我們的慾望開始和我們的各層面的性進行糅合,最終成為我們人性說明書上某一條目下的內容。

中學生的“戀愛”其中的一個動機就是對男女之性的探索,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和家長、教師之間會發生衝突,實際上是當期的慾望和現實的衝突。由於衝突的存在,中學生的“戀愛”大多會戛然而止。但是大學生的戀愛會將這一過程繼續下去,使之最終形成自己人性中的元素。

3.我們成長的很多階段中人性都是有可能被修飾的,如果我們在那時候對人性不加修飾,在我們成立自己的家庭那一刻,特別是我們有了自己的下一代那一刻,我們的人性說明書就最終定稿了。我們人性的最終“定稿”恰好是一個週期,即我們出生到我們有了自己的下一代。在這一週期中我們恰好把人性需要經歷的一切階段(除了死亡)幾乎都經歷過了,我們的人性和性就在這一週期結束的時候,最終穩定下來。

在我們的人性“定稿”之後,我們的思考僅僅是對之前經歷的梳理和總結。如果可以發現一些規律性的東西,並加以闡明進而形成具有預示作用的認識,這就是所謂人生的大智慧。但如果我們梳理的沒那麼有效率,我們就會渾渾噩噩的了此一生。這其中的性是固定不變的,只是認識上的差異導致了最終不同的生活狀態。

(三)虛無性

先天性和後天性可以幫助我們最終確立人性,整個過程已如上所述。我們的性雖然在人性說明書的框架裡,但性本身的外延是模糊的,它可以和任意的情景、慾望結合。從這一角度來看,性的在世存在意義似乎只取得了存在的意義但又不唯一,這其中的原因就來自虛無性的存在。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能遇到眾口難調的情況。無論我們自己將慾望和性協調到如何優化的程度,我們依然會聽到不一樣的聲音。對於這樣的差異,我們若以內在為準就會慢慢的將自己與外界隔絕;以外界為準就會在人生百態的大廈內迷失自我。造成這樣狀況的原因很多人多習以為常的認為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這其中的深層原因就是我們對虛無性認識的缺失。

人們對一個在世存在的認識是無止境的,我們將對在世存在取得新認識之後依然存在著未知的狀態稱為虛無性。但是這裡需要明確的是在世存在的虛無性並不意味著在世存在的盡頭是空的,虛無的內在是更高維度的在世存在。這一點就決定了我們在虛無面前不能任由自己的性子往裡面添加“作料”。一件產品被生產出來之後,一定需要進一步改進和調整之後再生產第二代產品。比如手機現在的功能很完備,對於未來即將出現的功能我們能不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加以推演?其實是可以的,它只是人們思考的慾望需要實現而已。但我們現在的問題是,當我們按照自己的喜好將手機的功能推演完之後,我們卻認為現在手機具有的現實中的功能是不存在的。這就導致了我們對虛無性的認識發生扭曲。

這一扭曲存在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我們的慾望和性從本質上來說和虛無是不一樣的,當我們將慾望和性結合去推演虛無的時候,虛無就被我們在現實中進行了扭曲。就相當於我們拿到一個產品,對照著說明書進行操作,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所注意的信息也只是關於產品本身,我們並不能通過這些信息去推知生產者具有什麼樣的性。因此,虛無性的存在為慾望和性的結合提供了一個模糊的邊界,這個邊界在哪裡我們不知道,但這些邊界的連線一定可以帶著我們回到原初之我的狀態,在那樣的狀態裡慾望和性才達到了最佳結合,也只有在那樣的狀態下我們才有可能探尋人類的本源——虛無。要想實現慾望和性的最佳結合,我們需要繼續討論性的第二層面作為慾望的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