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村家庭为了供三位大学生上学变得一贫如洗,是否值得?

lucky小默


大学生学费住宿费不太高,学校现在也有贫困生补助,助管助教工作。而且大学有许多空闲时间可以做兼职,寒暑假也可以兼职,农村孩子如果深知家庭环境的不易,完全可以自食其力。如果这三个孩子学习不佳,考上了三本,学费是挺多的。但是非一线城市学校的话,三个人每年学费最高三万加,完全靠家里资助,四年下来最高20万。现在一个农村家庭收入也大概这么多钱。但是换言之,三本毕业的学生找工作也不过如此。所以,如果读三本院校找不到好的工作不值得这些投入。

如果孩子争气,大学四年花销不了多少。毕业后选择读研也不用家里的资助。孩子可以自食其力靠能力找工作,走出农村,这种投资是完全可以的!

说说我们家情况,贫困县的贫困村。家里不够富裕,家里爸爸妈妈只有靠农活维持生计,我是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小我七岁的弟弟。我初中前成绩一直很好,公费考入县城重点中学,高考有些落差,上了二本院校,当初每年学费3500。大学前爸爸就开玩笑说给我启动资金自己去奔吧,当初拿着大概6000块钱去读大学,后来我成绩好,一直是专业第一,获得各种奖学金,国家奖学金8000,贫困生每年3000,励志奖学金5000,还有学校的奖学金大概1600。我空余时间去做助管,后来去外面做家教,由15一小时到后来的60一小时,毕业后我手里有几万块钱,除了补贴家用,我继续读研究生,得奖学金,做助教,依旧自食其力。研二时,弟弟高中毕业考上了三本学校,爸爸不用我出学费10000,生活费都是我出的,暑假我让弟弟出去找工作,一个假期能收入3000加,他平常也经常去做一些兼职。总之,家里不需要有太大负担。爸爸妈妈一直很知足。


香格里拉话中画


我来给你讲一个我弟弟家的故事吧,弟弟有一双儿女,大的是女儿,小的是孩子。弟弟纯粹农民一个,因为要照顾孩子,他们没有出去打工,只在家乡打零工,主要是跟砖瓦匠包工头干小工,收入微薄。

可是,两个孩子都很喜欢读书,从上初中开始,弟弟就有点想把女儿拉下来回家帮着干活。不过我这大侄女从小就喜欢读书,怎么也不肯下来。我对弟弟的想法也是批评过多次,看到女儿成绩很好,而且特别上进,也就不再动这个心思了。

最困难的时期,是从女儿和儿子一个高三一个高一那年开始的,高中收费比较多,这两孩子,一节课都没补过,而且,初中就是在乡镇中学读的。因为乡镇没有高中,高中只能到县城就读,这样又多出了伙食费。

当时,我被借调到教育局,多次去高级中学,给两个孩子说情延缓缴费,多次给两孩子垫支费用。也多次把弟弟夫妻俩找到家里做工作,让他们坚持下去。

就在那一年,弟媳妇生病去南京做了一个手术,本来就没有积蓄的家庭,简直就是雪上加霜,他们这次真的打算放弃了。我坚决不允,千方百计为他们度过难关,千方百计鼓起他们的信心。

后来,孩子相继考上大学,幸亏有助学贷款,圆了他们的大学梦,女儿还勤工俭学、做家教,读完了研究生。男孩也本科大学毕业。这俩孩子,就业上从来就没遇到任何问题,农村的孩子,能吃苦,学的又扎实,没毕业就被签了。

回想侄女侄儿读高中读大学时,他们家在村里是被人嘲笑的对象,村上很多孩子初中没毕业就出去打工挣钱了,他们家两个却一直在花钱。人家盖起了楼房,弟弟家只有两家边房,连平房的住房都盖不起。

然而,现在,事实正在打脸那些嘲笑过弟弟家的人,侄儿和侄女分别在两家著名电气企业做研发工作,那些初中出去混,积攒多年钱盖的楼房,也就是侄女和侄儿一年的工资,换句话说,他们家如果想建房的话,一年可以建两座小洋楼。

但是,侄女和侄儿都说不建房,他们会在杭州买房,让爸妈一起过去,不再种田。仅从经济收入上来说,当初的一贫如洗,也是值得的。更何况,两个孩子地位,是那些混在农村的人无法相比的,他们已经成功地成为社会精英,脱离了社会底层。

故事讲完了,一个农村家庭,为了供三位大学生变得一贫如洗,值不值?大家应该有了答案了吧。是的,我弟弟家的经历,已经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当代师说


这个问题很有感触,因为我就是供三个大学生的妈妈,一个婆家侄子,俩个儿子。侄子第一个高考624分,进了重庆大学。在拿到通知书的那天,我激动的掉下了眼泪,做了一桌子菜,全家高兴的为他庆祝。

一年后,大儿子看到哥哥能考取,我为什么不能,一番拼搏后高考684分,超越当时的本科线130多分,但在选学校时俄语受限,没被录取想去的学校。

又过了两年,小儿子看到两个哥哥先后迈进大学的门槛,也不甘心落下,以580分考取山东理工大学。

孩子们虽然很争气,个个本科四年,这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真是太困难了,每到伏假和年假结束开学的时候,都交一学期的学费,生活费,加上资料书纸真是一大笔钱。为凑这些钱东挪西借,甚至连卖肾卖血的心都有,别的说多了都是泪,。

要说值得不值得,我个人认为值得。在社会飞跃发展得今天,更体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学历也是个人招牌,不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去搬砖爬架子。要是没文化没学历也可能照样挣钱,但是工作强度不一样,生活质量也不一样!


一缕阳光185859837


看到“一个农村家庭为了供三位大学生上学变得一贫如洗”的题目,我顿时热泪盈眶,因为我自己的家庭就是这样,不但一贫如洗,还负债累累。但是,我的回答依然不变:值得,很值!


我出生在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并且在大山深处,生产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我们家父母生养了我们兄妹四人,大哥、二哥、姐姐和我。从我记事开始,父亲就把“农村的孩子,尤其是我们山区孩子不读书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永远走不出大山”这句话来激励我们。

我们没有上过幼儿园,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父母再苦再累,但是从不允许我们有不上学的念头,如今每每想起读书那些年父母所受的苦累和家庭窘迫的生活,眼泪止不住往下流。


因为老家农村山高路远,地里的庄稼几乎都是广种薄收,农田里以栽种烤烟、包谷、水稻为主,家里养殖鸡鸭鹅及几头猪补贴家用,但是一年下来扣除生产和生活成本以外,剩余的钱还不够四个孩子的学费,为此,父母操碎了心。

永远都记得,每到开学季,父亲下地干活,母亲都要把家里的包谷、稻米等盘点一次,留下少部分吃的以外,就带着我们兄妹四人背包谷和稻米去集市上卖,集市离家很远,要走近20多公里的山路,有时候走几个小时背到集市上还不一定卖得好价钱,有时候也会卖鸡鸭鹅或者蛋,一分一块地凑学费。


为了省下每一分钱,父母好多年没买过一件新衣服,父亲甚至断了抽了多年的烟,我们兄妹四人也是哥哥的穿小了改改给弟妹穿。有时候实在凑不够,父母就去农村信用社贷款,村里的人都笑父母傻,说见过贷款盖新房、娶媳妇的,没见过贷款读书的,不值得。

但是,父母却一直坚持让我们上学,他们说只要以后娃娃有知识有文化就一定有自己的饭碗,不会像他们一样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值得!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父母的鼓励、支持下,我们兄妹四人学习一直很努力,两个中专毕业,两个大学毕业,后来各自走上了工作岗位,有了自己的事业,并且还掉了所有的贷款。

可是,天公不作美,当我们计划着把父母接到城市来安享晚年的时候,父母却因病相继离开了我们,从此“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永远成为我们兄妹四人心头抹不去的创伤。父母走的时候一直在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说他们苦了一辈子,家里一贫如洗,还负债累累,但是看到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一点都不后悔,觉得很值!


我感谢我的父母,不但生养了我们,还让我们受到了很好的教育,这是一笔用金钱无法衡量的财富,也是我们家永远的精神传家宝!


花腰妹


值得!只要能把三位大学生培养成社会有之才,那就是花在多的钱,不管有多穷都值得。

知识改变命运!农村人有句俗话说:砸锅卖铁,供娃上学。为了孩子的来,那怕是在苦在累也值得!孩子是国家未来接班人!要想成为接班人,就必须从小有个牢固的学习基础,才能接好班。家长不要为眼前困难所下倒,为了自己现在变得轻松,就断送孩子的美好前程!

我在上学时,次次语文写作得第一,我们家里那个时候就很穷!只靠父母养我们姊妹七个,我大姐,二姐一天学没上过。我哥比我大四岁,我下面还有一个妺妹,俩个弟弟,我们五个都上学。我哥高中毕业,我就进入初中,那个时候全国人民缺粮,粮食紧张,我妈省吃节约,平时做饭时多在小米粥里下些洋芋,多做些豆角菜,样把省下的粮食叫我爸背到离家三十多里路的集市卖了,供我们上学。

我初中毕业了,又要供我们四个上学,又要给我哥取媳妇。我们农村重男轻女,我爸妈在也没能力和勇气供我上高中了,我妈说我要是上了高中毕业了就必须给她还上学钱,她给儿子取媳妇要紧,我是个女子上不上学无所谓。面对家里的贫穷,父母对我上学的不支持,我还是选择了硬着头皮去上高中。一进学校门,老师就说学费,学杂费一共十三块多钱,家里靠卖粮食把仅有的二十六块钱给我,县城学校离我家有一百二十里路,车费贰元六角钱,为了省下那贰元六角钱,我们三个学生一步步走到学校,走了一天半才到了。

到了学校一听老师说十三块多钱,我心里就慌了!每天吃饭一个白面馍四两,吃一勺菜要五分钱,我每顿饭有时只吃个馍,不舍得吃菜。有时吃菜,老师在上课时严啸的讲到你们家里人没钱供你们上学,你们不好好学习,能对得起你们的父母吗?我在学校饿着肚子上学,毕业在考不上大学,那就白白的浪费家里的辛苦钱吗?到时拿啥给爸妈还钱呢?想着,想着我就离开学校回到家里。

我真的很后悔,那个时候要是好好坚持上个高中毕业,那我就靠自己在努力一定不是今天这个地步。而今天我文化水平低就连个今曰头条都做不好,写文章有困难,看书有时有困难,如今斗转星移年近五十多岁的我,还有啥为法呢?提起写作同样爱如眼睛,但学历太低,啥也干不好!所以,家里在穷也要供娃上学,在学校里多奋斗半年,比以后奋斗十年都管用!


农夫说实话


我是一个农村出身的大学生,家里还有一个妹妹也在上大学。我爸妈为了供我们两兄妹读书,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到广州打工。虽然说没有因为我们两个孩子读大学家里变得一贫如洗,但也实实在在的对我的家庭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我爸说过的一句话至今让我印象深刻,“读书也是一种投资,有赚也有亏,不期望你们两个都能够挣钱,起码要保本啊”。如果把读书单纯的作为一门生意,那么绝对是赚钱的。读书作为一门长久的生意,短时间内看不到成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利润”就会越大。

精明的农村人都喜欢算这么一笔账,供一个孩子读大学的成本是多少钱。四年下来少则六七万,多则十五万左右。面对这么一笔巨款,有些人就开始打小算盘。高中毕业出去打工,一个月三千块,一年就是三万六,四年下来就是十四万两千四。不送孩子去读大学不仅仅可以省了六七万,孩子还可以在四年的时间里挣到十几万。所以得出一个结论:送孩子去读大学是亏本的生意,不如早点出去打工。



这种就属于目光短浅,只注重眼前的利益,没有长远的打算。读大学的收益不能单单从金钱的收入去看待。读完大学四年的人会比没有读过大学的人想法和价值观高出不止一倍,读书使人明智,书读的越多,看问题想事情的时候就会越加的周全一些。

而读大学以后的收益直接取决于你读的是什么类型的大学,专科?本科?985?高校的层次不一样,决定了你毕业以后的起点。专科和普通本科的差距不大,一个月三四千,985高校毕业的一个月五千以上。

我们村里去读大学的人非常少,更多的是初中,高中毕业以后就直接去打工了。村里的老人对于这一部分的年轻人最多的评价就是吃不了苦,出去工作没几天就又回来了,一年到头来广东去了五六次,就是待不下去。很多人到了结婚的年龄了连个对象都没有,整天就在村子里晃荡。

而村子里面的一些同龄人,虽然说只考了一个专科,去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三年以后进入铁路局,现在一个月工资已经达到了6000千块钱。另一个考上了浙江工业大学大学,毕业以后进入了一家上市公司,毕业三年在杭州买了房子,今年结婚了,老婆是大学的同学。

读书是一个农村孩子跳出农门的一个最简单最便捷的渠道,读书改变命运在现在来看仍然适用。而且现在读书的成本并没有那么高,国家和学校对于贫苦大学生有许多的资助政策,最高可免除学费。


大三老学长


我是不请自来,也谈谈我看到的现实,我父亲有个战友,他们家跟我们家相交很好,他们家三个儿子,这三个孩子从小成绩就不错,家庭就是农村种土地的。自从大儿子考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后,家里每隔一年就出一个大学生,那时,我那表叔、表婶(三个孩子的父母)生活上真的很拮据,衣服都是补了又补,吃面就是盐水拌面,一年中很少买肉吃,真的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了。现在好了,三个孩子都成家立业了,都有不错的工作,在各自工作的城市都买房了。由于父母不愿去城里生活,三个儿子花钱在老家给父母修了房子,生活得有滋有味。


期待明天129720131


值,绝对值。身边真有供出3个大学生的家庭。简单介绍介绍:

1、我大姨家。我大姨家三个孩子,老大儿子、老二闺女、老三儿子,老大上的是中专,老二、老三是本科。大姨家是计划生育打击的典型,虽重男轻女,但绝不穷教育。家底本身就薄,计划生育罚的又厉害,所以供养3个学生真得非常累。老二、老三上初中时,学校要求住宿,两人就各带一捆煎饼,有一次老三跟老二从家里带的饭太少了,吃到周四就没有了,老二跟他说:你就不能多喝点水吗,使劲喝水,喝水就不饿了。现在老大在保险公司上班,老二在信用社,老三在市里的一家企业,虽然大姨家到现在也没有缓过劲,但是因为供出3个大学生而远近闻名。

2、另一个就是我们家前边那户。他们的父母与我父母年纪相仿,有3个孩子:老大、老二闺女,老三是儿子,他们也遭受计划生育重罚。夫妻两个又不善于经营,困难时候吃都吃不上。不过,三个孩子有个好姑姑,她是我们村第一个大学生,她与她丈夫在一汽上班,工资高,是他们供养3个孩子读书。3个孩子中的老二与我年龄相仿,上初中时管父母要生活费,父亲说钱买烟了,母亲说钱该你弟弟买衣服了,催着她向奶奶要,说你姑姑刚打的钱。现在老大在幼儿园当幼教,老二在外企,老三考上了研究生。

更多考研、考公信息请关注“考研过来的基层90后”。请转发给需要的人


只爱晓夏天


肯定是值得的!(对不起,我是含着泪水写完的)父母为了孩子有出息,就是砸锅卖铁也愿意,一个农村家庭能够培养出三个大学生,实属不易!可怜天下父母心,当孩子的能够理解吗?

我岳父也是在农村,家里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靠种庄稼和做一些副业,把三个孩子拉扯大,他们也懂得,万般天下唯有读书高的道理,为了把三位孩子供上大学,他们没有少吃苦。但现在看到孩子们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岳父母是骄傲和自豪的,你经常跟我们讲起,那时培养三个孩子读大学的不容易。

记得老大读高三那年,家里还有一个高一学生和初二学生,就是学费和生活费,一个农村家庭都很难承受,他们也想了很多办法挣钱,可是现实是残酷的。

高考前,家庭条件好的都给孩子买补脑产品,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我的大哥看着别人喝着三乐浆(价格昂贵的抗疲劳产品),回家向父母提要求,也要喝这种抗疲劳产品,父母苦于没有钱购买,就给孩子说:"我们家里现在锅都生锈了,家里都一个月没吃肉了,为了你高考,你看看你的弟妹,他们现在还穿着两年前买的衣服,脚上的黄布胶鞋也是别人送的,我们现在穿的,都是结婚时的衣服,你再看看这上面的补丁有多少?家里有钱不花在你们身上,花在谁身上呢?"

老大听了父亲的话说道:"要不我们去贷款来买肉吃,等我考上大学后,我来还贷款。"父亲听后说道:"是啊,我也想过去贷款,可我们现在家里一贫如洗,谁愿意给我们放款呢?"老大很不乐意了,很生气的说道:"家里这么穷,我不给你们当儿子了,我要给黄叔叔当儿子,他家里每天都有肉吃。"父母沉默了许久,含着眼泪继续说道:"我们现在不要和别人去比,等你们都考上大学,有出息了,一切都会好的,相信父母,你还有几个月就高考了,考上大学后,你是我们村里唯一的大学生,我好开口给别人借学费。"

老大听懂了父母的话,高考那年以642分的成绩,成为了该市的理科状元。学校领导、老师和亲朋好友都来祝贺,也收了不少货礼,解决了燃眉之急。后来弟妹读书,有了学习的榜样,奋起直追,也考入了理想的大学。

目前老大经过20年的拼搏努力,在某大型集团总公司任老总,老二也是西南片区的某项目负责人,小妹在某重点中学教书。

回想起一个农村家庭,能够供养三个有出息的孩子,的确不容易,父母为了孩子的发展,有苦不能说,有泪不轻弹,将毕生的爱与青春,奉献给了自己的孩子,看着这三棵幼苗茁壮成长,现已都成参天大树。

回想起以往的点点滴滴和现在孩子的现状,父母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是否值得这样做?请在评论区里发表看法。


Lance课堂


农村家庭供孩子上大学,变得一贫如洗,我觉得是值得的。

人之一生,没有知识打底,如同枯井常年没水。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人,哪怕赚再多的钱,其人生总给人一种不圆满的感觉。“地贫种松柏,家贫子读书”,寒门学子要出人头地,读书是一大捷径。一个农村家庭有三位大学生在上学,变得一贫如洗,有人说这是非常不幸的事情,但我觉得这也是寒门之幸。寒门学子要“化茧成蝶”,读书是非常好的出路。


在我们乡下,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很多,但这些农民的孩子出人头地的也挺多的。我的邻居在二十多年前家境相当贫寒,更是让这位邻居寒彻心扉的是,她的丈夫在外头几乎没回来过,基本上从来没有向家里寄过钱。她的四个孩子都是她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

她家最大的女儿对学习不感兴趣,捧起书就头疼,早就出嫁了;她还剩下二儿子、三儿子和小女儿还在读书。用“守活寡”来形容她也并不为过。在培养她三个孩子读书的过程中,这位女邻居四处打工,又四处借钱,用她的话就是“我砸锅卖铁,哪怕卖血也要供孩子读书,苦了我这一代就够了,绝不能让下一代继续苦下去!”


就这样,她的二儿子考入一所医学院,成为一名麻醉师;她的三儿子考入一所师范大学,读研之后成为工程师;她的小女儿最后也挺有出息的。可以说,没有这位女邻居一直以来的含辛茹苦,就没有这三个孩子的今天。当她47岁的时候,当她的二儿子拿到本科毕业证即将准备考研的时候,她撒手人寰,因绝症永远离开了她用生命去培养的三个孩子……如果这位女邻居能活到现在,我觉得她肯定是我们这个村子里最幸福的人。

对于农村的人来说,父母是文盲,如果孩子和父母一样没有文化的话,很可能会“复制”父母这辈子的艰苦日子,走上父辈曾经走过的辛酸路。在有些家长看来,让孩子读书是一种消费,但我觉得,其实让孩子上大学,是一种最好的投资。在这种“投资”的过程中,寒门家庭经济上可能会捉襟见肘,生活上可能一贫如洗,但让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通过读书增长见识,通过读书开拓视野,通过读书拓宽人脉,会让孩子一辈子受益无穷。
让孩子读书,清贫只是暂时的,也是一时的;让孩子放弃就读大学,清贫这种“基因”很可能会世代相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