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总督和巡抚相比,谁的官大呢?为什么?

密探零零发


一般情况下,清朝总督要比巡抚大,但是也有特例,比如山东巡抚。

在清朝,直隶总督和两江总督,可以说是各总督中分量相对最重的。夹在直隶和两江之间的,则是山东。

山东归属哪个总督管呢?不管是直隶或是两江,都管不了山东(清初,直隶总督总管过山东几年)。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个省内也设总督,比如四川总督只管四川一省。还有河南,雍正因为田文镜,临时设过河南总督。而山东即不归别的总督管,也没有单设总督,最高长官就是巡抚。

一般来说,管着几个省总督的级别高于只管一个省的巡抚,是正二品。如果该总督挂了兵部尚书衔,则为从一品。而巡抚,如果他没有加兵部侍郎衔的话,是从二品,如果加了兵部侍郎衔,则为正二品。

但是,山东巡抚如果不加衔,是正二品。如果加了衔,就是从一品。和加了衔的总督平级。在这样的例子,在清朝并不多见。

山东巡抚为什么比其他省的巡抚级别高?这是明朝时就形成了制度。看看明朝山东巡抚的全称:巡抚山东等处地方督理营田兼河道提督军务,正二品。山东巡抚的权力非常大,包括民政、治政河道、农业、军事一把抓,堪称是山东王。

清朝入关那一年(1644年),就沿明制,设立山东巡抚,全称和明朝差不多。也是这一年,清朝规定各省巡抚是从二品,山东巡抚则是正二品。

山东巡抚“先天”就比其他巡抚级别高,但这还不算完,还要继续升。山东巡抚的兼职多,比如海关、盐政。加了衔,山东巡抚就成了从一品,比其他不加衔的巡抚要高两级。

在明清两朝,能当上山东巡抚的,都不是一般人。在明朝的12位山东巡抚中,进士出身的就占了11个。在知道,明朝官员极重视科甲出身,不是进士当大官的,往往会被各种鄙视。

清朝也一样。以清朝入关后到鸦片战争爆的这196年为例,共有116位山东巡抚。不算满蒙贵族,他们是不需要科甲出身的,直接可以当巡抚。而在必须通过科举考试入仕的汉族官员中,进士出身当过山东巡抚的就有41人。中了进士,那就是天子门生。再不济也要中过举,也算是高级士大夫,是自家人。

清朝为什么这么重视山东巡抚?不惜把山东巡抚提拔到与总督平级的程度?上面讲了:因为山东夹在直隶和两江之间。

清朝定鼎北京,背后就是东北龙兴之地,往南就是中原。直隶总督直接负责京师的安全,又介于汉地、蒙古、东北祖地之间,地位特别重要。但是,直隶辖区经济远不如江南发达,为了维持京师庞大的物质需求,就需要从江南运送钱粮物资。而管理江南发达地区的,则是两江总督。

两江总督管着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尤其是江苏,经济非常发达,是朝廷的钱袋子。从某种角度上讲,清朝只要控制了管安全的直隶总督,和管钱粮的两江总督,清朝的天就塌不下来。如果没有两江送钱送粮,京师就要饿肚子,进而威胁到清朝的统治。

而从两江地区送钱送粮到京师,不管是走京杭大运河,还是走陆路,或是走海路,都要经过山东巡抚的辖区。所以,夹在直隶和两江之间的山东,就成了直接影响到清朝安全的战略要地。

山东最高官员只是巡抚,但官场都知道,山东巡抚其实就是山东总督,只不过不挂总督名而已。

山东巡抚有很多,但要说最有名的,只有两个人,都在清末。一个是丁宝桢,一个是袁世凯。丁宝桢在山东巡抚任上,因为剿灭捻军有功,特加太子太保衔,所以人称丁宫保。举世闻名的宫保鸡丁(念顺口为宫爆鸡丁)是丁宝桢发明的,实际上,丁宝桢发明这道菜时,并不在四川,而是在山东。只不过,丁宝桢调任四川总督后,宫保鸡丁火爆全国。宫保鸡丁是川菜,但起源却在山东济南。

另外,丁宝桢在山东巡抚任上还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件——诛杀慈禧太后的亲信太监安德海。

袁世凯是在1899年出任山东巡抚的。老袁带着他辛苦练出来的小站兵到山东,对山东义和团进行剿杀。义和团在山东呆不下去,跑到京津,然后就被慈禧利用,引发了八国联军入侵……

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地图帝


总督的官职略大些巡抚,但他们的职权差不多,而且总督没有节制巡抚的全力,如果二人发生争执无法调节,就各自上报朝廷听天由命了。在清代总督大部分是满人做总督汉人做巡抚。那我就给大家举三个例子,让大家更好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第一个是胡林翼和官文的督抚关系,胡林翼是湖北巡抚官文是湖广总督,官文这个名字大家都听的出来是个满人,既然是满人就有点看不上汉人的官,还有一个尴尬的是督抚同城,就是他们俩个办公地点都是在武昌,一山还不容二虎呢,更何况是俩政治精英!但胡林翼走了夫人路线完美解决了督抚不和的难题。为当时督抚楷模。

第二个是曾国藩和沈葆桢,当时曾国藩是两江总督而且是节制四省军务,沈葆桢是江西巡抚也在曾国藩的节制之内,而且沈葆桢这个巡抚还是曾国藩保举的巡抚,就在曾国藩指挥大军攻打南京关键时刻,沈葆桢竟然这个时候把江西的税银给扣了,我靠这可把曾国藩给整懵逼了。但他也没办法,只好给左宗棠抱怨道:初不省开罪之由(我想不明白哪里得罪他了),沈葆桢最后竟然不给湘军供军响了,这次惹得曾国藩大怒,最后俩人闹到朝廷,朝廷也没办法啊!最后和稀泥江西省的厘金税银俩人一人一半。这时候的曾国藩可以说是朝廷唯一的依仗了。但就是这种结果。

第三个是吴文镕与崇纶,这种是汉督满抚的结构,地方还是湖广总督和湖北巡抚,因为二人不和,吴文荣出兵期间,崇纶竟然拖延军粮器械至吴文荣兵败自杀。最后曾国藩弹劾崇纶为吴文荣平反,崇纶服毒自杀。

举这几个例子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这种一山二虎的制度,督抚不和这种痼疾朝廷不会不知道,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

我个人认为这是为了防止地方政权做大而影响皇权的稳固。


人到中年始读书


清朝的总督、巡抚并不是一直不变的,尤其是在清初,其设置经常会发生变动。同时,总督和巡抚的品级也略有变动。形成定制之后的情况大致是:总督为正二品官员,加兵部尚书、右都御使衔则为从一品。巡抚为从二品官员,加兵部侍郎衔则为正二品。单从品级而言,总督是略高于巡抚的。



当然,晚清出现了不少由大学士兼任的总督,如左宗棠就曾经以东阁大学士的身份总督两江,这时候的总督就是正一品了。但是,这类特例仅仅是针对担任总督的这个人而言的,并不是总督这个职位本身。晚清时期,巡抚也同样有加太子太保之类加衔的情况,如处决安德海的丁宝桢就曾经以山东巡抚的身份加太子太保衔,而清朝的太子太保是从一品。因此,这时候丁宝桢这个巡抚就是从一品的巡抚。但是,他和左宗棠一样,都属于特例。无论怎么说吧,在同等情况下,总督的品级还是要略高于巡抚的。而且,总督是可以兼任巡抚的,而巡抚改任总督则属于升迁,兼任也是以新升迁的总督身份兼任原有的巡抚,这一
点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总督和巡抚的级别高低。



清朝总督的职权范围是一省至数省的军政、民政,相对更侧重军政,有权节制一省至数省驻军,一定程度上充当了文官节制武官的角色。但是,民政事务也同样有权插手的。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总督更像是用来协调一省至数省军政事务的协调员这样一个角色。此外,清朝还设有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等专职总督,专管河工、漕运等具体事务。清朝巡抚的职权范围仅限于一省的军政、民政,相对更侧重民政,但也有权节制本省驻军。如果硬要和现在的体制相对应,总督大致相当于建国初期华东、中南、西南大区的中央局书记兼军政委员会主席,而巡抚基本相当于省委书记兼省长、省军区第一政委。这只是生搬硬套,因为体制不同,二者并不能直接划等号。



此外,这里所说的节制驻军,更多的是监督,而不是指挥调动。实际上,清朝的总督、巡抚虽然有节制驻军的权力。但是,未经皇帝允许是不能调动驻防八旗和绿营驻军的。他们能直接调动的只有麾下直辖的督标或抚标人马,而且调用时同样必须走正式的调兵程序,并不能随意私用。此外,清朝部分总督的辖区只有一省,故而该省不设巡抚,由总督兼行巡抚职权。最典型的就是直隶总督和四川总督(清朝曾经设置直隶巡抚、四川巡抚,后裁撤,以总督兼行巡抚职权)。



除此之外,清朝的总督虽然品级上略高于总督,且部分总督的辖区也大于巡抚并和部分巡抚的辖区重叠。但是,总督和巡抚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上下级关系,即总督并不直接管辖巡抚,总督和巡抚都直接对中央、也就是皇帝负责。同时,因为总督和巡抚都拥有军政和民政管辖权。所以,辖区重叠的总督、巡抚经常会发生扯皮、争斗。而这种扯皮、争斗正是最高统治者皇帝希望看到的。总督、巡抚相互制衡,可以避免一家独大、最终尾大不掉,皇帝本人正好可以充当这种扯皮和争斗的终极仲裁者,以达到维护中央和皇帝本人权威的目的。此外,清朝还经常会出现总督、巡抚分由满臣(或蒙古、汉军旗人)、汉臣担任的人事配置,这说到底也是为了权力制衡。



总之,总督的官是的确比巡抚略大。但是,二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至于实力权力大小,还要看具体情况和皇帝的信任度而定。


农民工老杨歪说历史


总督和巡抚是两条线。

首先,总督是本官正二品武职,加尚书或者右都御史为从一品,对辖区内军政官员都有弹劾权。所以总督不是战区司令,军区司令。应该理解为国军1949年的军政长官公署长官,或者解放初期的大片区军政委员会主席。毕竟,总督对民政方面也有发言权。

其次,巡抚是本官从二品武职,略偏向民政方面,加兵部侍郎或者左副都御史正二品。巡抚是一省总管,对省长的布政使,省军区司令的提督,省司法长官的按察使都有管辖监督弹劾权,因此巡抚实际侵夺了三司的很多权力。而且巡抚不是总督的下级,本人也有直属军队的抚标作为执行者。

正因为总督巡抚都可以管理军政民政,所以督抚争权相当激烈。譬如太平天国逼近武昌,湖北巡抚直接挤兑湖广总督说,您管理两省军政的,这出兵平叛就该您大显身手。可怜的湖广总督无奈出兵,最终战死。

后期,总督一般兼任驻扎省巡抚,而其余各省巡抚对总督令基本不理睬。


四川達州


总督大于巡抚。总督和巡抚是清朝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官职,两者合称“督抚”,都是省级大员。下面就来看一下两者的具体区别:

一、总督的品级不低于巡抚

俗话说官大一级压死人,品级是区分官员高低的最明显标志。总督的品级为正二品,若加尚书衔为从一品。巡抚的品级为从二品,若加兵部侍郎衔为正二品。按清朝惯例,总督可以兼任巡抚,而巡抚是不能兼任总督的,自然总督的官要大于巡抚。

二、总督掌管的区域要大于巡抚

总督和巡抚都是清朝省一级的官员。清朝共设23个省,每一省设巡抚一名。总督可以掌管一省,也可以掌管两省或三省,如最著名的两江总督,掌管江苏、江西和安徽三省,而江苏、江西和安徽的巡抚只能管理本省事务。所以从掌管的区域来看,总督要大于巡抚。

清代共设有九个总督,分别为:直隶、两江、两广、闽浙、湖广、陕甘、四川、云贵和东三省。另外还设有南河总督和东河总督管理河道,和巡抚同级。设漕运总督,管理全国漕运,和总督同级,但职能却大不一样。

三、总督的职权要大于巡抚

巡抚掌管一省的军政和民政,偏向于民政。而总督则掌管数省的行政、经济和军事大权,侧重于军政。另外,清朝设立总督为的是以文制武,协调各省之间的关系,防止各省之间来回踢皮球,以达到加强行政效率和中央集权的目的。


石头说历史


清代总督比巡抚官大,总督节制巡抚。有的省的巡抚由总督兼任,例如闽浙总督兼任福建巡抚。

清代巡抚管理一省军政和民政、赋税、科举等事务,同时节制一省的水陆各镇兵马。巡抚一般是从二品,但与总督一样,大部分会被加兵部侍郎衔,高配至正二品。清朝不是每个省都有巡抚,例如闽浙总督兼任福建巡抚。

清代总督有2类,一种是管一省或数省的军权大权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另一种是专门负责全国某项事务的长官,例如漕运总督、南河总督。总督一般是正二品,但大部分会被加授兵部尚书衔高配至从一品,借此可以有效节制地方上的提督和巡抚。


跪射俑


按图示,总督比巡抚大


冬月三十


论官职级别,当然是总督比巡抚大。清朝总督为正二品官,一般加兵部尚书和都察院右都御使衔,为从一品;巡抚为从二品,加兵部侍郎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为正二品。但是,总督虽然比巡抚级别高,他们之前其实没有绝对的隶属关系,因为都可以直接向皇帝上书。比如两江总督和江苏巡抚,看起来两江总督辖两江三省,权力很大,实际不然,两江总督能直接管理的地方只有以南京为中心的半个江苏省而已,而江苏巡抚直接管辖的是以苏州为核心的另外半个江苏。


文学影视中的历史真实


总督又称“制台”,就相当于现在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兼省(自治区、直辖市)委书记、大军区政委,副国级。巡抚又称“抚台”,相当于现在的省(自治区)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正部级。提督相当于现在的司令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