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清軍一小卒,因皇帝御筆上硃砂蘸多了,被任命為正二品總兵

他本是清軍一小卒,因皇帝御筆上硃砂蘸多了,被任命為正二品總兵

文|明炫翊

歷史上有許多巧合促成的美事,有時候也真的是造化弄人。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湘軍秘聞中的這麼一個事。

他本是清軍一小卒,因皇帝御筆上硃砂蘸多了,被任命為正二品總兵

​在清朝湘軍的隊伍中,有這麼一個頗有名氣的小卒,叫做陳春萬,是安徽桐城人。陳春萬出身於貧苦的百姓家中,沒有上過學,大字不識一個,在太平天國爆發後,為了圖口飯吃,參加到了左宗棠的隊伍中。(其實這裡來說,左宗棠的應該叫楚軍,曾國藩的才叫湘軍,兵源地雖然都是湖南,但湘軍多數是來自湘鄉,所以湘是取自湘鄉,而楚是取自“湖南古為楚國”)

他本是清軍一小卒,因皇帝御筆上硃砂蘸多了,被任命為正二品總兵

陳春萬是個粗人,但力氣大膽子也大,在和太平軍打仗的過程中,屢次立下功勞,便被左宗棠保舉為“記名提督”,給予了“巴圖魯”的勇號,又給了個黃馬褂,讓他管一個五百人的軍營。但畢竟陳春萬不認字,也不知道兵法謀略,所以不出意外的話,這輩子也就是這個成就了。

他本是清軍一小卒,因皇帝御筆上硃砂蘸多了,被任命為正二品總兵

幹了十來年的營官,清廷開始對兵制進行了新的改革,所以本來還算是個營官的陳春萬,在改革之後,沒了差事,重新成了無名小卒,而且更倒黴的是,小卒還是編外的,連個餉錢都沒有。無奈之下,混不下的陳春萬隻能厚著臉皮跑去找了左宗棠,想這位老上司伸把手救濟救濟他,再給他找個職位幹。

他本是清軍一小卒,因皇帝御筆上硃砂蘸多了,被任命為正二品總兵

可令陳春萬懵圈的是,找上了左宗棠還沒說什麼話,左宗棠卻是趕忙迎接祝賀他,接著陳春萬稀裡糊塗的接了個聖旨,說是自己被任命為肅州鎮的掛印總兵(今酒泉),正二品的大官。要知道的是,掛印總兵和普通的總兵不大一樣,在地位上較為尊崇,可以不受地方總督的管理,甚至可以親自上奏摺子給皇帝。

他本是清軍一小卒,因皇帝御筆上硃砂蘸多了,被任命為正二品總兵

對於這一次的離奇當官,左宗棠是羨慕嫉妒,陳春萬是迷糊迷糊,兩個人都不知道為什麼,官兵們由此還戲稱陳春萬為“意外總兵”。雖說如此,但左宗棠畢竟也算是官場的老油條,知道如果沒有人幫助的話,陳春萬是不可能坐上這個位子的,那會是誰幫他的呢?左宗棠認為是李鴻章乾的,李鴻章和這廝算是個老鄉,這回幫助他是為了在自己這安插個眼線。

他本是清軍一小卒,因皇帝御筆上硃砂蘸多了,被任命為正二品總兵

於是為了不讓“李鴻章得意”,除掉這個“埋伏在身邊的眼線”,左宗棠靠著官場經驗,刻意排擠,讓這位糊塗上位的陳春萬隻幹了一年多就辭官回鄉了。解決了陳春萬後,左宗棠不久回京述職,刻意打聽了一番陳春萬的事,從宮裡宦官的口中,左宗棠這才知道自己錯怪了陳春萬。原來同治皇帝當時在御筆批“肅州鎮總兵候選名單”的時候,還沒看到左宗棠保舉的人,可御筆上卻因硃砂蘸多了,滴落到了陳春萬的名上。改是不可能改了,同治皇帝乾脆就決定,官是陳春萬的了。(同治此時不過是十歲的孩子)

這件事也被時人戲稱為“同治御筆蘸朱飽,一點便宜陳春萬”。不過可惜的是,陳春萬雖然得了便宜,但還是沒有命享啊。

圖片來自互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