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信徒左右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三国魏晋南北朝的乱世开端

从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这段长达四百年的历史是中国最为动荡的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无数政权往来更迭,你争我夺,尔虞我诈。而所谓乱世出英雄,从东汉末年到三家归晋的这段历史也因为其群星璀璨,精彩绝伦而最被人们所熟知。

这其中,西晋曾有过短暂的大统一时期,但很快又陷入加倍的混乱和动荡。而耐人寻味的是,这两次乱世的开端,道教都在其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公元184年,张角以太平道的名义发动了黄巾起义,虽然黄巾之乱在10个月后就被迅速镇压,但也使得本已经江河日下的东汉王朝进一步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开启了群雄逐鹿的军阀混战。

道教信徒左右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三国魏晋南北朝的乱世开端

关于太平道,《后汉书·刘陶传》说:“时巨鹿张角伪托大道,妖惑小民。这里的大道,指得便是太上老君。而太平道的其中诸多内容,又受到了于吉及其门人编撰的《太平清领经》的很大影响。

同时受到《太平清领经》影响的还有天师道,也就是后世常说的“五斗米道”的张鲁,经过张家三代苦心经营,天师道不仅拥有了完整的教义,张鲁更是趁着黄巾之乱,朝廷无力东顾之际,在汉中一带建立起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号称义国。

道教信徒左右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三国魏晋南北朝的乱世开端

而关于于吉,历史的记载则更多了许多神话色彩,《三国志》中形容道:”孙策尝於郡城门楼上,集会诸将宾客,吉乃盛服杖小函,漆画之,名为仙人铧,趋度门下。诸将宾客三分之二下楼迎拜之,掌宾者禁呵不能止。“

“初顺帝时,琅琊宫崇诣阙上师吉所得神书於曲阳泉水上,白素朱界,号太平青领道,凡百馀卷。顺帝至建安中,五六十岁,吉是时近已百年,年在耄悼,礼不加刑。

这样一位神仙老爷子,无数将军见面就拜,拦都拦不住。被孙策给咔嚓一刀就杀了,这在很多人眼里必然是一个大罪过, 所以很多传说便把孙策之死和于吉扯上了直接的关系。

道教信徒左右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三国魏晋南北朝的乱世开端

黄巾之乱摧毁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张鲁在汉中政教割据、于吉不仅直接影响了张角和张鲁,更在琅琊一带,为之后道教的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夸张一点而言,道教的这几个分支,在某种程度上,左右或是奠定了了三国前期的政治局势。

随后,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黄巾覆灭、于吉被杀、张鲁投降,在风起云涌的三国时代,道教也渐渐淡出了大家的视野。但实际上,凭借着之前的空前发展,此时的天师道已经在民间根深蒂固,并在相隔不到百年后,用另外一种方式,再一次左右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这一次,天师道的信徒终结了大统一的王朝——晋,又开启了长达数百年的乱世,这就是著名的八王之乱。

公元290年,皇后贾南风为了夺取政权,先后唆使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大臣杨骏等人相互残杀,最终独揽大权,这便是八王之乱的第一阶段。但她没有想到的是,她的这番作为,让其他藩王们也渐渐看到了权力和皇位的诱惑,于是,比之第一阶段更加残酷的动乱就此开始。

公元299年,赵王司马伦率先发难,以杀太子的罪名收捕贾皇后一党,随即废掉白痴晋惠帝,登基称帝。但司马伦道德低下且能力不足,很快就引起了其他诸王的不满,随后开启了诸王之间的混战。

道教信徒左右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三国魏晋南北朝的乱世开端

这其中值得一提的,便是司马伦的天师道信众身份。在被封赵王之前,司马伦曾是琅琊王,正是于吉曾活动过的地方,道教在该地区,有着极为深厚的影响,也就是在这个阶段,司马伦遇到了他的谋主孙秀,孙秀家族世代信奉五斗米教,这与极其笃信五斗米的司马伦一拍即合,两人时常在家中进行法术祈祷,诅咒司马伦的政敌。

在发动叛乱后,为了明正言顺,司马伦便派人四处散布谣言,说自己的老爹宣帝司马懿现在已经成为了道教的神仙,派人给他送信让他早日入主洛阳,并为他在北邙山上修了一座宣帝庙。他的这个做法虽然荒诞,但却真的有相当一部分人相信,可见当时的五斗米教已经渗入了晋朝的皇室及权力高层,即使没有司马伦,也会有其他司马,以信众的身份和方式,来走上历史舞台。

同时,根据《晋书》的记载,在西晋末年曾发动叛乱的刘伯根,王弥及张昌等人,都是天师道(五斗米)的信众。

在短短百年之间,道教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了两次重大的历史进程,并决定了乱世的开端,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其有着如此大的影响力呢?

鲁迅先生曾针对中国国民的性格特质和民族精神说过:“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虽然这一说法在目前仍有相当的争议和不同角度的解读,但在东汉末年,在宦官专权和横征暴敛之下,大量普通百姓流离失所。对于这些没有相对愚昧无知的普通百姓来说,找到一个改变现状和生活的精神寄托就格外重要,而道教的济世救人的纲领,恰恰非常符合广大民众的这一要求,从而很快就拥有了大量的群众基础。

其次,对于统治者而言,他们需要政权的合理性以及和底层阶级对话的接口,而宗教毫无疑问是最为便捷的方式,不仅能为他们的统治提供“神权基础",更是拉近和缓和底层人民矛盾的好方法。如张鲁之于刘焉、于吉之于孙策、孙秀之于司马伦。但是,一旦当他们的影响力超过了政治统治本身,便会如于吉一般,遭到无情绞杀。

在这样兼具上层统治者和底层人民双重诉求的前提下,道教就以这样一种奇特的存在方式,影响了当时相当一部分人,进而中国历史的进程,并在乱世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