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的升旗儀式,李鴻章唱了第一首“國歌”,如今曲調無人知曉

導語:梁啟超說過“如果一個人所受到的詆譭恰好可以抵消從前得到的讚譽,他得到的讚譽也恰好補償了從前所受到的詆譭,那麼他就是一個非凡的人。”而李鴻章就是這樣的人物,敬他的人稱他為推動中國前進者;恨他的人則斥他為賣國賊,不管是哪一種稱呼,都足以證實梁啟超所言。

1896年的升旗儀式,李鴻章唱了第一首“國歌”,如今曲調無人知曉

說起李鴻章的外交手段,與其說是出色,不如說是狡獪,他善用的聯合一國去牽制另一國也僅僅是臨時挑撥而已,和世界級外交家比起來根本算不上出色。縱觀整個清廷,又確實沒有哪位臣子的才能超越得了他,所以但凡外交活動,總能見到李鴻章的身影,但這份榮譽對於李鴻章來說未必是一件好事。

1896年的升旗儀式,李鴻章唱了第一首“國歌”,如今曲調無人知曉

清朝末年,隨著甲午戰爭慘敗、北洋水師覆滅,中國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大片領土割讓、鉅額白銀外流就這樣拱手相讓給日本,讓中方李鴻章為千夫所指,後來他又陸續簽訂了一份份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他在國人眼中的形象也由朝中重臣淪為了“賣國賊”,此後的一百年至今斥責他的聲音不絕於耳。

1896年的升旗儀式,李鴻章唱了第一首“國歌”,如今曲調無人知曉

不過李鴻章所為,也多有無奈之處,綜合當時的形勢和國力,恐怕即使是才智高於他十倍的人也只能採取遷就忍讓的對外政策,最諷刺的是,李鴻章直到逝世前一小時,還被俄國使節逼迫簽押。歷史上,李中堂也曾硬氣的為國爭光過。

1896年的升旗儀式,李鴻章唱了第一首“國歌”,如今曲調無人知曉

1896年,俄國新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清政府派李鴻章前去參加典禮,同時順路考察歐美各強國。外國政府為其舉辦歡迎儀式,中方卻因為沒有國歌而陷入尷尬局面。李鴻章為了避免再次尷尬,自行譜曲、以唐朝詩人王建的絕句題詞,在多個外交場合作為國歌演唱,這首“臨時國歌”被洋人稱為《李中堂樂》。然而他回國以後,這首歌並沒有被清政府採納為國歌,隨著時間的流逝,到了當代更是無人知曉其曲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