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清朝留给后世1100万领土,而明朝只有350万,没有清朝就没有现在的960万”?

龙拳舞秀


现在的中国国土是毛主席带领共产党和英勇的解放军战士们打下来的。

清朝灭亡后,民国建立,一直到1949年以前,新疆和西藏几乎处于半独立状态。

国民政府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条约,承认了外蒙古独立。

毛主席大手一挥,先是百万大军过长江,赶跑了国民党反动派,然后果断收复新疆和西藏。安顿国内,消灭了数以万计的土匪和强盗。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我们把美国人赶回了三八线。

立国之战。

要说天下得国最正,当属中华人民共和国。

至于很多人说的法理那都是扯淡。

在当时那种大环境下,讲法理继承的民国为什么会丢了外蒙古?

一个没有军事实力的国家,在列强侵略的时代,讲法律道德只会成为笑话。

毛主席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如果不是共产党,现在的中国领土也不会有960万。

我衷心感谢共产党的领导,如果没有他们,讲法理的我们早就被分解成N多块了,到时候别说960万,亦或是300万,我看能有100万就不错了。

想要拥有广阔的国土,就必须要拥有强大的实力。


小猴子的趣味杂谈


1912年2月12日,清廷宣布退位之时,当时中国的面积为1100万平方公里,在清朝入关之前1644年,被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自杀之后,当时的明朝面积,满打满算也只有350万平方公里。这的确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清朝鼎盛时疆域

因此,有人得出了“清朝留给后世1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而明朝只有350万,没有清朝,就没有现在的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结论。那么,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当然不正确,因为这是典型的断章取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清亡和明亡之时,为何领土差距这么大?

其实不仅仅是明朝灭亡之时只有35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在此之前,除了朱元璋和朱棣时期,明朝的战略其实是一直是收缩的。明朝先后放弃了东北、西域等大面积领土。甚至在鞑靼和瓦剌的步步紧逼之下,边境线也一退再退,土木堡之变更是明朝最大的耻辱。

明朝鼎盛时疆域

因此,作为得国最正的政权,虽然有诸多贡献,但是,继承了元朝疆域的明朝,疆域范围却远不如被他覆灭元朝。明王朝对于周边大面积领土的放弃,其实是起了个很差的示范,也十分愚蠢。即使最鼎盛时期,明朝的疆域也仅有不到1000万平方公里,比之清朝还是有一定差距。

因此,虽然清朝剃发易服、《四库全书》编纂等诸多恶行打断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晚清时期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更使得中华民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苦难。

但是,清朝对于中国的领土的确是有贡献的,并不能因为它的恶行,就彻底将其贡献抹杀。至少在领土方面,清朝对外拓展的意愿和功绩远大于明朝。但是不是因此就可以说明,中国现在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都是清朝的贡献呢?当然不是。

中国地图

其实,观看清朝疆域地图就可以清晰的知道,无论是东北、西北,还是蒙古高原、青藏高原,这些明亡之时不再属于明朝范围的领土,并不是清朝第一次拓展而来。在明清之前在数千年时间内,这些领土都曾多次属于中国,只不过,是由于末期中原王朝无能,暂时丢失罢了。

中华文明是世界所有文明之中,唯一一个未曾间断的文明。也就是说,中国历史上的所有辉煌,包括领土,我们这些后世是有“继承权”的。

因此,清朝对于这些地区的统治并不能叫拓展,而是收复。而这些行为,纵观中国所有的封建王朝,收复领土,建立大一统的王朝,都是统治者的近乎本能行为。无论是为个人功业还是王朝利益,都是王朝兴盛时期的必然选择。

明末

所以,明亡之后,如果不是清军入关占领天下,任何一方势力占据天下的势力都会选择这么做。而没有了清朝统治者对汉人的百般提防和打压,没有了巨大的内耗,新生的汉人政权也许能够将疆域拓展得更大,也未为可知。

因此,对于中国的领土,清朝当然是有贡献的,而且贡献并不小,但是,这并不代表清朝因此是独一无二的,更不能代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全部是清朝的贡献。

而且,新中国成立后的960万平方公里,距离清朝灭亡已经超过了38年。在民国的这38年间,中国依然能保持大部领土完整,已经与清政府已毫无关系,自然也谈不上清朝有什么同贡献。

民国地图

民国期间,无论中国处于军阀混战割据的局面,还是短暂的名义统一,抑或是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中国各方势力和仁人志士在领土完整和统一方面作出的贡献,也绝不容抹杀。

所以,中国当今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是无数中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清朝当然是有贡献的,但并不是最重要的,更不是唯一。


鸢飞九天2018


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有毛病。

此说法最早来自于李敖和金庸

当然,这个说法来自于李敖。李敖在一次凤凰卫视的谈话节目中,曾经说清朝比明朝好太多了,清朝的疆域要比明代大,文化人和大臣也不会被打屁股。

金庸在《鹿鼎记》里面也说,“我大清疆域要比明朝大三倍”。

他们对于清朝的评价(尤其李敖,李敖当年在台湾“中研院”是研究元代历史的,自然可能对少数民族历史非常关注),更多的是主观的感受,我们不去置评。

我们单单来看一下明朝和清朝疆域究竟有多大。

明朝极盛时期曾有1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不能不算羁縻地区

我们首先要知道,每个王朝它的领土和疆域,在不同的时代都有着不同的变化,我们当然不能用一个确定的数字来指代每个王朝的领土。

比如,明朝领土到底有多大?根据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里面对疆域的绘制,明宣德八年(1443年)时期,明朝的疆域大概在1100多万平方公里。

当时,明朝在东北地区,已经占据到了俄罗斯远东地区,其疆域一直到了北冰洋。

北部边界已经占据了如今内蒙古的一半区域,西北地区则有了不丹、锡金和克什米尔将近一半的地区。

南部地区已经占据了缅甸二分之一的土地,越南的一小部分地区。

当然,也有人指出,此时明朝正式的行政区域只有两京十三司。两京就是北京和陪都南京,十三个布政司主要是指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江西、湖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这些省份。

如果排除掉羁縻地区(拿走当地的军事和政治权利,并给以物质利益。此外,保持当地的原油社会组织和管理机构。类似于现在的“一国两制”),比如东北(奴儿干都司)、青藏地区(乌思藏都司)和新疆哈密地区之外,明朝所控制的疆域的确可能只有李敖所说的350万平方公里。

但是,羁縻地区就不是中国的土地么?只要外交、军事等权力收归中央,人员可以自由流动,当地政府和人民也认同明朝的统治,那么就应该属于明朝的土地。

因此,李敖的这个说法应该是站不住脚的。

到了明朝后期,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以万历十年(1582年)疆域为例子,这个时候,东北地区已经不再属于明朝,女真族已经崛起。另外,现在内蒙、新疆哈密、青海和甘肃部分地区也已经不属于明朝,有人估算,此时明朝土地面积大概600万平方公里左右。


清朝全盛时面积达1316万平方公里,这是整个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时代

到了清朝时期,康熙、乾隆和嘉庆都曾经命人编纂过《大清一统志》,到了1820年的时候,距离鸦片战争还有20年,此时清朝的疆域达到了1316万平方公里。

清朝在1760年平定准噶尔汗国之后面积达到全盛,东北与俄罗斯帝国分界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与外兴安岭,这条疆线直到鄂霍次克海与库页岛。

正北与沙俄分界萨彦岭、沙毕纳依岭、恰克图与额尔古纳河。

西北与哈萨克汗国等西北藩属国分界萨彦岭、斋桑泊、阿拉湖、伊塞克湖、巴尔喀什湖至帕米尔高原。

西南与印度莫卧儿帝国、尼泊尔、不丹等国分界喜马拉雅山至野人山。

正南大致上与现今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分界相近,但清朝尚获得缅甸北部的南坎、江心坡等地;东与日本、琉球分界日本海与东海,与朝鲜王朝沿图们江、鸭绿江分界。

清朝还领有台湾、澎湖、海南及南海的南海诸岛(时称千里石塘、万里长沙、曾母暗沙)。

康熙就曾经说过,历朝历代皇帝都是以长城为边界,但我朝是以人民为长城。长城第一次成为了清帝国内部的城墙。应该说,在领土面积这个层面,清王朝的确达到了极盛。

当然,清朝对西北、西藏等地区也使用“多元统治”,比如噶厦、土司制度等等,但是雍正之后,改土归流之后,土司制度已经基本消失。在对边疆地区的管控方面,清朝更加进步。

到了晚清之后,中国土地面积的确有所缩小(主要是割地赔款),但是也还有1135平方公里!

我同意,现在我们中国的疆土是承继清王朝的,没有清王朝的多元民族政策,也就不会有我们现在和睦的五十六个民族,也不会有今天的中国。

在这一点上,我同意这样的说法。


兮兮说事儿


准确地说清朝给民国留下了11,077,380平方公里,而清朝全盛时面积是13,100,000 平方公里。然而清朝留下给11,077,380平方公里平方公里的土地,却是——

汉人的功劳,以及美国的作用。

没有左宗棠的平叛,不仅新疆省不保,就连陕甘也会被绿。如果没有赵尔丰平叛,那么则西藏难安。如果没有袁世凯在清朝退位诏书加上“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这么一句话,那么民国国土大概只有内地十八省的法理的疆域。如果没有美国反对列强瓜分中国,那么清朝将会在列强瓜分中土崩瓦解。当然美国尊重清朝疆域完整,提出门户开放也都是为了一己之私,但客观上确保了清朝的领土完整。福垊还想说的是,在清朝中末期,也正是汉人的督抚们为清朝统治者的统治保驾护航。没有这些汉人,清朝早就没了,何尝留下这么多领土呢?

福垊想说的是清朝的功劳就在于,他将羁縻体制改成改土入流,他通过联姻、册封的形式乃至直管的形式,确保了边疆的稳定和掌控。不可否认的是,到了后期清朝的边疆受了俄、英、日等列强的蚕食甚至鲸吞。

福垊再来说说明朝。

中原王朝最鼎盛的时候就是汉唐,尤其是唐朝非常强大,但唐朝也没有将吐蕃纳入自己的版图。而作为元朝的继承者,至少朱元璋是这么想的。明朝将藏地纳入版图,但对蒙、疆的蒙古政权却也是无可奈何。明朝初、中期的版图达到997万平方公里。因为我国自古祸患来自北方,中原皇朝真正意义地实现了蒙、疆、藏所囊括在内的国土,尚不存在。民国、共和国这方面很明显远的是继承了元朝的版图法理,近的是继承了清朝的版图法理,这也是福垊一直认定元清是我国皇朝的原因所在。

任何一个皇朝末期,其版图都会缩水,甚至大大的缩水。明朝是这样,清朝也是这样 。明朝由997万平方公里变成了350万平方公里,清朝由1310万平方公里变成了1100万平方公里。

从某种意义来讲,的确是没有清朝1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没今天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也不能说如果中国最后皇朝是一个汉人政权的外,就一定比清朝做得差!说不定还能恢复忽必烈的荣光也不一定啊。领土继承既要看前后王朝的版图的延续性,更要看历史上曾经所达到的最辉煌范围的法理继承性。所谓自古以来某某地是我们神圣不可分分割的一部分。领土是打出来的,但你打领土的时候,也是要考虑历史的继承性的。

总之一句话,承认清朝的对版图的贡献不是打击明朝的借口,希望我们的版图早日恢复清朝全盛时期甚至元朝全盛时期的样子。


福垊


明朝灭亡的时候,直接控制的实际领土差不多只剩350万平方公里,这的确是事实。而清朝灭亡的时候,清朝实际控制的领土连300万平方公里都没有,何谈1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诚然,清朝巅峰期的时候,领土达到了1300多万平方公里,这个在历史上,算是最大的朝代之一了。不过,巅峰期的清朝领土,和后期的领土差异是很大的。尤其在辛亥革命以后,清朝实际控制的地区只剩下直隶、河南、甘肃、东北、以及内蒙的部分区域了。这个区域的总和,其实不过300万平方公里而已,相比明朝灭亡时候的区域还要更小。

明朝巅峰期的时候,领土超过1200万平方公里,比清朝的巅峰期小了那么一点点,不过也是历史上最大的朝代之一。只不过,到了明朝后期,由于对边疆控制能力的减弱,以及李自成、张献忠和后金的崛起,到明朝灭亡的时候,明朝的实际控制区域仅剩下北直隶和南方数省了。这个国运态势,其实和清朝灭亡的时候非常相似。

因此,看待明清两朝灭亡时候的实际控制土地,不能用两套标准来看待。用明朝灭亡时候的规模,来和清朝灭亡前的规模比较,原本就不合理。两朝的控制范围非要做一个比较的话,也只能用巅峰期比较巅峰期,灭亡时候比较灭亡时候,这样才是公正的。同样,用清朝灭亡时候的300万平方公里,去和明朝平常时期的900万平方公里相比,也是不合理的。

由于明朝领土的奠基,清朝建立之后,才能够志在恢复明朝巅峰时期的领土,这也是清朝领土的核心根本。同样,由于清朝领土的奠基,清朝灭亡以后,后代也只能以清朝曾经的领土为志,并做最大的保持。

从这一点看,清朝不可能只继承明朝灭亡时的那一点领土,必然会寻求恢复。清朝灭亡以后也一样,后代也不可能只继承清朝灭亡时留下的300万平方公里,必然也会寻求恢复。现在的960万平方公里,自然也就是清朝灭亡以后,经过后代的努力而维持下来的。


苏绽


没有清朝就没有960万,这是笑话,如果没有清朝必然是另外一个大统一王朝,最有可能是汉族统治,那么汉族统治会怎么样?历史已经说明了,每一个汉族统治的王朝都是当时一流,而外族统治基本都是剥削。如果没有清,而是汉,那么很大可能出现另一个世界一流,而这个清朝时期是世界大爆发的时代,如果汉皇朝出现并能保持世界一流,那么清朝近代史是绝对不会出现,就算不能成为世界第一超级大国,也不会让一千多英军打败,不会出现武器优势方面的屠杀现象,毕竟明朝已经有枪炮了,如果不是马上的民族统治,必然会继续改进火器,经过清朝时期300年的发展,就算不打别人,英军的一千人连我们的一个县都打不过,就算很腐败,他也绝对不可能烧掉圆明园,后期的八国联军也不会出现,就算出现也是胜负难料,胜负难料是算我国严重腐败的情况下,因为国家败了,有社会基础起义军也可以灭掉对方。所以怎么看没有清朝都只会更好而不是更差,清朝是把一个世界一流,在世界大革命时期,锁国成世界最差,300年没让社会进步,并奴役人民身体与精神的一个时期,这相当于一个雄狮身上的疾病,不能因为带着疾病的雄狮占领了一些地方他就伟大,如果没有这个疾病,这雄狮能更厉害,并且不会拖垮身体连豺狗都打不过。所以崇拜清朝实在可笑


忧蓝风情


我连续吃了10个包子,每个包子大小差不多,第10个包子尤其大些,终于吃饱肚子了,我摸着肚子满意地说:呃,还是第10个包子贡献大,让我一下子吃饱了,前面9个包子根本就不顶用嘛!早知道我就不吃前9个,直接吃第10个包子了!

清朝的版图在历朝历代确实是最大的,最大时达1300多万平方公里,特别是收复了台湾,巩固了对西藏、新疆、蒙古、东北地区的控制,即便后来不断割地,到清朝灭亡前夕仍有1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可见家底有多厚,这一点是清朝的贡献,绝对不容抹杀。


但拿清朝1100万平方公里领土与其他朝代疆域直接比较,进而得出清朝对国家版图贡献更大,其他朝代无足轻重的说法,无疑十分可笑,违背基本逻辑。

中国现在拥有9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送的,不是仅靠清朝几百年打拼来的,更不是空手套白狼套来的,而是中华民族历经5000多年历史,经过多少朝代奋斗、数千年的开疆拓土才逐渐积累起来的。

明朝灭亡,清朝入主,清朝是在继承明朝疆域的基础上,才不断开疆拓土,扩大领土面积的,试想如果清朝始终蜗居在东北地区,没有占领明朝原有疆域,没有控制明朝留下的土地、资源和人口,他有什么能力去开疆拓土,把疆域拓展到1300万平方公里?

同样的道理,明朝也是继承元朝的领土,而不是跨过元朝,直接继承宋朝版图的,因为宋朝的版图很小,反而是元朝先后灭了金、夏、大理、吐蕃、西辽等政权,留给后人一个统一的版图,这样明朝只要击败元朝,“驱逐鞑虏”就能实现全国统一了。

那我们应该感谢明朝给我们留下很多领土,而抱怨宋朝版图很小吗?

显然不是,因为宋朝特别是北宋也是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格局混乱局面,基本统一大半个中国。当然,宋朝同样应该感谢唐朝,毕竟宋朝之前的唐朝是封建社会时期的一个盛世,疆域空前广阔,尽管后期形成分裂局面,但毕竟没有被外族所征服。

同理,唐朝也要感谢隋朝,因为毕竟是隋朝结束了南北朝这个分裂时期,统一了全国,唐朝是在继承隋朝版图的基础上不断开疆拓土的;而隋朝同样要感谢北周,毕竟隋朝是篡夺北周后建立的政权,是在全盘继承北周的版图基础上,才得以统一全国。

……以此类推,每一个王朝推翻了前一个王朝,形成了比以前更广阔的疆域,但这不仅是这一个王朝的功绩,而是在前一个王朝基础上取得的,如果没有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中国的基本版图,后面每个朝代的辉煌都无从谈起。

我们常说“长江之水天上来”,虽然长江在下游和入海口最宽,但如果没有源头的涓涓细流,以及一路之上不断注入的支流,长江之水哪里来?中国如今的版图是中华民族数千年苦心经营而来,每一个朝代都有贡献,不必对哪一个朝代歌功颂德,分出高下。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这个问题其实回答过无数次了。不能简单的看待,需要深入分析才能看清原貌。

元朝的疆域更大,但最后并没有转化为国土。一个朝代对国土贡献有多大需要考量它对于国土转化有多大贡献,是主动结果还是被动结果?

元朝疆域那么大,但是元一灭,这些国土随即就灰飞烟灭了。包括云南、贵州,如果明军不去攻打,尤其云南是很难永久纳入国土的。因为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明军进入前,云贵的汉人不多。有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就是汉人移民大量进入才标志着这片土地可以永久纳入国土。我也不想这么认为,可事实就是这样,国家认同感非常关键,那片土地上的人认同,即便是战乱也不会分离。由于汉人移民海量进入云贵,这才使得云贵永久纳入版图。行政管理并不牢靠,政权一旦式微,立马就分崩离析了。抗战时期云南成了稳定的大后方,这是明朝朱元璋的一大功绩。

满清是北方民族入主,其掌控的疆域确实大于明朝。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汉代之后少数民族更容易联合。就像全云南人都会对昆明人发无名火,因为全省只有一个大城市。这是客观方面的,主观上满清也主动进取,确实为日后的疆域转化提供了条件。

国土转化最关键的还是上面说的那一点。就是必须海量汉人移民进入,这个地区才会有认同感。我也希望某个地区是少数民族占绝大多数,然后他们还能认同中华。可是现实不是这样的。当然这可能是因为无知,中国绝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是华夏一员,汉族只是华夏的一支。包括满清可以肯定地说,其核心群体皇族就是大鲧后裔,是与夏人同宗的夏后氏。与所有黄种一样都是颛顼氏后裔。如果有一天人们认识到了这一点会不会改变现状我不知道,但我相信其中一定会有很多人认同。蒙古族就更近了,蒙古族的核心群体与汉族一样都是出自西戎北三苗羌人,就是匈奴的一种。其实包括维吾尔都有渊源,维吾尔的底子就是鬼方后裔,鬼方与羌方是一同由中东返回的。维吾尔是回虎的意思,鬼方里的黄种部分就是哈萨克和融入某个不可描述群体返回了。回和归的意思都是返回东方,别搞反了。维吾尔的服饰,尤其竖条纹在日本、台湾原住民那里都有。其实他们底子是沿海支大鲧族的联姻对象日耳曼人的遗留。维吾尔里还有13%的汉人基因呢。所以就看活着的人怎么看待了。

满清时代严格禁止汉人流入东北,这一政策一直延续到清末。就是说从主观上说他们对东北全境纳入并没有贡献。直到满清无法控制了,这才爆发了闯关东大潮。闯关东就是让东北永久纳入的一个标志性事件。除了闯关东,还有走西口和下南洋。走西口明代就已经开始了。主要原因应该是美洲新作物流入,人口膨胀,可种植土地的增多了。今天我们与新加坡、马来西亚的联系很大程度就是下南洋这些人造就的。如果英国等殖民者离开时不刻意排华,那东南亚的华人状况可能会是另外一个情况。所以移民是很关键的。西疆、西藏49年后还在做努力,这些也是不容忽视的。

客观全面地看,满清对于国土贡献是有的,但并不是绝对的。保住疆域还有汉人抛洒的鲜血。清末还有汉族重臣和汉族子弟所做的努力。比如左宗堂。对吧,这些都不能忽视。满清一朝修史、毁文化对中华的破坏也是很大的。清末、民国出现的疑古派就是恶果之一。明代以前我们对民族源流、文化的掌握远远超过后来。比如明朝一朝笃信13这个数字是什么含义,哪位专家学者能解答?我估计除了我,不会有人能解答。可我是破译的,不是书本上或老师那里学的。就酱吧,我的核心意思很明了,这是一个需要全面、客观、细节地看待的问题,不能笼统而言。


國病


这个问题以前有人提起过,笔者觉得这种说法对大明有点不公平。因为一提到蒙古帝国的领土,大家多说是3500万平方公里;一提到清朝的领土就是1100万平方公里。说的都是鼎盛时期的疆土。可是,一提到明朝的领土,普遍的说法都是350万平方公里。为啥用明朝衰落时的疆土面积和其他朝代鼎盛时期去比较呢?要知道,永乐年间大明朝的疆土也是997万平方公里的。<strong>

我觉得说明朝350万的人都是有种恨铁不成钢心态,毕竟大明王朝是中国最后一个汉家封建王朝。之后就是清朝,清朝之后中国就告别了封建王朝了。

另外一个问题是,大明朝的皇帝,后世的口碑都不太好,大家都有种小黑的成分掺杂其中。这也使得很多历史工作者和历史爱好者,一提到明朝,都是说那些君臣之间制衡术,帝王术等腹黑的一面。

而在近些年的影视剧中,极大程度的美化了清朝。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大清王朝尽善尽美的印象。所以,一提到清朝的事,大家都往好的一面说。于是就出现了拿清朝的1100万vs明朝的350万。

其实在各个王朝打天下的初期,都是以尸骨成山为代价才能最终坐稳江山(宋朝稍微好一点),清朝也不例外,而且满清刚入关的时候种种作为比起皇军来有过之无不及。只是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了华夏200年,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本来漂白自己。这事和本题无关,不再细说。

实事求是、不吹不黑的讲,清朝的版图确实给现在的960万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但是,又是谁给清朝的1100万打下了基础呢?大明朝鼎盛时期的997万就不算数了?即便到明末,明朝已经无力回天的时候,那些藩镇,边帮曾经的大明的土地都不算我华夏领土了?这些都是明朝的业绩啊!

如果不是明朝在蒙古人手里抢回997万平方公里,大清坐稳中原后,能名正言顺的把版图扩大到1100万吗?

当然,大清的1100万,主要还是靠清朝那几位明主持续努力的结果。但是明朝给清朝的明主留下了一个收复河山的理由,要不然清朝对外作战就变成了赤裸裸的侵略了。

写这篇文章不是要漂白明朝的弊端,也不是要黑大清王朝。只是觉得拿清朝鼎盛时期的1100万VS明朝没落时期350万太不公平了。毕竟,三番之乱时清朝也曾经短暂的失去过半壁江山,太平天国时期也有大量土地被汉人收复。如果拿三番之乱时康熙大帝手里实质控制的领土VS明末的350万,恐怕康熙大帝也多不哪去吧!<strong>

本文只是个人见解,欢迎有不同观点的读友在评论区指正。


无笔史官


给中国带来百年屈辱的满清,竟然还敢贪先人功劳?没有之前华夏祖先3000多年的努力,哪来清朝的一千多万领土?中国的版图,是自夏朝开始,历经3000多年,才最终确定的。可不是满清一个朝代的功劳!

在满清退位之前,其手里并没有控制多少领土。

满清末期的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根据《辛丑条约》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都有列强驻兵!也就是说,就算是满清的心脏地区,都不归满清一个朝廷说了算!满清遗老竟然还在鼓吹1100万领土?!

而且,更屈辱的是,此时就算是北京城内,也不是满清朝廷自己说了算。因为,在北京东交民巷还有很多的列强大使馆。而这些使馆可不是满清能够管理的,里面还有列强的驻兵!洋人要是想抓慈禧,直接从东交民巷出兵就行了!从这里到故宫,也就不到3公里!

(列强在清廷眼皮底下驻扎了军队,不知道清廷知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是什么意思吗?)

清廷连自己方圆3公里都不能掌控,还怎么管理1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清廷对天下的失控,从八国联军进北京时,南方总督搞东南互保就已经开始显露了。而南方总督们之所以名义上还听清廷的,一是忠君思想的禁锢;二是,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凝聚力,不会轻易分裂割据。

等到辛亥革命爆发时,满清共有23个省。其中,关内18个省都发生了起义,有14个省坚持到了清朝灭亡。也就是说,起码有14个省在清朝退位之前,已经不受清朝控制了。清朝在名义上还能控制的就是关外三省,加上直隶,甘肃,河南,新疆等地。

貌似满清还有不少土地,怎么也有四百多万疆域。但是,当时的满清在华北都没有自己的兵力可以作战,全靠袁世凯。袁世凯的兵,可不听清廷的调令。要不是袁世凯的北洋军掌握着直隶、河南、甘肃、山西、山东五省,清廷早被新军推翻了。而且,等清朝宣布退位时,只有陕甘总督长庚率兵要去京城护驾。

也是因为清廷苟活的如此屈辱,清帝才会逊位!

袁世凯当大总统时,中华民国马上控制了全国各省。这可不是因为清朝“交接”的好,而是因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中国是一个集权制的高度统一的国家,我们以统一国家的形式存在了三千多年。也是因此,当中华民国成立时,各省自动归附于中央政府的领导下。袁世凯上台以后,马上电令各省必须承认共和国体,不表态的为反对。各省都通电承认共和政体,并接受袁世凯政府的委任。

这种民族认同感是经过几千年的时间形成的,可不只是满清两百年的功劳!这种民族认同感就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因此,我们更应该感谢孙中山的“五族共和”论。感谢袁世凯在清帝退位诏书上加上一句"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这个理论是中华民族概念的雏形。

正是中华民族感念的深入人心,各省人民才会凝聚在一起。也是因此,虽然民国军阀混战,但是,也没有军阀敢宣布自己成立一个国家。也是因此,等到解放战争时,解放军能够顺利入驻新疆和西藏等地。而台湾民众,也一直承认自己是中国的一部分。

(文|勇战王聊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