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提到保險,大家都感覺是騙局?

鑫財經


那是因為他們本身對保險知識就不瞭解,有的是在不懂保險的情況下聽信親朋好友或保險業務員各種天花亂墜的忽悠,頭腦一熱就買了根本不適合自己或對自己沒用的保險。

業內或瞭解保險的人都知道,買保險要先保障再理財,先大人後小孩,其次是看保額、保障範圍,是否業務員根你承諾的都體現在合同裡。

簡單解釋一下,為什麼我們買保險要先保障再理財?從家庭經濟支出考慮,理財性質的保險也就是到期返還的保險,很多人都容易踏入這個誤區,認為我買了保險一輩子沒病沒災,二三十年後這些錢還會回來,其實這類理財保險往往保費都很高(一個人每年少了說要交好幾千),而且很多病症都不保,就算在保障範圍的病症最多也就賠十幾二十萬,不要說以後,就拿現在來說,我們經常在盆友圈子力遇到某平臺大病籌款的鏈接吧,各種稀奇古怪的病症不分年齡段的冒出來,動輒幾十萬上百萬,試問你買的這種可以返還的保險十幾二十幾萬的保額能幹什麼呢?

我身邊就有一位在某壽買了一款返還的保險,每年交3000多保費,交20年,共需要交保費7.5萬左右,保30年,若生病最多隻能賠15萬,最後退還保費,而要考慮通貨膨脹現在的7.5萬和十年、二十年後的7.5萬哪個更值錢呢?

有的人之所以排斥保險、認為保險是騙人的,是因為自己親身經歷或聽人說過一些保險公司拒賠的例子,認為只要不接觸就不會被騙。雖然我不是業內人,但我認為你可以不買保險,但一定不能不瞭解保險,保險買對了就是錦上添花,可在大病、意外來臨之時減輕經濟壓力。


fidelia


先說一個年交2萬4,交5年之後拿20萬的忽悠案例,

1.春節回到老家,一個阿姨找到我,讓我幫忙給她看看一份保險合同,是人保壽的開門紅理財險,阿姨心裡不踏實,深怕被忽悠;

2.“業務員說一年2萬4,交5年,第6年能拿20萬”阿姨不停的跟我說

3.我打開合同,上面寫的很清楚,按照中檔分紅:7年勉強保本,15年後大概能拿16萬!然而業務員卻告訴她,第6年能拿20萬!!!

4.之後我幫忙收集了證據,進行投訴,也打了12378銀保監投訴電話,現在正在處理當中,希望可以幫阿姨拿回2萬4,拿回準備給孩子買房的錢!

5.洛陽人保壽業務員所幹的事兒,而且存在掛單行為,跟阿姨談單的業務員與保險合同上的業務員是兩個人!

保險不騙人,人才會騙人

保險合同白紙黑字不會騙人,只有人才會騙人!好在現在專業的人越來越多!

保險業務員沒有固定底薪,有業績才有收入,一些素質不高的業務員,為了完成業績,對客戶進行忽悠,故意誇高收益!

保險業過往最主要的發展模式是“拉人頭”,一些文化素質很低,合同都沒完整看過的業務員混入其中,靠的就是連蒙帶騙!

懇請大家幫忙

希望大家多多轉發,擴大影響力,為阿姨討回公道,還保險業一片淨土!


自保叔


是呀,我身邊有很多人就覺得保險就是傳銷呢。

之前被騙去過傳銷,外在形式跟保險還真的有點像,但本質還是不同的。

我之前被朋友騙去安徽,說是銀行工作,結果去了是聽課,待了一個星期,我不確定是不是傳銷,但跟網上傳的蠻像的。第一天上課主要講怎麼賺錢這個項目有多好,開始前唱歌之後上課,期間還有一個人員上臺表示之後以為是騙子後來慢慢相信覺得賺到了錢。這個項目的核心在於五級三晉制,發展團隊。下午見一些領導者聊天,第二天又是上課,無語的是課一模一樣,我跟小夥伴提出疑問,他們居然說你認真聽,就會聽出不一樣了呀。我們做的是事業不是職業,只有認可我們,買了我們的東西才能加入我們。一直說自己是買化妝品的,但在7天裡沒看見產品,本來想勸說朋友離開這個地方,無奈她被洗腦太深,我就自己走掉了,過程還是有些曲折,心驚肉跳的,好在最後安全離開了。

之所以說傳銷,就是作為一個類比。我去之前理解的,跟去到以後所瞭解的完全不一樣。

保險是有產品的,不過它不是實物,是一紙合同,普通人需要解釋才看的懂,給人一種不真實的感覺。而且有專門的《保險法》,也有監督部門,保監局和保監會,保險可是拉動經濟的三架馬車之一呀,淪為老百姓口中的傳銷,保險也是很傷心呀。

更多認為保險是騙局,跟最後理賠不了有很大關係。這跟銷售者和消費者雙方都有關係了。銷售者不跟消費者講清楚這份保險到底保什麼,哪些地方不保,消費者買了就買了也不去細究,到最後理賠的時候發現賠不了,很生氣,就認為是詐騙了。

其實保險就是一紙合同,我們買的時候一定要認真看清楚呀。

買保險主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第一,健康告知,投保前,一定要認真他問到的健康狀況以及職業,自己是否觸碰到,觸碰到了就要如實告知,不然會給以後理賠造成困難;

第二,看保障內容,主要保障什麼,符合條款的才是這份保險保障保的;

第三,看免責條款,免責條款中都是不保的情況;

第四,看下等待期,有些等待期出事會退還保費,有的保障繼續要認真看下條款;

第五,注意保障期限,超出期限後,保險公司也不賠的。

目前就是這個樣子,如果買錯了保險,有10-15天的猶豫期,這期間退保是沒損失的;超過猶豫期的話,好好規劃整理下自己的保單。

保險是條款,不騙人,反而是很好轉嫁風險的工具。現在互聯網信息這麼發達,問幾個條款測試下業務員的專業程度,或者認真搜索下信息就能找到合適的保險了。最後祝大家都能買到合適的保險,在關鍵時刻,成為救命稻草。


一株野豌豆


為什麼一提保險,大家都感覺是騙人的。

保險是一份保障利國利民。但是為什麼有的人一提保險就說是騙人的?

隨著公民意識的提高。保險意識已經提高好多了。

大部分人對於保險還是認可的。
其實保險真不騙人,那是什麼原因,

1⃣️:有業務員的責任,特別是現在保險業務員越來越多,有的個別業務員根本就不懂條款,自己還沒有弄懂就出來賣保險。

2⃣️:商業保險和社保是不一樣的,不是你買一款產品就全管。

3⃣️: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客戶不如實告知,導致保險公司不理賠,

4⃣️:客戶購買的是裸險,根本沒有任何附加保險。如果出現意外肯定不賠,但是客戶不知道,他認為我買保險了出現問題就應該賠。

購買保險的技巧是:

1⃣️:要明明白白買保險。

2⃣️:要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保險。

3⃣️:現在壽險一單一回訪,不清楚問。保險還有10天—20天的猶豫期。感覺不適合可以100%退費。

不要說保險是騙人的,保險業務員大部分還是真為客戶著想。如果沒有業務員的辛勤工作。哪裡會有這麼多的理賠金額!


買對賠好


●沒辦法啊,誰讓想在的保險行業這麼不靠譜啊!

我們為什麼要買保險?

還不是為了在發生意外的時候能獲得賠償,以此來彌補損失嗎?

可是看看現在的保險是怎麼做的,一拖再拖,毫無效率,讓人一度以為這個保險白買了,錢白花了,人被騙了。

  • 理賠高條件低效率

消費者最關心的理賠,和其他地方有著相當大的差距。

購買同一類型,不同公司的保險產品,尋求理賠時,國外公司嚴格按照合同理賠,且快遞給該公司所要求的資料後,第二天下達理賠通知書,第三天收到原價理賠款。

國內公司A要求提供的資料較多,被告知30個工作日內完成理賠。提交材料後兩個月,對方毫無動靜

投訴至保監會,又過了二十天收到2200元理賠款,與之前理解的22700元相差甚遠。後經過曲折的索賠過程,又花費將近兩個月的時間才拿到應有的理賠款

這些差異不僅體現在理賠,還有達到理賠的條件

同樣是腦膜炎大陸的規定

而中國香港的規定

在賠款的形式上也小有差異,比如美國,在交通事故判定責任後,保險公司與修車行結算,而不像國內直接把錢扔給當事人。


就是因為這些種種原因,讓國人對保險這個行業有了很大的偏見,才會有“為什麼一提到保險,大家都感覺是騙局?”這樣的想法。

要想讓國人真正的信賴保險,小熙認為國內的保險業需要出臺一些政策來改變一下這個大環境,讓國人不再“提保險色變”。

對公司而言,賣保險不再成為中心,取而代之的是精算、理賠、投資……

做到這些,保險才能真正實現協助客戶分散風險,分擔損失

的基本職能,才是真的對我們保險,發揮它的價值。

所以,不要因為行走的太遠,而忘記當初為什麼出發。在保險行業,各司其職,物盡其用,人盡其才,這樣的行業,才是我們所希望、期待、看好的行業。

那一天,一定就在不遠的前方

<strong>


小熙帶你看世界


大家覺得保險是騙局,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1.理賠困難。你掏錢出去的時候人家很開心,恨不得把你供起來;但是你一旦出事,想理賠,那簡直是比登天還難。他們會拿出厚厚一摞合同,再指出你違反了一條,不符合理賠的範圍,和當初業務員承諾的完全兩碼事。


2.業務員素質參差不齊。業務員業務開發的時候,基本上說的是天花亂墜,完全就沒有明確的告知,這就造成客戶期望很高,期望越大後面的落差就越大,最後保險這個行業,名聲就壞掉了。


3.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國家保險制度的完善,保險野蠻生長的時代基本上結束。後面,會越來越好,也希望大家在購買保險前,要明明白白。


基本上就這麼多,歡迎點評!


螞蟻搬金


保險的負面新聞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一條兩條傳言組成。這個歷史遺留問題,隨著時間的發展一直在,可是咱們換個角度看,在這種傳言之下,保險業是否還在發展?是否越來越壯大?

話題細分到保險上。為啥保險名聲一直臭名昭著。剖析問題本質,無非就兩點:一是產品本身是否適合,二是銷售產品的這個人是否靠譜。在歷年保險發展過程中,不靠譜的銷售把產品推銷給不合適的人,導致了現在一系列歷史言論性問題。對不對?

問題的本質既然如此,解決問題的方法也顯而易見,找到專業的人購買到合適的產品即可!

我們可以否定一個行業,一款產品。前提是我們不需要它!


小土大明白


1949年新中國成立,政府對舊中國保險業進行了全面整改,10月20日,經黨中央批准,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成立,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家國有保險公司。

在1958-1976年,中國保險業因為“左”的思想影響而被迫中止,直到1980年之後國家才允許重開保險業務。由此可見,中國保險業起步很晚,且初期發展跌宕起伏。

1988年以前,中國的保險公司只有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一家獨攬天下,這種壟斷經營保險業務的保險市場模式,也嚴重阻礙了我國保險事業的健康發展。

針對這一情況,為適應改革開放的新形勢和社會大眾對保險的需求,我國保險市場逐漸開放,成立了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中國平安保險公司、新疆兵團保險公司、上海友邦保險公司、安田火災保險株式會社等商業保險公司。保險市場獨家壟斷的格局被打破,中國保險業進入恢復期。

90年代恰逢國企改制,大批工人下崗待業,這些工人一沒多少文化水平,二沒其他工作經驗,十分迫切得在尋找可以賺錢的出路。

正趕上92年,X邦保險在國內首次引入壽險代理人制度。保險行業沒什麼門檻,所以大批下崗工人都把目光轉移到這裡,紛紛湧入保險行業。可以說代理人制度的引進,造就了中國保險業繁榮的今天。

但同時,代理人制度的殘酷現實,以及保險公司的“人海戰術”、“員工就是客戶”的策略,也給行業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在代理人還未真正精通的情況下,完全靠過去的人情關係來賣保險,大打親情牌、友情牌,配合五花八門的銷售手段,虛假的承諾,導致一大批50、60後買到並不適合自身的保險。

這批被忽悠買了保險的人,也是第一批覺得保險是“騙人”的人群,並在各自生活的圈子中傳播這種觀點。

90年代,保險公司之間為了競爭,紛紛提高自己保險的預定利率,個別產品年利率甚至能達到10%以上。其實保險公司的盈利方式也很簡單,大部分是通過銀行大額存款取息。

銀行的高利率吸引著大量的客戶存款,但是這樣並不利於中國金融業的良性發展,因此為了促進消費,央行開始降息,央行存款利率從1996年5月到1999年6月,經過7次下調,1年期存款利率從10.98%下降到2.25%

1998年11月18日中國保監會成立以後,從央行手中接過保險監管權力,為了促進保險業的穩步發展,出臺了一系列舉措有效地遏制了保險惡性競爭亂象。1999年6月,保監會將壽險保單預定利率從最高5.5%下調至最高2.5%,統一了行業標準。

這意味著,同樣的保險利益在99年6月前所需的保費更少。所以,在99年6月之前買了保險公司儲蓄險的客戶,其實是賺到了。但是,某些保險公司在上市之前,為了美化公司報表,與公司內部購買過此類高利率保險的高管談判:要麼退保,持公司股份;要麼就分道揚鑣。

在這之後,由於利率的下調,保險公司不能再推出高利率產品,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盈利,也為了搶奪客戶,中國X安在1999年12月從國外引進一款保險,叫投資連結保險,簡稱投連險。投連險的主要特點就是集保障與投資功能於一體,其保障可以提供身故、全殘、重大疾病的賠償等。不過這種保險投資連接的是中國股市,投資收益部分跟股票市場的波動息息相關。

在這個大背景下,X安引入的投連險,保險代理人給出了年利率高達10%的承諾,這比存在銀行的2.25%高出好幾倍。所以投連險一經問世,瞬間引爆了保險市場!很多人購買了投連險,包含很多保險公司的內部員工、高管等,都紛紛看好這個產品。

但是,1999年到2002年,中國股市漲幅放緩,而X安推出的投連險還含有一項扣費——即保險保障金,第一年的抵扣費高達100%,第二年81%,第三年才降到16%,也就是說前三年都是虧錢的。但是這一點保險從業人員並沒有提前告知客戶!為後來的“投連風波”埋下了隱患。

2002年,客戶查詢投連險賬戶,發現收益遠達不到10%,而扣除合同規定的保障金後又拿不回本金,客戶便提起投訴,要求全額退保,保險公司拒絕退保,因而引發了一場大風波,也就是著名的“投連風波”。

當時投連風波愈演愈烈,最後政府不得不出面干預,強制讓保險公司退還本金,這場風波才慢慢得以平息。不過還是在買了投連險客戶的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陰影,從此對保險更是深惡痛絕。“投連風波”可以說成為了保險“騙人”第二個大事件。


生昊諮詢


保險是金融三駕馬車之一,在歐美國家甚至比銀行業還要大一些。保險如果是騙局,那全世界都在騙局裡??

能騙人的,基本都是人,而不是保險這個金融工具本身。

保險對於投保人和被保人來說,就是一個可以轉嫁風險的金融工具,以合同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

那麼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認為保險是騙局呢??

直接原因:

就是他們遇到的保險代理人有問題,主觀上進行欺騙,或者代理人本身自己半懂不懂或已經被洗腦過度,然後在銷售的時候各種不合規,客觀上形成了某種欺騙。

深層原因

保險代理人背後的團隊或保險公司運營部門有問題,有些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為了完成業績,對旗下的業務員進行培訓時,大肆誇大產品功用和收益,掩蓋了產品不足和缺陷的地方,使得一部分學習能力和分辨能力弱的業務員只知道簡單相信傻傻幹,一時間保費是收進來了,但遺留下大量的問題,很多客戶遇到情況不能理賠,收益遠低於宣傳之後,肯定會有被騙的感覺。部分代理人隊伍的團隊長也有這種情況出現。

更深層的原因

<strong>歷史的原因和習慣的原因,很多保險公司在開張之處為了大量招人,並沒有把控從業人員的素質,所以造就了所謂只要是活人都可以做保險的印象。平心而論,保險是個金融產品,需要比較專業的人來做業務和服務,過去大量素質不高的從業人員進入使得這個行業的口碑變得很差很差很差。但這種人口依賴至今很多保險公司都戒不掉,看上去是從業人員素質導致,其實各大保險公司要負主要責任。


總結,保險是個好東西,行業也是很有前景,但如果不改掉20多年的陋習和淘汰過去大量素質較差的從業人員,這個行業的發展仍舊很曲折。對於客戶來說,買保險找專業的人來為你服務。什麼是專業的人?第一,能夠從你和你的家庭出發,根據實際情況來做保險方案;第二,不受具體某家保險公司產品的約束,可以在整個市場為你選擇產品;第三,有良好的服務意識和專業知識水平。


保樂金融


保險的本質是在人們突發意外或者疾病的時候,由保險公司給予賠付,以保障人們的生活水平不至於收到太大的衝擊。

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所以國家提倡保險全民化,它可以在一定程度內維護社會的穩定。

出險是有概率的,這是保險可以持續下去的根本。

舉個例子,一百個人,一人一百塊,總共一萬快,一年之內可能就有那麼一兩個人出險,等於98個人在共同出資幫扶了這兩個人。

同樣,其他98 人也享有同樣的待遇,這就是保險最利民的地方。

這麼好的產品,為什麼大家提到保險,就覺得是騙子呢?

這和國內保險業的經營水平和理念有關。

大家都知道保險的從業門檻非常低,幾乎可以忽略,甚至有的保險公司的員工都是大媽,家庭主婦等等沒有正式工作的人。

他們大多沒有穩定收入,做保險類似釣魚,沒有底薪,業績提成有就有,沒有就無所謂。

有資料顯示,保險公司正式員工的比例不到5%,加上可以可忽略的就業門檻,就決定了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不是很高。

我有朋友在保險公司做內勤,他說有的險種返點可以達到45%,可以說是暴利。而這些產品大多可有可無。

業務員為了多拿提成,無所不用其極的來促成銷售,提成高的產品大概率對被保險人無用,出險可能小,不然公司肯定倒閉。

當這些無用的產品形成一定得規模,老百姓痛恨保險的呼聲聚集,發酵,就產生了保險是騙人的社會認同。

說白了現在的保險名聲都是被急功近利的業務員造成的,尤其是還形成了較大的數量級。

八年前,母親在銀行存錢,回到家後讓我看存單,並說現在的存單都變大了。

我一看,原來是保險理財,母親說銀行的工作人員介紹這個利息高。當時我就怒了,立馬聯繫所謂的銀行員工。

原來他是保險在銀行的駐點,母親的存單明顯是被誤導的。

各種投訴之後,那個員工最後服軟了,不僅退了他的20%的提成,而且報銷來回的路費,最後還連忙道歉。

不過,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依靠忽悠誤導人海戰術來提高保險業績的時代很快會結束,大部分的保險銷售人員也將失業。

騰訊,阿里巴巴,京東等大平臺都可以在網上自由的選擇需要的保險產品,自己給自己量身定做。

保險騙人的情況也許會斷流式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