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仁愛民的南陽知府“劉青天”

晚清南陽知府——劉拱宸

在南陽府衙的二堂(即思補堂)內,懸掛著這樣一幅匾額——政成蒲鞭、量比劉寬。這匾額,時刻提醒著為官者,要寬以待人、從輕發落。這匾額,喚醒了沉睡在府衙裡的廉政故事,遙想起當年兩位清流官吏的領導風采。

劉寬是東漢桓帝時的南陽郡守,為政清廉,寬仁愛民。劉拱宸是清代同治年間的南陽知府。他非常崇仰名臣劉寬,自認是劉寬後人。做南陽知府時,他處處師法劉寬,為官清正,南陽百姓婦孺皆知,都叫他“劉青天”。

寬仁愛民的南陽知府“劉青天”

為官清正

劉拱宸(1807年生),字星平,清代江西新昌人(今江西宜豐縣人)。他一生博學強記,才思敏捷,主要著作有《長平學治小譜》、《居官慎刑錄》、《桐花書屋詩文稿》、《中州遊記》、《年譜》等。

道光十七年(1837年),劉拱宸取得拔貢資格,被任命為吉安府學訓導,主管吉安的文化教育工作。道光十九年(1839年),他考取舉人功名,四年後又考取進士,任河南西華縣知縣,後再升陳州(今河南周口市淮陽縣)知府。

同治五年(1866年),河南巡撫李鶴年考慮劉拱宸的賢德,把他安排到南陽任知府,官居四品,比一般知府官階高一級。

據《河南巡撫題奏劉拱宸事蹟清冊選錄》記載,劉拱宸赴任途中,看到有饑民,就借貸賑濟。當時旱情極為嚴重,在旅途住宿時,他心懷虔誠,默默祈禱。到五月剛剛接篆時,大雨如注,萬民歡悅,南陽百姓都說這是“隨車雨”。

劉拱宸倡明正學,深恐愚民無知惑於邪說。因此他剛到任,就刊刻《孝經》數萬部令閱,南陽郡的百姓遍誦之,使大家知曉立身、事親、忠君、敬長等大道共為人心風俗慮者,至深且遠。

劉拱宸剛到任的這年11月,許州襄城縣辛店寨陳老八勾結匪黨謀為不軌,竄擾葉縣柳莊一帶,勢甚張。劉拱宸當即督帶練勇,星夜馳往會剿,殲斃多名,又搜捕餘黨,分別正法。 劉拱宸持躬端嚴,居宦廉介,沒有公事不與士民交往,一時間,淨化了政治生態,實現了弊革風清。

百姓常說,“衙門口朝南開,有理沒錢莫進來。”但是劉拱宸並不是這種昏庸的知府。相反,他崇尚德政,放寬刑罰。當時,遇到訴訟之事,劉拱宸常先召事主到便室中,詢問事情經過和是非曲直。不是情況特殊,不到萬不得已,他不會讓事主屈膝公堂。每當聽訟,他必勸諭諄切,令其自思。比如內鄉馬中範兄弟、叔侄打官司也已多年,劉拱宸以祁相國所寫的楹聯示之,其言曰:“子孫賢族將大,兄弟睦家之肥。”訟者慟悔,誓不再訟,願刻諸石以自警,劉拱宸曾在石上寫上幾句跋語,至今誇為美談。

在公案前,劉拱宸還特設兩塊竹蔑編織的席子。遇到父子或兄弟相爭,就讓年幼者長跪於篾席上,罰讀《孝經》,以“蔑”通“滅”。如果不孝就“天誅地滅”,讓當事人從內心裡悔過自責。今天在府衙二堂前的地上,還鋪著兩塊篾席。

振興教育

劉拱宸性情慈惠,尊崇前賢,所到之處務先從事教化,積極改善辦學條件。每月的考試,他一定要當面勉勵學生,士子們深受鼓舞。

當時南陽屢遇兵災,糧食欠收。民間即使有聰秀的窮困子弟,也大多無力從師。為此,劉拱宸就按照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捐款開辦八處義學,讓窮苦百姓免費上學,延請名師勤於訓誨,“原顧名思義各相勸勉,庶正人心而端風化焉”。

他在城廂設立八所學堂,府、縣的學校和禮樂祭器毀損,他親捐銀一千多兩重修購置;他捐修南陽府文廟,倡導讀書之風。

劉拱宸為政之暇,依然手不釋卷,歷觀古來治績,以期施行之當世,其精勤有如此者。南陽郡志自康熙甲戍(1694年)至今歷年既久,不只記載闕略,而且板片漫漶。為此,他徵集文獻,先纂修《南陽人物誌》,並親自做序。刊刻完成後,他又輯錄《藝文志》,博採旁搜,精擇約取,琅琅炳炳,十三屬之靈秀、千百年之菁華,都在此薈萃。“其表彰前賢,有功文教,至今宛郡士民頌德不己。”

南陽郡舊有唐代大將張巡、明代大臣鐵弦的二忠祠宇,年久失修,荒廢不用。劉拱宸為表揚忠義,捐廉倡修,一律整齊,實在值得“振綱常而興節義”。其他有關記載祭祀儀禮的典籍,無不興修,以昭示恭謹、嚴肅。

宛南書院規模宏敞,但是兵燹以來傾廢殆盡。他到任伊始,特意整頓,增修牆坦,添置齋舍,使書院重煥新顏,成為清代河南省最大的書院之一。其規模與馳名的嵩山書院、廬山的白鹿洞書院不分伯仲。當時,在這裡學習的生員和童生,雲集景從。“宛郡文風為之丕振,士人深感戴焉。”

上給世紀以來,宛南書院歷經多次變遷,省立南陽中學、南陽一中等先後設於此處。丁聲樹、楊廷寶等5位院士先後從這裡走出,這在全省所有百年名校中絕無僅有。100多年來,作為南陽的最高學府,宛南書院被稱為南陽的“文脈”和“文曲星座”。

為了改變當時南陽的社會風氣,他還親自從陳州府(今淮陽縣),聘請三位精通樂舞的老師到宛南書院,招士子中聰慧之人生學習音樂。表演祭祀樂舞時,各地來觀賞的人成百上千,南陽的社會風氣為之一變。

當時,越南來進貢的使臣從北京歸來,經過南陽。因貢使敬慕劉拱宸的治政業績,便前來拜會,贈送他許多衣物,但劉拱宸堅辭不受,反以《孝經》、《謝康樂詩集》、手工草編團扇回贈他。越南貢使不由得稱讚劉拱宸:“中國第一流人也!”

寬仁愛民的南陽知府“劉青天”

宛南書院

以德化民

劉拱宸在南陽多年,專心致力於以德化民,始終保持廉潔,自己日常生活非常儉約。“冬無完裘,夏無完葛”。他冬天的皮衣、夏天的葛衣,常常露著縫補的痕跡。而且其“署中宦眷亦食蔬食”,力挽奢靡。妻子紡織不停,補貼家用;孩子不穿綢絹。

南陽府衙內,還陳列著劉拱宸的白菜碑,上面刻著“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告誡自己要清廉儉樸,關心百姓疾苦,不能讓百姓面帶菜色。

南陽郡地廣人浮少蓄積,一遇飢歲則亂萌易生,“以民為國本”的劉拱宸就設立義倉,以備旱澇饑荒。每到冬天,劉拱宸備壇粥,給棉衣,收養老幼,窮民兵者給以藥,斃者給以棺,萬民感德。養濟院、貧民居處房屋殘破的,他一律加以修葺。其體恤窮苦,可見一斑。

劉拱宸為人清廉正直,與人和藹可親,論事必將大體。雖然有時斥責下屬,慷慨直陳,但也合情合理,大家沒有什麼委屈。南陽百姓說:“二百年來,南陽知府中,興學養士、實心愛民者,最突出的就是劉拱宸等人”。

同治十年(1871年),公而忘私、國而忘家的劉拱宸因操勞過度,病逝於南陽知府任上,時年63歲。即使病勢沉重時,他也絕口不言家事,諄諄以公事之利弊、生民之休慼為念。逝後,他“囊橐(náng tuó)蕭然,幾至不能歸見。”南陽百姓聞此噩耗,“無不揮淚隕涕,哭我劉青天之雲亡也”。同治十二年(1873年),劉拱宸入祀南陽的名宦祠。

寬仁愛民的南陽知府“劉青天”

劉拱宸白菜碑

踏歷史長河,斂一身風華。我們從南陽府衙瞭解到這位嘔心瀝血的“父母官”,懷揣著歆慕的感動,打撈起歲月的沉澱。讓我們能隔著百多年的光陰,遙想劉拱宸這位晚清官吏的風采——度量淵涵,識見宏遠,不慕寵榮,不避艱險。

其實,像劉拱宸這樣懿德高行的“父母官”大有人在,比如莊有信、傅壽彤、陳中榮等。是南陽成就了這些在歷史上驚鴻一現的能吏,還是他們成就了南陽曾經的繁華?讓我們銘記每一位為南陽鞠躬盡瘁的知府,在斗轉星移、歲月變遷中,猶自笑迎風雨。

寬仁愛民的南陽知府“劉青天”

南陽府衙豫南首郡牌坊

(雨果 故鄉舊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