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的霸王戟重达300斤,如今无人拿起,是今人不如古人吗?

等她来牵手


这个问题我想很多人都很好奇,难道说越古老的人力气越大,现如今我们都是废柴?

不是这样的,大家听我慢慢道来。

重量单位不一样

虽说古代自秦始皇起就统一了度量衡,但不是每个朝代都沿用秦朝的制度。各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度量单位。比如:

秦朝的一斤相当于现在的253克,

三国时一斤相当于现在的220克,

唐朝时一斤相当于现在的661克,

宋朝时一斤相当于现在的633克。

“误中副车”这个成语大家想必都听过,张良雇佣大力士持铁锤于博浪沙刺杀秦始皇,据刺客列传记载,铁锤重120斤相当于现在60斤左右。这也很厉害了,毕竟铁锤是扔出去的。

三国时期大浪淘沙、英豪无数、猛将如云,其中典韦善使双戟,双戟重80斤,换算成现在的重量相当于35斤左右。第一猛将吕布的方天画戟长一丈二, 重约95-100斤,相当于现在的50斤左右。(比如虚构的青龙偃月刀什么的我就不算了)

唐朝怎么说那,人物势力传说几乎都来自传记小说。比如李元霸,一对铁锤重800斤、伍天锡混金镗重200斤、秦琼两把熟铜锏有120斤。换算过来李元霸的铁锤一千多斤、伍天锡混金镗将近二百六十五斤、秦琼的双锏也有158斤,这不是开玩笑吗。比较真是的记载是《新唐书》中:“(张)兴擐甲持陌刀十五斤乘城。”也就是拿着二十斤的大刀,这就被视为猛将了。

宋朝按正史来说岳飞的儿子岳云兵器最重。岳云,12岁从军,手使一对铁锥,重80斤。按现在来算是一百零一斤,妈呀,这是人吗?

猛人必有好马

纵观历史,善使重兵器的猛将必定有一匹好马。毕竟武器太重,又不是机器人,长期挥舞谁顶的住啊。骑马就不同了,利用马的冲力和兵器的重量,一击必杀很可能实现,这样能剩下大量体力,也更利于传颂武将勇猛。毕竟出门吹嘘,谁谁谁用多重的兵器一下就把谁谁谁给杀了,多厉害啊。


长期锻炼

都说“穷文富武”,你看看那个猛将家里是很穷的。他们几乎不用从事劳动,专心打熬武艺锻炼力气和兵器,加上名师指导肯定会易于常人。就算是穷人出身的武将,长期从事劳动那力气也不是现代人可以比的。

浪里淘沙

那些力气过人的武将也只是极个别人,并不能代表那个时代所有人都是大力士。就像现在也不是人人都能考上清华北大一样,能被记载上史书或者传记流传至今,那都说明他是那个时代顶尖的精英人物。


所以说不必说今人不如古人,他们没我们想的那么强,我们也没有那么弱。

以现代的营养和科学的锻炼方式,挑选一些天生力气大的人进行训练,挥舞几十斤的武器也是没一点问题的,放到古代也是一名悍将。


日月当空历史文化传播


我来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爷爷年轻的时候,在一块长度大概在30左右的场地上,用一根棍子扛着8个成年人,在那场地上走了一个来回。这事在我们那里,很多人都知道,老一辈的人,有不少人都亲自在场看到了这一过程。8个成年人外加一根根棍子,保守估计,重量至少在九百到一千斤,这个重量,换成像我这样的年轻人,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我爸能扛500斤左右,而我只能扛一百多斤…从这一层面来看,我们确实没有以前的人能扛了。但其原因并不是我们的身体扛不了那么重(理论上),而是我们缺乏相应的体能锻锤炼。以前的人,从小到大,差不多每天都在从事重体力活,经年累月下来,肩上能扛的重量,自然而然的重起来了(举重运动员和大力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竹墨清韵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但在进入正题前,我想先说两句题外话,还望诸君莫要着急!

每次回到老家的时候,最喜欢坐在奶奶身旁,听她讲她们年轻时候的故事,或许是年纪大了,老人家也变得特别爱讲故事,小辈们也乐意听,所以就成为老年人最忠实的听众!

奶奶说,她们那时候,吃的少,但是人们力气却很大!在当时,哪怕是妇人家,背个两三百斤都是很轻松的;那时候没有通公路,人们常常要背着一两百斤的重物走几十里的山路!

老人家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今天的日子,比我们那时候好到哪里去了!

所以说,别说今人不如古人了,少说点,从今天往前推50年,那时候的人今人都比不了!

今天还有多少人,能背的动两百斤?很少了。

长辈们那个年代,吃的是粗粮,还只能吃个五分饱,就更别说吃肉了,但就是这样,却力大无比,如今的人吃的好,却手无缚鸡之力!

回到正题上,西楚霸王项羽,要是放到今天,不用比了,举重奥运冠军那肯定是他的,毋庸置疑的,人家力能扛鼎,青铜鼎都能给举起来,今天的人行吗?

要说在古代,有项羽这样的大力士,我一点都不意外,更不会质疑!

这鼎可不止300斤吧,再一个,古人可不止项羽如此,秦武王同样,举重摔跤都是一等一的高手!

而据《吕氏春秋》记载,在赵国灭亡中山国的战争中,中山人吾丘鸠“衣铁甲,操铁杖以战,而所击无不碎,所冲无不陷,以车投车,以人投人”,可见,其也是一个忠勇的大力士!

可见,虽然今天的人们生活水平变好了,但人的身体素质,还真不一定就能比得上古人!

大家觉得呢?


喜欢的朋友请点赞评论哦,期待您的关注与支持,十分感谢!


汶与川


我18岁在毛坦厂上班,切割毛毯,一卷没有切割的毛毯重600多斤,中间一根轴一头先放在一个卡口上,另一头靠人力搬起来挂在另一头卡口上。最开始觉的这个简直是难以完成的任务,每一次都需要两个人才能搬上去,我也经常因为这一关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也搬不上去,后来过了半年我竟然一个人就可以搬上去了!也就是说古代的人每天就是玩那些又沉又重的兵器,那是看家的玩命的东西。也许再过50年很多人觉的扛起来200斤玉米都是不可能的事情,说是远古吹!记住你永远不能用现代人的力量衡量古人的力量!你也不能用现代人的武术衡量古人战场的杀人技!


抱着你让我湿透了衬衫175847322


九六年游山东,参观泰山地下的岱庙,两旁放有古时的兵器,铸铁的砍刀,铁枪等。那时管的不严,好奇之下拎起来挥舞一下,有六七十斤那时我二十出头,但感觉不能自如挥舞,更不用说上战场用来战斗了,感觉太重了,那个东西挥过去、真不知道怎么挡。后来游汕头的南澳岛,衙署门口有一块郑成功留下的试兵石150斤左右,我拎起来了,古时能拎起来的可以入伍,我看现场拎起的人没几个。可见古人的身体素质、特别是力气应该是比现在的人更好。


手机用户6685064551


别看现在“肌肉男”身腿一秀很吓人,到乡下到山里熬一天就不如了瘦小娘们。朝夕相处不是表演的吃饭家伙弄不顺手会送命的,至少吃不成饭。

我爷爷说民国十九年他约了邻村共十六乘土推车结伴去福建推盐,一车装两担米作盐款和盘缠(三百市斤),推着独轮重车来回两千多里,翻山越岭什么累啊都不是事,就怕路上毛贼不讲“理”,不得已要动手。再一件就是病.那次还真就病死一位邻村老表,就地掩埋,以后儿孙去迁回,行前立过文书。我大伯也讲,年轻时推几百斤自家萝卜去景德镇換瓷器,百余里一天来回,这事村里各家两三年就得干一回,兔崽子们打破碗是常有的事,男人借醉酒扫光桌上碗盆发飚时有发生,总比打老婆好使,女人心痛碗啊。

年轻时我总觉得老辈有些吹牛,但也没法反驳。如今我也老了,对比今天,那时的广大农民不拼命挣扎,咋养活一大家人?

古今比较?哈,现今的我们除了“资深特种兵”,论力气论耐力与父辈祖辈都不在一个层面...我自景德镇坐车回趟老家都累得不行不行的😂.

一个电话十吨盐就可堆在老家晒谷场上...三万斤让个娘们轻松吊来吊去...,我也不知道我们是进化了还是退化了🤓.



枯木斋


举实例说明,我小时候我那些七老八十的爷爷辈们普遍要比他们年轻几十岁的人力气大,那时候交通闭塞,乡镇没有合并,进乡进县城全靠走,他们能背着三四百斤走几天几夜的山路不停歇,年轻的那些身高和身板要比爷爷辈们优胜很多,但是干活就是比不了那些老年人,力气比不过,手速也不在一个层次,吃饭就更比不过。就不说老一辈的饭量大成什么样,他们的一顿能吃几斤肉,专吃半生不熟的肥肉,顿顿吃肉,顿顿有那个肉量,到死都好像肉从没吃好过,也没听说吃出高脂高血压之类的病,我小时候没有饲料猪肉,都是一养几年的粮草猪肉,那种肉让现在人吃一口都会被药着,炒那种肉不需要放油,炒一盘肉要炒一大碗油出来,出来那么多油,肉还是挺阔的没有缩水,一盘肉炒出一碗油够吓人了,那些老人吃肉喝油跟没事似的,几筷子就没了,他们更喜欢用大砂罐煨出来吃肉汤喝光,几斤肉吃下去,汤其实也是浓浓的油。


大熟30


小时候我爷爷每天脚穿5O斤的石锁走路。我看了好神奇。后来我用手也可以提起来。到18岁的时候也可以穿着走几步。那时候家里很穷。到工地干活的时候,一人坑四包水泥。后来做点生意,上点班。现在的体质没有当年一半好。人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出来的。所以古时代的人力大加上各种武学的段练。过去靠力大吃饭,现在靠脑袋吃饭。现代人的体制一代不如一代。社会的进步,人类的悲哀。每天就知道玩着手机看着电脑。不知道人何时有先人的体质??????


一生无忧105270920


其实我想过与这个问题相关的问题。

我是农村出来的,从小时候到到现在我爷爷都会给我讲一些他们年轻时候的事。

那时候在农村只有做庄稼,在田里或者土地忙过了的时候会去在周边收一些水果或农户产品挑到县城去卖,那时候都是用箩筐挑,一挑下来基本都是200多斤,都是在镇上挑到县城去,他们当时最常走的一条路线是燕窝镇(我家)到合川县,当时没有这么好的公路,有的时候还有走小路,水果基本都是刚摘下来大的,为了赶在水果在新鲜前销售出去,都是赶着时间走,六七十里的路程挑着担子从早走到晚才能到,那时候他们每次去都是挑200多斤,他说那时候根本没想过东西重不重,只想多装点多卖一点钱。


其实并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在体力上不如古人,重点在于我们和古人所处的环境的不同,古代的人都生活在农耕社会,百姓为了生存,日复一日劳作。而现在的人维持生计绝大多数人都是坐着工作。古代人们做饭需要砍树劈柴,还要挑水。而现在却用自来水和天然气这样的资源。古代虽然已经有马车,但是绝大多数的出行方式都是步行。现在的社会交通便利发达。

时代的进步必然带来的好处是必然的,当然我们也会失去一些东西,只能说我们和古人各有千秋,因为社会的需求不一样所塑造的人就不一样。


Chungking文学


现在的体力不如过去的人,过去主要靠力气。

我在20岁的时候,就曾经扛过6袋湿的沙子上六楼。那个时候也不是个事!

现在天津大刀王家还有一个100多斤的大刀,很多人都能舞几下。

我用的九节鞭是3斤多的,平时锻炼审题用的刀是27斤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