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信義
▲晉劇《于成龍》劇照
于成龍,字北溟,山西永寧州(今呂梁方山縣)人,祖籍位於今呂梁柳林縣於家溝村,被康熙皇帝贊為“天下廉吏第一”。早在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于成龍就參加了鄉試,因發現考官收受賄賂,便在試卷上寫文攻擊,結果出榜後只考取了一個副榜貢生。副榜貢生雖然不算中舉,但可以參加後面的會試。會試之後,于成龍以贍養其父為由,放棄了做官的機會。
▲清朝國子監
清朝建立後,于成龍也參加了多次科舉,但都未能鄉試及第。後因生計勞累奔波,只得暫時放棄科舉。順治十八年(公元1611年),于成龍進入國子監,結業後清廷將他分配到偏遠荒蕪的廣西羅城擔任縣令(正七品)。因非科舉而入仕途,其前途可謂渺茫。其次,廣西羅城過於偏遠,親人紛紛勸阻,但他懷著“此行絕不以溫飽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抱負,毅然辭別父母妻兒,隻身赴任,時年44歲。
▲清朝廣西地圖
說起來,清廷對廣西的有效統治還不足兩年。于成龍上任之初,只能住在當地的關帝廟中,因為亂世之初,盜匪橫行,他採用重典治理羅城,很快將縣城治安整頓了一番。同時,他又鼓勵農耕,還以身作則耕種農作物。為發展農業生產,流民只要肯在羅城定居,縣令于成龍就會親自歡迎並鼓舞其放心生產。在他的治理下,羅城發展很快,三年任期結束時當地百姓十里相送,人稱“於青天”。
因其卓越表現,兩廣總督金光祖在考核中將他評為廣西省唯一“卓異”。于成龍遂升任四川合州知州,此後又歷任湖北黃州府同知、知府,同樣在考核中被評為“卓異”。連續三次因工作成績卓越而考核的“卓異”,于成龍的光輝業績無法掩蓋,他由此進入康熙皇帝視線。事實上,這樣的成績在整個清朝也極為少見。
▲康熙皇帝畫像
普通官員一旦進入皇帝視線,只要不犯錯誤、有能力,那麼升遷幾乎是註定的。于成龍此後果然平步青雲,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起出任兩江總督(從一品)。對於他19年間連升11級的驚人速度,卻從未有人提出反對意見,或許是因為于成龍除了工作成績突出外,還有獨特的人格魅力。
于成龍調任湖北之後,依然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如不是被人發現,很難想象他竟然和僕人吃的一樣。擔任兩江總督時,人們赫然發現這位封疆大吏居然吃不上肉,整天都以青菜下飯,一時間全省譁然,給他起了個“於青菜”的綽號。值得一提的是,于成龍不僅嚴於律己,御下也非常嚴格,因此無人敢在他眼皮子底下謀私。他撰寫的《新民官自省六戒》,更是被被奉為清朝地方官的行為準則。在執政方面,他秉公執法又不濫用刑罰,多數冤假錯案得以在他手上平反,時人稱之“於青天”。
▲于成龍故居
從政二十餘年,于成龍與家人聚少離多,赴任從不帶家眷,孑然一身。在兩江總督任上,于成龍終因操勞成疾去世,遺物僅一件朝服。康熙皇帝破例親撰碑文,金陵百姓聞之痛哭流涕,送葬隊伍多達30萬人,綿延二十餘里,哭喊嚎啕掩蓋長江流水之聲。
趣觀歷史
于成龍,歷史確有其人。不但有其人,而且被贊為“於青天”。
于成龍出生於明朝萬曆四十四年,山西人士。清順治十一年,于成龍被派往廣西羅城縣任知縣。于成龍另行之時,只待家中隨從二人,走了大半年才到了羅城縣,到達之後已經跟乞丐沒什麼兩樣。羅城縣地處群山之中,少數民族雜居,民風粗獷兇悍,常常發生械鬥事件。當時全縣城只有六戶人家,有一處小官衙,因為常年沒有縣令,早就坍塌。于成龍只好和僕人寄居關帝廟內。關帝廟四外透風,出來一張供案當桌子,三人全部睡在地上,連張床都沒有。
于成龍走訪鄉間,到田間地頭跟老百姓拉家常。鼓勵在外人員回鄉,化解族人矛盾,教化百姓禮儀等等。三年之後,此地大變樣。七年之後,等他離任之時,百姓無不落淚不捨。送行百餘里,仍依依不捨。
于成龍以“卓異”被廣西巡撫舉薦,康熙六年,授予他四川合州知州。于成龍到達四川不負皇恩,將因戰亂變得荒廢不堪的合州只用了一個月時間,便有一百戶增長為一千多戶。四年之後,此地變成繁華場所。
此後,于成龍先後被康熙授予湖廣下江陸道道員、福建按察使、直隸巡撫、兩江總督等職。被康熙親賜匾額“清官第一”,並贈他白銀千兩、御馬一匹。
于成龍所到之處,百姓無不歡欣雀躍,紛紛稱讚他為“於青天”。康熙二十三年,為民操勞一生的老總督于成龍在衙門的椅子上端坐而逝,享年67歲。于成龍為官二十餘年,不論到何地從未攜帶家眷。他去世後,負責身後事的一干人等,在他的居室收拾遺物時,只在床頭的箱子裡,找到一套粗綢做的袍子。瓦甕裡有幾石米和幾罐鹽豆豉,文武官員無不慟哭失聲。
於青天仙逝,百姓無不為此悲傷,人們聚在一起痛哭,有人專門繪製他的畫像祭祀在廟堂,前往總督署祭奠他的百姓每天有萬人之眾。康熙得知消息,對文武感嘆道: “居官如於成龍,能有幾耶?”
大獅
許多人認識于成龍都來自央視大戲《一代廉吏于成龍》,近年反腐劇投拍少,反腐卻愈演愈烈,所以這部2000年拍攝的電視劇與2014年後得到反覆復播。
于成龍歷史上確有其人,他是山西永寧州(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人,祖上在明朝曾多次出仕,于成龍於崇禎十二年參加科舉考試,因為看不慣科場舞弊,當了回憤青,在考卷上大肆發飆,雖然獲得了會試的機會,但他以父親生病為藉口辭去做官的機會
順治年間,于成龍再次參加科舉,但依舊落榜,順治十八年,于成龍入國子監學習,畢業後為了照顧家庭,選擇了到邊遠地區廣西羅城做縣令,當時的廣西盜匪橫行,瘴氣遍地,給錢人家都不願意去,44歲的于成龍為了進入體制內不得已選擇支援邊疆。
哪知他這一去反倒幹出一番大事業。來到羅城的于成龍採取“治亂世,用重典”的方法,為官三年,就使羅城擺脫混亂,受到兩廣佈政使金光祖的重視,年度考核優秀,被評為全省治理先進個人,並被舉薦為廣西省唯一“卓異”。
KPI第一名的于成龍被提拔為四川合州(今重慶合川區)知州,今天看起來這是個不錯的位置,但在當時卻是另外一個給錢都不願意去的爛地方,由於張獻忠屠川,加上清兵的禍害,合州的野豬都比人多。但于成龍自帶光環,上任兩年合州就人口暴漲,荒地得到大幅開墾,建設根據地有功的于成龍再次獲得提拔,出任:湖廣黃州府同知。
在黃州的四年,于成龍成績優秀,二次獲得“卓異”獎學金,被提拔為武昌知府,上任沒多久就趕上了吳三桂造反,吳三桂手下湖北籍軍官眾多,私底下大量攛掇造反,于成龍當機立斷,挫敗了多起反叛陰謀,受到朝廷通令嘉獎。
此後于成龍官運亨通,康熙十六年,于成龍升湖廣下江陸道道員,康熙十七年,于成龍升福建按察使。未逾兩年,又出任兩江總督。
從一個偏遠地區的小縣官做到最富庶地區的封疆大吏,于成龍的官員生涯簡直是個傳奇。
除了能幹活會幹活,于成龍還是出了名的清官,當年他離家做官為了改善生活不假,但他卻恪守讀書人的操守,從來不貪財不腐敗,他天南地北宦海20餘年,隻身天涯,不帶家眷,只一個結髮妻闊別20年後才得一見,康熙二十三年于成龍病逝於兩江總督任上,遺物只有一套官服,別無餘物,南京男女老幼,商販僧侶皆痛哭流涕,康熙帝追贈他為太子太保,並破例親為他撰寫碑文,讚譽他為:天下廉吏第一。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于成龍為官半生,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恪守了讀書人的本分,值得後人敬仰!
日慕鄉關
誠邀,如題。看到這個問題,小編不得不感嘆一句影視劇的力量還是很強大的。與影視劇相比,正統的史學故事反而因為枯燥無味很少得到人們的青睞,比如最近熱爆的《于成龍》就把一代廉吏于成龍的故事廣為傳播,那麼問題來了,清朝真有于成龍這個人嗎?
影視劇中的于成龍大公無私,自入仕以來從羅城縣令做起,寬厚仁愛,甚有功勳,累官至兩江總督加兵部尚書銜。于成龍為官勤政愛民,不僅治下有方,還敢與皇親國戚江寧將軍以及權臣明珠索額圖等做對,真可謂官之楷模,上對得起天地,下對得起黎民。那麼真實的于成龍有這麼厲害嗎?劃重點,其實大清一朝,是有兩個于成龍的。
據史料記載,清朝名為“于成龍”的官員有兩個,一個是治河官員,一個是治民官員。影視劇中所描繪的于成龍應該是後者,于成龍是清山西永寧州(分離石縣)人。生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卒於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終年67歲,諡“清端”、贈太子太保。于成龍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舉副員,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歷任知縣、知州、知府、道員、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和總督、加兵部尚書、大學士等職。在20餘年的宦海生計中,三次被舉“卓異”,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刻苦的終身,深得百姓敬愛和康熙帝讚譽,以“天下廉吏第一”蜚聲朝野。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前些時候看了一期《開門大吉》,三德子趙亮說了一個消息,今年九月《康熙微服私訪記》第五部就要開拍了。
想到了小時候第一次看《康熙微服私訪記》的時候,沒當康熙裝❌要玩完的時候,欽差大臣於世龍就來救駕了。這個於世龍的原型就是于成龍。
在2017年《于成龍》這部電視劇播出,主要講述了于成龍為民請命的宦海經歷。從最底層的官吏做起,一直做到了封疆大吏。
于成龍這個人是真實存在的,生於明朝萬曆年間,在滿清入關統治中國後才開始了自己的仕途,所以他“成龍”的時間比較晚。
順治十八年,44歲的于成龍拋妻別子,遠赴廣西羅城為縣令,當時的廣西羅城只有6戶居民,府衙已經破敗不堪,跟隨前來的隨從或死獲逃,只留下了于成龍一人在羅城縣理事,但是這確實其邁開仕途的第一步。
幾年後因為政績頗佳,50歲的于成龍升任合州知州。其後多次因為政績突出被連續升任。
到了1674年,于成龍已經是黃州知府,但是時值三藩作亂時期。當地麻城縣有人附庸吳三桂作亂。于成龍當機立斷,組織數千鄉勇主動進剿,最終平息了叛亂。
之後仕途一路平坦,先後出任湖廣下江陸道道員、福建按察使。最終出任為兩江總督。這一年于成龍已經63歲了。
在升任兩江總督後四年,于成龍病逝,當他去世後,僅僅留有一套官服,別無他物,可以說是清如水明如鏡,南京的父老百姓為之動容。康熙也親自撰寫碑文,表彰他的一生廉潔刻苦。
我是越關
向敬之
清朝不但有于成龍其人,而且有兩個,是同時代人,都是康熙的廉吏重臣。
一個為漢人,即山西于成龍(1617—1684),三此被舉卓異,官至兩江總督兼兵部尚書,以卓越政績和廉政官聲,贏得百姓擁戴,被康熙帝讚譽為“天下廉吏第一”。我們今天熟悉的電視劇《一代廉吏于成龍》《于成龍》,講述的就是此人,憑藉前明的一個貢生學歷,由治理南疆邊遠羅城而嶄露頭角,在仕途二十餘年,官至督撫,卻慷慨賑濟,一貧如洗,平日裡盡吃蘿蔔青菜,卻成就了天下第一廉吏的美名。
因為康熙朝有兩個于成龍,故而山西于成龍又稱“老於成龍”,而另一個則為“小於成龍”,即漢軍鑲黃旗于成龍。
漢軍于成龍(1638—1700)曾為養豬倌,因廕生入仕,從縣官做起,官至直隸巡撫、左都御史、河道總督。他是康熙朝的治河名臣,曾在安徽按察使任上,反對時任河道總督靳輔的治河方案,引發長達數年的朝堂之爭。康熙很是看重於成龍,而且決意懲處權臣明珠,也是因為此于成龍對康熙直言明珠及其親信大學士餘國柱賣官鬻爵。
有趣的是,康熙二十年,老於成龍由直隸巡撫,被擢升為兩江總督時,曾奏請朝廷補缺江寧知府。康熙任命的知府就是小於成龍。二位於成龍不但同朝為官,而且有過上下級交際。康熙巡幸江寧時,曾勉勵小於成龍多向老於成龍學習,傳為佳話。
以禮觀書
有,開遠南洞有其遊記碑一坊。
劍靈39429335
于成龍實有其人,現在研究清史多數都是依據《清史稿》,在《清史稿·于成龍傳》中對於成龍有記載:
“卒時,將軍、都統及僚吏入視,惟笥中綈袍一襲、床頭鹽豉數器而已。民罷市聚哭,家繪像祀之。”據史書記載,于成龍生於1617年卒於1684年) ,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人。字北溟,號于山,是清初名臣。于成龍是屬於大器晚成,直到1661年順治十八年,44歲的于成龍出任廣西羅城縣令。于成龍生活節儉,勤於公務,仕途平坦,深得上司和康熙的賞識。
壹櫃坊
青菜清官于成龍:為官當學于成龍,勤政寡廉身無文。一心為民日夜奮,逝去留名史中聞。二十三年衙臺聲,不卑不亢苦樂更。坐正一方百姓耕,秋收冬藏糧倉封。三次卓異帝王肯,天下第一未假文。千里馬要伯樂乘,大展宏圖勢比風。累死公上皮骨剩,忠君愛民模範呈。母去難回旨意聖,棄孝到閩匪禍沉。國大家小顧萬眾,今天再來榜樣陳。
胡從錢
這就太無語了!果然是杜撰虛構的電視劇看多了,你反而不知道真正的歷史能人是什麼樣的!于成龍,清順治康熙年間能臣廉吏!外號,於青菜,說明他是個大清官,不僅清廉,于成龍還榮獲三次卓異!以及其升遷歷程,可想其做事能力!個人崇敬這樣一位好官!有機會希望去山西拜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