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不按套路出牌的漢朝將領陳湯一舉成名天下知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聽上去就英姿颯爽威風凜凜,這句話來源於公元前36年冬天發生在西域的一場戰役,我覺得這個故事梗概其實就一個愣頭青的匈奴單于遇到了一個不按套路出牌的漢朝將領的故事。

先講這個愣頭青似的匈奴單于,具體說一點應該是北匈奴的單于郅支單于,這個是他自封的。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了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按照司馬遷所著的史記的記載匈奴為夏王朝移民的後裔,匈奴的最高統治者被稱為單于,在西漢時是當時漢庭的一個勁敵,漢武帝時期大規模對匈奴用兵,匈奴受到重創。公元前58年,匈奴出現了五個單于爭位(呼韓邪單于、屠耆單于、車犁單于、烏藉單于、呼揭單于)的局面,最後的結果是呼韓邪單于擊敗其他四個。郅支單于開始出場了,安起了葫蘆卻起了瓢,呼韓邪單于在公元前58年找到了其流落在民間兩年的大哥呼屠烏斯並任命他為左谷蠡王,具體他為啥流落民間長達兩年的原因未知,公元前56年呼屠烏斯升格為部左賢王,就在此時呼屠烏斯就自立為了郅支單于,估計呼韓邪單于此時的心裡都是哇涼哇涼的。並且這位郅支單于打仗還比較生猛,在兩年間擊敗了另一位自立為單于的閏振單于,在實力上超過了呼韓邪單于,公元前54年,擊敗了呼韓邪單于奪取了匈奴王庭。這時匈奴開始分為了南北兩部,呼韓邪單于就帶著南匈奴南遷到西漢邊境對漢稱臣尋求漢庭的保護,並把一個兒子送到了西漢國都長安。在漢武帝時期估計匈奴就被打的都有恐懼症了,郅支單于一看這可不行,害怕西漢幫著南匈奴,也把自己的一個兒子送到了長安。“宣帝時匈奴乖亂,五單于爭立,呼韓邪單于與郅支單于俱遣子入侍,漢兩受之。”《漢書·陳湯傳》。呼韓邪單于一看也著急了,本來指望漢庭拉偏架,於是在公元51年,呼韓邪單于親自到漢朝在甘泉宮朝見了漢宣帝,對漢稱臣,受到了隆重的禮遇。郅支單于立馬吃醋了,隨即派遣使者入漢,進貢獻禮。漢庭派重兵常駐呼韓邪單于的營地,保護呼韓邪。公元前50年,南北匈奴都派使者入漢進貢,漢宣帝對呼韓邪單于的使者更加優待,這位郅支單于覺得漢朝“偏心眼”,但是因為懼怕漢庭的實力,也不好發作。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不按套路出牌的漢朝將領陳湯一舉成名天下知

西漢

這位呼韓邪單于可能不太知名,一提他的漢朝媳婦就知道了。公元前36年,跑到西邊康居的北匈奴郅支單于被漢將陳湯部斬殺,呼韓邪單于的心理陰影面積急劇擴大,公元前33年(竟寧元年),這時已經一大把年紀的呼韓邪單于“要死要活地”一定要做漢朝皇帝(漢元帝)的女婿,漢庭宮女王昭君(古代四大美女)出塞嫁給了這位呼韓邪單于,號為寧胡閼氏。兩人共同生活了三年,王昭君為其生下了一子,公元前31年(建始二年),呼韓邪單于去世。呼韓邪單于的長子復株累若鞮單于繼位,按照匈奴當時的習俗,王昭君要嫁給這位新單于,王昭君上書請求回漢朝。西漢成帝不願意得罪這位南匈奴的新單于,於是王昭君被這位西漢成帝擺了一道,既然為國做貢獻就做到底吧,令其從胡俗,王昭君和這位復株累若鞮單于又共同生活了11年,又生了兩個女兒,在公元前19年,在對故地家鄉西漢的無比思念中王昭君去世。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不按套路出牌的漢朝將領陳湯一舉成名天下知

昭君出塞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不按套路出牌的漢朝將領陳湯一舉成名天下知

王昭君

《漢書·陳湯傳》:“郅支以為呼韓邪破弱降漢,不能自還,即西收右地。”這位郅支單于覺得南匈奴都依附於漢朝了,並且南匈奴實力弱小,不會再往漠北了,於是就是往西發展,吞併了丁令、堅昆、呼偈。郅支單于對漢朝的怨恨是越來越大,還對路過北匈奴的漢使江乃始等人進行了人格侮辱,到公元前45年(漢初元四年)他想和漢朝決裂了,但是這位單于雖然對兄弟不仗義,但是對兒子卻很仗義,在該年他就遣使入漢要把他那位在西漢待了十年的被封為匈奴右賢王的兒子給要回來,並虛情假意地表示願為內附云云。

其實漢朝還是本著一視同仁的原則來對待南北匈奴的,漢朝答應的挺痛快,打算讓遣衛司馬谷吉帶人送這位王爺走。但在送到哪裡的問題上漢庭內部卻發生了爭執,御史大夫貢禹、博士匡衡覺得送到北匈奴的邊境就得了,貢禹始終認為如果送到北匈奴的王庭,谷吉一定會後悔,但是谷吉卻堅持要把人送到北匈奴的王庭,最後的結論就是把人送到北匈奴的王庭。讓谷吉後悔的事終於是發生了,並且連反悔的機會都沒有,當漢使谷吉等人把郅支單于的兒子送到了北匈奴的王庭後,可能是對漢朝的怨恨太大了,這位郅支單于把谷吉等人索性都給殺了。俗話說兩軍交戰還不斬來使,人家谷吉等人不遠千里風塵僕僕地好心給他送兒子,沒想到落了這下場,這郅支單于簡直就是個十足的小人。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不按套路出牌的漢朝將領陳湯一舉成名天下知

張騫出使西域

但是郅支單于畢竟還是害怕了,害怕漢軍報復,漠北匈奴王庭他是不敢待了,於是他決定往西邊更遠的地方暫避風頭,地點選在了康居國。但是這次西遷讓北匈奴損失慘重,由於天氣等原因,到康居時由幾萬人只剩了3000多人。當時的康居國國王對於這些歷經嚴寒大山沙漠久經考驗都沒死的郅支單于這幫人簡直就是“久旱逢甘霖”的感覺,進行了隆重的招待。這位康居王把自己的一個女兒嫁給了郅支單于,來而不往非禮也,郅支單于也把自己的一個女兒嫁給了這個康居王做老婆。對於一件事我其實是很納悶的,這哥兩個也都年紀不小了,兩人以後見了面怎麼稱呼對方?互相叫岳父嘛,這輩分夠亂的。無利不起早,這個康居國王如此盛情招待這個匈奴的郅支單于是有自己的算計的,“康居甚尊敬郅支,欲倚其威以脅諸國。”《漢書·陳湯傳》,說白了就是想借助郅支的力量對付當時西域的烏孫等國。不得不說這位郅支單于打仗是把好手,借了這個康居的國的兵把烏孫國給打敗了,還逼迫西域的大宛、闔蘇等國每年都要向他進貢錢物。這時郅支單于控制了千里之地,強迫百姓幫他歷時兩年修一個郅支城作為自己的都城。這時他自以為自己很了不起了,白眼狼的本色也出來了,有一次覺得這位康居國王不尊重自己,一發怒把康居王的女兒和貴族以及數百平民都給殺了,這還不解恨,甚至把有些屍體肢解後扔進河裡了,不知道這位康居國王此時是何感想?西漢又派遣使者三人來索要谷吉等人的遺體,這次這位匈奴大單于沒敢再殺漢使,但是這位大單于不僅不搭理這事,還是把漢使給羞辱了一頓。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不按套路出牌的漢朝將領陳湯一舉成名天下知

西域都護府

簡單聊一下西域都護府,西漢初年在西域大約有30多個國家,這些國家有大有小,人口從幾百到幾萬不等,互不統屬。西漢在西域設立了西域都護府,最高長官為都護,範圍包括大宛以東、烏孫以南的小宛國、精絕國等幾十個國家,這些國家的首領都是受西域都護節制,佩戴漢印,屬漢官。西域都護府的駐地為位於西域都護府轄地中部的烏壘城(前名輪臺國),這裡是西域都護的直接管轄的地方,輪臺國王也多次受漢朝皇帝的接見。

再講講這個不按套路出牌的漢朝將領陳湯:《漢書》中說陳湯:“少好書,博達善屬文。家貧丐貸無節,不為州里所稱。”年少的陳湯家裡窮,四處借貸,還沒有節制,不為鄉里人所稱道,但是他卻好讀書。並且他性格野喜歡外出闖蕩,西行到了長安,謀得了太官獻食丞這麼一個官職,幾年後陳湯結識了富平侯張勃,張勃向朝廷舉薦了陳湯,而這時他的父親卻突然去世,做官心切的陳湯收到了父親的死訊卻沒有回去奔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人們對孝道格外看重,陳湯因此被人舉報,不僅張勃受到了連累,陳湯也被下獄。但是陳湯人緣好,後來還是有人舉薦他,被任命為郎官,性格野的陳湯開始主動請求出使外國。縱觀陳湯的一生,私吞過戰利品、受過賄、矯過詔、欺過君,對漢成帝說康居王派到長安做為侍子(其實就是人質)的真王子是假王子,這事讓陳湯差點被殺頭,由於陳湯的特點如此眾多,還很特立獨行,陳湯的一生是起起伏伏。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不按套路出牌的漢朝將領陳湯一舉成名天下知

陳湯

公元前36年(建昭三年),作為西域都護府副校尉陳湯與校尉甘延壽出使西域,甘延壽為西域都護。雖然這裡不算外國,但是西域與內地還是有一定的差別的,不按套路出牌的陳湯遇到了愣頭青郅支單于註定會擦出別樣的火花。其實甘延壽和陳湯的率領的這支漢軍只是一支很平常的換防部隊,並不是啥大軍,人數並不是太多,這時已經對匈奴擁有絕對軍事優勢的西漢對於郅支單于的挑釁也沒有表現出戰爭的衝動,而且郅支單于也很識趣地躲的遠遠的。但是領導這支漢軍的卻是有著一顆建功立業雄心且不按套路出牌的陳湯,到達西域後,他每到一處都要登高望遠仔細觀察,他與校尉甘延壽一致認為必須把對西域已經構成了極大威脅的郅支單于除掉,並且郅支單于所在的郅支城防禦力量薄弱,漢軍加上西域各屬國的兵馬一舉可攻破該城。甘延壽認為應將此事上報朝廷定奪,但是陳湯說:“國家與公卿議,大策非凡所見,事必不從。”認為朝廷不會答應,但是甘延壽還是認為應該向漢庭彙報請示定奪。這時甘延壽突患疾病,乘此之際,陳湯於是矯詔調集了西域各屬國和駐西域的漢軍,甘延壽聞訊後嚇得拖著病體從床上爬了出來欲阻止陳湯,陳湯發怒了,按著劍對甘延壽呵斥道:““大眾已集會,豎子欲沮眾邪?”甘延壽也就不再說啥了,但是兩人還是以自我彈劾的方式向漢庭做了矯詔出兵的彙報,《漢書》:“延壽、湯上疏自劾奏矯制,陳言兵狀。”於是甘延壽與陳湯率領漢軍與西域各屬國的4萬多兵馬兵分六路,奔襲數千裡往西殺奔郅支城,數年沒有大的戰爭的漢軍被陳湯就這麼給啟動了。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不按套路出牌的漢朝將領陳湯一舉成名天下知

西域都護府

當他們到達了康居國東邊邊界時,嚴令部隊不許搶掠,並且暗中聯繫了康居國內反對郅支單于的勢力,並與他們結盟。在康居嚮導的指引下,漢軍與西域各屬國的聯合部隊出現在郅支城三十里處並安營紮寨。這位在西域不可一世的郅支單于聽說漢軍到達後也頓時慌亂了,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想撒丫子開逃,但是又害怕與之過節的康居王趁火打劫,並且他也知道了漢朝的屬國大宛和烏孫也派兵參與了此次聯合行動。他已經費勁巴拉地從漠北跑到了康居,想來也無處可去,於是又跑回來堅守郅支城,他認為:“不如堅守。漢兵遠來,不能久攻。”這時雙方還是互派使者傳話,但是郅支單于依然不服軟。於是第二天,漢軍移師郅支城三里處安營紮寨開始攻城,這場攻城戰實在打的是有點波瀾不驚,一共打了兩天,在西域橫行的郅支單于在漢軍面前顯得不堪一擊。郅支城分為內層土城和外層木城,當天郅支城上五彩旗飄揚,幾百匈奴士兵披甲登城,一百多匈奴騎兵在城下來回馳騁,城上的匈奴士兵向漢軍發出挑釁,一百多匈奴騎兵殺向漢營,在漢軍弓弩的壓制下,這些匈奴騎兵退回城內。此時漢軍在盾牌的掩護下包圍了郅支城,向城內射箭,為了鼓舞士氣,郅支單于領著一幫閼氏(閼氏是匈奴單于老婆的稱呼)們登上城樓,郅支單于與這幫閼氏們都手拿弓箭對著城下的漢軍射箭,漢軍反擊,多數閼氏被射殺,郅支單于的鼻子也中箭,漢軍點燃柴草焚燒木城,晚上幾百匈奴騎兵試圖突圍被漢軍射殺,匈奴人退入了內層土城中。此時康居國的一萬多騎兵也來湊熱鬧,幾次突襲漢軍營地都未果,看來那位康居老國王還是不記恨郅支單于。第二天白天,康居的軍隊撤離,漢軍在盾牌的掩護下很快就攻破了郅支土城,北匈奴這3000多人中約一半被斬殺,包括郅支單于的閼氏、太子和王子等,郅支單于也被漢軍斬殺,其他人都投降,自此郅支單于的勢力被徹底消滅。

取得勝利後,陳湯給漢元帝上書,其中一句話就是“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煞是威風凜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