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除颤的药会造成心衰吗?

欧阳190663024


对心脏除颤有作用的药物对心功能也是有抑制作用的。

医学上说的心脏除颤,通常是指心室颤动。发生了心室颤动(室颤)是心跳骤停的一种表现。因为心室颤动时,心室的心肌失去了同步的收缩,而变成了杂乱无章的蠕动,心脏也就失去了收缩射血功能,整个血液循环就停止了。这时候的抢救,首要的是终止心室颤动,使心脏恢复同步的有序收缩,恢复正常的射血功能。

室颤是心跳骤停时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抢救首先就是迅速除颤。除颤的方法首推电除颤,但有时需要药物的帮助,改善心肌细胞的电活动紊乱,用药物来消除室颤(药物除颤)。像使用肾上腺素,使细颤变为粗颤,更利于电除颤;还有用利多卡因、普罗帕酮(心律平)、胺碘酮(乙胺碘呋酮)等药物,来抑制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和传导性,使心肌细胞不那么异常兴奋、胡乱发号施令,使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间趋于一致(行动统一),来达到消除室颤的目的。

但是,药物在抑制心肌细胞自律性、传导性的同时,也会抑制心肌细胞的收缩力,造成心肌收缩力降低。这是因为心肌整个的兴奋收缩过程都是要靠心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来指挥的,心肌的收缩就是“电-机械偶联”的过程和表现。同时,抑制兴奋、减慢传导,也会影响心脏的功能。而且抗心律失常药物还有其他一些毒性作用,在心肌缺血的情况下更容易表现出来,对缺血的心肌更容易产生抑制作用。在室颤、心跳骤停的情况下,心肌更是缺血,心肌收缩力也更是降低。

不同的药物对心肌收缩力的抑制不同,适应应用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使用的剂量也有关系。所以在使用药物时,是要把握时机、选择合适的药物种类和掌控剂量的。

在心室颤动、心跳骤停的情况下,挽救生命是第一位的。所以在抢救时,即使一些药物有毒副作用,也需要使用,只是需要医生很好的把控。有时在抢救时,甚至需要使用超出常规剂量的药物才能有效,才能获得成功,这都需要现场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用药中要避免的问题之一就是对患者心功能的过度抑制,那样于抢救的最终成功也是不利的。

药物都是“双刃剑”。

即使用于抑制心房颤动(房颤)的药物,也是会对心肌收缩力有一定影响的。即使是对心衰有改善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在使用之初和大剂量用药时,对心肌收缩力和心功能也是有抑制作用的。


心血管内科侯晓平


心脏除颤药物有三种:

1,洋地黄类药物,包括西地兰,地高辛洋地黄毒甙等。是治疗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和心衰。如果计量过大,可引起洋地黄中毒,可以加重心衰,和心律失常导致死亡。

2,β受体阻滞剂,包括心得安,普荼洛尔,阿替洛尔等。计量过大,可引起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也可诱发心衰。

3,钙通道拮抗剂,维拉帕米等,计量过大也可以引起心衰。



生意兴隆285554037


我是一名心内科医生,致力于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大家普及心血管疾病的诊疗知识。

如果您喜欢我的回答方式,请您帮我点个赞,关注我,我会把收治患者常见的疑问向大家解答。

什么是心脏除颤

心脏除颤是用直流电脉冲作用于心脏,使心律失常转为窦性心律的一种有效方法。医学上专业的名称应叫复律,分同步电复律与非同步电复律两种。

为什么进行心脏除颤

通常是心脏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时的抢救措施,目的是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

我可以明确告诉您,心脏除颤不会造成心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